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罗加乔夫
释义

罗加乔夫1928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24~1928年在中国进修。1951年5月7日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借固定词组表现的汉语成语(根据孙中山和毛泽东著作的资料)》。后获博士学位。1955年3月5日获副教授职称。1962年1月28日获教授职称。1928~1934、1936~1939年苏联驻华机构工作人员。1934~1936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人员。1940~1948年莫斯科东方学院、1944年起苏联外交部高等外交学校、1939~1941、1945~1946、1950~1956年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学院历史系教员,1956年起东方语言教研室主任。曾获苏联奖章多枚。

中文名: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罗加乔夫

外文名:Алексей Петрович Рогачев

别名:罗高寿

国籍:苏联

出生地:东哈萨克斯坦州

出生日期:1900年1月

逝世日期:1981年4月

职业:苏联中国学家,语文学博士

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

主要成就:将鲁迅的《祝福》等作品译成俄文论著《吴承恩及其<西游记>》

代表作品:《吴承恩及其<西游记>》,《论中国中世纪文学家吴承恩的世界观》

人物简介

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罗加乔夫(罗高寿),苏联中国学家,语文学博士,教授,资深教育家和杰出的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

成就及荣誉

罗加乔夫作为文学翻译家为中俄文学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最早翻译介绍中国新文学的人之一。他将鲁迅的名篇《祝福》、《高老夫子》和《离婚》、老舍的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马烽和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草明的《原动力》等作品先后译成了俄文。而翻译古典名著《水浒》(1955年)和《西游记》(1959年)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西游记》出版以后,他又年复一年、锲而不舍地长期坚持研究工作,终于在晚年完成了一部117页的论著《吴承恩及其<西游记>》(1984年出版)。这是俄国论析章回小说的著作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尤以在评论艺术特点方面很有见地。

从1928年于莫斯科东方学院毕业之后,罗加乔夫曾三次来华进修或在苏联驻华的机构工作,并担任过苏维埃驻中国的最高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前后居留中国13年。他对中国不但十分熟悉,而且怀有亲密的感情。他身上深刻的中国情结还表现对子女的培养和影响上。儿子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小罗高寿)是研究中国的历史学副博士,长期在俄外交部门工作,作为大使出使中国14年,2005年5月以73岁高龄卸任,前后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小罗高寿见证了中苏、中俄关系的不同发展时期,包括中苏友好、两党关系破裂、双方关系解冻,以及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历史片断,被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女儿加林娜同样为汉学家、历史学副博士,在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工作。加林娜的研究重点在中国的政治体制,其代表性的论文有《中共发展过程中的若干倾向》(1962年)、《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的形成及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中的作用》(1978年)、《论中国的统一战线》(1984年)和《政党与统一战线》(1998年)等。罗高寿一家在俄国是受人尊敬的汉学世家。

罗加乔夫毕生研究中国,发表论著四十余种。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学院、莫斯科大学任教,直至1981年4月去世,教学生涯长达41年。他长期担任汉语语言语言学教授、东方语言教研室主任等职,培养了大批汉学人才。

主要著作

《马烽和西戎著〈吕梁英雄传〉》(莫斯科,1951年,合译);《借固定词组表现的汉语成语》(《东方学研究所简报》第2册,莫斯科,1952年);《施耐庵:〈水浒〉》(第1~2卷,莫斯科,1955年,翻译);《论中国中世纪文学家吴承恩的世界观》(《中国语文学问题》,莫斯科,1963年);《碾玉观音:10~13世纪宋朝小说选》(莫斯科,1972年);《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讽刺成分》(《中国的语文学问题》,莫斯科,1974年);《伟大的遗产(纪念吴承恩逝世475周年)》(《远东问题》,莫斯科,1975年第4期);《吴承恩:〈西游记〉》(第1~2卷,莫斯科,1959年,1980年,前言、翻译并注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9: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