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国光
释义
1 明代政治家、财政家、文学家

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山西沁水南阳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官运坎坷,几进几退,前后从政四十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万历年间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物生平

王国光(1512~1594)字汝观,号疎庵,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四十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撰写的《万历会计录》是大学士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的理论依据,后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因官居吏部尚书,故有“天官”之称,王国光故居被后人称为“天官王府”。

王国光于嘉靖甲辰(1544)中进士。先后任吴江和仪封(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二县知县。后依次升为兵部、户部右侍郞总督仓场。后因病辞归。隆庆四年(1570)起为户部右侍郞,调任南京刑部尚书。未止任,又改为户部右侍郞再督仓场。万历元年(1573)任户部尚书,在职3年辞归。万历五年(1577)起任吏部尚书。以考绩加太子太保,升光禄大夫,任职6年。他任户吏二部尚书正在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主持朝政的十年之间。张去世后,他被反对派弹劾而落职,后来皇帝念其功绩,令恢复原官致仕(退休)。国光善诗工书,游览所至,即题诗挥毫,遗迹甚多。他的诗和字给人以潇洒飘逸、卓然不群之感。著有《王疏庵率意稿》,今存。

王国光在任职期间,由于宫中争斗激烈,他曾多次遭到弹劾,被迫返乡南阳。回家后,首先在村民的帮助下修建了家庙也就是现在的玉皇庙。庙中北大殿房脊上的五凤楼就是他从京城专程运回来的。因为朝中有人一直想致他于死地,也暗中派人跟踪他回到南阳。到处传播一些王国光在朝中犯错惹大臣等不好的传言,家庭里的一些人也隐隐约约听说了一些关于他在朝中犯了大罪以致被罢官回家的事。一些胆小怕事的族人怕株连九族,于是到处传播恶言,最终把王国光一家赶出了家门,赶出了南阳村。王国光一家迫于无奈,躲进了南阳村附近南沟的一个山洞里,也就是现在的阳城界内上河村的王国光洞。待事情平稳后,他带着全家迁到了阳城县润城镇的上庄村定居。

评价

王国光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但仕途却充满了戏剧性。他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后,被授为吴江知县,以后又调任仪封,提升为兵部主事,又改吏部,担任文选郎中。屡千户部右侍郎。隆庆四年(1570),任刑部左侍郎,拜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及上任又改任互部。万历三年(1575)王国光在京官考核中被南京给事、御史所弹劾,上书坚决辞职,到第二年方可。万历五年(1577)冬,吏部尚书张瀚被罢免,王国光被起用代替其职。此后数年,王国光屡遭弹劾,罪名为选材任人唯亲和鬻官黩货,损公肥私等数条罪状,皇上发怒销其职,但之后不久,又恢复官职。他从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起开时入仕,从兵部到户部,从刑部到吏部,几乎各个重要的部门都有过他的足迹,随让中途有过中断,几起几落,但由于他的突出贡献,仍然不能抹杀他的政绩。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任职户部时,对全国粮食的宏观控制。他在负责粮食的仓储与出纳时,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同时边疆战事不断,内地也时有农民起义爆发,因此管好粮仓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他在粮食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社会繁荣发展、人口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王国光对粮食精打细算、全面控制。他推行“天下抚按官”的办法,对各个粮食渠道统筹安排,将粮食出入大权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中,为缓解粮食紧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最有政绩的为政时间是在万历初年。当时神宗刚刚即位,改革呼声最高。王国光也对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旧秩序进行改革。其时薄牒等公文十分繁杂、冗滥,从州县到部,无论是各部门,还是具体的承办人,都有难言之苦。王便大刀阔斧地进行裁撤合并,去掉了近半数的繁文,使得事情方便易行;户部十三司因公署狭小,官员们便部坐班,导致弊病越来越重,王便雷厉风行,一改前弊,令所有官员均入署办公,各司其职,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边关军饷告匮,而支出及收项无案可查,王令当地的边臣核实各项收支,并且筹划出长远计策上报,使消耗、浪费锐减;他还设“坐粮厅”,专门负责军粮的督办,大大方便了诸军,又将散隶诸司的全国钱谷归并,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他的这些办法,立竿见影,反映了他敏捷的经济头脑。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他离开了这个他爱过也恨过的人世,留下了证明他雄才大略的《万历会计录》和《王疏庵率意稿》。

隆庆六年(1572)七月(时神宗已即位)任户部尚书,在任时与侍郎李幼滋等编辑《万历会计录》,费时“逾年”,编纂成书。及万历四年(1576)二月己卯(即十五日)国光再疏乞休,神宗许之,命乘传归。二月戊子(即二十四日),国光濒行,进所辑书册,请刊布中外,庚寅(即二十六日)奉旨嘉奖,书册著户部再加订正缮写进览(《神宗实录》卷四七及王国光原奏)。此为会计录的蓝本。

作嘉靖四年(1525年)清明节,与同乡少年柳遇春同登沁水县冯村的鹿台山,留下绝句:

曲径攀崖登鹿台,

天下胜景小蓬莱。

星云日夜林中静,

仙乐自空天宫来。

天池如镜镶山嵩,

石泉叮咚半山中。

嫦娥闻声乐伴舞,

迷恋人间忘返宫。

晚年诗作《仙间》

仙居遥在水云西,一入青冥万壑低。

拔地石精盘虎豹,撑天华表挂虹霓。

横开锦翠光疑溜,乱踏琅玕步欲迷。

隐隐虫书环四壁,前程犹自显标题。

其他信息

明代笔记中有关于王国光的一条记载:

【老人渔色】山西阳城王太宰国光,休致时已七十馀,尚健饮啖,御女如少壮时。至今上十八年,则去国凡九年矣,时阳城民白好礼者,病亡,其妻李氏,国色也,王夙慕其艳,托诸生田大狩等,诱以为妾。其翁名白书,初执不从,后以威协,再以利动,遂许焉。李氏誓不更适,又力逼之,以刀刎死,一时传为奇事。按臣乔壁星得之,遂疏以闻。上命查勘后,亦不竟其事而罢。夫逾八之年,或嗜仕进,营财贿者,世亦有之, 至于渔色宣淫,作少年伎俩,则未之前闻。或云王善房中术,以故老而不哀。

明史记载

王国光,字汝观,阳城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吴江知县。邻邑有疑狱来质,讯辄得情。调仪封,擢兵部主事。改吏部,历文选郎中。屡迁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谢病去。隆庆四年,起刑部左侍郎,拜南京刑部尚书。未上,改户部,再督仓场。神宗即位,还理部事。时簿牒繁冗,自州县达部,有缮书、输解、交纳诸费,公私苦之。国光疏请裁并,去繁文十三四,时称简便。户部十三司,自弘治来,以公署隘,惟郎中一人治事,员外郎、主事止除官日一赴而已。郎中力不给,则委之吏胥,弊益滋。国光尽令入署,职务得修举。边饷告匮,而诸边岁出及屯田、监课无可稽。国光请敕边臣核实,且画经久策以闻。甘肃巡抚廖逢节等各条上其数,耗蠹为损。

万历元年,奏言:“国初,天下州县存留夏税秋粮可一千二百万石。其时议主宽大,岁用外,计赢银百万有余。使有司岁征无缺,则州县积贮自丰,水旱盗贼不能为灾患。今一遘兵荒,辄留京储,发内帑。由有司视存留甚缓,苟事催科,则谓扰民,弊遂至此。请行天下抚按官,督所司具报出入、存留、逋负之数,臣部得通融会计,以其余济边。有司催征不力者,悉以新令从事。”制可。京军支粮通州者,候伺甚艰。国光请遣部郎一人司之,名坐粮厅,投牒验发,无过三日,诸军便之。天下钱谷散隶诸司,国光请归并责成:畿辅府州县归福建司,南畿归四川司,盐课归山东司,关税归贵州司,淮、徐、临、德诸仓归云南司,御马、象房及二十四马房刍料归广西司。遂为定制。

三年,京察拾遗。国光为南京给事、御史所劾。再疏乞罢,帝特留之。明年复固以请,乃诏乘传归。濒行,以所辑条例名《万历会计录》上之。帝嘉其留心国计,令户部订正。及书成,诏褒谕焉。五年冬,吏部尚书张瀚罢,起国光代。陈采实政、别繁简、责守令、恤卑官、罢加纳数事,皆允行。寻以考绩,加太子太保。八年,当考察外吏,请毋限日期。诏许之,且命诖误者听从公辩雪。明年大计京朝官,徇张居正意,置吴中行等五人于察籍。

国光有才智。初掌邦计,多所建白。及是受制执政,声名损于初。给事中商尚忠论国光铨选私所亲,而给事中张世则出为河南佥事,憾国光,劾其鬻官黩货。国光再奏辩,帝再慰留,责世则挟私,贬仪真丞。及居正卒,御史杨寅秋劾国光六罪。帝遂怒,落职闲住。已,念其劳,命复官致仕。

扩展阅读:

1

清史稿·王国光传

2

http://www2.scut.edu.cn/architecture/publish/news/shiziduiwu/fujiaoshoumingce/3oa020n38f235a.html

开放分类:
清朝人物将领明朝山西省

2.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2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基本信息

性 别:

出生年月:1965年4月

职 称:副教授 建筑系副系主任

最后学位:硕士

学习简历

1983-1987年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本科。

1987-1990年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硕士。

工作简历

1990-1997年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师、规划师。

1997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在职博士生,与设计院合作创立“城市建筑及规划设计研究所”。

社会兼职

温州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顾问、专家评委

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城市公共建筑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研究,专攻法院建筑、行政办公建筑设计及人居环境理论。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已完成了有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及编写专著《图解西方当代建筑史》一本,参与编制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外遮阳》。论文先后在《建筑学报》、《华中建筑》、《时代建筑》、《北京规划建设》等多家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亚热带地区建筑被动蒸发冷却技术” 研究,粤港重大科技项目--广东省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湿热地区微气候调节与设计” 研究。完成的主要项目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建成)、新会市人民法院(在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方案)、温州市永嘉县人民法院(方案)、温州市永嘉县城旧城改造规划、温州市财政局.地税局合建办公大楼(国际竞赛中标实施)、温州市国际金融中心(方案)、温州市规划展示中心及规划综合楼(国际竞赛中标实施)、温州市国税局高层宿舍楼(中标实施)、遵义市“忆江南”居住区规划设计、青海“城南绿洲”居住区规划设计、深汕高速公路惠来服务区(建成),柳州市响水河大型住区规划、揭阳市商业步行街设计(建成)等。

王国光副教授多次自费出国,先后考察过韩国、日本、东南亚及西欧、北欧和南欧的城市与建筑,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获奖。

3 河北滦南爱心小院教师

王国光:河北滦南“爱心小院”创办者高淑珍的女儿。

为了让“大家庭”里的孩子学知识,从高中退学担负起教学任务。

下面是央视记者对“爱心小院”的采访纪实。

原本是圆自己残疾儿子一个上学梦,可不承想,两年的时间她竟接纳了30多个残疾孩子,内心的善良让她“上学免费”的承诺脱口而出,但也正因为这句承诺,让高淑珍一家人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

在河北省滦南县洼里村,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与众不同的是,“小院”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大家庭”:39个患有脑瘫、智障或肢体残疾的孩子在这里免费读书、免费吃住、快乐生活。孩子们的“家长”是当地一名叫高淑珍的普通农村妇女,从1998年收留第一个残疾孩子算起,高淑珍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着越来越多的残疾孩子!

如果不是39个孩子的到来,高淑珍家的院落与左邻右舍并没什么两样儿。然而,这里每天传出的孩子们的笑声,似乎又像是在提醒我们,这里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儿。在高大姐家采访的半个月里,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一份已远远超越了亲情的爱。

初春的洼里村依旧十分寒冷,但每天清晨四点,这个小院总会准时升起烟火。

正屋里的三十几个孩子睡得正香。而高淑珍一家人和志愿者任丽华已早早起床,开始为他们准备早饭.

记者:这个得天天早上您给他穿?

高淑珍:这个他自己穿不了。

记者:我看其他孩子好多都能自己穿?

高淑珍:其他有的穿不上鞋,有的裤子穿不上。

三十几个孩子大多行动不便,有些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几年前,县里曾提出让这些孩子去县里的特教学校学习,但高淑珍担心那里人手紧,孩子们得不到最精心的照料,加上许多家庭十分贫困,无力承担县里学校每月60元钱的生活费,因此,孩子们就这样留了下来。

吃过早饭,在南屋的这间教室,高淑珍的女儿王国光开始给孩子们上课。由于39个残疾孩子的年龄和学习基础各不不同,智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虽然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却被分成了一年级到初一七个班。

王国光:二乘以七。

学生:14。

王国光:二八得?

学生:得八。

王国光:不对,二八得?再说一遍,二乘以八得。

学生:16。

17岁的刘双来这里最早,多年的类风湿病使得她肢体关节变形,行走十分困难。在高淑珍家的十年,她已经学到小学六年级的课程。

每天午饭后,是高淑珍为类风湿病孩子按摩的时间,当年,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治病,高淑珍奔走于唐山、滦南等多家医院,看医生多了,她也学会了一些按摩康复技巧。

高淑珍:痛吗?

刘双:不痛。

高淑珍:你这腿非得劈开,知道吧,非得劈开……

记者:以前刚来的时候什么样?

刘双:不会走,都是高妈妈抱着,吃饭喂我 每次妈妈回来都给我按摩。

这样的按摩,高淑珍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记者:那会也给利国按摩也给她按摩。

高淑珍:一头一个。我给这个按摩完,我就给这个按。这你说(刘双)比立国强,刘双家的腿你看看她的肌肉上来了。

小院里的第一位学生,其实是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四岁那年,小利国患上了重度类风湿,当时医生断言他性命难保,但高淑珍始终没有放弃。后来,小利国活了下来,但却落下了残疾,直到今天,已经20岁的王利国身高才只有一米五。

儿子七岁那年,高淑珍带着他去学校报名,被校方拒绝了,这也成了高淑珍多年的心痛。

高淑珍:我(从教室)往外抱孩子,孩子抱着桌子腿直蹬啊,说妈,你退啥,你不让我念书,你咋你不让我念呢?我说走吧,人家不让在这,咱们回家,妈教给你。(儿子说)你会?你也不会啊。

高淑珍自己一个大字不识,但她不希望自己残疾的儿子也成为文盲。可是找谁来教儿子识字呢?高淑珍把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在读高中的女儿王国光。

王国光:我妈说别念了,咱们也没这么多钱。我知道她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她心里实际上乐意我上学,我也知道。我怕她心里也不舒坦,我就说不上学了。

为了替母亲分忧,王国光退了学。从此在自家的炕头上,姐弟俩一个教一个学。

高淑珍:我也是这样寻思的,讲课吧,就得一章一章都讲过来,我寻思有这么三四个(孩子),他姐一讲不都会了嘛,他还有个伴,他还有竞争力。

于是,高淑珍把附近村里患侏儒症的赵洪刚和脑瘫的张杰几个残疾孩子领回了家,和儿子一同上课。

王国光:我妈把西屋那两间当教室,她从镇上买了两个桌子,四个板凳。还是我小时候那样的小黑板,特别小的那个小黑板,都钉了钉子,挂那里,再给我买了盒粉笔,我就教他们。

高淑珍接收残疾孩子上课的事儿很快传开了。刘双,就是那个时候被接进了高淑珍的家。

高淑珍:我接她的时候,(她们家)床上铺的都是化肥袋子,甚至门上使俩麻袋接一块当门帘子,就没门。你看刘双这一户,看着心里心酸,我因为这个就说我挣着好人的钱去,我不收残疾孩子的钱,我不挣你们的钱。我一分钱也不要。

刘双:高妈妈说,我们这里收的孩子全都是残疾人,吃住,包括学费全都不要。

本文来自:留溪生活论坛——[视频]走基层·“爱心小院”蹲点日记 爱心小院:39个残疾孩子一个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