词条 | 唯美 |
释义 | 唯美的意思是追求绝对的美,但真正意义上的唯美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唯美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 中文名:唯美 外文名:Aestheticism 西班牙语:Esteticismo 法语:Esthétisme 介绍定义唯美的意思是追求绝对的美,但真正意义上的唯美并不存在于这个不完整的世界。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 宗旨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 标志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唯美艺术发展定义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缘起唯美主义运动呈现著颓废风气,也有着对当时席卷著欧洲的乐观进步主义的反思。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主张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特征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人们一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 唯美主义有时被与恶魔主义连结,但是对恶魔主义和颓废艺术不一定相符,倒不如说是感性的和文艺复兴运动一起进行。有时也和神秘主义结合。 发展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认知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代表人物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席慕容的《唯 美》请看席慕容的《唯 美》: 我不太喜欢别人说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因为,在一般人对"唯美"的解释里,通常会带有一种逃避的意味。好像是如果有一个人常常只凭幻想来创作,或者他创作的东西与现实太不相合。我们在要原谅他的时候,就会替他找一些藉口,譬如说他是个"唯美主义者"等等。 而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唯美应该是从自然与真实出发,从生活里去寻找和发现一切美的经验,这样的唯美才是比较健康的。因为,这样的努力是一种自助,而不是一种自欺。 就是说,我们面对现实,并不逃避。我们知道一切的事相都是流变,而且无法持久的。可是,我们要在这些零乱与流变的事相之下,找出那最纯真的一点东西,并且努力把它们挑出来,留下来,记起来。 这样,就算世间所有的事物都逐渐地改或者消失了,不管是我自己本身,或者是那些与我相对的物象,就算我们都在往逐渐改变与逐渐消失的路上走去了;但是,在这世间,毕竟有一东西是不会改变、不会消失的。那些东西,那些无法很精确地描绘出来,无法给它一个很确切的名字的东西,就是一种永远的美、永远的希望、永远的信心,也就是我们生命存在与延续唯一的意义。 这也就是,在九百年后,我们重读苏轼月夜泛舟的那一篇文章时,会有一种怅然而又美丽的心情的原因了。 我们明明知道那已是九百年前的事了,明明知道这中间有多少事物都永不会重回了,可是却又感受到那夜月色与今夜的并没有丝毫差别,那夜的赞叹与我们今夜的赞叹也没有丝毫差别;明光是飞驰而过了,然而,美的经验却从苏轼的心里,重新再完完整整地进入了我们的心中,并且久久不肯消逝。 这样的唯美,才是真正的唯美,也是我心向往之的境界。 唯美的句子1.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 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 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 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丢在角落不屑一顾, 你可以对着其他人微笑, 你可以给别人拥抱, 你可以对全世界好, 却忘了我一直的伤心…… 你做什么都可以, 不过是因为仗着我喜欢你, 而那, 却是唯一让我变得卑微的原因。 2. 有些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3. 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 4. 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5. 哀莫大于心不死。 6. 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7. 朋友们都羡慕我,其实羡慕他们的人是我。 8. 爱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你了,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9. 我失恋了,你怎么可以把我弄丢了。 10. 那些被允许任性的年代,叫做青春…… 11. 我在过马路,你人在哪里? 12. 忘却,是最无奈的爱。 13. 你的幸福路人皆知,我的狼狈无处遁形。 14. 如果我转过身,就不会有人看见我的眼泪了吧? 15. 我们经过那么多考验,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16. 让你在没有我的地方疯狂,让我在没有你的世界坚强。 17. 每一天,允许自己放纵一次,哭一次,只一次……其余的时间,就开开心心地笑着过。 18. 对自己狠心,才会让你幸福。 19. 我是好人,别伤害我。 20. 我是由影子保护的。 21. 我只想问你,若我回头,你还在不在? 22. 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 23.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24.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25. 一个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 26. 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 27. 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28. 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29.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30. 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31.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怀念过去的我们。 32. 不被理解的弱小只好一直坚强。 33. 不要骗我,你知道即使你的谎话我都会相信。 34. 我在怀念,你不再怀念的。 35. 请不要假装对我好,我很傻,会当真的。 36. 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37. 我们每一步,都走的太早了啊.在学会爱之前陷入,在学会体谅之前分手,在学会面对之前结束 38.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 一件,是时间终于将我对你的爱消耗殆尽 .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一 天, 我遇见你…… 39. 感情不是够付出够努力,就能留住幸福 40.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总好于那年没有遇见过某某 41. 某些人,某些事,变了就是变了,没必要再去挽留。 唯美主义运动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时期:19世纪后期,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 流派近似: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后浪漫主义,与艺术史上的装饰艺术革命重叠。 口号:为艺术而艺术 特征: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代表人物:济慈、雪莱、戈蒂埃(又译戈蒂耶)、王尔德、比亚兹莱。 波及范围:欧洲及远东 波及领域:文学、戏剧、装饰、美术。 灵魂人物:王尔德 灵魂作品:戏剧《莎乐美》 重大事件:王尔德入狱 唯美派唯美派:20世纪初在日本出现的文学流派。该流派受西方各种颓废主义思潮影响,从个人情趣出发沉湎于风花月色和生活的享乐之中,追求病态肉感和艺术上的颓废美,并对人生抱以游戏的态度。作品基调幽暗、感情放纵、词藻艳丽。将文学引向唯美主义和艺术之上主义,把艺术视作回避现实的避难所。该流派是日本近代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以及后来的川端康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