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杉木
释义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主要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广泛用之造林,长江以北也有不少地区引种栽培;此树在土层肥厚,气候温暖多雨,排水良好的山地或河堤生长迅速

中文学名:杉木

二名法:Cunninghamia lanceolata

界:植物界

门:松柏门 Pinophyta

纲:松柏纲 Pinopsida

目:松柏目 Pinales

科:杉科Taxodiaceae

属:杉木属 Cunninghamia

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分布区域: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杉木简介

杉木 shā mù学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裸子植物,杉科(科拉丁名:Taxodiaceae),杉木属(属拉丁名:Cunninghamia)。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在大丰杉木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木材容重0.39,每厘米年轮数平均3.0,晚材率22.0%,干缩系数(体积)0.386,顺纹抗压极限强度358千克/平方厘米,静曲极限强度661千克/平方厘米,端面强度285千克/平方厘米。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脑”,能抗虫耐腐,加工容易。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器具、造船等各方面。近年虽然小径材市场低迷,但中、大径材销路仍好,今后要培养中大径材杉木为主。1804年及1844年流入英国,在英国南方生长良好,视为珍贵的观赏树。美国、德国、荷兰、波兰、丹麦、日本等国植物园中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40米, 胸径可达2~3米。从幼苗到大树单轴分枝,主干通直圆满。侧枝轮生,向外横展,幼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叶螺旋状互生,侧枝之叶基部扭成2列,线状披针形,先端尖而稍硬,长3~6厘米,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的气孔线较下面的为少。雄球花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2~3朵簇生枝顶,卵圆形,苞鳞与珠鳞结合而生,苞鳞大,珠鳞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圆卵形,长2.5~5厘米,径3~5厘米,苞鳞大,革质,扁平,三角状宽卵形,先端尖,边缘有细齿,宿存;种鳞形小,较种子短,生于苞鳞腹面下部,每种鳞具3枚扁平种子;种子扁平,长6-8毫米,褐色,两侧有窄翅,子叶2枚。

地理分布

杉木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东至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湾山区,西至云南东部、四川盆地西缘及安宁河流域,南自广东中部和广西中南部,北至秦岭南麓、桐柏山、大别山。在这个范围内有大面积的杉木人工纯林,也与马尾松、毛竹及其它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杉木垂直分布的上限因风土不同而有差异,如在大别山区为海拔700m以下,福建山区1000m以下,大理2500m以下。我省主要主要分布在800以下的丘陵山地。整个杉木分布区可分为3个带。北带相当于植被区划的北亚热带,属杉木分布的北部边缘;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20年生杉木林年平均生长量每公顷可达6.0~7.5立方米。中带相当于中亚热带,其东部和中部都是杉木的中心产区,如贵州东南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等是历史上杉木的著名产地,20年生的林分平均年生长量每公顷可达9~11立方米,而一些小面积丰产林,则可达15~30立方米。南带相当于南亚热带,属杉木分布的南部边缘。这里杉木生长较差,每公顷只4~8立方米。与杉木同属的另一个种称台湾杉木(C.konishii),分布于中国台湾。

环境条件要求

杉木分布区内的年平均温度为15~20℃,1月平均温度1~2℃,极端最低温度-17℃,极端最高温度40℃,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但杉木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16~19℃,极端最低气温-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且需分配均匀,无旱季或旱季不超过3个月。杉木较喜光,但幼时稍能耐侧方蔽荫。对土壤的要求较高,最适宜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而嫌土壤瘠薄、板结及排水不良。产区主要土类为黄壤、红壤在边缘地区为黄棕壤、砖红壤性红壤等,以黄壤条件较好。由酸性和中性基岩,特别是由板岩、页岩、沙页岩、片麻岩、花岗岩或由坡积、崩积母质发育来的土壤,只要富含腐殖质、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均属上等土壤条件。矿岩类、碳酸盐岩类及残积母质发育来的土壤,因土壤浅薄及保水保肥能力弱,第四纪红粘土、下蜀系黄土等因缺少有机质、土壤粘重板结,均不适于杉木生长。从局部地形看,山洼、谷地及阴坡等地方,一般日照短,湿度大,温差小,风力弱,土壤深厚肥沃,是杉木生长的适宜环境;而山脊、山坡的上部、阳坡,因日照长,温差大,湿度小,风力强,土壤肥力低,杉木生长差。从较大范围的地形而言,连绵的群山和丘陵与孤山相比,前者气候较湿润,土壤也较肥沃,更适合于杉木生长。中国一些著名的杉木产区,和杉木的一些高产林分,几乎都分布于群山山地,如南岭山地、雪峰山区等。杉木的耐寒性大于其耐旱力。故对杉木生长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水湿条件,其次才是温度条件。杉木为速生树种之一。

生长发育特点

孤立木一般 4~7年、林木迟至7~10年以后开花结实,20~35年结实量最大,种子质量最好。每年3月开花,10~11月球果成熟。每1~4年有一个种子丰年。主干端直,顶端优势明显。树干生长甚速,在其速生阶段(4~15年),树高年生长量可达100~150厘米以上,直径1~2厘米以上。20~30年可采伐利用;个别速生丰产林15年即可成材。每年3~4月抽枝发叶,至11~12月结束生长。主梢生长在一年中有两次高峰,第1次5~6月,第2次9~10月。直径生长也有两次高峰,与树高生长大体一致。

树干的形状取决于立地条件及林分密度。立地条件差及稀疏林木或孤立木的树干较粗矮尖削;而立地条件好、林分较密的树干修直圆满。萌芽能力很强,从苗期开始,即以根颈部分发生萌蘖,抽出新条,幼树尤为明显,常形成多干丛生。采伐后的伐根能萌发大量新条,萌芽更新可以持续2~3代。杉木为浅根性树种,无明显主根,侧根发达,再生能力强,但穿透力弱。成年林木根系可深达2米,水平根幅大于树冠1倍左右。林分生长发育可分4个阶段:①幼树阶段(2~4年生):栽后一二年为恢复期,而后根系大量分生,主梢生长逐渐旺盛,树冠开始扩展,初具树形。②速生阶段(5~15年生):树高直径生长进入旺盛时期,根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幼林开始郁闭,林木间产生争夺肥、水、光的矛盾,出现自然整枝(林木)和分化。③干材阶段(15~20年生):材积生长迅速,心材比例增加,树高直径生长减慢,自然整枝强烈,被压木大量出现并被淘汰,显现出空间与营养面积不足。④成熟阶段(25~30年生):树高生长下降,材积生长趋于平稳而达到数量成熟,心材比例显著增加,材质致密坚实,此时即可采伐利用。

中药效用

别名

杉、杉树、正杉、刺杉、天蜈蚣、千把刀

来源

为杉科杉属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以根、树皮、球果、木材、叶和杉节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散瘀止血。用于慢性气管炎,胃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外伤出血,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

】根、皮,均为0.5~1两,球果1~3两;外用适量,皮研粉外敷,或皮叶煎水洗,烧烫伤用杉木炭研粉调油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播种管理技术

播种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和消毒。种子消毒可用0.5%的高锰酸钾或1%漂白粉液浸30分钟,或用0.15%—0.3%的福尔马林液浸15分钟,倒去药液,封盖一小时后播种。播种季节以惊蛰到春分为宜。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即按18cm—25cm的距离开沟,沟深1cm,宽2 cm—3 cm左右,将沟用木板压实,把种子均匀撒在沟中,每亩播种子10公斤左右,然后再用细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覆土后再盖草。管理

播种后约一个月,种子先后发芽出土,就要分次揭去盖草,每一次揭去三分之一左右,隔3—5天再去揭去三分之一,3—5天后再揭去三分之一。揭苗后应采取遮荫措施,透光度保持30%—40%,立秋后应适时拆去遮荫棚。刚出土的幼苗要注意防治杉木猝倒病。

杉木猝倒病防治,用1%—2%有硫酸亚铁溶液,每亩喷洒150斤,连续喷洒4次—7次,每隔7天一次。每次喷洒完后要立即用清水清洗幼苗,以防幼苗产生药害。也可用0.3%漂白粉、1%波尔多液或0.1%—0.5%敌克松喷洒苗木。

杉苗全部出土后要及时除草松土,整个苗期要除草8次—10次,同时要适时追施速效性肥料,雨后及时清沟排渍,干旱季节及时浇水和抗旱保苗,并分次做好间苗工作。

杉苗达到二级苗以上壮苗的标准是:茎直而粗,顶芽饱满(菊花头),针叶紫红或灰绿,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侧须根较多无损伤。苗高大于16cm,根径大于0.3cm,根系长大于15cm,大于5cm的侧根数在10条以上。

与杉木相关联的树种

水杉(大丰杉木基地)

池杉(盐城湿地池杉种植基地)

中山杉(南京中山杉植物基地)

冷杉(辽宁林场)

落羽杉|松|(落羽杉培育基地)

育苗技术

山地育苗选择背风的半阴坡,或只有半天日照的山窝地,以及坡度平缓的老荒地。土壤要疏松肥沃湿润,呈微酸性(pH4.5~6.5),质地以沙壤土至轻粘壤土为宜,排灌容易,交通方便,无病虫害的地方作杉木圃地。不宜选择排水不良和过于粘重的土壤,避免使用曾培育过松、杉苗多年的老圃地、老菜地及前茬为瓜类、洋芋、蕃茄、烟叶等地作为杉木圃地。整地的深度一般以20~30厘米为宜。杉木育苗多采用高床。床面宽100~120厘米,高20~30厘米,床长可根据地形和便于工作来决定。在山地,要横山作床,以保持水土,减少冲刷。苗床两侧打紧,以免落雨后垮塌。床面要平整,土块要敲细。床间除需设步道外,四周还要开边沟,以利排水,在熟土和稻田育苗时,可在床面铺1.5~2厘米的黄心土,以减少病害和杂草。结合挖土耙地,要施足底肥。底肥尽量用饼肥、堆肥、人粪、草木灰等农家肥料。还可施入少量的速效氮肥,如碳铵、硫铵、尿素等。并把磷肥和农家肥混合使用。

一般每亩施厩肥(腐熟)或火烧土3000~5000公斤,饼肥100~200公斤,过磷酸钙50~100公斤,碳铵25~50公斤。在施肥的同时,还可结合土壤消毒。在作床前敲打土块的同时,可将敌百虫(每亩1.5~2.5公斤)施入土层,这样既可以消灭地下害虫,又能防止猝倒病。作床后,还可以在床面上施撒硫酸亚铁(每亩10~15公斤)使表土酸化,能抑制或消灭病菌。在山区新开辟的圃地可不必消毒。为了消灭种子所带的病菌和预防病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可用0.5%高锰酸钾或1%的漂白粉浸种30分钟,或用0.15~0.3%的福尔马林浸15分钟,捞出封盖1小时后播种,也可用0.5~1%硫酸亚铁溶液浸种2小时。为了促进杉木种子萌动发芽,可用15~20℃温水浸种18~24小时,捞出后稍加晾干即可播种。如果播种期已迟,可将

消过毒并用温水浸过的种子置于箩筐内或竹篮内,上覆薄膜置于暖房或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0~30℃,保持种子湿润,2~4天后,种子微裂或露白时进行播种,这样出土快。播种方法和播种量:播种方法分条播和撒播2种。条播便于中耕除草,撒播生长均匀,产苗量高。为稀撒育壮苗,多采用条播。条距20~30厘米,播种沟宽2~3厘米,深约1厘米。播种量不宜过多。如种子发芽率在35%以上,条播每亩用5~6公斤;若采用撒播方式,每亩用6~7公斤。播种后最好用过筛的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

播种时间应适时早播,以2月份最好,最迟不超过3月上旬。播种要选晴朗无风的天气。

除草松土:幼苗出齐后就应开始除草。除草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连根拔除。从种子出土到苗木出圃,一般要除草10次以上。为了节省劳力,可用30%的可湿性扑草净粉剂或25%的可湿性除草醚、灭草灵等喷洒苗床进行除草。追肥:在苗木不同的生长阶段,应追施不同配比的肥料。生长初期,可第一次施高磷低氮的混合液肥(N:P:K为1:5:1),以促进苗木早期发育生根,增强抗病力。杉苗开始进入生长旺盛期(6~8月份)宜施用速效性高氮肥料(N:P:K为3:1:1)。生长盛期过后(9~10月间),停施氮肥,酌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苗木抗性和造林成活率。追肥种类以速效性为主,如尿素、硫酸铵、腐熟人粪尿等。

施用方法:条播以沟施为宜,施后覆土;撒播的可撒施或喷施,视肥料种类而异。按一

年生杉苗规格:平均苗高35.5厘米,根径0.53厘米,每亩施肥标准为:氮素12.5公斤,磷素12公斤,钾素11.5公斤。移苗间苗:当幼苗出现真叶后,趁雨天进行移苗,移密补疏,以保证齐苗。补苗后要进行灌溉。间苗可分几次进行。第一次结合移补苗,间去密苗。最后一次应在7月份前后定株。定苗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保留100~150株。

栽培技术

概述

中国栽培和利用杉木的历史悠久。公元前2世纪《尔雅·释木》记载有“柀,煔”。东晋郭璞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煔(音衫),通“杉”,在唐、宋时,已用“杉”字。杉木人工林的种植据文字记载约有1000余年的历史。但有关杉木的培育技术则在元代《王祯农书》中始有记述。中国古代的龙泉码价,就是为杉木商品材的检尺和计价而创造的。

良种选育

杉木类型很多,按叶的色泽、球果及其苞鳞特征、树冠、树皮的特点等,可划分出多种类型。如按叶色可分黄杉(又称油杉、黄枝杉)、灰杉(又称糠杉、芒杉、泡杉等)和线杉 (又称软叶杉、柔叶杉)3类。按树冠形态,可分密冠型和疏冠型。此外,不同产地杉木的形态特性、生长速度也有明显差别。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建立了母树林和种子园,对杉木的良种选育开展了研究、试验。

采种

选择15~30年生长健壮的母树,于“寒露”到“立冬”间采摘成熟的球果。然后摊晒、脱粒、除杂、去瘪,得到较纯的种子,适当晾干,放通风干燥处贮存。隔年使用的种子,应保持含水量在6~8%左右,从2、3 月起放在0~5℃温度下密封贮藏。播种前进行纯度、千粒重、发芽率等种子检验。杉木球果的出子率通常为3~5%,种子纯度85~95%,千粒重5.9~9.7克,每千克种子12~15万粒,实验室发芽率30~40%,场圃发芽率则更低,大致为实验室发芽率的70%左右。育苗 杉苗喜疏松、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各种育苗技术措施,包括圃地选择、整地、播种、种子出土后的苗期管理等各个环节,均需从培育规格苗出发。在4、5月前苗木幼嫩时期,要提防发生猝倒病,除在整地作床时注意土壤消毒和适当早播外,还应注意排水防旱,以利保苗。6~9月后,苗木生长进入盛期,要适时遮荫、追肥、灌溉、松土除草、间苗、定苗,并继续注意抗高温干旱、排水和防病。10月以后,苗木生长趋于停止,形成顶芽时停止施肥和灌溉。为提高造林成效,要选择壮苗出圃造林。

插条造林用的插条,以选火苗(炼山后伐根上抽出的萌条)为好,要粗壮端直,顶芽饱满,针叶密生而坚韧,侧枝少,长度一般为30~50厘米。截取插条要快刀斜劈,切口斜面应与插条顶梢的倾向相反。扦插时间以立春到清明、形成层开始活动时为宜。插入土前先用铁制或木制插杉锥引洞,插入时苗梢向下坡,切口斜面向上坡,深度以插条长度的1/2~1/3为宜。

造林技术

造林地选择和清理

杉木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宜综合考虑气候、地形、 岩性、土壤及植被等立地因素,慎重选择造林地。一般选在水湿条件比较优越、土壤深厚、疏松、植被高大茂密的山腹、山脚、山洼、谷地及阴坡各种形式的混交林,以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持地力,也可防止病虫害的蔓延扩展。因幼树对杂草灌木竞争能力较弱,造林前要细致整地。中国山区杉农对造林地清理的传统做法包括劈山、炼山及挖山 3道工序。劈山是将造林地上的杂木野草沿等高线,由上而下全部砍倒、晒干。此道工序除雨季外,全年均可进行。炼山是劈山后用火烧的方法清理造林地。挖山即整地,习惯上采用全垦整地,炼山后随即进行,以免灰分流失。

造林密度

杉木造林密度因各地经营习惯和自然经济条件而不同。在湖南会同、贵州锦屏、福建建瓯等小材无销路、农民有农林间作和不间伐习惯的地区,造林密度较小,在山洼、山脚每公顷栽1400~1800株,山腰、山坡每公顷1800~2500株。在福建南平及小材有销路、幼林不间种作物、实行间伐的新产区,造林密度每公顷3000~4500株,10年后保留2500~3000株,林木生长也好。

造林方法

杉木有栽植、插条及分蘖苗造林3种方法。栽植造林成活率高,早期生长快,后期衰老晚,是现在的主要造林方法。插条造林可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但条源有限,成活率较低,目前只在一些有插条传统的地区小面积使用。分蘖造林不仅来源少,造林效果也不及上述两种方法,很少采用。

栽植造林的季节在中带和南带以12月至翌年2月效果较好,但在冬季干旱或有严寒的地方,则以春季栽植为妥。栽植宜穴大而深,使根系舒展,苗梢宜向下坡(俗称不反山),适当深栽,分层覆土打实,才能保证成活和生长良好。间伐杉木生长发育进入速生阶段后,自然整枝和自然稀疏迅速进行。一般认为应在被压木占总株数的10%以上、自然整枝达到全树高的1/4~1/3、郁闭度到0.8~0.9 、胸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时开始间伐。第一次间伐的强度为30~50%(按株数),保留林分郁闭度0.6~0.7。立地条件好、初植密度大的间伐强度可大些,反之则小些。间伐的方式,因杉木多为同龄纯林,适用下层抚育。间伐间隔期决定于林冠恢复郁闭的速度,一般为4~6年。造林密度每公顷在3000株以下的,可只进行一次间伐。

采伐更新

杉木的采伐年龄通常根据数量成熟和工艺成熟龄确定。数量成熟龄一般在16~40年,多数在20~30年。因立地条件、经营强度和林木起源而异。丘陵及南部地区早些(15~25年),山区及北部地区迟些(25~40年)。采伐方式历来实行小面积皆伐,面积从1~5公顷不等,伐后采用栽苗或萌芽更新。栽苗更新方法与荒山造林相似。萌芽更新是利用伐桩基部的休眠芽与少数不定芽萌生的新条,更新成林。萌芽能力可保持到60~80年以后,但在30年左右最强。萌芽更新要掌握采伐的年龄、季节以及伐根处理和选择萌条等环节。采伐年龄宜在30年以前,采伐季节宜在冬季或早春,即在林木休眠期内,此时萌芽力强,抽出的芽条长得快。采伐时伐桩要低,伐后覆以薄土,冬季前进行炼山。翌年夏季抚育时选留伐桩上方或两侧健壮端直的萌条1~2根,作培育对象。遇有缺苗,及时用实生苗或插条补植。萌芽更新方法简便,初期生长快;但易早衰,老年易心腐,难成大材;且尖削度大,基部弯曲,材质疏松,木材工艺价值较低,在杉木重要产区较少采用。

病虫害

杉木苗期主要有猝倒病为害,包括种腐、梢腐、立枯等。应注意选好圃地,采用高床,灌溉排涝,适当遮荫,并在必要时施用药剂,以控制发病。造林时如选地不当,或抚育管理不善,还会导致细菌性病害如杉木炭疽病和细菌性叶斑病以及生理性病害的黄化病等。主要害虫有粗梢双条杉天牛、杉棕天牛蛀食树干,杉梢小卷蛾幼虫蛀入林木嫩梢顶部或顶芽,黑翅大白蚁和黄翅大白蚁为害杉木的根茎和树皮等。影响杉木生长,严重时全株枯死。杉木虫害多发生于丘陵地区,中心产区很少发生,主要由选地不当,或树种单纯而引起。此外,有些鸟类如锡嘴雀、星鸦等则常窃食球果或种子。

幼林抚育

如与农作物间作,抚育即结合间作进行,否则要进行专门的抚育,以中耕除草为主,每年进行1~2次。又因杉木易生萌蘖,特别当栽植过浅,顶芽受伤时,更易造成一树多干,严重影响生长。故要及时用快刀切除萌条,并培厚土压萌。间作在杉木造林后郁闭前2~3年内进行,可间种粮食作物(如玉米、薯类)、油料作物(如黄豆、花生、芝麻)、经济作物(如烟草、油桐等)或绿肥(如丘陵地区)。间作地的坡度宜较缓。间种矮秆作物,尤其是豆类作物,有覆盖林地、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功效。间种密度不能太大,与幼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30~40厘米)。作物收获后的茎秆尽可能还林,以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见林农间作)。

用途

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早晚材界限不明显,强度相差小,不翘不裂。木材容重0.39,每厘米年轮数平均3.0,晚材率22.0%,干缩系数(体积)0.386,顺纹抗压极限强度358千克/平方厘米,静曲极限强度661千克/平方厘米,端面强度285千克/平方厘米。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脑”,能抗虫耐腐。杉木是中国最普遍而重要的商品材,广泛用于建筑、桥梁、造船、电杆、家具、器具 杉木根雕茶盘 根雕茶桌 等等方面。树皮可盖屋顶,单宁含量约10%。侧枝可制木桶及桶柄。根、皮、果、叶均 可药用。

可用于生产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重组木等人造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