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赏能教育 |
释义 | 概述赏能教育是一种教育思路,每个老师和家长或其他教育者均可对孩子由“赏”而“能”。即通过有意识地赏识和认可,引导孩子独立完成一项或几项大多数人(包括孩子自己)觉得难以完成的事情,使孩子从里到外肯定自己的才能,重新认识自己并重新给自己以优秀者的定位,从而激发其全方位的学习自信,带动自己全面发展与提高。 名称由来王立宏老师通过总结自己引导小学生独立创作的教育试验过程,并结合赏识教育法(南京·周弘)和才能教育法(日本·铃木镇一),于2010年12月,将这种独特的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方法名之为赏能教育法。寓意因赏识而引导孩子自发完成对其才能的证明,从而激发自信,带动自己全面提高。 理论依据(1)每个孩子都潜能无限,任何孩子皆有独到才能。 (2)通常意义上的不优秀的孩子,多因最初某件事情未完成的很好,或曾在某个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其自身产生自卑或,并对通过努力完成预期目标产生心理畏惧,同时,由老师、家长、小朋友等形成的社会人文大环境不断通过批评、逗乐、玩笑、谈话、说教等方式强化其不如别人的概念,久之,小孩子产生了心理定势,自我定位为不优秀的孩子,因自信缺乏,造成学习的不主动、学习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结果的不优秀。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其完成了周围小朋友难以完成的高难度的工作,在小朋友等组成的大环境的羡慕中得到改变或改善。 (3)每个人都希望自身有亮点,都希望该亮点得到他人关注,孩子比成人表现的更明显和直接。这种亮点或是学习好,或者跳舞、弹琴、演讲等比他人优秀。缺乏正面闪光点,且自认为经努力也不会有正面闪光点的,为引人注目,个别孩子会通过打架、旷课等方式赢得别人的关注,另一部分孩子会在自卑与消极中度过酸涩暗淡的童年。 (4)只要某个方面特别优秀,一般都会把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带动起来。比如学习好的孩子一般是全科成绩都好,严重偏科的孩子即使有,在学生中比例也极低。 (5)每个人都有优秀与不优秀的方面,优秀与不优秀组成了对人完整的评价,尽量拔高优秀的比例,不优秀部分的比例自然会缩减,依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和马太效应,优秀的孩子会越优秀。 (6)青少年时代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引导使其思维发散可完成很多让家长和自己瞠目的成果。 核心理念唯赏识可出才能 以亮点带动全面 释义:只有通过对孩子的赏识和认可,才能引导孩子完成其自身“特殊能力”的凸显,并以明显高于周围同伴的亮点激发出强烈的学习自信,从而带动自己全面提高。 研究实践过程2009年,王立宏老师引导其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完成了九千多字的童话《天使历险记》,《家教周报》做了专访报道。 2010年暑假,王立宏老师引导一刚小学毕业的学生,在不足一月内完成了16,000字的校园小说《六年级A班》和《馒头日记》,《馒头日记》获2010年中国教育网首届“我的暑假我做主”全国征文学生组“十佳作品”称号。从而引发了王老师开始研究少儿教育思想。 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六名小学生(教育研究志愿者)完成8万字的童话创作,辑录为《快乐小天使》一书,共包括《天使历险记1》(一年级)、《天使历险记2》(三年级)、《<青铜葵花>续》(三年级)、《维尼的美梦》(三年级)、《黑马》(五年级)、《光明与黑暗的战争》(三年级)、《六年级A班》(六年级)。江苏教育电视台、《现代快报》、南京江宁电视台多多家媒体报道。 2011年暑假,参与赏能教育法试验的十几个志愿者(小学生)完成了15万字的原创童话作品,辑录七篇优秀者共12万字成《梦幻小天使》一书。共包括《天使历险记3》(三年级)、《凤凰鸟》(三年级)、《神秘的雕像》(五年级)、《森林大冒险》(三年级)、《金月传奇》(三年级)、《变色龙历险记》(四年级)、《小仙女的幸福生活》(四年级)七篇。 参与赏能教育试验的最早的三位志愿者新学期正在创作的三部作品预计完成共12万字。 2011年9月份,赏能教育法英语研究方向正式启动。 2011年9月,南京市一小学正式将赏能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特色与理念,全面践行赏能教育,在学校选择了一个整建制班作为赏能教育法实验班,选择八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分别以赏能教育思想引导部分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同时,学校开始在“校园赏能专栏”连载本校参与赏能试验志愿者的原创的20万字的长篇童话故事。 赏能写作试验引导步骤(1)参与对象:任何孩子。不论其写作能力优劣,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 (2)破:打破孩子头脑中固有的作文难写、老师和家长对学生严厉管理的概念,特别是常规意义上不优秀的孩子,其思想中之“枷锁”更加沉重与种类繁多。 (3)放:通过做游戏、看漫画书、下棋、跳集体舞、讨论动画片或者电脑优秀等孩子喜欢的方式,使孩子完全放松,并尝试拉近心灵与心灵的距离,做到思想上的水乳交融。 (4)树:不问缺点,让孩子尝试着写出自己的优点,多多益善。很多孩子和家长往往都会为这么多的优点而感到惊讶,在这种惊讶中, 孩子的自信开始时慢慢树立。 (5)试:鼓励孩子,并让孩子在“没有任何任务”与压力的心情中尝试着开始创作,首次创作结果不管好坏,都予以鼓励,教育者需要掌握鼓励的分寸,以免画虎类犬。 (6)信:孩子产生了写作兴趣并树立自信后,教育者对孩子充分信任,放手让孩子去做,渐渐地,孩子自行进入良心循环,由“赏”而“能”。 (7)平均水平:二三年级孩子完成五千字左右的作品,四五六年级完成一万字左右的作品。 赏能一句话(童话创作部分)赏能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感觉到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完全独立完成的,教育者并没有做什么。对孩子进行赏能教育的老师需要巧妙地把自己的工作意图融入于无形,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如果孩子学习比较累,不妨把童话创作当作学习间隙的休闲活动。◎孩子进行童话创作,爸爸妈妈最好能通读卡尔·威特和斯托夫人(又称M.S.斯特娜)的有关教育理论,至少要了解。并从内心相信孩子能写出他自己的作品,有空时和孩子聊聊他的作品,让孩子知道你相信并在关注他,但并不逼迫他。 家长尽量想办法提升自己。孩子的每一言行举止,无不由家长培育而成,不改变自己而一味要求孩子,只能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心理扭曲。悦纳自己的孩子,树其自信,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事半功倍。 家长要研究孩子的需求,不要想当然地把自己的幸福观、快乐观不假思索地套在孩子身上。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因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完整意义上的人,绝大多数教育者需要改变自己居高临下俯视孩子的姿态,真正平等对待孩子,孩子才能由“赏”而“能”。 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可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由“赏”而“能”,不一定都要从写作开始,完全可以从跑步、弹琴、捏泥巴等方面进行。 王立宏老师王立宏,男,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籍贯陕西汉中,现居南京。曾在高校工作十余年,先后教授语文、哲学、计算机等课程,先后供职于南京工程学院和南京应天学院,任团委书记、学工处副处长、处长等职,分管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团委、保卫、后勤等部门,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与见解。曾出任一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分管招商、销售、策划、广告宣传、人力资源等工作,同期兼任《中国房地产报》特约记者。曾任中国创业实习网副总裁、江苏商骏创业网络专修学院执行院长,江苏省“创翼计划”大学生创业骨干实训营创业培训导师。 因横跨院校和企业,王立宏老师有分别从高校就业部门和企业人力资源角度观察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中利弊得失的机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开发出了深受学校和学生欢迎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辅导体系。受高校邀请,已在20余所高校做了近百场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的辅导报告。 2010年底,王立宏老师总结辅导女儿进行文学创作过程,结合赏识教育法和才能教育法,提出赏能教育法概念,受到媒体及教育界的关注。赏能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以瞩目的亮点带动孩子的全面发展,“唯赏识可出才能,以亮点带动全面”的教育理念在全面提升孩子的学习自信方面有独到的作用。2011年,王立宏老师用其赏能教育法进行教育实验,十几个小学三四年级实验对象一年中原创童话达50余万字。八名参与教育实验的小学生参加2011年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人博客等举办的暑期征文比赛全部获奖,占全国获奖学生一半。目前已有9名小学生的十二部共20万字的作品分别入选《快乐小天使》和《梦幻小天使》两本作品集。因效果明显,部分小学邀请赏能教育法到校内进行教育实验,为全校推广做准备。南京市竹山小学已经将赏能教育作为该校的教学特色。2011年12月,王立宏老师应邀参加了2011年网易教育年度大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