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团花 |
释义 | 水团花来源主要是为茜草科植物水团花的枝叶或花果 简介又名水杨梅(《广州植物志》),水黄凿(《陆川本草》),青龙珠(《广西中兽医药植》),穿鱼柳、假杨梅(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水加橧、溪棉条(《福建中草药》),满山香、球花水杨梅(江西《草药手册》)。 拉丁文:Adina pilulifera(Lam.)Franch et Drake 植物形态和功能【植物形态】水团花 ,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通常高约2米,最高可达5米。枝柔弱,有皮孔。叶对生,纸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基部阔楔形,先端长尖而钝;叶柄很短;托叶2裂,长5~7毫米,早落。头状花序小,单生于叶腋,球形,直径(连花柱)约2厘米;总花梗长3~4.5厘米,被粉状小柔毛,中部以下有轮生小苞片5;萼片5,线状长圆形;花冠白色,长漏斗状,被微柔毛,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盘杯状,子房下位,2室,花柱丝状,伸出花冠管外。花香幽且雅。蒴果楔形,长约3毫米;种子多数,长圆形,两端有狭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广东)。喜生于河边、溪边和密林下。分布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广东等地。 【采集】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平。" ②《陆川本草》:"甘淡,微寒。"③《南宁市药物志》:"涩,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消瘀定痛,止血生肌。治痢疾,肠炎,湿热浮肿,痈肿疮毒,湿疹,烂脚,溃疡不敛,创伤出血。 ①《李氏草秘》:"治金刃伤,年久烂脚疮,捣皮、叶,罨上。" ②《福建民间草药》:"叶或花:拔毒止血,为金疮药。" ③《陆川本草》:"枝、叶:消炎解毒去腐。治皮肤疡毒,疮痈破溃。" ④《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杀虫。治湿疹,疥疮,痧虫脚。"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急性肠胃炎(用花果);跌打损伤,骨折(用叶)。"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花果3~6钱;枝、叶0.5~1两。外用:枝、叶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菌痢:水团花花球三钱,水煎服(沸后10分钟即可),每日服三次。(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湿热浮肿:水团花鲜茎或叶、茵陈各一两,水煎调糖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肝炎:水团花鲜根、虎杖鲜根各一两。水煎,调糖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风火牙痛:水团花鲜花球二两,水煎,日含漱数次。(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痈、无名肿毒:水团花鲜叶加食盐、饭粒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⑥治皮肤湿疹:水团花叶、风船葛、扛板归、筋骨草各适量,水煎。洗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创伤出血,脚部烂毒:水团花叶或花.以冷开水洗净,捣烂包敷于创口。(《福建民间草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