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药叉浮雕像 |
释义 | 【名称】药叉浮雕像 【类别】雕像、石刻 【年代】公元前150年 【原属】印度 【简介】 公元前237(或236)年,古印度阿育王逝世,孔雀王朝开始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于是,南方的安达罗王国开始扩大其领土。与此同时,北方的统治直至公元前185年又被其手下将领补沙弥多罗消灭,建立了巽伽王朝。至公元前2世纪时,阿育王所开始的艺术繁荣进入了一个巽伽与安达罗王朝并存的时代。此时的佛教艺术发达地区有巴雅(Bhaja)、贝德萨(Bedsa)、巴卢特(Bharhut)、迦尔梨(Karli)和桑奇等地。 印度佛教的建筑与雕刻这时大致有三种主要形式:堵波(Stupa即塔)、毗诃罗(Vihara,即寺庙)与支提(Chaitya即窟殿)。 这里要欣赏的一件浮雕,即是在一座佛塔(?堵波)周围一定距离处一种石灰围栏的栏上的雕刻。 这座塔即是巴喀尔康德(Baghelkand)地方著名的巴卢特大塔。这一尊浮雕叫做药叉女。据印度考古学者推断,它的制作年代应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在栏?东门的一根侧柱上,刻着一段文字,提到了巽伽王朝,其日期正是旧有的木门被更换为石质的陀兰那--一种牌楼的时候)。 这尊药叉女浮雕像呈直立姿态。从艺术风格上看,带有一种古风趣味。就雕刻技术上看,也非上乘,有一定程式化。药叉女双手交叠在胸前,两脚朝外,脚跟相抵,完全呈对称样式。她戴着传统的头巾。栏?的四面浮雕都是相同的,显然这种浮雕只是一种装饰,无特殊表现力。它体现的是一种婆罗门教习惯的平雕风格。此像为红砂石凿成。现藏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