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释义

本书是针对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指导性、纲要性教材。立足于美术本体,以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为主线,系统而简明地讲解了中国美术发生、发展、演进的内在理路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阐述了绘画、雕塑,以及工艺、城市与建筑、书法等知识。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中国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中国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人文科学的中国美术史教学,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和传统文化的系统了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培养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美术教师。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中国历代美术的重要作品、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及突出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美术发生、发展、演变的线索脉络和内在逻辑。

3.增强对中国历代美术经典作品的分析、解读和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能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文学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强调知识系统性、内容简明性与作品经典性的结合。

(2)在重点阐述绘画、雕塑的同时,兼顾工艺、城市与建筑、书法的表述。

2.课程基本内容

课程内容共分八个模块:史前美术、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辽金元美术、明清美术、近现代与当代美术。

(1)史前美术:美术的起源及早期形态、石器、彩陶、陶塑、玉雕、岩画、聚落与居址。

(2)先秦美术:青铜艺术、帛画、玉石雕、漆木雕、工艺、文字、城市与建筑。

(3)秦汉美术:陵墓与苑囿雕塑、帛画、宫殿壁画、墓室壁画、画像砖石、工艺、书法、城市与建筑。

(4)魏晋南北朝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墓室壁画、陵墓雕塑、石窟壁画与雕塑、砖石与漆木画像、画史与画论、书法、工艺、城市与建筑。

(5)隋唐五代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墓室壁画、陵墓雕塑、石窟壁画与雕塑、寺观壁画与雕塑、画像石、画史与画论、书法、工艺、城市与建筑。

(6)宋辽金元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壁画、版画、画史与画论、雕塑、书法、城市与建筑、工艺。

(7)明清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壁画、版画、年画、画史与画论、雕塑、书法、城市与建筑、工艺。

(8)近现代与当代美术(时间下限截止到1979年):中国画、西画、版画、连环画、漫画、年画、雕塑、美术思潮与美术论争、美术教育、书法、建筑、工艺。

(二)课程教学

1.以课堂讲授和图像演示为主,史论知识和创作实践、课堂教学与实习考察密切结合。

2.既要重视美术形式风格的分析,也要增强对美术作品内涵和思想性的剖析,同时注意相关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阐述。

3.突出视觉艺术的特殊性和直观性,把口头讲述与图像展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图片演示、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强化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注重考古新发现、研究新成果和新方法的介绍,及时输送给学生最新信息,拓展学术视野。

5.布置相关参考书,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空间,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培养学生中国美术鉴赏的教学能力,为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学生修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3学分。建议在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全部学程为1个学期。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一般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

(1)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配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

(三)课程评价

1.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综合分析论述能力。

2.考核采用闭卷方式,实行百分制,建议知识性考核内容占70%,能力考核内容占30%。

3.采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