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誓铲人间甚不平
释义

《誓铲人间甚不平》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先生在1947年5月22日写下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因全国战场捷报不断,蒋家王朝即将覆灭的喜悦之情。

作品名称:《誓铲人间甚不平》

创作年代:近代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谢觉哉

作品原文

誓铲人间甚不平

誓铲人间甚不平,履危瞩远纪行程②。

胸无尘滓泉仍涤③,鬓有霜华影偶惊。

正待云霓苏涸鲋④,共张罗弋捕馋鹰。

捷书日日传前线⑤,惭愧当年未学兵。

作品注释

①誓铲人间甚不平:原诗无题,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履危瞩远:走过危险而艰苦的路,目光看得更深更远。

③泉仍涤:作者原注,时寓山西临县后甘泉村。诗中泉由寓地泉引发。

④正待云霓苏涸鲋:作者原注,今年患旱,今日得雨不果下。云霓:指雨后彩虹。苏:复苏、苏醒。涸鲋:此为“涸辙之鲋”成语的简称。语出《庄子·外物》篇,讲的是庄周因家贫而借贷于监河侯,监河侯却拖词不借。于是庄周讲了“涸辙之鲋”的故事。该成语引申为在困境中急待立刻救援。

⑤共张罗弋捕馋鹰:作者原注,每天听广播总有蒋军军官被俘名单。罗弋:罗指捕乌用的罗;弋指带绳的箭。馋鹰:以馋鹰比喻企图吞掉人民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

⑥捷书日日传前线:天天有胜利的消息从前线传来。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即兴感事诗。1947年5月22日,是谢老63岁生日,寿诞之日感慨良多,即兴赋诗。这首即兴诗的内容又与当时战争迅速发展和土地革命不断深人密不可分。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军队疯狂进犯延安,人民军队采取主动撤出的战略对付敌人。谢老3月7日离延安向东转移,后到达山西临县后甘泉村。这时的后甘泉村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谢老认为这是“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指出:农民千百年来受着地主的剥削压迫,抗战期间虽然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但农民在经济上还没有翻身,有的地主仍然违反法令强占土地,多收租物。有的地方,地主、富农仍是乡村的统治者。由于农民无组织、少觉悟、有苦不敢讲,在地主、富农的威胁和欺骗下,农民仍处在社会的底层。从这个意义上说,土改运动是解放农民的运动。农民当时像大旱盼云霓一样,渴望从经济上翻身,这就是诗中“正待云霓苏涸鲋”这一比喻句的深刻社会含意。在解放区进行土改的同时,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也是捷报频传,令人鼓舞。在谢老写该诗时,人民军队主动撤出延安的战略决策已连传捷报,继蟠龙大捷之后,人民军队又收复了南泥湾的金盆湾。全国战场更是喜讯不断:山东战场孟良崮大捷一举全歼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晋、冀、鲁、豫、东北和其他战场也相继进入“战局转折点”。战争形势的发展像人民张开的天罗地网,只待国民党军队乖乖送终。这就是诗中“共张罗弋捕馋鹰”这一比喻句广泛的历史内容。也正由于有了以上两层意思,才使这首即兴诗具有了历史的现实感、社会的厚重感,更增强了艺术哲理性。

这首律诗的首二句起始句站得起点高,抒写诗人一生树立的宏愿;紧接着在第二句中凝炼地概括了他实现这一宏愿的人生旅途中的深切感受:走过危险而艰苦的路,目光看得更深更远了。

颔联对偶巧妙,紧承首联,联系所处居地和自身变化,进一步发挥“履危瞩远”的感受:时光飞逝,每临镜自观,甚为两鬓斑白而震惊,自己虽然已到老年,但仍不改初衷。尽管胸无纤尘,但仍需用甘泉之水不断洗涤,保持洁明如镜。诗句将作者的坦诚、谦虚、严于律己的崇高思想境界全然托出,深刻感人。颈联转的神妙机智,从“誓铲人间甚不平”句而来,面对历史现实的两件大事,表明了自己鲜明而坚定的立场,前句与当地长期天旱无雨,“得雨不果下”相合,从及时的自然的雨引申到党所及时发动的土改运动的社会风雨,语意双关,含意十分深刻,不禁让人叫绝。后句比喻形象,“共张”显示人民紧密团结,布下天罗地网之声势;“馋鹰”生动比喻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贪婪可憎,一语揭穿了敌人的本质特征。结尾二句既扣题旨,又升华主题,表达作者内心的无比喜悦,进而得出“惭愧当年未学兵”的结论。这里既有63岁老人似少年之纯真,又有捷报传来喜欲狂的特殊感受。

作者简介

谢觉哉(1884年-1971年),字焕南,别号觉斋。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925年,谢觉哉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被选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常委,任工人部部长,主编《湖南民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负责编辑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和《上海报》。1935年,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部长、秘书长。1937年初,任司法部长并代理最高法院院长和审计委员会主席。七七事变后,任中共中央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代表。1939年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40年任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副书记。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1946年6月,任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兼司法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新法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64年12月至1971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5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4: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