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都 |
释义 | 中国的各个铜都中国铜都--亚洲最大的铜矿--江西德兴德兴,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德兴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乐安河中上游,地处赣、浙、皖三省接壤处。隶属于上饶市。东接浙江省开化县,东南与上饶县、玉山县毗邻,南和横峰县、弋阳县相接,西接乐平市,北连婺源县。南北长70千米,东西宽50千米,总面积2101平方千米(一说208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8322人(2006年末)。 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境内,位于怀玉山脉孔雀山下,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年产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智利的埃斯康迪达铜矿。德兴铜矿拥有丰富可靠的资源,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矿藏特点是储量大而集中,埋藏浅,剥采比小,矿石可选性好,可综合利用元素多。 德兴是绿色的海洋。森林覆盖率高达75.1%,是全国最早“百强”林业县(市)和全国科技兴林试点县(市)之一。国家4A级旅游胜地“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位于市域东部,“大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梧风洞就在境内。 德兴是红色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著名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属江西27个“全红县”之一。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红军第七军团在德兴重溪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合编组成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在长期残酷斗争的岁月里,全市牺牲的烈士达2万4千余人。 德兴是古色的城邑。德兴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有着极为厚重的文化积淀,涌现出了湿法炼铜“鼻祖”张潜、南宋治荒名吏董谓、大文豪汪藻等许多的名人志士。 新兴铜都——江西鹰潭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江西省省辖市,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她既是世界“道都”,又是中国新兴的“铜都”。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79年7月,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集铜采、选、冶、加于一体、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铜工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黄金、白银及硫化工原料产地,也是江西省最大的企业。公司总部设在江西省鹰潭市。公司拥有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铜材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职工三万余人,总资产260亿元。 鹰潭市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金属、非金属、特种矿、建材、宝石等5大类30多地理位置个品种,发现大型矿床4处。金属矿主要有银、铅、锌、金、镉、铁、稀土等,其中银矿储量丰富,为国内之首。非金属矿主要有硫、硅石、瓷土、长石、型砂、石墨、膨润土、红柱石、药用粘土等。特种矿以铀为主。建材矿有石灰石、红石、花岗石、辉长石、辉绿石、珍珠岩、河砂等。宝石矿有电气石、芙蓉石、玛瑙、蛋白石等。遍布境内的红石,质地硬,色型美,开采成本低,为天然优质建筑材料,鹰潭城乡建筑多用此石材。 鹰潭地处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环绕地”,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风景区、中国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象山森林公园、上山修竹山庄、白鹤湖、鬼谷洞、香炉峰、三阳硐府等自然景观;还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赣东北红色根据地遗址、畲族风情、四大古镇、明清建筑群等人文景观。 天南铜都——云南东川东川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北部。面积1674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28.46 万。汉族为主,有彝、回、苗、白、纳西、壮、傈僳等少数民族。旧称会泽县,为东川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改东川。1929年又恢复原名会泽。1953年由会泽县划出设东川矿区。1958 年改省辖地级市。年均温 20.2 ℃,年降水量688.9毫米。产稻、玉米、小麦、薯类、水果、花生、药材、油菜籽等农产品。铜矿探明储量2813万吨,居全国第三位,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有2000多年的产铜历史,素有铜都之称。铜矿中伴生金、银、钴、锗、镉等多种稀有金属,此外还有铁、磷、铝、锌、石膏、硫磺等矿。中国重点建设地区,有煤炭、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皮革等工业。名胜古迹有饶家坪红九军团渡江指挥所旧址、中厂河、普车河墓葬文物等。 云南省辖市,中国著名铜矿石产地。由新村、汤丹、落雪、因民、烂泥坪等矿区组成。面积1952平方公里,人口28.17万。东川汉为犍为郡地,唐置唐兴县,南诏政权时改称那札那夷,置东川郡;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东川路。明、清均设东川府;1913年改为东川县;1954年由昭通专区的会泽,巧家的汤丹、落雪等地改设东川矿区;1958年撤东川矿区设东川市。1985年将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部分地区划归东川市管辖。市境位于滇东高原边缘,因有小江及其支流以礼河的深切,形成东西对峙的牯牛山与拱王山,山地高耸,最高峰海拔约4247米,谷底海拔约1200米,山坡陡落,泥石流危害极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由河谷到山顶温差可达13℃。变质岩系分布普遍,铜及其他有色金属储量丰富。东川铜采冶已有2000年历史,元代曾为全国唯一铜锞产地,已有铜都之称。现今铜矿开采已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部门,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5。此外,铁、煤等矿产的开采亦具规模。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皮革、造纸等部门发展亦较迅速。农产品有玉米、马铃薯、烤烟、油菜籽等。市区有贵昆铁路支线与昆明相连;公路有羊街至因民,新村至功山、会泽、汤丹等线路。 1999年,因矿藏枯寂,千年铜都不堪重负,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地级东川市,成立昆明市东川区。至此,东川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因矿建市又因矿撤市的城市。 中国古铜都--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安徽铜陵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分别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距九华山和黄山分别为80和120公里),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宁铜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前国务院总理朱鎔基2002年来铜陵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铜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铜陵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园林城市。 铜陵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矿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有古西周的铜炼渣、汉代的古铜井,唐宋期间的青铜文物更为鼎盛且史料记载甚详。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大文学家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迹,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描写冶铜场面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铜文化已经融进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铜雕塑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奖,市内设有全国性的青铜文化研究会。 中国古铜都--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湖北大冶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湖北省黄石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大冶湖畔,发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它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誉之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大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殷商小乙时期,人类的祖先在这里掘井取矿,点燃了炉冶之火。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武昌节度使秦裴置大型冶炼机构青山场院。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元、明、清时期,先后隶属兴国府和武昌府,中华民国初属湖北省江汉道。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大冶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立阳大(阳新、大冶)、鄂大(鄂城、大冶)、大鄂(大冶、鄂城)政务委员会,属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 大冶历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青铜冶炼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和100多年的开放史,殷商时期就大兴炉冶,开创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公元967年,即北宋乾德五年,由“青山场院”升为县治,并取名为“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19世纪末,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和大冶钢厂,大冶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大冶撤县建市,从此掀开了大冶发展的新篇章。 大冶矿产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大冶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极具开发价值。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观的“大冶铜绿山 古矿冶遗址”,天下无双,举世瞩目。“三台”、“八景”,气象万千,秀色可餐。国家AAA级风景区小雷山、青龙山,被誉为黄石“九寨沟”的大泉沟,风景秀丽的大王山,碧波万倾的黄金湖,神圣的红三军团,“大冶兵暴”旧址,无一不令游人驻足留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