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物经济 |
释义 | 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技术基础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生物经济以开发生物资源为特征,生物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生物工程,涉及农业、工业、医学、环境、海洋与空间等生物技术。古代或传统的生物工艺学,包括,生物内物质成份的提炼技术、食品加工与酿制等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学建立在巴斯德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基础上,20世纪发展了基因重组技术等,21世纪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则建立了合成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将带来新的一轮生物经济发展时期。 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优势(1 生物经济基础良好 2 生物资源丰富 3 拥有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 发展生物经济的问题(1 完善有关政策和激励机制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3 重视人才队伍培养 4 加大资金投入 5 积极推进产业化 6 重视生物安全战略) 概述生物经济(Bio-economy)是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技术基础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生物产业无疑是一个很赚钱,同时也很烧钱的行业。建立在生物技术等基础上的育种、制药等行业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特殊品种比如:耐旱耐盐、高产高效等品种的选育在解决粮食、环境等问题上将作出巨大贡献;而生物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将会给人类的健康、医疗问题带来重大突破。 生物经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蕴藏着不可限量的经济价值。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时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作用,要远远超过信息技术。 生物经济的发展前景生物技术孕育着新的产业革命。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都应用于制药工业。生物制药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霉素、生物组织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及分离纯化技术制造出新的生物药品。用生物技术开发特色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引发了现代制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目前,全球所有顶级化工企业都在投资于生物技术研究。今后生物技术将进入广泛的大规模的产业阶段,生产用途也将从治病为主转向延长人类生命周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预计今后最重要的创新约有一半依赖于生物技术。由于生物技术的通用性,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或重大进步都必然导致一次大的产业变革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和大跨越。近年来,三项获得诺贝尔奖的技术性大突破都是基因技术,它们都具有亿万美元的商业价值。人们普遍看好生物科技行业前景,它正强劲吸引私人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兴趣,目前全球有300家风险投资和私人资本公司、金融机构大量投资生物技术行业,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出自生物技术领域。事实上,生物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麦肯锡顾问公司的报告指出,到2010年,全球化学产品的产值中,将有1/5是应用生物技术的产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及其引发的对生物科技类股票的良好市场预期,无不预示着生物经济时代为时不远。 生物经济引起广泛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生物技术基础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目前全球生物经济总量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为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预计到2020年生物经济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生物技术的巨大潜在效益及广阔前景,使这一领域成为继电脑网络之后的又一竞争热点。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市场以美为主,欧盟其次,日本紧追在后。2004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13.5%;生物技术产品每年以12%的速度扩展,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490亿美元。 但在未来10年欧盟及日本的生物经济将比美国具有更高的增长率,这是因为它们的投资力度和重视程度都略胜一筹。欧盟研发费用总量中18%用于生物技术领域,总投入达175亿欧元,并计划用10 年的时间超过美国。其中英国的目标是保持生物技术位于世界第二的水平,德国生物技术是政府科技投入最高的领域,法国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生物科技园区。日本制定了“生物产业立国”的国家战略,力争把生物产业建成仅次于汽车业和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为此计划在2006年前使生物技术研发经费提高到约两万亿日元,重点放在日本处于劣势的生物基础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并力争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生物技术的魅力生物技术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平地起惊雷,在不起眼中创造辉煌的业绩。道化学公司和嘉吉公司称,它们将首次开始完全以玉米而不是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商业化生产。福特公司利用经洋麻纤维强化的塑料,制造强度更高、石油用量较少的产品。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在对细胞的生产过程进行20多年的艰苦研究后,用生物技术制造人体器官的时代即将变为现实,数十家公司正在准备推出商业化产品。 目前,许多非人类生物的基因已被破译,而养活全球一半人口的稻米和小麦的基因仍在破译中,目标是通过基因工程使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品质进一步改善。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斯格里普斯研究所利用转基因烟草表达乐单克隆抗体,只需种植约6000亩这种转基因烟草就可生产出270公斤的抗体,足以提供给27万名癌症患者1年治疗之用。“肥胖基因”的转让费高达1.4亿美元,其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目前,燃料酒精技术和生物柴油技术生产工艺已取得重大突破,生物制氢技术也正在研究开发阶段。据统计,全球生物技术物质能量的储量约为18000亿吨,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能乘上安全、节能的利用生物能源的火车和飞机。生物技术的市场化前景说也说不尽,相信生物技术必将给人类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裨益。 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优势生物技术产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强、技术依赖性强、市场垄断性差、生物技术产品多样性等特点,这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资源丰富、技术基础相对较差的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具备一定的生物技术和人才优势,这些有利因素是我们赶上生物经济的快车、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 1 生物经济基础良好纵观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在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克隆技术等方面均有领先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拥有各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近200个,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500多家(其中医药生物技术企业300多家,农业生物技术企业200 多家),并以每年增加近100家公司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从事生物技术产业。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更为迅猛,2003年我国已有干扰素等21种生物技术药物投入生产,生物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223.37亿元,同比增长21.54%;创造利润24.78亿元,同比增长21.03%。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 我国在生命科学发展方面不仅取得了疾病致病基因定位,如Ⅱ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和鼻咽癌的基因等,还“克隆”了山羊、牛等动物。高产优质农作物的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基因和蛋白质工程疫苗及药物、基因治疗等已成为我国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将为我国生命科学的长远发展和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简言之,生物技术领域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 2 生物资源丰富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各种气候条件的国家,有数亿种十分罕见的生物基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是世界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许多生物起源中心。目前,我国已经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32万份,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我国具有十分珍贵的人类遗传资源,并已收集3000多个家系人类遗传资源。我国还有1万种珍贵的天然药物资源。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无疑为我国发展生物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拥有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我国13亿人吃饭,近5亿人吃保健食品,约13亿人吃药,20亿亩耕地需要新的农作物品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消费市场之一。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在人口与健康、农业与环境保护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现代化、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依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贡献。 因此,生物技术产品潜在市场巨大。在工业经济时,生产决定了消费,商业也就从属于工业,生产什么就买卖什么。从后工业时代起,商业反过来开始引导工业,消费指导了生产。在生物经济中,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更大、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也就是说,拥有巨大的市场就是无与伦比的优势,我们可以用这个难得的优势换取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赢得宝贵的发展机遇。 发展生物经济的问题发展生物经济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抓住生物资源、人才、市场优势,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将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新兴主导产业,主要生物技术产品能够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现代生物企业。具体地说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有关政策和激励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良好的创新环境。没有对知识产权有效的法律保护,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科技投资和领先的科技产业。要强化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机制。要建立和不断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尤其是要创建和完善创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公司,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投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要从财政和税收政策上给予生物产业的发展以支持: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扶持有潜力的生物技术产业的研究与转化;发行一定规模的中长期专项国债,利用国债项目为发展生物高科技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借鉴发展软件产业的经验,对于生物高科技企业在3年或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鼓励和支持生物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要结合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同时完善相关法律,为生物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可借鉴欧洲的伽利略计划的合作模式,建立国家级的生物技术研究的合作平台,建立开放的合作机制,把其他国家生物科技的精英人才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共同为我国和世界的生物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国际合作的起点要高,能够吸引其他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加入,能够为其他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同时,要建立健全国际化产品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为生物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20世纪全球GNP增长了30倍,从1万亿美元达到30万亿美元,科学技术的贡献率由5%提高到60%—70%。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知识产权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资本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没有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及其有效转化,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生物经济本身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生物经济要发展壮大同样需要科技创新的哺育。 我国是基因资源的大国,却是基因知识产权的小国,在国际上注册的生物基因专利不多。欧美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已占GDP的 15%—20%,而我国则只占5%;我国有一定技术和规模的企业只有200家左右,不足世界总量的1%。生物技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产业,因此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组建国际一流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国家科研机构与地方、企业的联合。科技创新要把实施专利、标准作为战略来抓,在战略性生物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切实加强原始创新,把能不能取得专利作为研究与开发重要的考核指标。因为生物基因专利数量有限,别人抢注一条就少了一条,所以应集中优秀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及时抢注更多的生物技术专利。 3 重视人才队伍培养高新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发展生物经济要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当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现有生物技术人才偏重于理论研究,产业化人才相对缺乏;二是人力资源素质整体不能满足要求,尤其缺乏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的技能人才。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培养训练有素的各类人才,造就一支数量和质量都符合要求的人才队伍,尤其要注重培养通晓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全过程的“领军”人物。这是抓住生物经济机遇的决定性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国生物科技人才队伍具备一定的基础,全球生物技术领域近30%的论文,是华人参与或主持下完成的,华人科学家在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要通过完善的机制把国内、海外各方面的力量凝集到生物经济的主战场上。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注重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借鉴国际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将相互独立的科技资源统一到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上。 4 加大资金投入生物科技领域已进入大规模突破性进展的阶段,生物经济前景可观、潜力巨大。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必要投入,是获得丰厚回报的基础。目前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投入不足,我国科技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劲。以生物制药为例,面对陆地上日益枯萎的资源,海洋生物制药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成为当今世界最赚钱的行业,国际上已有上百种海洋药物进入临床评估。 美国对生物基因类药品的投入累计已达500亿美元,每年仍追加50亿美元。而我国只有10种左右海洋药物进入临床评估,对生物基因类药品累计投入仅为40亿元人民币,无论是药物开发的数量还是技术水平均相差很大。当然,有关方面已认识到生物经济的难得机遇,正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如今,国家科技部支持力度最大的高新产业便是生物技术,每年对该产业的经费投资高达130多亿元,但这远远满足不了生物技术众多领域的研究开发的需求。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穆拉德说,中国对生命科学的科研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政府应该为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调动全社会力量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如果中国不在生物、医药方面大量投入,那么这方面的发现就会在别的国家完成。而假如没有知识产权,中国的医疗成本就会越来越高。? 5 积极推进产业化生物技术只有产业化才能形成生物经济。科技研究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经济服务。目前我国科技转化率只有1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60%—80%)。生物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链条,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交易、生物消费、生物金融、生物市场、生物物流等等。当前,生物经济产业化的重点项目为医药生物技术、生物能源等10大项目,这些主要项目产业化后产值可超过1万亿元。要顺应产业革命所具有的扩散、辐射、示范和加速效应的规律,积极推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 要鼓励和发展形态的生物经济企业,特别要重视发展与生物技术转化相关的企业群体,如生物科技咨询企业、科技转化企业、科技营销企业、科技推广企业、科技品牌企业等,使生物经济发展有一个庞大而分工明确的产业有机群体。鼓励与生物经济产业有关的各种企业群的发展,使各种生物经济企业平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是生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要的社会环境。要改变管理人员重眼前轻长远、企业家重生产轻创新、学者重论文轻实用的做法,积极利用生物技术,集中优势力量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使生物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6 重视生物安全战略我国是生物基因资源大国,国外企业对我国生物资源虎视眈眈,珍贵的生物资源已大量流失,保护生物资源迫在眉睫。同时,要认识到生物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可以造福于社会,也可危害人类。2004年10月美国病理学家协会委托的梅里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误将H2N2流感病毒样本发送到18个国家和地区的3747个实验室。2006年3月26日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才发现了这个错误,随之销毁了这些样品。否则,稍一不慎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目前,有超过400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正以其种群数量庞大、传播和繁殖迅速的特点,每年给中国的农业、林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0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发展生物经济要增强安全意识,要完善相关法规,依法保障生物资源安全。要提高全社会对生物技术安全的认识,有关部门要建立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生物经济概念的缘起和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人类利用生物技术有着久远历史,因而与生物经济相关的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发展由来已久,但是作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economic formation),生物经济仍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胡安·恩里克斯(Juan Enriquez)认为:基因组学的新的发现与应用,将导致分子-基因革命(the molecular-genomics revolution),使医药、健康、农业、食品、营养、能源、环境等产业发生重组和融合,进而导致世界经济发生深刻变化[1]。基于生物科技的发展和对生物能源及可持续工业原料的需求,1999年美国提出“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biobased economy)和生物基产品(biobased products)概念①。2000年4月上海的《经济展望》杂志提出了“生物经济”新的名词。作为一个正式概念,生物经济(Bioeconomy)由斯坦×戴维斯(Stan Davis)和克里斯托弗×迈耶(Christopher Meyer)于2000年5月提出[2]。关于“生物经济”的正式定义较早出现的有: 1.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3]。 2. 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生物技术基础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的经济②。 3. 2004年1月,OECD发布《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的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报告,将生物经济(biobased economy)解释为“利用可再生生物资源、高效生物过程以及生态产业集群(eco-industrial clusters)来生产可持续生物基产品、创造就业和收入的一种经济形态”③。2006年OECD将生物经济定义为:生物经济是经济运行的聚合体(the aggregate set of economic operations),用以描述在这样一个社会,通过生物产品和生物制造的潜在价值使命来为公民和国家赢得新的增长和福利效益[4-5]。 4. 2005年欧洲将生物经济概括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生物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bio-economy, KBBE),简称“生物经济”,具体理解为:生物经济是一个浓缩性的术语,它能够描述在能源和工业原料方面不再完全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未来社会[6];有的理解为“将生命科学知识转化为新的、可持续、生态高效并具竞争力的产品”[7-8]。以上定义,有的从科技生产力的角度,有的从科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的角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物经济由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研发引致。 参考文献 [1] Juan Enríquez. GENOMICS: Genomics and the World's Economy. Science,1998 Aug 14;281(5379):925~926 [2] Stan Davis, Christopher Meyer. What will replace the Tech Economy.Time,2000,155(21):76~77 [3] 邓心安.生物经济时代与新型农业体系.中国科技论坛,2002(2):16~20 Deng X A.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06(2):16~20 [4] Paris OECD Headquarters.THE BIOECONOMY TO 2030:DESIGNING A POLICY AGENDA.2006-3-6 [5] Stephen Hilgartner. Making the Bioeconomy Measurable: Politics of an Emerging Anticipatory Machinery. BioSocieties,2007,2(3):382~386 [6]EuropaBio. About the Bio-based economy [7] European Commission.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knowledge-based bio-economy, Conference report,Brussels,2005 [8] EuropaBio. En route to the Knowledge-Based Bio-Economy 注释 ①例如,1999年8月克林顿发布总统令,敦促建立一套以生物基产品(biobased products)和生物燃料为目的的激励措施。 ②参见:王宏广.试论“生物经济”.科技日报,2003-11-3 ③OECD 网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