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
释义

学院简介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是青岛科技大学的直属学院,是由青岛科技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组建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科技学院属于德国政府“对未来投资项目(ZIP)”的一部分,得到了德国教研部(BMBF)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高教输出基金”共计100余万欧元的资助。

发展历程

中德科技学院于2001年5月开始筹建,同年9月开始招生。2002年4月经山东省教育厅及德国教研部批准在青岛科技大学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科技学院。

2003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字[2003]第182号文件)正式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中德科技学院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

2003年9月,教育部周济部长访问德国时,与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布尔曼女士特别谈到要办好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并提议将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框架。

2004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与应邀来华访问的德国联邦教研部国务秘书杜登豪森博士在会谈中对中德科技学院予以高度赞赏。

2005年11月,中德科技学院被正式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框架(教外司欧[2005] 513号文件)。

2005年12月,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专家组对中德学院的办学情况进行了评估,其评价结论是肯定的,认为“中德科技学院的教学水平可以与帕德博恩大学等同”,“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资助的众多德国在海外办学的高校中,青岛科技大学和帕德博恩大学之间的合作是一个特别有抱负的项目。”

2006年4月,教育部考察组对中德科技学院进行评估和复核验收,考察组认为:中德科技学院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文件齐全,招生和颁发证书符合规定,有系统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考察组组长陈忠贤教授在总结中说,“风景这边独好,中德科技学院引进实质资源并且材料完备,在合作办学机构中取得了成绩”。“中德科技学院引进资金、资源以及中德双方交换学生等措施促进了中、德两国的交流。青岛科技大学与帕德博恩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合作实在,理论与实践都有保证。”

2007年7月学院与德国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2008年1月,国家教育部为中德科技学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编号:MOE37DEA02DNR200300560),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2008年4月学院又与德国锡根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

2008年5月学院成功召开第六次理事会,帕德博恩大学和我校签署了新的办学协议,使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2008年11月与德国菲尼克斯公司签订实验室共建协议,截止到目前,实验室首期共建项目已经完成,菲尼克斯公司捐赠的10台设备已经到位并安装调试完毕。

2010年5月,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第七次理事会会议在帕德博恩大学圆满召开。

2010年7月,中德科技学院与德国西鲁尔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2010年9月,中德科技学院再次通过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专家组评估考察,受到评估组高度评价。

2010年10月,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与菲尼克斯亚太电器(南京)有限公司签署“菲尼克斯—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奖学金”协议,12月颁发首届“菲尼克斯奖学金”。

2010年12月,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与安德烈斯蒂尔动力工具(青岛)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日,颁发“安德烈斯蒂尔奖学金”。

2011年3月,中德科技学院与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学院每年可以选拔20名机械专业优秀毕业生赴伊读研深造。

培养理念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中德两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人力资源

办学宗旨

融汇东西文化精髓,培养世界一流人才

办学理念

引进、融和、创新、提高

培养模式

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和适应能力、国际化意识及国际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构设置

学院的决策机构是由青岛科技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组成的联合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管委会由中德双方代表组成。院务委员会是学院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管委会授权院务委员会独立开展各项工作。

学院设立院长办公室、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外事部等部门和德语教研中心、油气储运及过程技术实验中心、节能及环保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机电一体化研究所、测试技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部门,各部门在院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师资队伍

中德科技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人,其中外籍教师8人。学院依托青岛科技大学教育资源办学,为中德科技学院学生授课的教师中有教授23人,副教授10人;2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硕士学位。

在德国的学生,专业课阶段的教学任务由帕德博恩大学等德国大学承担。在中国的学生,教学任务由中德科技学院和其它相关学院的教师共同承担,有10余门以上的专业基础课由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或德国其他大学教授承担。学院依托中德两国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有十分充足的师资保障。

学生情况

在籍本科生1042人,其中在校本科生786人,在德本科生256人,已毕业学生416人。有243多名学生分别在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学习。

近年来,共有400余名学生出国留学,其中180多名学生已获得帕德博恩大学和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在德国毕业的学生有75%在帕德博恩大学攻读硕士、20%分别在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德国精英大学攻读硕士。

先后有40多名学生获得总额30多万欧元的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和其它德国奖学金。400多名同学先后获得国内的各级各类奖学金,其中20名同学先后获得菲尼克斯、安德烈斯蒂尔公司优秀学生奖学金。

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拥有16个配有卫星电视的小班课语言教室,一个藏书4000多册的资料室。学院投资50万元建设的“数字媒体教学中心”已投入使用,该中心的设备配置高,效果好,可用于远程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语音教学,使学生在国内就可享受到德国的教学资源。

中德科技学院现有物性测试、过程技术、过程装备、机械驱动技术、传感与测量工程等实验室。德国进口的实验仪器总价值近50万欧元。德国BASF公司和Lenze公司先后捐赠了价值15万欧元实验设备。主要仪器设备有:激光衍射粒子分析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有机碳谱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流筛、超声波分散机、机电驱动技术、传感与测量等实验装置。

专业院校

专业名称 德国对应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方向)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

德国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

德国西鲁尔应用科技大学

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自动化方向) 德国锡根大学

德国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

德国西鲁尔应用科技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

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德科技学院将在中德两国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和帕德博恩大学、锡根大学、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等德国合作伙伴大学,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拓宽办学专业,提高办学层次。坚持引进、融合、创新、提高的办学宗旨,争取用10~20年的时间,将中德科技学院建设成为多元化合作,多学科/专业,多培养层次(学士、硕士、博士)的水平较高的教学研究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中德地址

中国·山东·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69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