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望夫山 |
释义 | 1 山东省莱芜市望夫山望夫山是一个山名,包含了有趣的历史传说! ◎ 望夫山-基本概述望夫山 望夫山,位于山东省莱芜城东北20华里处。山顶有戌妇石,周长15米,高7.5米,如巨人屹立,直插青天。山后有鹰窝崖,又名百丈崖。峰顶原有“万福寺”,为宋代所建,现已废,仅存明清建筑遗迹和碑刻。 ◎ 望夫山-传说望夫山之所以闻名,不仅由于它的独特的山势和迷人的风光,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齐宣王时(公元前320--302),有一对恩爱夫妻,结婚不到三天,丈夫就被齐国公差抓去充役。临别时,他告诉妻子:“此去凶多吉少,九一死一生,恐难返回”。戌妇听后心痛欲裂,肝肠寸断,哭得死去活来。 转眼几年过去了,丈夫杳无音信。在一个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夜晚,戍妇梦见丈夫和一群苦役,在那起伏绵延的群山之中,冒着严寒搬运石料,修筑亓国长城。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令人目不忍睹。一觉醒来,回想梦境,万分悲痛。再看这世道黑暗无光,家贫如洗,本指望与丈夫相依为命,白头偕老,谁料想如今被逼得相隔千里,备受煎熬。 戍妇盼夫心切,登山遥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化为坚石,至今屹立在山顶,感召后人。 ◎ 望夫山-另一种传说望夫山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神奇传说,相传孟姜女曾在这山上遥望修筑长城的丈夫。还有一种广为人们所喜闻乐道的传说--三国时期孙夫人曾在此望祭过丈夫刘备。 三国时,刘备所占据的荆州是孙权所必得之地。除掉刘备和诸葛亮成为孙权当务之急,但智斗力敌皆不能取。最后孙权和周瑜商议,用美人计来除掉刘备,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给刘备为夫人。遂派人去荆州,请刘备到东吴招赘成亲。刘备颇怯意,诸葛亮却满有把握地说:"主公可放心前去,保你一切平安!"当时刘备年迈五十有二,尚香正值十八妙龄。在诸葛亮的巧妙布置下,刘备和孙夫人果然平安回到荆州。孙权又一次失算,把自己的亲妹妹也赔上了。过了几年,孙权又假称母亲病危,派人持书召回孙尚香,并要将刘备之子阿斗也带到东吴禁锢,以绝刘备之后。孙尚香素有孝行,听说母亲病危便迫不及待带了阿斗就走,幸被赵云和张飞的游哨船只截江夺回了阿斗。孙尚香只身省亲回吴都后,孙权便不让她回蜀国了。后来刘备在成都即位做了皇帝,刘孙关系愈加完全决裂,经常兵刃相接。虢亭一役,刘备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败回白帝城后,不久就郁郁而终。 孙夫人和刘备的夫妻关系虽名存实亡,但情缘却似灵而连。这怎么能叫她不伤心流泪,痛不欲生呢?任凭亲友如何劝慰,兄长如何哄骗和威胁,但她还是下定决心,非追随刘备于地下不可。 孙尚香从吴都出发,踽踽独行,背负着香楮、牲酒祭品,溯大江而上,不知渡过了多少水越过了多少山。每逢高山,她就登上山顶,望空祭奠一番,哭泣一阵。越千余里,经巴丘来到今华容县境内,望见一座山峰,她沿着华容道来到山下,艰难地攀登而上,上到山顶已是精疲力竭,她还是勉强支撑起来,摆下祭品,望空祭奠。 她在山上一边哭诉,一边用手指掐那小竹的叶子。她把山上所有的小竹叶子都掐断了,土地神也似乎为她的哭诉所感动了,只让小竹生长半截叶子,至今山上长的仍是断叶竹。 她哭够了,又支撑着疲惫的身子蹒跚下山,走华容道经关羽释曹的倒马崖,向西北而行,来到长江之滨,只见江流东逝,感到再无路可去,又就在江边哭祭了一番,起身大声呼喊:"万岁爷,臣妾来也!"说罢纵身一跃,跳入大江之中,随着奔流的波浪离开了人世。 孙尚香哭祭刘备的那座山,后人把它称为望夫山,并在山上修庙塑像。因为刘备做了皇帝,孙尚香理应称娘娘,这座庙也被称为娘娘庙。 2 广东省电白县望夫山望夫山位于广东省电白县望夫镇,是电白名胜之一。望夫山由三座山峰组成,分别为大娘峰、二娘峰、三娘峰。三座山峰中以大娘峰为最高,风景最美,也最陡峭,山峰神似华山,怪石林立。大娘峰山顶上有一大石,象一个苦苦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名为望夫石。 ◎ 简介望夫山位于广东省电白县望夫镇,是电白名胜之一,距县城64公里。 望夫山由三座山峰组成,分别为大娘峰,二娘峰,三娘峰,三座山峰层峦叠嶂,仙水淙淙,奇石怪洞,葱翠欲滴,鸟语花香。东临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南临南海,在天晴的时候可以看见广阔的南海,三座山峰中以大娘峰为最高,风景最美,也最陡峭,山峰神似华山,怪石林立,大娘峰山顶上有一大石,象一个苦苦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名为望夫石。明代著名文学家徐文长曾到此游赏,写下《咏阳江望夫山》:“海天万里渺无穷,秋草春花插髻红。目送夫君出门去,一生长望月明中。”王若霞在游览望夫山时也写下多首诗,其一云:谁家玉女在高岗,目送天涯游子乡。青点朱唇因积雨,白沾云髻为经霜。星灯月烛千年照,霞锦烟花万载妆。地角征人如未返,懒归古垌换衣裳。而描写望夫山的诗篇中,流传最广的当数相传为地方文人所作的《望夫山》: 双峰髻插折云间,世上人传姊妹山。 朵朵白云梳绿髻,微微细雨洒红颜。 日为宝镜千秋照,风作瑶琴万古弹。 路途诸客纷纷过,几时望得我夫还…… ◎ 民间故事传说◎ 广为流传的版本相传远古时期,山脚下有三兄弟,以捕鱼为生,娶有三个年轻貌美的妻子,男人出海捕鱼,妻子在家织布,三兄弟出海捕鱼要三五个月才能回来一次,三个妻子天天在山上遥望丈夫的归来,有一天,三个娘子在山上遥望的时候,看见了遥远海面上丈夫渔船归来的身影,大娘子思君心切,摇起了葵扇,希望能泼起大风,让丈夫的船能快点回到,谁知真的扬起了大风,大风卷起了大浪,把丈夫的渔船也吹翻了,大娘子伤痛欲绝,把头扭向了后面,不忍心再看,渐渐化成了石头,至今三个娘子仍旧遥望南海,盼望丈夫的归来。 ◎ 版本二很久以前,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有个小山坡。山坡上住着一个勤劳的小伙子,名叫阿海。阿海从小失去双亲,无依无靠,但他却在艰苦的劳动中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他能在水底里睁开双眼,是打鱼采珠的能手。一天,阿海在海上打鱼时救起一位遇难的姑娘阿珍。这个姑娘是春山(即现在的阳春)人,只因恶霸要强占她为妾,她不甘受凌辱虐待,与其父半夜乘船逃跑。谁知中途触礁沉船,她有幸遇救,父亲却不知去向。姑娘深感阿海救命之恩,阿海亦很同情姑娘的不幸遭遇。不久,这两个青年便结成了夫妻。阿珍勤巧,阿海能干,生活过得很和睦。阿珍不但心灵手巧会持家,而且还是个好歌手。她常常自编歌仔,教阿海一起唱歌:“茅棚一间网一张,粗茶淡饭几甜香!妹不嫌哥哥爱妹,同喝粥水胜蜜糖。”“哥哥唱歌阿妹编,哥哥打鱼阿妹藤。哥妹合力勤快做,不愁吃来不愁穿。”俗话说:好花难栽,好景不长。遥遥万里的皇帝,听说南海有珍珠宝贝,便派了个采珠使带着几千官兵,到沿海一带拉船抓丁出海,给皇家打捞珍珠。阿海也被抓走,阿珍哭得死去活来。但官兵如狼似虎,穷家妹有什么办法呢?阿珍一路送夫,一路唱着凄凉的歌:“送哥送到漠江滨,泪洒江边雨淋淋。大河水涨鱼分路,哥妹分路不分心!”丈夫被押去出海采珠后,阿珍每天傍晚都站在小山坡上眺望,盼望着阿海快点回来。然而,人间有恨,大海无情。日子一天天流逝,却不见阿海的踪影。半年后,一位逃跑出来的渔夫告诉她:阿海在采珠时,遇上了鲨鱼群,为了大伙,他勇斗鲨鱼,血把海水都染红了…… 阿珍听了晕倒在地,三天三夜吃不下东西。她爬到山坡顶上,面向大海,用沙哑的喉咙唱着:“想哥日长夜更长,眼泪流了一筐筐。若把眼泪当海水,海潮涨过漠阳江。”唱罢,泪雨滂沱,大海咆哮。据说当天海潮大涨,漫过漠阳江,把好几船运送珠宝的官兵都淹没了。风雨过后,阿珍化作了一块挺立的石头。年长月久,这一带海滩变成了陆地,小山坡也变成了巍峨葱郁的大山,人们遂叫它为望夫山,山下之镇亦称为望夫镇。 3 湖北省赤壁市望夫山望夫山位于湖北省赤壁市新店镇境内,因面对马蹄湖,又称望湖山。新店望夫山距离赤壁市区约23公里,距离三国赤壁古战场也很近。 望夫山地处湘、鄂、赣边区,座落在赵李桥、新店、茶庵岭三角中心,这里山山相连,丛林密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当年蒲圻县(现更名为赤壁市)苏区开展对敌斗争的中心阵地,又是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 大革命时期,望夫山是鄂南秋收暴动的发难所在地。1927年9月9日,望夫山农军大队大队长蒋加林奉命率领农军200余人,手持长矛、大刀、长枪、土铳等武器,攻打赵李桥火车站的敌驻点,激战数小时,缴获手枪一支、步枪5支,就地处决了反动站长,取得这场战斗的初步胜利。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望夫山是蒲圻县苏区开展对敌斗争的中心阵地。中共蒲圻县委派员来望夫山发展党组织,于1928年创建中共蒲圻望夫山党支部,中共蒲圻县委执委徐自然兼任党支部书记,支部机关设在望夫山七星庵内,在这里组织赤卫队,扩编红军,在保卫苏区红色政权和反围剿的斗争中,先后有28位红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红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曾任红二师排长张归邦烈士战斗时用过的手枪,如今已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抗日战争时期,望夫山是鄂南抗日游击根据地。鄂南抗日游击总队政委李平(原名饶楚木,系蒲圻茶庵岭人氏)率领抗日游击队,多次与日军交锋,打败了日军多次扫荡,威震鄂南。湘北抗日游击队,多次来望夫山与日军作战,召开团结抗日乡绅座谈会,确定望夫山为嘉鱼、蒲圻、临湘抗日游击活动中心。当地农民军姚善功、沈明南、姚明芳等10余人在茶庵马鞍岭与敌驻点的日军多次激战,智歼日军12人,缴获炮枪1挺,步枪8支,使得日军闻风丧胆。 为了弘扬烈士精神,永树红色丰碑,启发后人,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原市农委副主任饶帮炎,联合几位老干部自发 组成望夫山革命纪念地筹建组,边筹建,边建设,于2001年7月建成了望夫山红军烈士碑林。到2004年底,碑林整体工程竣工。建有望夫山烈士纪念碑林坊、凌烟阁、纪念园等多处景观。环绕碑林还有四条缅怀凭吊先烈碑廊。包括缅怀英烈碑廊、英烈史志碑廊、邑员呤谒碑廊、乡人祭题碑廊等各种题词、匾额269件。2005年鄂南秋收暴动纪馆相继落成并向游人开放。这里环境幽雅别致,碑石林立,散发着古朴肃穆的气息。2005年以来,望夫山革命纪念地先后被批准为赤壁市党员教育基地、农村文化学习阵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今,新店望夫山革命纪念地已具有一定规模,新店望夫山革命纪念地建望夫娘娘伫立在望夫山头,眼睛注视于山野之间,别有一番望夫的意味。随着京珠高速公路、京港高速铁路武广段通车,京珠高速公路与京港高速铁路均从望夫娘娘眼前通过,站在望夫山头俯瞰,一幅美丽的山间风景尽收眼底。 新店望夫山每年吸引着省市内及周边县市的众多群众纷纷来此吊念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我市大批老党员纷纷来到望夫山祭祀革命先烈。当我们听到退休老干部饶邦炎介绍,眼前展现出一道道革命历史的画卷,耳边又响起了鄂南农民秋收暴动和抗日的枪声,再现赤壁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这里有赤壁人民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史册,这里有望夫山人民精彩纷呈的篇章。 4 唐代刘禹锡诗《望夫山》◎ 基本信息【名称】《望夫山》 【年代】中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言绝句 ◎ 作品原文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 作品鉴赏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相当普遍。这首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 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为匈奴族后裔。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刘禹锡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公元793年(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一同参与永贞(805-806)革新,结果一同贬谪远郡,历尽坎坷。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后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其诗精炼含蓄,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