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水寺 |
释义 | 1 四川省绵阳市圣水寺罗源圣水寺是位于福建福州市罗源县南郊莲花山腰的一座佛教寺庙。寺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建寺者为谏二头陀。寺宇布局依山就势,匠心独运,四进四迭,逐层抬高,建筑颇具园林气息。寺周遍植松、竹、榕等,环境优美,自然、人文景观甚多。历代屡经修葺,尤其是80年代以后,寺庙面貌一新,游人、香客接踵而至。 ◎ 圣水寺介绍据民国版《绵阳县志》载:“圣水寺:治西十五里。建自前明,雍正时重修”。寺庙位于山前平坝,解放后改建为小学。 绵阳圣水寺位于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南麓,自古以龙泉圣水著名。据《绵阳县志》记载,寺内古有摩崖题刻《圣水龙湫记》,记中称:名山陵西崖,壁下有龙渊焉,祷雨辄应。唐永徽中,名“甘泉”,元曰“阜民泉”,明曰“圣水”。县志载。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建寺,明正统元年(1436年)以“圣水”名之。圣水古寺旧址,现观音殿后崖壁下,“龙湫”至今尚存,清泉常满。圣水寺上溯到唐永徽年间(650—655年),距今已历一千三百多年。1991年,圣水寺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寺院。 千余年间,圣水寺几经兴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绵阳籍著名高僧果忍法师与其高徒常明法师,相继率领广大信众在政府宗教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兴圣水古寺,法师们与四众弟子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白手起家,自筹资金,历尽艰辛,经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千年古刹焕然一新。 如今,圣水寺规模宏伟,地势开阔,布局协调,颇具大丛林气象。沿中轴线的天王殿、观音殿、大悲殿、韦陀殿、大雄殿巍然屹立;两侧的玉佛殿、地藏殿、师祖殿、观音阁、五官堂、伽蓝殿、钟鼓楼及新落成的藏经楼蔚为壮观;曲径旁的文殊菩萨及罗汉群像栩栩如生;花木绿荫掩映中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主体建筑群具有北传佛教汉地寺庙古朴庄严宏大精湛的风格,与江南园林优雅清新、美轮美奂的特色和谐相统一。 特别是流光溢彩的观音殿中,毗卢观音像极其庄严精美,慈祥中透露出自在,令人肃然起敬;大悲殿的四面千手观音菩萨像的眼神、手势各呈异彩,悲智的风范仪容惟妙惟肖,体现了佛菩萨造像“十全十美”的特色;仿清建筑大雄宝殿位于寺庙的中心,朱檐金瓦,雕梁画栋,庄重壮观,有《金刚经》碑碣三十二品立于大殿两侧,整体上给人以厚实丰赡的历史感;玉佛殿内的三尊缅玉佛像,由缅甸华侨捐赠,工艺精湛流畅,神态安详睿智,藏经楼大气典雅,古色古香的建筑外观与现代科技的内部装修巧妙结合,室内各项设施设备达国家专业技术标准。藏经与讲堂禅堂合为一体…… 圣水寺已成为川北蜀道线上著名的佛寺与观光胜地,佛教文化气氛浓厚,佛缘深广,人气旺盛,绵阳市佛学研习中心常在此开展活动,全市的僧伽师资及居士培训班在此举办,省内外高僧大德亲临开示,经常性的其他佛事活动信众云集。天时地利人和皆具的圣水寺,对弘扬优秀的东方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 圣水寺气候绵阳圣水寺境属于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一般冬季持续时间较长,大多在三个月以上,但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冬无严寒,夏季全市气温最高,但是7月平均气温在24.2℃至27.2℃之间,故夏无酷暑。由于冬季平均气温起伏不大,使年气温的振幅变化也较小,年均气温在18.7℃至21℃ 之间。绵阳市区的大部分气候特点为:热量丰富,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夏季东部易旱,西部易涝;年均气温14.7℃至16.3℃;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持续235至251天;最冷月平均气温3.9℃至5.7℃,热月平均气温在24.2至26℃;极端最低气温-4.8℃——7.3℃,极端最高气温 36.1℃至37℃;无霜期252至300天;太阳总辐射76.7千卡至9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年日照时数在927.7至1376.7小时之间,相对湿度全年平均为70%资80%之间,以偏北风和东北分为主要风向,年平均风速在0.8至1.6米/秒之间,静风频率较高。 ◎ 圣水寺-大事件绵阳圣水寺5.12地震受灾情况 藏经楼夹墙全部毁坏,主柱拉裂:观音阁主柱断裂,鼓楼房屋瓦滑落,毁坏房屋面积7000余平方米,经济损失达700万元。圣水寺为5.12地震受灾众生募捐 2008年5月12日严重灾情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广大佛子们立即发起了一场捐款捐物的募捐活动,为灾区的救援和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绵阳圣水寺举行常明法师升座方丈庆典仪式 2008年10月21日,四川绵阳圣水寺举行常明法师升座方丈庆典仪式。出席法会的领导有四川省宗教局 局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增建,四川省宗教副局长杨伯明,绵阳市政府黄正良副市长,绵阳市统战部副部长杨国山。 2 福州市罗源县圣水寺◎ 历史该寺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时代所修,其中大雄宝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后方镌有大量宋元明清石刻的龙虎岩被毁。该寺珍贵的栖云洞十八罗汉造像1990年代以来曾多次被盗。 ◎ 建筑结构◎ 天王殿圣水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后几经修葺,现在留下来的是明万历年间重建的房子,三进三叠,殿宇轩昂。迎面的是“一进”金碧辉煌的“天王殿”。两旁坐列四大天王,中奉袒胸露腹的弥勒佛。殿后有“泻露池”。只见泉水从石壁“破壁”而出,“泻”在一汪水池里,叮咚作响。池中荷花亭亭玉立,含露欲滴;水里金鳞嬉戏,妙趣横生。旁边有摩崖题刻“清池皓月”。当夜幕垂临,月兔东升,静影沉壁,更有一番难得的情趣。因此,“莲峰月色”被推为“罗川八景”之首。大雄宝殿:第二进为“大雄宝殿”。殿前两侧钟楼和鼓楼左右对峙。“晨昏钟楼,声闻城邑”是这里的写照。殿里烟霞氤氲,佛相庄严。旁边有客堂。宋代理学大儒朱熹曾客居传学,手书“南石古道”至今仍在,所以“客堂”也称“文化书院”。 ◎ 栖云洞出客堂过拱形小石桥,便是闻名省内外的“栖云洞”。该洞为天然石洞,高约3米,口窄内宽,光线幽微,有许多不同朝代的题刻,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洞内有“澄心”古井。“天开石室云居暖,山耸莲花水通香”,这井里的泉水特别清甜可口,若用来煎泡“七境绿茶”,浓香四溢,沁人脾肺。“栖云洞”里更难能可贵的是18罗汉青石像,高矮大小参差不齐,但线条造型皆古朴粗犷。供奉罗汉的佛台上有“住山比丘正心,谨募檀那壹拾玖位,各人舍钱七贯,制造观世音菩萨乙尊,并住世罗汉台拾捌位,安奉供养。岁戊申淳祐捌年玖月拾贰日,造石匠陈曾缘”等题刻。宋淳祐八年为公元1248年,至今750年。据说唐之前只有16尊罗汉,宋代才增加“庆友尊者”和“宾头庐尊者”。栖云洞18罗汉的发现证实了佛学上的这一段历史。罗源栖云洞造像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洞顶奇石栖云洞顶有平坦巨岩,称“近日灵台”,旁边一巨石,如仙鹤缩颈,称“眠鹤石”。过数十步又有石似青龙猛虎,故称“龙虎岩”。此外还有“一似砚横坡,一似笔斜插”的“笔砚峰”,皆惟妙惟肖,耐人寻味。伫立在“笔砚峰”上,远望五里江上白帆点点,近看凤山城内高楼林立,一派罗川风光尽收眼底。 3 辽宁省葫芦岛市圣水寺位于葫芦岛市杨家杖子镇南的莲花山南麓。庙宇西侧,从地下涌出一股清泉,一年四季不枯竭,泉水注入莲花池,淌满了门前的池塘。冰天雪地时热气蒸腾,绿草与白冰共存。人们称清泉为“圣水”,寺庙因此而得名。寺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至民国初又重修。此寺规模较大,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正门内迎面是山门楼——天元宫。三层建筑独具特点,方城座上方形大殿,殿中央一根粗大立柱,支撑三楼下顶,柱基是圆形石盘,上面雕刻阴阳鱼和八卦图。第三层是十二面楼阁,檐角高翘。楼盖正中装饰个圆形宝珠顶,上圆下方的构造,切合古代道教“天圆地方”之说。天元宫左右是歇山式钟鼓二楼,钟楼西侧是两层带图廊的明心楼。钟鼓楼之间是莲花池,玉石栏板上雕刻二十四孝图。 主体建筑碧云宫,城座式底层,四面开圆券门,十字甬路四方相通。城座是高大基台,四周有龙首形滴槽,四旁建四个小角楼,中央是两层八角形大殿,第四层是方形数阁、顶盖是九脊歇山式。碧云寺设计独特,将城座、塔身、楼阁集于一身。斗拱排列最密,雕刻彩绘极尽华丽,充分发挥了民间艺术的创造性。高台上有一座石碑,为“建立圣水寺碑记”,落款“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西侧有石窟,深4米,外部建门。东院有正殿和东西配殿,都是硬山式或无梁式。圣水寺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和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巧妙地借用山景衬托建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2006年05月25日,圣水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4 四川省内江市圣水寺◎ 概况内江圣水寺坐落于四川内江市中区西北部壕子口,沱江右岸,距市区约2公里。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因该寺后山有泉水溢出,终年不竭,被视为“灵泉”、“圣水”,故名。宋初扩建后更名为“兴慈禅院”,又名“圣水兴慈寺”,宋末复名“圣水寺”。 ◎ 建筑圣水寺自唐宋以来历代均有修缮。明末清初毁于兵燹,清康熙、雍正年间有一次大规模复建和扩修。寺庙占地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大小庙房170余间,极盛时常住僧众达300余人,号称“中川第一禅林”。现存主体建筑按东、西、中分布。东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和圆觉楼。西为古大悲殿,中为说法堂。寺后山岩存唐宋以来摩崖造像67龛450躯。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观音摩崖造像,高宽各8米,雕工精湛。 寺内还有宋代和明代石拱桥、石坊及历代名人碑刻、岩刻20处。地藏殿天花板绘有玄奘取经图,人物生动,笔法精细。 圣水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庙房200多间,常住僧伽50余人。 寺院属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布局的圆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天王殿,均属明清风格;中轴两侧是回廊,有客堂、五观堂、禅堂、念佛堂等;寺院左侧有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再向左侧是观音殿和地藏殿;寺院右侧以祖师殿为主体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 ◎ 文物圣水寺现有石刻67龛、450余尊,总长60余米。从年代可分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从内容上看,有阐释教人的,有宏扬佛法的,有教化众生的,有启迪人发愿祈福的;从题材上看,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其中的千手观音石刻造像和圆觉楼的十二圆觉像,分别代表了唐、宋石刻造像的不同风格。此外,明代所建的石拱桥和放生池以及藏经楼前经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圣水的书法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赵贞吉所书“圣水寺”和“书圣水岩石”豪情奔放,飘逸俊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寺内高僧圣水寺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几名高僧大德,他们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诸师以及王恩洋居士。 ◎ 丈雪丈雪,蜀中诗僧,生于明代万历38年,康熙34年圆寂,有《锦衣传灯录》、《青松集》、《耆老篇》等著述传世。他是继唐神秀、慧能之后,蜀中禅学一脉宗师,对四川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 可拙可拙和尚是今江苏溧阳人,属梁平双桂堂破山祖师的弟子,清康熙年间只身来到圣水寺,率领众僧,历经艰辛,修复了早巳破败的寺院,并开期传戒,使圣水寺达到极盛,跻身于四川八大丛林之列,占地3万多平方米,常住僧伽120余人。其时,寺内树木参天,临沱江一面楠木成林,后山古柏森森,香火鼎盛。 ◎ 王恩洋王恩洋居士是我国近年佛教界著名学者。1942年,他来开坛讲学说法,并与内江一些知名人士积极筹备“东方文教研究院”。1944年,在其他几位居士的支持下,该院终于建成,次年在圣水寺开学。研究院共分为问学部、研究部、修学部和函授部,学者甚众。如今中国西南、港台许多地区的大德高僧当年都是王恩洋居士的学生,他有几十万字的著作散见于世界各地,许多文章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热点。 ◎ 清德清德上人,1925年生于四川资中县。1945年在四川彭县九峰山海会堂出家,1958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佛学院,曾任圣水寺方丈、内江市佛教协会会长、现任雅安荥经县云峰寺方丈、四川省佛教协会副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省、市政协委员。数十年来,清德和尚笃信佛教,钻研佛学,矢志不渝,深得佛门弟子的爱戴和三室弟子的敬重。1986年来后,他积极协助宗教部门落实宗教政策,四方筹集维修寺院资金,为圣水寺的修复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受到省、市政府和宗教部门的表彰,还先后与美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交流。 ◎ 寺庙法会因为圣水寺人杰地灵,历来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伽朝拜的地方。1997年4月14日至5月14日,内江圣水寺在四川省佛教协会的支持下,如法如律地举行了“四川省第八届传戒法会”,这也是圣水寺建国以来首次合法举办的公开的大型宗教活动。这次法会共接待了来自四川各地及邻近省市的受戒沙弥共298名,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今,圣水寺更是香火旺盛,经禅慧众,成为历史以来的中兴时期。 5 河南省郑州市圣水寺◎ 圣水寺概况郑州圣水寺坐落于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镇杨树岗村圣水峪大峡谷里的贾鲁河源头圣水泉北,距省会郑州仅有十五分钟路程。圣水寺被圣水峪大峡谷的九个形似老虎的山头拱卫,成为“九虎环抱圣水寺,一水传载诵经声”的著名胜景。该寺始建于北魏后期,与“天中三林”(即:少林寺、竹林寺、洞林寺)齐名,五祖慧能两个弟子曾在此修持弘法。圣水寺盛于唐,繁荣于明,至清代寺内僧众达百人之众。飞阁凌云、仙泉水清、苍松翠拍、蝶舞蜂鸣、烟雾缭绕,朗朗经声,即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寺前的千古名泉——圣水峪泉系贾鲁河源。七十年代前,该泉圣水喷涌,河水湍急,水打石磨声响彻十里。峡谷里芦苇杨波,杨柳袅弋,鹳鹊翻飞,鹅鸭戏鱼,渔歌唱晚,胜似江南水乡。郑州市的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全由该泉供给,当时的水流量为8m/秒。在抗战时期,曾为密东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场所,皮定均司令员曾在该寺驻扎,寺内爱国僧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圣水寺也几经枯荣,解放前因战火频繁,寺庙楼阁,幸存无几,林木花草毁于一旦。解放后该寺得以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加以恢复扩建,各地游客、香客来寺旅游进香,看泉览景、陶治情操,对圣水寺的自然风光,赞叹有加,留连忘返。 ◎ 圣水寺诗文中国青年经济学者,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名誉院士高级书画师、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李青林先生来此曾题写“水圣峪秀”,并赋诗二首:春游圣水寺 庚寅年正月初七,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吾与家兄及好友春游圣水寺,得诗二首。 1、 贾鲁河源圣水峪,水打石磨飞花雨。 九虎环抱灵谷秀,五祖弟子丛林居。 将军古刹运帷幄,经声几度断又续。 今日河枯泉干涸,山门禅音再绕嵎。 2、 日暖峪幽静,草木渐苏醒。百鸟会禅林,游鱼听梵声。 6 山东省淄博市圣水寺圣水寺位于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侧,淄河源头。坐落在群山环绕的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花林村。 据碑文记载,圣水寺始建于唐末,大明万历十四年重修,重修绷ナ羟嘀莞??娑枷兀?⒏鞠纭? 圣水寺占地五十亩,由大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等组成。寺院前后有两个树木葱笼的封山,前后封山上松柏常青,草木茂盛。寺院前面有长年流水的三山河,河边圣水泉常年喷涌着清纯甘洌的圣水。寺院四周群山环抱,悬崖峭壁,山峦叠嶂,瀑布倒挂,风景优美。多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主要有:朝阳洞、石抱柏、仙人桥、鸽子楼、三山庵 (即尼姑庵)、对门石、大敌级、明石崖、香炉石、南天门、封母庵、宝花古刹等。 每年的四月初五为圣水寺庙会,外省、府县的香客络绎不绝,本地的香客更是云集于此。圣水寺又名佛爷殿,大殿南北宽10米,东西长13米,大殿内居中的三尊佛爷塑像,站班为护法、韦陀、八大金刚威风凛凛,十八罗汉笑态盈盈,倒座观音慈祥善目,红海小妖立前相护,外院有天地庙。 寺院四周,满山遍野都长满了栗子树、李子树、杏树、桃树、苹果树、柿子树、软枣树、酸枣树、称猴桃树。崇山峻岭中盛产野生中草药四百多种,野生食用菌种类很多,随着旅游 业的兴起,圣水寺周围建了许多饭店,圣水山庄、水库饭店、各个酒楼和大小餐馆,均有山珍野味,任游客随意品尝。 如今的圣水寺香火待旺,既是旅游的旺地,又是佛家的仙居,新建寮房十余间,僧尼居士众人正在筹划建设当中。 7 陕西南郑县圣水寺汉中市城东南7公里的南郑县圣水寺,内有一棵最古老的桂花树,相传这棵桂花树,是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的大臣萧何亲手栽植,故称“汉桂”。可想而知,这座古刹年代之久远!该树主干直径2.32米,高13米,树冠24.5米X18米,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经科学测定,树龄在1840±350年。“这棵“汉桂”,花色金黄,每年开两次花,主花期在农历七八月份,第二次在农历十月份。汉桂开花5—7瓣,比普通桂花多2—3瓣,花径大,花期长,以秋季为盛。每次花期20—30天。盛花季节,飘香十里,芬芳馥郁,沁人心脾,有“桂香飘不歇,此趣谁能猜”的名句。桂树旺盛挺拔,雄健壮观,叶大浓绿,四季常青,有诗云:“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这里桂花品种很多,有颗粒圆满的籽桂、艳如黄金的金桂、洁白无瑕的银桂、黄里透红的丹桂、四季飘香的四季桂等。每值金秋,花团绵簇,飘香数里,如此意境,正如清人李清照的诗句所云:“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真是赏桂的好去处。 圣水寺中有著名的五龙泉,分别为青、白、黄、黑、乌五色龙泉环绕寺院。五色泉水各有其用。唯独有青、白两泉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当地人称为“圣水”,“圣水”之神奇,传说常饮可得“双胞胎”,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曾经专题报道“双胞胎之乡”。 在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一分校迁来汉中,分校本部设于圣水寺内,蒋介石、李宗仁、于右任等国民党要人均在此地驻跸。为圣水寺人文历史增添一景。 8 山西黎城县圣水寺山西黎城县圣水寺始建于北宋初年,坐落在海拔1850米高的山顶上,四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有东天门、西天门和南天门三面环卫。寺院坐北朝南,直面南天门,寺院后上方有一修身养性之外——仙人洞。 久址中还有一大片桃树,围绕着寺院,格外美境神奇,走进圣水寺,仰面三间大殿,琉璃瓦脊,雕龙画凤,气势雄伟,正大殿释迦牟尼佛像三尊:左陪殿观世音菩萨、金狮拜像、右陪殿地藏王菩萨像。寺院东西厢房各三间。宋代柏树两颗。战乱已伐,寺院内加如来佛青塔于山门之中,佛像笑容喜迎香客,山门两旁建有钟鼓楼各一座,四面高大重修碑记,只数立门两侧。寺院有一场所,建有青塔三座,此处为和尚早晨练身,夜间观星望月之地。 圣水寺(新址)在太行山脉,杨岐山(俗名:杨道脑)风景名胜区内,位于两省(山西,河北省)三县(黎城、左权、涉县)交界处,黎城县以北百余里的清泉村中。新址建在村旁天坛寺旁,是通往青山崖下,海拔1200米的菩萨庵的必经主道,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依杨岐山,西临群山,庄严古朴、气势磅礴;面对清漳河,四周气候湿润,水产丰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古有江南美景之称。 鉴于山西省佛教活动历史的沿革和现实宗教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并结合黎城县佛教活动长多菩萨庵、圣水寺(久址)地处险要,交通不便,天坛寺面积狭窄地处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虽然加以整改,但仍然不能满足信教群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需要。为普度芸芸众生、弘扬佛法,拟在通往菩萨殿必经路线天坛寺旁建圣水寺,所见该寺院将无论从规模和功能上,还是从设施和技术上都能力争晋、冀、豫一带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佛学圣地,这一方案得到县、乡村领导、及县佛教界人士一致认同。 9 河北省武安市圣水寺在河北省武安市石洞乡史二庄村北,有一座圣水寺。据寺中残留的碑文记载,该寺是建于明朝1468年,至今已有上百多年的历史了,到康熙十二年又重修建。这座寺三面环山,寺址座落在山坳中。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沟坡盘旋大树参天,各种野果甘甜爽口,草木生机盎然,更有名贵药材枸杞、灵芝;飞鸟盘旋觅食,野兔出没其间;山泉溪水潺潺;喜鹊鸣唱枝头,石径花草斑斑;池水碧波荡漾,翠柏倒映水面;田野碧草青青,梯田层层绕山;井水清澈见底,泉水清凉甘甜;空气沁人心肺,环境优雅人恋;风景这边独好,可谓先人独具慧眼。 终因历经沧桑,风雨战乱。这座寺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这里的生态环境依旧。所幸留下遗址;仍昭示着她的魅力,吸引各方游人,一睹她的风采。 据说有一棵及其稀有且存活了五百多年的树种——木梨树,鹤立鸡群于诸多大树之中。即显示着她的强大的生命力,又在向人们表露着她所潜在的身价。这棵树实属罕见,据说在全国也极为稀有。由于不知她的植物学名,历来人们一直叫她木梨树。这棵树长在水井旁,水井深2米多,水深约1米。一年四季,无论旱涝,深浅如一。即使吸干顷刻恢复如初。井水清澈见底,有些雪白的木梨树根附着井壁上,吸着甘甜的井水。据说井水能治百病,可能是水中含有对人体有意的成分的缘故吧,喝了以后顿时倍感清爽、精神焕发、如释重负。从古至今,四方百姓无论远近,慕名前来取水治病,圣水寺因此而得名。 这棵树高20多米,树干约有1米粗,两人才能抱住,树身上长了四个粗大的分支,形成直径约十几米的树冠。她形似梨树但不同于梨树。她显著特点是每年脱一层皮,脱皮后树干呈绿色,表面光滑细腻,质地坚硬,更有趣的是相互交错的树枝紧挨在一起,时间长了竟然长在一起,实在耐人寻味。 她是落叶树,树叶与普通梨树相似。春天开花,其果实农历八月底成熟,成熟后是金黄色,形似圆筒且尾部稍细。木梨不能吃其果肉已木质化,只能观其形,闻其香。成熟的木梨能散发出一种奇特而诱人的香味,这是她最大的特点,也是她的珍贵所在。摘一颗成熟的木梨放在家中,满屋都是她的香味儿,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回归自然的感觉。历来人们一直把她当作馈赠亲友的佳品。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试图繁殖她的后代,播下他的种子从不发芽,用其他的办法也都以失败告终。人们只能在无奈、着急、期盼中望树兴叹。我们渴望有能人来破解这个迷,繁殖她的后代,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感知她。 现在的升水寺在武安市已是校友名声,但我们想更多的人了解她,提高她的知名度。望有识之士慧眼择宝地,开发成旅游景点,观其风采。这里淳朴好客乡民定会全力支持和欢迎。 10 辽宁省大连市圣水寺◎ 简介大连圣水寺山庄在大连庄河长岭镇,周边既有山明水秀的自然风光,又有历史久远的文化遗产,庄河被誉为大连的后花园,那里是花园中的花园。周边既有4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冰峪沟风景区又有步云山温泉生态度假区。附近还有石佛山生态园,城山古城旅游区,银石滩国家森林公园,蛤蜊岛旅游区。周边交通便利,距离庄河至盖县高速公路仅3公里。 山林总面积约2000亩,海拔776米,包含9座山峰,签订协议承包40年,还有37年。 山上林木资源丰富,山中上部有杂木林,内有柞树、桦树、核桃楸等,数量有几十万颗,树龄在20~30年之间;山的中下部有油松林,数量有数十万颗,树龄达30年,胸径达30cm;附近还有落叶松林60亩。 ◎ 历史来源圣水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最后一次复修为清末,距今亦有百余年历史;1945年日本投降时因战争僧去寺空,圣水寺成了一座荒寺;"文革"又遭重创。1992年修复,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有千佛宝典,大雄宝殿,天王殿,三霄殿,钟楼,鼓楼,法堂,客堂,斋堂,寮房,僧舍等建筑。其中大雄宝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内设往生堂,吉祥堂,有唐僧取经内容的珍贵壁画。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释性妙法师为住持。 ◎ 释性妙大和尚释性妙大和尚,俗姓赵,公元1962年诞生于大连。自幼灵慧聪颖,勤奋好学,尤对佛书法器爱不释手,故从小就与佛有缘。大学毕业后,在大连市建委任秘书。1988年于北京法源寺礼传印老和尚出家。从此潜心致志,精研教理仪规、博览佛经典籍,实践禅净双修,志笃行坚。1989年应邀到福建佛学院教授古文、历史,并在莆田广化寺受具足戒。后又入厦门闽南佛学院任英语教师。 1992年起至大连圣水寺任方丈、红崖晓寺住持、庐山东林寺首座、江西佛学院教务主任等职。1995年于传印老和尚座下承嗣禅门沩仰正宗第十世法脉。1996年承嗣本焕老和尚禅门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衣钵,又承嗣佛源老和尚禅门云门正宗第十四世法脉。衣钵真传,佛家三门宗师。 1997年调入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管佛教教育、文件撰写、赵朴老信函处理、信访、大型会议筹备等工作。1990年起多次出访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韩国、尼泊尔、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益非浅。 释性妙大和尚曾多次在香港《大公报》、中国佛协《佛教文化》、《法音》、《北京晚报》、《大连日报》等各种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散文等,在出席中日韩“黄金纽带”友好交流会议上,曾接受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报道》栏目的专访。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辽宁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大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反邪教协会会员、庄河市政协委员、浙江余姚西隐禅寺方丈、圣水寺方丈、红崖晓寺住持。 11 郑州白寨圣水寺◎ 郑州白寨圣水寺圣水寺位于郑州西南12公里处--新密市白寨镇杨树岗村圣水峪,,该寺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悠久的文化。 ­ 从S316公路(郑密公路)刘家门车站沿柏油路西行2公里多,就到了圣水寺所在的圣水峪。“峪”就是山谷的意思,因此处位于沟底,有一潭池水出没无常,古人认为是有仙气所在的缘故,因此称为“圣水峪”。周围峰壑并错,树木葱郁,青草野花满坡,鸟叫虫鸣不绝,九个突出的峰尖似九条龙保护着圣水寺,所以当地人又称此处为“九龙嘴”。 ­ 圣水池深10米有余,阔2米见方,里面是自然形成的石穴,外面由凹凸不平的黑青色石头垒砌而成,翻滚而出的池水漫过池口的石头,向西北悠悠流云——据郑州市地方志记载:贾鲁河发源于密县白寨圣水峪。 ­ 圣水池池水出没无常,神奇难解。水大时可以行船,传说宋朝时运粮的官船从这里可以直达都城汴梁;池水在下流还可以打动石磨,二七区马寨镇的石磨村就因此而得名。但是池水每隔数年就会突然干涸,不知什么时候又会突然冒出。更让人稀奇的是,冬天池水热气腾腾,夏季凉气袭人,还会有小鱼在水面流动,但却不会随流水跑到池外。 ­ 奇妙的池水也生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当地人传说此池直通海底的龙宫,说浮游的鱼儿就是龙宫的卫士;还说清代时池中曾漂出很多海菜,被寺院中的人捞去食用。 ­ 关于池水的传说可能是善良的人们期待的美好故事,但圣水寺却是有确切记载的。圣水寺位于圣水池北,建于盛唐(一说北魏)时期,曾于宋、元时期和明嘉庆十三年、清顺治九年、康熙四十四年、乾隆十一年、道光二年多次重修。据现存石碑记载:昔日寺院有大雄宝殿、塔院、禅房、僧舍等,可见当时僧众云集,规模浩大。改革开放后,当地信众重修了圣水寺,并经上级批准开放为新密市第一家佛教活动场所。这也是郑州近郊距市区最近的一家佛教活动场所。 ­ 圣水峪美丽的风光和动人的传说,以及圣水寺悠久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官宦显贵到此晋拜游玩。清朝郑州知府张暄、直隶郑州正堂叶济、修补府洪之霖、荥阳县令徐本华等到过此处,清朝举人、文林郎、奉政大夫李统一还亲撰《圣水峪记》,盛赞圣水峪。如今更是香火旺盛,游人不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