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遣遇 |
释义 | 这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由岳阳往长沙的途中所作。所谓“遣遇”,是说排遣所遇见的叫人愤恨的事情,其实是“遣愤”。杜甫的目光到死都是注视着人民的痛苦。 作品名称:遣遇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卷223_19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遣遇 磐折辞主人⑴,开帆驾洪涛。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⑵。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⑶。 我行匪利涉⑷,谢尔从者劳⑸。 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⑺。 闻见事略同⑻:刻剥及锥刀⑼。 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⑽!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⑾。 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⑿!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⒀。 作品注释⑴磐,是一种屈形的玉或石作的乐器。磐折,形容作揖时弯腰的样子,这里有恭敬意。 ⑵朱崖,即长沙的丹崖。 ⑶此句是说船夫和风浪搏斗。 ⑷《易经·需卦》:“利涉大川。”是说自己这次舟行很不顺利。 ⑸谢,有愧对或抱歉意。从者,指舟子。 ⑹这两句以下就是所遇之事,市,一作“菜”。输,是输税。官曹,即官府。分科办事的机关叫作曹。 ⑺死百役,死于各种各样的徭役。可见这是一位寡妇。号,读平声,号哭。 ⑻平日所闻和一路所见情况大略相同,即指下句。浦起龙注:“以闻见略同句,推广畅论,极淋漓恺恻之致。” ⑼锥刀,喻细微的物资。是说官吏剥削,无孔不入。 ⑽岂不仁,是一种反说的讽刺手法,阳褒阴贬,仕诗多有。如莠蒿,即如草芥。 ⑾多门户,即五花八门。纷嗷嗷,到处啼饥号寒,一片哭声。 ⑿黠吏徒,奸猾的小吏们。渔夺,是说侵夺百姓的财物如渔人取鱼一般。成逋逃,造成人民的逃亡。 ⒀自喜,犹自幸,人民全都活不下去了,自己虽苦,总还能舌下去,所以自喜自甘。花时,暮春三月百花盛开的时候。唐人多以春日为花时,朱庆馀《宫中饲》:“寂寂花时闲院门。”湖南的三月、天气已相当热了,因没有春衣更换,所以杜甫还穿着破棉袍。缊袍,是用旧絮,或碎麻填充的袍子。 作品简析这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由岳阳往长沙的途中所作。所谓“遣遇”,是说排遣所遇见的叫人愤恨的事情,其实是“遣愤”。杜甫的目光到死都是注视着人民的痛苦。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