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主教会
释义

名词解释

天主教会公教会,又称罗马天主教会大公教会)是当今基督宗教中最大的分支,占了一半的基督徒人口。根据《天主教统计年鉴》,天主教会在全球就共有1,114,966,000位信徒,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天主教会的源头来自耶稣基督当初所创建的教会,并由其十二位门徒传播开去,当中以圣伯多禄宗徒为首。一般所称之“天主教”,大多接是指以罗马教宗为首的罗马天主教会。教会的元首为罗马主教,亦即教宗,并以教廷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而现任教宗为德国籍的本笃十六世。

教会的意义及成员

在希腊文化里“教会”是召告公民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表决的公民集会。在天主的救恩计划中,天主拣选了以色列民族做为他的子民,并且和以色列民族订立盟约;“教会”这个名词就被以色列民族引用为“上主的集会”。集会时以色列人敬拜上主,聆听上主的诫命。到了新约初期教会时,信仰基督的朋友沿用“教会”这个字,做为信仰基督这个团体的名称,就是要彰显出教会的连贯性;不同的是旧约的集会以梅瑟为中介,新约的集会以耶稣为中保。因为旧约中的以色列民族,完成了天主救恩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和天主订立盟约。而真正新而永久的盟约,是到了天主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降生成人,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教会是一个团体,而且是一个不平常的团体,教会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教会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

入会成员条件

1962年到1965年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用四种不同的类型来说明──属于基督教会或与教会有关的成员。 第一种是领受教会的圣事,是指完整地参加教会的社团,接受教宗的管理。第二种是非天主教的基督信徒,包括11世纪以来与西方教会分裂的东正教,以及16世纪以后脱离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基督教各派别;因为大家都是耶稣基督的信徒,都接受圣经和同一的洗礼。第三种教会成员是望教友,也就是明白表示希望加入教会的人,教会就以爱护、关切之情,视他们为教会大家庭的一份子。第四种是指非基督信徒中的善心人士,包括曾经领受盟约的以色列民族、曾经承认造物主的人、有些宗教的信徒、心地善良过正直生活承认有神的外教人。他们按照良心做事,天主的救恩已经在他们心中了,他们都属于教会的一份子。在教会这个大家庭里,信友在耶稣基督内成为一体,成为天主救恩的继承人。信友们白白承受了天主的爱,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教会内以爱天主、爱他人、爱自己来回报天主对我们的爱。

发展历程

传说,基督教是由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的。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罗马皇帝的残酷迫害和镇压。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可与所有其它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视。从此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天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乃正式确立。

中世纪时,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天主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统治地位。为了对抗宗教的改革运动,维护自身的统一和权威,天主教罗马教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史称反宗教改革。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皇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

1962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会议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在教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与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们对话。会议之后,天主教在神学上打破了以往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使神学出现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现象。

现在,全世界天主教有总主教区130个,教区628个,监牧区和代牧区129个,共有教徒10亿左右,占全球人口的17.5%。现任教皇为波兰人 本笃十六世,于2005年4月就任,是第267任教皇。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16世纪,天主教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传教士也陆续进入中国,天主教又发展起来。传教士在中国的土地上受他们本国政府的保护,到处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用各种方法传播,发展天主教。

从1840年到1949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天主教在中国已经有了300万教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