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凤村
释义
1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双凤村

双凤村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大坝乡的一个行政村,是猛洞河景区的景点之一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山冈上,共有96人户,325人,全村人口除少数从外地嫁入的其他民族外,均为土家族,以彭、田两姓为主。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之一,这里保留着土家族最原始的民族文化特点,1956年,已故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来到永顺双凤村考察,发现这是一个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的山寨,这里的语言、习俗、建筑、民间文化等非常有特点,双凤村为确立土家族成为单一的民族提供了重要佐证,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由于交通不便,目前双凤村仍隐蔽在湘西永顺的大山深处,表达了“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特点。目前,双凤村是摆手舞和毛古斯舞之乡。双凤村的建筑也非常独特,全部为木质结构。彭英威是土家族毛古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承人,田仁信是土家族摆手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承人。

2 浙江嘉兴市双凤村

海宁市海洲街道双凤村位于海洲街道西南,东邻新庄社区;南接斜桥镇祝东村;西靠金龙村;北与民和村接壤,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新建中的环西一路、钱江路、城南大道将在村域内穿过。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庄,至2006年底全村总户数478户,总人口1788人。全村有土地2388亩,其中耕地2169亩。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97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265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7965元。村领导班子心齐气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村民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目前,全村的社会经济事业迅速发展,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通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正朝着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3 湖南衡阳市双凤村

双凤村位于衡山县永和乡南部,是永和乡的南大门,东邻湘江,南与贺家乡永坪村接壤,西邻贺家乡依田村,北傍宝米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人,315户,党员23人。村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4亩,是永和乡西瓜、香瓜连片之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种植面积达300亩以上,只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里创收36万元。下半年种脖脐100亩,年创收入18万元。村内交通便利,村级水泥路直通湘江边。村级道路状况良好,已实现公路通组工程。移动、电信通讯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借助湘江河的优势,双凤村水旱无忧,基本上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4 云南昭通市双凤村

该行政村隶属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地处溪洛渡镇南边,距溪洛渡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溪洛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不方便),距永善县9公里。东邻吞都村 ,南邻双屯村,西邻玉笋村,北邻桐堡村。辖20个自然村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85户,有乡村人口5319人,其中农业人口5319人,劳动力 235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23人。

全村国土面积7.1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700-900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经济林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010.2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27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010.2(其中:田2214.45亩,地795.75亩),人均耕地0.7亩,主要种植稻谷等作物;拥有林地774.3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7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亩,主要种植梨、李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1亩,其中养殖面积11亩;无草地;荒山荒地356.39亩,其他面积6996.41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8户通自来水,有688户饮用井水,有59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385户通电,有110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8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7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14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全村共没有汽车,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5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630亩,有效灌溉率为7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27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 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4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10户;建有小水窖1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63户。全村有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2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未通路灯。有71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677户饮用井水。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1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5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无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2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5万元,占总收入的36.7%;畜牧业收入604万元,占总收入的3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900头,肉牛40头,肉羊65头);渔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0.3%;林业收入48万元,占总收入的 2.5%;第二、三产业收入524万元,占总收入的27.2%;工资性收入72万元,占总收入的3.74%。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农民收入以稻谷、玉米、小麦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10人(占劳动力的0.09%),在省内务工 250人,到省外务工60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县县内。2008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经济林果为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养殖业产业。无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县县内。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385户,共乡村人口5319人,其中男性2686人,女性2633人。其中农业人口5319人,劳动力2354人。该村以 汉族为主,其中汉族5297人,其中彝族12人,苗族3人,其他民族2人。 乡村人口中按教育程度分:大专及以上30人,中学538人,小学3449人,未上学33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448人,参合率83.6%;享受低保309。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0.5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2275平方米,拥有教师30人,在校学生623人,距离溪洛渡镇最近中学9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099人,其中小学生623人,中学生476人。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大面农网改造已结束,大面的沼汽池已经建设好。

目前还需建设的项目:1、村村到户硬化;2、公路治理,小集市的建设;3、人畜引水工程;4、房屋的亮化;5、节材改灶;6、水窖的建设;7、村委会危房改建等工程。

5 安徽宣城市双凤村

宣州区金坝乡双凤村有二十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人口2340余人。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5个,党员67人(预备党员1人);村干部6人(含选派干部1人)。村面积9.6平方公里,呈带状分布,村委会位于宣城市西南6公里处,宣泾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580亩,其中水田2380亩,旱地1200亩,有林山地4000余亩,村集体林场1600亩。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交警指挥监测中心、“振华禽业”、“南方汽贸”、“太平山庄”等企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也加快了村民致富的步伐,2006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多元。

全村经济结构以种植水稻为主,另有部分林业和茶叶资源。村办企业原砖厂和米厂,已先后进行了转让。全村现有一定规模养殖、种植户20余户,特别是养鸡户已成立了专业合作组织。

双凤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目前已完成了双牌组整洁示范点建设、九里岗组清洁型示范点建设,凉亭组整洁示范点正在建设中。

6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双凤村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

村基本情况

双凤村东靠簇锦街道铁佛村,西接江安河村,南连七里村,北邻陆坝村,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2350人,总户数823户,下辖8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一个,有6个党支部(含天伦、派中派、灵通青山三个企业党支部和两新党支部),党员113名。村两委共7人。

经济发展状况

截止到2010年底共有各类企业220家,主要是皮革、食品、印刷包装等工业以及华勋汽车市场和金摩摩托车市场。2010年全年共实现税收收入3821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

双凤村始终坚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为全村老百姓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全村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全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7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双凤村

乡村概况

双凤村隶属于大营街街道常里社区居委会,该村辖二个居民小组。位于大营街街道西南边,距离大营街街道3.7公里,到街道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1640米,年平均气温16.6℃,适合种植烤烟、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89亩,人均耕地0.48亩;林地57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1亩;水面面积30亩。全村有农户224户,共843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835人,劳动力532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为主。

农村经济

2010年双凤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65%;畜牧业收入8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1.71%;林业收入2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544万元;外出劳务收入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142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82户。

2010年底全村拥有汽车12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107辆。

基础设施

该村目前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224户通自来水;22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14户,211户通有线电视;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2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3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硬化的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水泥路。全村共有13户农户建有沼气池;装有太阳能农户11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75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