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师永刚 |
释义 | 师永刚,曾从军十五载,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媒体研究人。内地画传热潮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宋美龄画传》、《蒋介石图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二十多本。另有研究凤凰卫视的专著《解密凤凰》、研究《读者》杂志的《解密读者》、研究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的《兔子先生》与美国《时代》周刊的传记《中国时代》等。现为南京大学等数所大学客座教授。 人物生平曾策划编著的《宋美龄画传》、《蒋介石图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三毛私家相册》、《邓丽君私家相册》、《雷锋1940—1962》、《红军1934-1936》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达上百万套。他研究凤凰卫视的专著《解密凤凰》成为媒体焦点,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先后以《读者时代》、《读者传奇》图文版、《读者故事杂志版》、《解密读者》四个版本发行,创下媒体研究专著发行超过30多万套的全新纪录。其之前出版长篇小说,如《天苍茫》、《西北望》和诗集《仰望灵魂》等十多部。其中《天苍茫》更被改编成十九集电视连续剧《最后的骑兵》在央视播出。长篇小说《迷失的兵城》即将改为电影。曾参与CCTV1999澳门回归直播现场报道、六集电视纪录片《西北望》的撰稿工作。由其担任主编的明报月刊四十年精品文丛一套金庸散文集\中国戏剧大师命运\四海红楼上下两卷\大家等九本,再掀起新一轮阅读热潮.2008年出版的博物馆馆书《国人到此,低头致敬》,开拓创新了博物馆的表达方式。其后,他策画出版了《向前进,王宝强自传》等数十本畅销书。2009年,与邹明合编出版新书《中国时代(上、下)》。2008年被聘为南京大学等数所院校客座教授,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 人物故事师永刚,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宋美龄画传》、《蒋介石图传》、《切·格瓦拉画传》等,另有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解密〈读者〉》等四册),以及博物馆馆书《国人到此,低头致敬》等著作。 对于师永刚而言,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私人阅读,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路线。从《读者》、《读书》,再到后来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茨威格的《当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两本杂志、三本书,是那个十年给师永刚留下最深阅读体验的书。“它们,都曾经默默塑造过我的精神形状。”师永刚说。 师永刚年少时,就是《读者》的读者,他曾在一期《读者》上看到黄亮亮的高原图片,便开始了对这个地方非常向往。当他被选拔入伍、坐着三天三夜的火车到达兰州、并驻扎在黄河边上时,竟发现《读者》的编辑部也在黄河边,这个巧合曾经让他兴奋不已。 师永刚说,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其实是《读者》办得最好的时期,说成“人手一册”也不为过。这本刊物的读者群让人目炫,从中学生、到作家、到学者,几乎涵盖了各种阶层,形成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读者》宗教般的、庄重的、真诚的、优美的文字,符合了人们对于心灵制高点“真、善、美”的追求。 而这十年,也是另一本杂志《读书》辉煌的时期,对师永刚而言,《读书》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塑造了他的思想。《读者》塑造人的心灵,而《读书》则塑造人的思想。 不过,师永刚说,现在这两本杂志自己已经都不看了。“那个时代,他们是启蒙者、引领者,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背影,所以就心甘情愿地追随着他们。可是这么多年来,他们似乎仍然停留在原地,人们的阅读体验却走得很快,渐渐的,就走到他们前面去了,他们也因此失去了原来拥有的精神领地。” 人物作品《最后的骑兵》 骑兵第1连是一支有着传奇般历史的英雄连队,在战争年代立下过赫赫战功。它曾经是骑兵第1师的骄傲,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和平年代里,都曾经赢得过无数喝彩。不过随着军队的现代化,骑兵渐渐被视为落伍,日益成为一种将要淘汰的兵种。在军队的一次次整编中,骑兵师消失了,骑兵团也消失了,骑兵第1连成了广袤的山南草原上仅剩下的最后一支骑兵部队。然而整编还在进行,骑兵第1连的裁撤差不多只是时间问题了。 连长常问天出身于骑兵世家,机敏却又质朴,喜怒形于色,对骑兵有着刻骨铭心的眷恋。他坚信骑兵没有过时,并竭尽所能地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一匹“天马”在草原上的出现给常问天带来了更强的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了他重造骑兵的雄心,他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打破关于他自己和“天马”都是“生不逢时”的箴语。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骑兵第1连的铁蹄声,似乎已注定成为山南草原上的绝响。在等待命令的日子里,常问天不顾指导员孔越华的强烈反对,又把秋季演练的高潮带进了骑兵第1连。撤消骑兵连的命令传到野营地域,与此同时,强大的寒潮裹挟着沙尘暴提前到来,骑兵第1连像雪花一样在狂风中飘忽。全连表现出了超常的素质,在“天马”的带领下,虽历经艰险,却全身而退。当几个被公安机关通缉的盗猎者企图越境时,常问天用他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界碑的尊严。 指导员孔越华是一名现代知识型军官,他头脑清醒,明了大局,在调入骑兵第1连时,他已经肩负了随时准备撤消这个连队的使命。然而透过常问天刚硬的外表,孔越华看到了他的孤独和伤感。面对着生龙活虎般的骑兵和沉湎在骑兵想象中的常问天,孔越华深感两难。他努力团结全连官兵,完成了在撤消前稳定连队和撤消后的善后等任务。 作品评价本剧通过一个骑兵连和一群骑兵的经历,表现在军队现代化进程中,骑兵最终退出军事舞台这样一个历史性的事件。作为昔日最为强盛的一个兵种,骑兵的消亡既是历史的必然,又具在慷慨悲壮的色彩。这也是当代军人必有为军事现代化会出的代价之一。退出军事舞台的骑兵们同样为军队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付出了代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