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让孩子来敲门 |
释义 | 伊丽莎白·潘特利所著的关于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书,书中既教会了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也让我们看到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 让孩子来敲门最实用的亲子手册 作者:(美国)(ELIZABETH PANTLEY)伊丽莎白·潘特莉 译者:王山尔 定价:25.00元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7027522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外文书名:KID COOPERATION 内容简介“我家宝贝老是不好好吃饭,过了点饭又喊饿,真拿他没办法……” “我儿子不肯乖乖睡觉,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家闺女总是丢三落四,我还得回学校替她拿作业。很烦耶!” “我家孩子比较‘独’,对所有的东西都有欲占有,该如何让她学会分享昵?” “最近我家儿子患上了‘我要买’的毛病。见什么要什么。怎么办呢?” “我14岁的女儿不怎么尊重我。对我直呼其名、出言不逊,甚至吵架顶嘴。要不要‘修理’她?” …… 很熟悉是吧?这些场景也时常在你家上演吧?你是不是经常被孩子们搞得头晕、火大。甚至有揍他们一顿的冲动?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 为人父母是全世界最艰难的工作。你有烦恼、困惑甚至是愤怒,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让孩子来敲门》就是为你解决困惑的:不像其他亲子类书籍只涉及一般的理论和原则,《让孩子来敲门》提供的全是一些针对家庭的实用好点子。有了这些点子,你就能有效地处理与孩子的争执,再也用不着对孩子大声嚷嚷、唠叨或哀求了。有了这些点子,你就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合作,甚至主动来敲你的门,与你商量解决方式。有了这些点子,你不仅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律的好孩子,还能充分享受教养子女的乐趣。 一起享受这趟亲子之旅吧! 简介伊丽莎白·潘特莉 一个幸福的妻子,也是四个可爱孩子的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她组织了一个父母互助团体,专门探讨教养孩子的问题。没想到,这竞成为她为之奋斗的事业。 如今,她已成为美国知名的亲子专家,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为顾问,并长期担任家庭信息和教育中心执行主席。她是《父母》《职业母亲》《持家有道》等杂志的专栏作家,也经常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的嘉宾席上。她的《为人父母小贴土》一书被奉为“美国父母必读书”,《让孩子来敲门》也已经有三种语言的版本,成为地域性的畅销书。 媒体推荐虽然我早就是“高竿父母”了,不过既然读书会买了,还是很认真地回家啃完了。很受用哦,每一页都让你觉得身有同感,“是呀,我家的也是这样耶”“还好,我是这样说跟做的” …… ——网友丝百希妈 书中谈的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觉得很实际,且浅显易懂。 ——亲子网网友Tina 我敢保证,这本书对任何一个在抓狂边缘的父母,都有冷静的效果。这些忠告很直接,实际,不会太复杂,前后一致,又容易实行。 ——露易丝·阿姆斯 编辑推荐不用大声嚷嚷、唠叨,不用哀求,你也可以教育好孩子! 目录第1章 你属于哪种教养风格的父母? 第2章 你离“高竿父母”还有多远? 第3章 让孩子来敲门 第4章 为什么惩罚不起作用? 第5章 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尊 第6章 孩子们起了争执,怎么办? 第7章 你对孩子发过脾气吗?该怎样控制? 第8章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你会成为更好的父母 第9章 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 序言开始初为人母时,我是那么无助,在一个孩子面前,我29年所积累的知识和智慧竟毫无用武之地。从医院抱回孩子的那一刻起,我便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我完全不懂如何去照顾一个新生儿。更糟糕的是,第一晚,孩子竟然长达七秒钟没有了呼吸,这让我万分恐惧。另一个让人沮丧的事实是,回家六天了,我仍不敢给她洗澡。后面两个孩子出生时,我就得心应手了。教养孩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等待你处理。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开始组织了一个父母互助团体,主要讨论0-6岁幼儿的教养问题。当时,我并没想到这个团体会将关注点放在所有孩子身上,更没想来,它竟然会成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 文摘“我的孩子做这种事,别人会觉得我不是好父母” 有一天,我和三个孩子去动物园,没带儿童推车,只好租一个。那个儿童推车相当别致,看起来像只装了四个轮子的大海豚。三个孩子一下子都爱上了它。大卫那时只有两岁,所以我决定大部分时间让他坐,当然,四岁的瓦尼萨和六岁的安吉拉可以轮流坐一次。在我看来这是最公平的方式。可是到轮换时,大卫紧紧扒着车子不放,我只好硬把他拖下来!大卫开始哭闹,躺在地上耍赖。周围人开始看我,我深吸一口气,把大卫夹在腋下,然后故作镇静地往前走,大卫依旧乱踢乱踹。我沮丧极了,旁观的人肯定会认为我是世上最糟糕的妈妈。 实际上,我并没有做错,如果我因为大卫的脾气而妥协,让他再坐上“大海豚”,那么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还是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发脾气的。我们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难道他们的想法,比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重要吗?要知道,世上没有不犯错的小孩,也没有完美无瑕的父母。 这件事的最后结果是,安吉拉出来摸着弟弟的头说:“没关系,我让你坐好了。”安吉拉身为大姐,可以置身事外,可是做妈妈的却不行。 “我的孩子会这样,都是因为我教子无方” 如果父母一直用子女的表现来衡量自己,他们就很容易有挫败感。孩子就像幼苗一样,有的是苹果树,有的是橘子树,有的是枫树,有的则是番茄或玫瑰花丛。父母需要像园丁一样,浇水、除草、照顾幼苗,还必须做一些养护的工作,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硕果累累。但是你要清楚,谁都没有办法把苹果树变成枫树,或是把番茄变成玫瑰。 孩子是有自由意志的,我们可以引导他、教育他,可是我们无法把他据为己有,或是让他完全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孩子会做一些让我们惊讶、感动或生气的事,这些都告诉我们,那是孩子独立的个体,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只有我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话” 父母通常会掉入这样的陷阱:起初你只是吓唬孩子,说说就算了,后来孩子知道你不是当真的,他们便不吃你这一套了,你更生气了,开始大吼大叫。你是用愤怒与孩子沟通,喊了三次,孩子依然无动于衷时,你就会大吼:“我是说真的!”(我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不第一次就当真呢!)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约翰在书房工作。两个孩子缇娜和威尔在客厅玩。不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因为争玩具吵了起来。约翰走出来无奈地说:“孩子们,我在工作。”当然了,两个小家伙还是吵,约翰再次提醒:“我要生气了。”孩子依旧没理会,争吵声反而更大了。约翰大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