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磺 |
释义 | 基本信息shí huánɡ Onchidium verrulatum cuvier (柄眼目、石磺科) 俗名土鸡、海蛤、海癞子、土海参 属于亚热带的腹足纲贝类,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沿岸的河口海域,国内则多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香港、等沿海地区的资源量很大。 一、石磺的生物学特性1.外形结构石磺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成体体长6.0cm左右,体宽3.7cm左右,平均体重14g,全身裸露无壳,体表呈青兰色,灰色并夹杂绿色、褐色,其上密布多数瘤状和树枝状突起,且有无数黑色的背眼,背眼对光线非常敏感,外形酷似癞蛤蟆或土疙瘩。 石磺的头部背面有一对可伸缩的触角,触角平时可缩入一圆筒形、左右对称的触角囊中,眼生于触角的顶端,在右触角囊的下方有一小孔,即阴茎孔或称雄孔,内为阴茎,雄性部分的交接器由此伸出。石磺的外套膜极发达,覆盖全身,壁甚厚,主要由肌肉组成,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外套膜外表皮的一层透明芏质薄膜,经高温或低温(0℃)处理时会自行脱落。石磺是用“肺”呼吸的肺螺类,有一个位于腹面后端正中、肛门之上的“气门”与外界相通。石磺的足部发达,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及足腺分泌的粘液润滑身体进行爬行、翻转等活劝;足的组成大部分为肌肉持,也是人们食用的部分之一。石磺的口唇包围着纵裂形的口,之后即为口腔,内为肌肉质的口球,是消化管的第一个膨大部分;口球之后即为一短而较小的食道,中肠即胃,石磺的胃由明显的胃本体、肌胃、漏斗状褶胃等三部分组成。石磺的肠道长约为体长的4倍左右,直肠的后部略膨大而成排泄腔,腔的开口即为肛门,肛门位于腹足的背后缘正中处,在肛门的下方有一雌孔,排泄腔的左侧有一褐色的肛门腺,分泌粘液直接通入排泄腔内,有助于排遗。肠道内有许多皱褶和肠突以增加肠道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加速消化吸收作用,也与石磺大量吞食泥沙,摄取食物的习性相统一。石磺的生殖器官包括两性腺、两性管、蛋白腺、粘液腺、纳精囊、雌孔(雌雄共同孔)、交接器等。 2.栖息石磺常栖息于河口性沿岸带的岩石、泥滩、芦苇丛和红树林的沼泽地中。上海、江苏沿岸的石磺表现为匍匐爬行及洞居的生活方式,它栖息于潮间带上部的芦苇丛中,附近的石块下也有少量分布;旺发季节可在陆地与海相通的海水排水沟中大量采集;其爬行速度较缓慢,夏天高温时节每分钟约爬行60cm左右,要求栖息场所周围环境的底质为略带沙质松软的泥底,湿润的水沟两侧或水线的边沿等地方也是其适宜的栖息场所。其洞穴口及周围常常布满大量米粒状的粪便,洞穴小而内宽,有时洞道弯曲,深度从几厘米到1.0m以上不等,洞中有无数坚硬而盘根错节的芦苇根。石磺洞栖时多数是单个的,但也有发现不少4或5个个体前后依次排列同时栖息于一个洞穴中的现象。石磺以其足部及头部进行钻洞穴居,常见它侵袭蟹洞为己用的现象。 3.摄食石磺为杂食性而兼植物食性的贝类,依靠其口球中翻出的齿舌括取食物;食物的组成为底栖硅藻、有机碎屑、泥沙、腐殖质等。潮汐涨落所携带的小型生物、有机碎屑等经芦苇的促淤作用而沉淀下来的大量食料,就成为石磺的食物。石磺白天进食比夜间差,进食时将口球翻出直接括取食物或吞食与淤泥混合的有机碎屑等。石磺的吞食量大,边食边排,其粪便呈大米颗粒状,其摄食与蝗蚓酷似,故在寻找石磺时必须首先找到它的粪便。 4.分布范围和活动特点虽然石磺在盐度0.5‰以下的地区没有分布,但仍喜欢栖息于低盐度的河口区。其生长适宜的温度约在20℃-30℃之间,低于20℃左右时即入洞越冬;石磺在干燥高温的情况下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臭气(脲),其自身体能消耗很大,在44℃以上则挣扎1小时左右后即会死亡。石磺在夜间及阴雨天出洞活动频繁,聚集于埂边洼旁,而太阳照射或晴天时则入洞生活,也不喜过分潮湿,具有较强的避光习性。在阴暗的早晨容易采取石磺,而在晴朗的日子里则只见其粪便而难见其个体。石磺不适于水环境,在水环境中未曾发现过它的存在。 5.繁殖石磺为雌雄同体的贝类,精卵不同时成熟,异体受精。上海、江苏两地石磺的交行期多在5月下旬到7月下旬,交尾盛期在6月梅雨季节的阴雨连绵时分。交尾多在小沟,洼塘、芦苇丛下等阴暗潮湿处进行,交尾时甲、乙2个个体前后反向并列、紧靠,然后自甲体右侧前端雄孔处伸出阴茎及交接器插入乙体后端的共同孔中,2个个体顺时针方向原地旋转不止,外观酷似在旋转的八卦,交尾时间达1小时以上。 二、石磺的营养及销售石磺出肉率很高,可食部分占体重的66%。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含高蛋白、低脂肪,每100g可食部分含8.6g蛋白质、0.5g脂肪酸、2.7g碳水化合物、1.5g灰分,并且含有体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石磺的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比牡蛎、缢蛏等海洋贝类丰富,其肌肉蛋白质的含量为褶牡蛎的2倍;谷氨酸含量高达6.51%,甘氨酸含量也高达4.77%,主要必需氨基酸含量比鲍鱼鱼肉的含量还要高;镁、铜、钙、铁、硅、铝、锰、钾、硼等矿物质的含量也较高,并含有维生素B1、B2等。 石磺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滋补功能。一些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石磺有治哮喘、助消化、消除疲劳、明目的功效。冰糖炖石磺据说对治疗哮喘有特效,并常被作为产后孕妇良好的滋补品。浙江温州、龙泉,江苏盐城、南通,福建福安,上海南汇等地民间有鲜食或干食石磺的习惯,并视为滋补品及海产珍品。将鲜活的石磺用开水烫一下,剥去外套膜的革质表皮,从腹部剖开、弃去内脏,用食盐或草木灰洗净粘液,然后切肉丝,加上佐料生炒,可以制成各种美味佳肴,深受群众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鲜活制品和干制品越来越受到上述地区人民的喜爱。,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价格大幅上涨,2003年8月,水发后的石磺在温州农留市场的批发价格高达46元/kg。每年4月-6月为石磺采捕旺季,收购后去除内脏晒干,或直接炒干后销售即可。 三、石磺增养殖前景分析石磺广泛分布于河口性沿海,数量较多。近年来,由于民间的大量采捕,石磺的资源量下降,市场货源日超紧缺,开展石磺增养殖技术研究的要求日益强烈。上海崇明沿海群众春天采集幼小石磺(体长1cm-2cm)放入四周有水沟的芦苇滩进行养殖,当年7月其体长就达到5cm-6cm,生长速度很快,效果良好。石磺特别的摄食习性也有利于河口地区滩涂底质的改良和环境的生物修复,相信通过水产科技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必将能更好地利用这一优质贝类资源,造福于人类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