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曾
释义

人名与二两姓的和称,名人有状元,王安石和曾巩二位姓的称谓。

状元王曾

简介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字孝先。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卒于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曾咏梅花诗:“未须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又言:“平生志不在温饱。”咸平中(998—1003)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中状元后,王曾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不久,奉诏入京,召试学士院,为著作郎,值史馆。景德初(1004),知制诰,真宗大建玉清昭应宫,王曾力陈五害以劝谏,真宗命王曾判大理寺,迁翰林学士,知审刑院,对其甚为敬重。

人物生平

王曾祖上世居泉州王厝埕,为"开闽三王"之王审邽的裔孙,八岁而孤,叔父王宗元收养了他,后随父兄迁居于山东省青州县益都,少力学,他眉目如画,一表人才,为人端厚,进止有礼,闲时平居,寡言少语,拜同里张震为师。他才思敏捷,擅长诗文,研习文史。他在《有教无类赋》解元试一诗写道:神龙异慕,犹嗜欲之可求;纤草何知,尚薰酋而相假。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乡试,会试、廷试皆第一,连夺三元,成为北宋第27名状元。科举制度推行1300多年中,联捷三元者仅见17人,王曾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泉州人骄傲和自豪。金殿传胪后,王曾被授予监丞,便向叔父王宗元报喜。他信中写道:“曾今日殿前,唱名忝第一,此乃先世泉州王审邽积德,大人不必过喜。”后以监丞升山东济宁州通判;因政绩突出而得到皇上的赏识,被擢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判官。当时,宋朝与辽和议,派遣特使聘问,国书上称辽为北朝,宋自称南朝。询问王曾可否?王曾通晓司礼,毫无迟疑地说:“称他们国号就足够了 ,受到皇上的赞许,维护了宋国的尊严。宋真宗曾经几次召王曾问事,王曾的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颇有见地,受到朝臣们较高的评价和敬重。

以右谏议大夫为参知政事后,因受宰相王钦若排挤,罢为尚书礼部侍郎,出知应天府,徙天雄军后,复参知政事。真宗贺崩,王曾辅佐十一岁的仁宗即位,坚持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当时王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王钦若病逝,王曾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后,刘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以彰德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期间,百姓乐其政,画其像而生祠之。刘太后病故,仁宗亲政,任命王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祐元年(1034),为枢密使。二年,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后因不容吕夷简专断,同被罢相,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一岁。赠侍中,谥文正。去世十余年后,仁宗亲篆其碑曰:“旌贤之碑”,又改其乡曰:“旌贤乡”,大臣赐碑篆,自王曾开始。王曾著有《王文正公笔录》。

史籍记载

《宋史》王曾传记原文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参考译文

王曾,字孝先,青州府益都人。少年丧父,从师于本地学者张震,善.一写文章词赋。宋代成平年间,以单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大臣杨亿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宰相寇准认为他是奇才,特地在政事堂考验他的才华,授予他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的职务。皇帝曾经有一次晚上在承明殿处理政务,召见他并跟他对谈很长时间,王曾回到寓所后,皇帝派太监传达口谕跟他说:“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他受到朝廷的尊重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

(后来)他外任应天府知府?天禧年问,民间传言说有个形状像帽子的妖怪。夜里袭扰百姓,从京师往南的地方,百姓都很惊慌。王曾命令夜里打开城门(以安民心),(发现)那些胆敢散布谣言的人立即速捕?,最终也没有发现什么妖怪。天圣四年夏天,天降大雨。有人传言说汴河决口,洪水很快就要到京师了,京城的人很惊恐,想往东选难。皇帝问王曾怎么办,王曾说:“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闾的传言耍了,不值得忧虑。”不久证明果然是这样。陕西转运使设立管理食醋的部门,通过食醋专卖来谋利,而且请求在全国推行这个咖法,王请示朝廷取消了这种做法。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地位在自己之上,曾经流露出不满情绪。等到1I『利用因事犯法,太后很生气,王曾却为他开脱。太后说:“爱卿曾经说过曹利用专横跋扈,现在为何却替他开脱?"王曾说:“曹利用向来依仗朝廷恩宠(而专横跋扈),所以我曾经以理驳斥专回击他。现在加给他很大的罪名,我就不理解了。”太后的怒气这才稍稍缓解,最后从轻发落曹利用。

(后来)以彰信军节度使的身份又一次掌管天雄军,契丹使者经过此地,(总是)先约束自己的丰马随从才敢过境,没有敢喧哗闹事的。当地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而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王提拔或退官吏,都不让人知道是他的原因。范仲淹曾经质问他说:“宣传提拔人才,这是宰相的职责。您的高尚品德中,唯独缺少这一项啊!”王曾回答:“作为执政的人,对人有恩德的事,想加到自己身上;那些得罪人的事让它给谁呢?”范仲淹对这番话深感佩服。

王曾天性端庄仁厚,相貌俊秀。在朝廷上,言谈举止有一定之规,平日里则不苟言笑,另人都不敢拿个人私事来求他。年轻时与杨亿都在皇帝侍从之列,杨亿喜欢开玩笑,同僚和朋友没有不被他玩笑戏谑的。等到与王曾交谈时,却说:“我不敢跟他开玩笑啊!"王曾平生生活十分简朴,有个老朋友的孩子叫孙京的来辞别,王曾留下他吃饭,饭后,用盒子送给他几卷信纸。孙京打开一看,都是别人写信后裁减下来的纸边。

相关事件

宋朝景泰年间,王曾升为右正言,奉诏负责制诰,起草诏令,同时兼任史馆修撰。累迁至尚书主客郎中,知审官院使,通使银台司、右谏议大夫等职。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正月,升任参知政事即副相。当时,真宗在王钦若、丁谓的怂恿下,恣意封禅,制造天书。王曾力谏“封禅之举劳民伤财,但未被采纳。翌年,王曾因与贺皇后为家住宅之事发生争执,被免去参知政事即副相之职。真宗病重后,王曾主张由皇后听政。这时,奸相王钦若结党营私,排斥异已,王曾被视为眼中钉,被除为礼部侍郎。天禧元年(1017)王钦若、丁谓不时奏罢王曾,让他出知应天府。不久,王曾调往天雄军,旋即复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仁宗即位后,章献刘太后听政,宋乾兴元年(1022)七月拜王曾为宰相,朝廷倚以为重,王钦若、丁谓终于败在王曾的手下。位居参知政事的王曾办事果敢,为人端厚,正直大臣都很信赖他。刘太后见状,遂擢王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会灵观使。不久,兼户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玉照应官使。但后因几件事不肯与刘太后通融,惹得刘太后很不高兴。当初是他坚持刘太后只能摄政,不能专权,刘太后因此对王曾极为不满。宋天圣七年(1029)六月宋真宗兴建的玉清昭应宫,因遭雷击起火,被化为灰烬。刘太后借故罢了王曾的相职,让他出任青州知州,天雄军、河南府地方官,颇有政绩,百姓为他画像立祠。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寿终正寝,仁宗亲政,王曾才被召回朝廷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判河南府。景祐二年(1035)王曾再次拜相,任命他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枢密使。封为沂国公。其时王曾为相,进退人士都不让外人知道。

历史评价

王曾端厚持重,眉目如画。在朝为官,进退有礼,平时寡言少笑。名相范仲淹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惟缺这一点。王曾答道: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范仲淹叹服,时人称他为贤相。后因与专权的宰相吕夷之间屡起纷争,宋景祐四年四月两人同时被罢相。其后。王曾又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任郓州通判。宝元元年(1038)十一月王曾去世,时年六十一岁,赐谥号为 文正”。宋仁宗还亲自为书写碑文,称为旌贤之碑;其安葬之地晋江廿九都太和山之乡称为“旌贤乡 (一说“清蒙”取其“旌贤”的谐音)。其妻李氏是名相李沅的女儿。王曾无子,其弟王皋之子王绎,出继王曾为嗣。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先贤,清乾隆间,在泉州府城隍庙之左建五贤祠,合祀宋郡韩国华、子魏国公韩琦,赠仆射王易子沂国公曾,朱文公熹。

轶事典故

王曾(后封为沂国公)中了状元后,回到家乡青州去。府官听说王曾回家,就命令老百姓吹奏着乐器到城外迎接。王曾听到这个消息,就换了衣服,骑了小驴子从别的城门进城。很快就来拜见府官,府官吃惊地说:“听说您来,已派人出城迎候,守门官还没来报告,您怎么就到这里了?”王曾回答说:“我侥幸得了个状元,怎么敢惊动大人和父老前来欢迎?您这样做是增加我的过失,所以,我改换姓名,瞒过欢迎的人群和守门官直接来拜见您。”府官不由赞叹地说: 您称得上是个真正的状元公啊!”

王安石和曾巩

王曾,指王安石和曾巩,见“韩柳欧三苏王曾”以及“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都是指的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和曾巩。

扩展阅读:

1

唐宋八大家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北宋王姓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9次
最近更新:2012-05-03
创建者:鬼画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