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脚鹬
释义

青脚鹬(学名:Tringa nebularia)是鸻形目鹬科的鸟类。全长约32cm。上体灰黑色,有黑色轴斑和白色羽缘。下体白色,前颈和胸部有黑色纵斑。嘴微上翘,腿长近绿色。飞行时脚伸出尾端甚长。栖息于沿海和内陆的沼泽地带及大河流的泥滩。在浅水中寻食,通常单独或两三成群,进食时嘴在水里左右甩动寻找食物,有时为了捕食可以涉水深到腹部。繁殖期5~7月,营巢于森林湖边、河边和苔原沼泽地带。

中文学名:青脚鹬

拉丁学名:Tringa nebulari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鸻形目

科:鹬科

属:鹬属

命名时间:Gunnerus, 1767

英文名称:Common Greenshank

英文名称:Greenshank

外形特征

青脚鹬身长30-35 cm,翼展 53-60 cm,体重140-270g,寿命12年。成鸟:额基白色,缀少许小的模糊的褐色斑点。头及后颈羽缘白色,满布黑褐色与白色相杂的纵纹。上背和肩灰褐色,羽干纹黑,羽缘白色,白缘之内又有一模糊的黑色次端斑。下背、腰和短的尾上覆羽纯白,最长的几枚尾上覆羽具暗褐色横斑。翅上覆羽暗灰褐色,大覆羽和中覆羽的羽干纹黑色并具白色细缘;初级飞羽黑褐色,但第1枚的羽干白色;次级飞羽灰褐色,端缘白色。尾羽白色,中央尾羽具暗褐色波形横斑,并染淡棕色;外侧几枚尾羽内翈纯白色,外翈缘黑褐色斑纹。眼先、面颊、前颈、胸侧白而杂黑褐色细纹;下体包括颏、喉、胸、腹及尾下覆羽纯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具黑褐色波形横斑。雌雄相似,雌性略大。

成鸟(冬羽):头、颈白色,有细的灰褐色条纹。上体羽色偏褐色,缺少暗色斑纹。

亚成鸟:如同成鸟的冬羽。但上体偏黄褐色,羽缘土黄色,有黑褐色的亚缘线。

虹膜暗褐色。嘴基部为蓝灰色或暗绿色,端部黑色,略向上翘。腿青灰色、灰绿色或灰黄绿色,爪暗褐色。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

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中国分布

在中国为常见冬候鸟,迁徙时见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结大群在西藏东南部及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越冬。分布于北京(延庆、顺义、怀柔、密云)、天津(汉沽、塘沽、大港、静海)、河北(衡水、昌黎、新安、北戴河、石臼坨、滦南)、山西(河津)、内蒙古(东胜、呼伦贝尔、查干诺尔)、辽宁(双台子河口、大连、鸭绿江口)、吉林(安图)、黑龙江(爱辉、兴凯湖、黑龙江流域)、渤海海峡、山东(垦利、黄河口三角洲、莱州)、河南(三门峡)、陕西(汉中、佛坪、洋县)、甘肃(兰州)、青海(西宁、共和、刚察、青海湖、格尔木)、新疆(和田河、民丰、莎车、喀什、阿克苏、塔里木河、天山、伊犁、准噶尔盆地、乌伦古湖)、(旅鸟);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包括湖北、湖南(长沙、岳阳、洞庭湖)、安徽(合肥、石臼湖)、江苏(泗洪、射阳、盐城、东沙、浦口、常熟、太湖)、上海(九段沙、长兴岛、崇明、奉贤、江湾)、浙江(安吉、临安、杭州湾、宁波、鄞县、舟山、象山、宁海、台州湾、温州、江山)、福建(霞浦、宁德、福清、福州、长乐、惠安、泉州、晋江、厦门、同安、龙海、漳州),以及四川(南充、川西南)、云南(昆明、寻甸、师宗、通海、耿马、石屏、蒙自、景洪、剑川、洱源、盈江、腾冲)、西藏(江孜、卡拉错、羌塘高原)、贵州(威宁、金沙、清镇、平坝)、江西(玉山、婺源、弋阳、抚州、永修、南昌、鄱阳湖)、广东(雷州、珠海、琪澳岛、番禺、深圳、肇庆、汕头、汕尾、揭阳、陆丰、澄海、三水)、广西(梧州、桂林、合浦、北海)、海南(文昌、万宁、乐东、临高、崖县、陵水)、南沙群岛(太平岛,4月22日)、台湾、香港、澳门(旅鸟,冬候鸟)。

生活环境

青脚鹬繁殖地位于西伯利亚针叶林和桦木林区边缘、泥沼等生境中。在中国是旅鸟。迁徙季节多见单只活动于沿海的滩涂、河口三角洲、盐田等,也见于内陆湖泊和水库边的浅水地带或河滩、沼泽地带。栖息于沿海和内陆的沼泽地带及大河流的泥滩。在浅水中寻食,通常单独或两三成群,进食时嘴在水里左右甩动寻找食物,有时为了捕食可以涉水深到腹部。营巢於荒野、平坦草地或近湖的沼泽和林中泥塘。

生活习性

青脚鹬体形较红脚鹬略大。头顶、后颈和上背密布白色与黑褐色条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下体白色;前颈、胸侧多灰褐色斑纹。嘴粗长,端部略向上翘。脚灰绿色。仅外趾与中趾之间具半蹼。飞行时腰部的三角白色区十分醒目,且常发出“克维—,克维—,克维—”独特的叫声。偶然结小群活动。以水生昆虫、螺、虾、小鱼及水生植物为食。受惊扰即向远方低飞而去,飞时常发出口哨一般独特的鸣声,飞出一段距离后落下继续觅食。在中国南部(如云南和海南等地)有较大的越冬种群,有时分布至海拔2000m以上的高原湿地。

生长繁殖

每窝产卵4枚,卵具斑点和保护色。4月底或5月初产卵。孵化期为23或24天。通常雄雌共同营巢。有时全家分散,每一亲鸟带一只或多只幼雏,或一只亲鸟离开,由另一只育雏。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图片:概述图—图10、分布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