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南低涡
释义

简介

亦简称西南涡。

西南涡是青藏高原东侧背风坡地形、加热与大气环流相互作用下,在我国西南地区100~108°E,26~33°N范围内形成的具有气旋式环流的α中尺度闭合低压涡旋系统。它是青藏高原大地形和川西高原中尺度地形共同影响下的产物,一般出现在700~850hPa等压面上,尤以700hPa等压面最为清楚。其水平尺度约300~500km,生成初期多为浅薄系统和暖性结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48小时。西南涡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其持续时间约4~5小时。西南涡主要集中发生在以川西高原(九龙、小金、康定、德钦、巴塘)和川渝盆地为中心的两个区域内,又有“九龙涡”和“盆地涡”之分。主要活动路径有三条:偏东路径(沿长江东移入海)、东南路径(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出海,有时会影响到广西、广东)、东北路径(经陕西南部、华北、山东出海,有时可进入东北地区),其中以偏东路径为主。西南涡在全年各月均有出现,以4~9月居多(其中尤以5~7月为最),是夏半年造成我国西南地区重大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配合下,一部分西南涡会强烈发展、东移或与其它天气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演变为时间尺度可达6~7天的长生命史天气系统,能够给下游大范围地区造成(持续性)强降水、强对流等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如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等灾害)。已有分析研究表明,西南涡发展东移,往往引发下游地区大范围(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华北、东北、华南和陕南等地)的暴雨、雷暴等高影响天气。在我国许多重大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系统中,西南涡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西南涡被认为是我国最强烈的暴雨系统之一,就它所造成的暴雨天气的强度、频数和范围而言,可以说其重要性是仅次于台风及残余低压而位居第二的暴雨系统。

时至今日,关于西南低涡的定义还存在分歧,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发展过程。但是,有一点很明确,这就是西南低涡是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特殊地形影响下,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700百帕等压面上的,浅薄的中尺度气旋式涡旋。

西南低涡的形成机制

(1) 地形的作用 ① 背风坡的减压作用 ② 绕流与侧向摩擦作用

(2) 500百帕上有高原槽东移,槽前正涡度平流造成低层减压

(3) 700百帕上有辐合气流的环流形势

西南低涡的移动

(1) 西南涡移出的年平均频数占其总数的41%

(2) 移动路径:

① 向东南移动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出海,有时会影响到广西、广东;

② 沿长江东移入海;

③ 向东北方向移动,经陕西、华北地区出海,有时甚至可进入东北地区。

(3) 与太平洋高压的关系:

① 东亚沿海大槽显著发展,太平洋高压位置偏南,低涡多向东南方向移动;

② 东部无大槽,太平洋高压较强,低涡多向东北方向移动;

③ 太平洋高压强度较弱或正常,低涡都向正东方向移动。

(4) 西南涡的移向与相应的500百帕面上气流方向基本一致,但略偏南些;移速则为500百帕面上风速的50%-70%;

(5) 位于切变线上的西南涡,常沿切变线东移。

西南低涡的发展

(1)冷空气从低涡的西部或西北部侵入,低涡东移发展;冷空气从东或东北部侵入低涡,则使西南涡的气旋式环流减弱,使低涡填塞。

(2)500百帕上青藏高原低槽发展东移,有利于西南涡的东移和发展。

西南低涡的天气

(1) 低涡在原地时,可产生阴雨天气;低涡移出时,95.5%有降水,雨区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

(2) 低涡天气有日变化,一般夜间或清晨比白天坏些。

(3) 西南涡发展东移时,雨区也扩大东移,降水强度增加,同时引起地面锋面气旋的发生发展,大风、低云、恶劣能见度等也随之出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