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团山 |
释义 | 1 延庆团山1.延庆团山 团山在延庆县中部,妫水河北侧。西南距延庆镇约15公里。为延庆盆地东北部的侵蚀残丘,海拔791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山体呈团状突起于盆地之中,北扼山口,东临延庆中部重镇永宁,南对宽阔的盆地,古为军事要地。南麓有基岩裂隙水溢出,形成著名的黄龙潭,潭西建有黄龙庙,旧有龙潭庙会。 2 邵东团山2.邵东团山 团山镇,位于湖南省邵东县东部,旧时称宝庆府东路太一乡.1995年由团山乡和崇山铺乡合并建镇.该镇东界双峰花门,南邻水东汪塘,西接流光岭,北靠青树坪.辖6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面积96平方公里,8万余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48亩. 旅游资源: 境内多丘陵山岗,西南高而东北低,地势呈缓坡状。最低处幸福洼坝海拔仅126.3米,为邵阳市最低处。站在海拔383米的梅子岭上,可见“巍巍佘湖峰回转,衡阳雁去一线天”之胜状。石辉、光冲、张家三水库似九天坠落于崇山峻岭中的明镜,粼粼波光,水天一色,美景不可胜收。境内有石灰岩地形,多溶洞,石辉的“光山洞”和仁塘的“群仙岩”,主洞如天庭之空阔,似宫殿之富丽,可容纳2千人,保善的“飞龙洞”是邵东的旅游景点,洞内有长达4米突兀于绝壁上的石化龙,有首无尾,青鳞片片,鬼斧神工。四方游客云集于此,文人雅士为之叫绝。大黄公路横亘全镇东西,上抵邵东县城,为西南咽喉要道,下锁水东汪塘,是东南双邵衡入境之纽带。村级公路皆以它为脉,交错成网,吸引着八方行人前来瞻仰邵阳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团山烈士陵园。地处双邵交界的雷祖山巅的“雷祖殿”坐落于托塘村内,据传是明代所建,“大跃进”时已全毁,现被民间整修,归属邵东佛教协会管理。三圣村的“辖神殿”为清代所建,1998年两殿已被列为镇古迹开发项目。 农业矿产: 团山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主产水稻、兼产小麦、红薯、大豆、花生、油菜、马铃薯等,是邵东县重要粮食作物生产基地。镇政府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一定的开发基金,同各村委会、生产组签订“多措施大增产”责任状,并分片、分村大搞“稻田示范样板”,兴办优质米加工企业,保证加工质量,创造团山品牌,实现“企业+基地”,“产+销”一条龙。境内池塘养鱼历史悠久,味道鲜美的“太平鱼”闻名遐迩,常年产鱼1.5万吨,2000年泉塘村稻田养鱼被邵东县畜牧水产局定为全县示范点。经济作物多,黄花菜是特产,种植面积4256亩,年产5000吨以上,畅销海内外,素有“黄花之乡”盛名。境内富有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过1千万吨,主要分布在东红、利民、双江和崇山铺陵家区段,产煤畅销双峰、衡阳、祁东及本县范围内。双江杨梅山区段,还蕴藏大量的铁矿正待开采。 3 辽宁团山3.辽宁团山 团山,俗称“小鳖山”在辽宁省盖州市西南方约五公里处。因山体酷似龟形,故名。 团山海拔24.6米,方圆约一里许。山虽不高,但因其周围十里范围内并无其他任何高山或土丘(离西面最近的鹤羊寺山也有近十里),且周围地势平滩开阔,其孤零零倒也显得突兀。 远看团山,好似一铁锅倒扣于地。由近观之,则恰如一小鳖背北朝南,横卧平川。小鳖形神兼备,神灵活现。不但头、颈、身体齐备,而且尾巴、四足齐全。山坡地势平缓,山上杂草丛生、树木稀少。山的周边为椭圆形。团山之名,一说是因为鳖又叫做“甲鱼”或“团鱼”;另一说是由于山的周边为圆形,而“圆”在当地又被常常说成“团”,故有此名。 关于“小鳖山”的来历,在民间曾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说是在郑家屯西面的鹤羊寺山上,有一个小道童因无意中服下一颗宝珠,变成海中一只神鳖。道童看到寺院和当地百姓因缺少耕地而生活困苦,就决心用自己的力量退海造田,为民造福。真的到了那一天,道童却因为吞食海水过多,无法返回大海,最后化成这座“小鳖山”。还有一个传说,说小鳖从海里带来无数珍宝,都藏在自己的肚子里。为此曾招惹无数人到此来挖珍宝。他们甚至挖掉了“小鳖山”的四足,结果根本没有挖到什么珍宝,只不过挖到一些蛤皮鱼骨的化石。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无数年前这里确曾是退海之地。 山东部有一村子,名叫“团山(子)村”,盖因此山而得名。解放后曾在此设“团山乡”(驻地团山村),后陆续改为“团山公社”、“团山乡”、“团山镇”、“团山街道办事处”,皆因此山而名。 起初,村民们都在山东部居住。后来有人陆续迁至山南,依山而居,渐成气候。因为位于村子西部,村民呼之为“西山”。 解放后曾在“小鳖山”的“脖颈”上建乡初级中学一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乡初级中学搬迁至山北800米团山公路一侧,此处遂被改建为团山粮库。“农业学大寨”时,村里曾派人在“小鳖山”上修建梯田并栽种果树。后因山上土壤贫瘠,水土不保,果树全部枯死,梯田荒芜。 1985年,沈大高速公路开工修建。因“小鳖山”紧临其侧,作为沿途数十个土石方供应地之一也投入到繁忙而紧张的建设中。随着挖掘机、推土机日夜不停地采挖,“小鳖山”日渐瘦削。等到五年后高速公路建成,“小鳖山”已被挖掉总山体的大约四分之三。若不是耸立在山顶上的那根测量标志,怕是这四分之一也很难保留下来。 今天的“小鳖山”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连他的相貌都变得丑陋不堪。然而它却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它以用身躯铺就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它也再次实现了自己为民造福的理想。 如今我们再要出中长铁路或是在沈大高速公路上行进,如果路过那座丑陋的荒丘,请不要忘记它,团山! 4 思茅区思茅镇三家村村委会团山◎ 村情概况思茅区思茅镇三家村村委会团山,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5.00公里,距离镇7.00公里, 国土面积3.52平方公里,海拔1320.00米,年平均气温19.40℃,年降水量1340.9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62.48亩,其中人均耕地0.32亩;有林地291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5户,有乡村人口218人,其中农业人口218人,劳动力15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5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4.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62.0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2.48亩(其中:田62.48亩,地0.00亩),人均耕地0.3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291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4亩,主要种植橘子、柿子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2150.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55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 有55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5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5户。 该进村道路为土路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62.48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2.4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9亩。 该村到2011年底,有3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4.2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80万元,畜牧业收入25.5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0头,肉牛12头,肉羊0头); 林业收入2.40万元, 第二、三产业收入81.90万元, 工资性收入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62.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6.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人 ,在省内务工5人,到省外务工0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1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7.62万元,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65户,共乡村人口218人,其中男性118人,女性100人。其中农业人口218人,劳动力152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5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5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1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2.48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否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否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