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皖江规划 |
释义 |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45%和66%。 皖江城市带概况地区概况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经济概况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安徽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都接近1/2,皖江城市带无疑将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城市发展概述1990年,为呼应浦东开发,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的决策。199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皖江开发开放若干问题的意见》,制定了《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外向带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支柱”的总体战略,以芜湖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进的开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进入新世纪后,安徽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东向发展战略,皖江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逐步形成了沿江制造业产业带和重点城市带。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领域。 优势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在中部地区几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拥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 产业和资源在产业和资源要素方面,皖江城市带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是国家级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铜基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和优质铸管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内河船舶及家电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水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非金属矿及制品生产基地。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已经形成产业发展共生圈,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的70%左右来自长三角,是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皖江经济带早期规划问题当前,皖江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条件还不成熟,因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关联度不强,中心城市还没有形成。但是,皖江经济带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皖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产业优势明显、成长性较好的经济共同体,进而在长江经济带中享有竞争和合作的话语权。 首要任务“皖江开发的当务之急,应当建立沿江城市之间的对话合作机制。”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韩先聪认为,皖江经济带的建设,要突出强调整体互动和合作的概念,加强对沿江资源的整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避免分散和无序竞争,力争形成一个板块。这一观点,得到沿江许多城市的认同。 建立类似于“城市联盟”的合作组织,是国内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上海、江苏、浙江从2001年开始,就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合作座谈会制度。因此,建立跨地区、开放性、区域性的皖江地区综合管理机构,整体推进皖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这个机构可以由省里领导牵头,定期举办城市联席会议,通报各协作城市发展的相关信息,协调解决城市间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产业布局、土地开发等。在招商引资方面,皖江城市也不宜齐头并进、多头出击,可以考虑组建皖江开发招商团或协调小组,把皖江城市的招商项目统一组织起来,避免在引资中竞相压价,互相挖墙角,恶性竞争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发展规划规划是生产力,好的规划是先进的生产力。避免皖江经济带城市之间的分散和无序竞争,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编制整体发展规划。现在,皖江各城市都在积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芜湖市市长沈卫国透露,今年芜湖将斥资4000万元,邀请专家对芜湖的城市发展做全面规划,“规划是龙头,即使是借钱,也要把规划做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皖江经济带的发展取向似乎很模糊,没有一个前瞻性的、操作性强的整体规划统揽全局。这也是皖江经济带多年来发展的误区之一,导致其内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分工,向心力偏弱。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皖江经济带就很难形成有效的防御风险能力。 建议因此,专家建议,皖江经济带的目标、定位可以明确两点。一是要成为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积聚和经济产出要占到全省的六成以上;二是始终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与上海龙头、苏南和浙北、南京都市圈的关系。 2003年3月24日,铜陵市出台《关于“芜马铜经济圈”宣传文化工作互联互动的框架性意见》。近日,三市通过了《人才开发一体化宣言》,通过不断推进区域人才开发的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逐步建立统一的人才制度、人才市场和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三市人才自由流动。在马鞍山举办的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三市的招聘者和求职者济济一堂,初步体现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的效应。而在此前,芜马铜由于地域相近,经济往来较为密切,产业渗透也初露端倪。 “如果芜马铜对安徽经济贡献等于苏锡常对江苏经济的贡献,那么安徽经济将会是另一种面貌。”铜陵市委政研室主任张国保断言,芜马铜内各行政单元通过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才能实现区域经济融洽和总体效应最佳的目标。和芜马铜一样,皖江经济带一体化的关键是加强分工和合作,减少竞争,在产业方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当前,皖江经济带一体化进程,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依靠最低的经济发展成本,吸引各种要素进入。这就要求加强经济合作与协调,共创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一方面,尽快建立区域的统一大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另一方面,尽快形成区域信息网络,达成信息资源的共享。 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把皖江经济带定位为一个制造业基地,是十分切合实际的。但是,制造业基地必须有发达的服务业来支持。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功能互补的问题。如果只有制造业,而没有服务业来支持它,制造业基地是建不起来的,或者说是强不起来的。比如前些年,摩托罗拉的一个研发中心最早选择在南京,但后来还是移到上海浦东。原因不是政策问题,主要是服务业环境。因为这个研发中心需要有完善的资金融通渠道、良好的法律服务、税收顾问服务,以及半小时内能得到它所需要的配件的要求,这些服务条件当时南京不具备。这个案例应当对我们建立皖江经济带的合作机制有较强的启示性。 “诸侯经济”,是安庆市市长朱读稳对皖江经济带城市各自为战的形象比喻。他认为,和江苏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相比,皖江开发的速度显得较慢。目前,皖江经济带的松散状态已经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皖江地区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和束缚,发挥政府、企业、市场三方作用,鼓励资金、技术、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通过市场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的布局,不能因眼前得失而搞行政封锁和市场封闭。 基于此,铜陵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在长江边搞如此多的省辖市是一种浪费,可以考虑将池州和铜陵合并为“九华山市”。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管理层次,同时也能解决两市发展空间狭小的矛盾。池州市委书记何闽旭则认为,比照江苏的做法,皖江地区应当打造一批县级市,形成一个皖江现代化城市群。 跨江发展是皖江开发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皖江城市中大都存在发展空间狭小的情况,有跨江发展的强烈愿望。就芜湖而言,电力工业、造船业及部分轻工业企业对岸线的利用,加上芜湖港口的发展,使其沿江岸线资源十分紧张。如果芜湖在江北实施跨江发展,就可以放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对安庆来说,交通制约是他们提出跨江发展的动因。目前在建的沿江铁路和沿江高速公路,都与安庆擦肩而过。因此,如果安庆不能实现跨江发展,将会被排除在沿江交通的大循环之外,失去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专家提出,即使在行政区域没有调整之前,实施跨江发展可以借鉴江苏省江阴和靖江的做法,采取联合办开发区的方式搞飞地开发,双方责任共担,权利共享;也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对同类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等。 事实上,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实现跨江发展,沿江各市都有自己的主张。新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必将为早日实现皖江经济带从分散竞争走向合作共赢,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