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钱基博
释义

钱基博(1887年-1957年11月30日),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与弟基厚孪生,钱钟书先生的父亲。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

中文名:钱基博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87年

逝世日期:1957年11月30日

职业: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

主要成就:国学大师,杰出的教育家

代表作品:《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古籍举要》

人物简介

钱基博(1887年-1957年11月30日),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国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早年参加革命。1913年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年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苏州大学)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6年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

个人履历

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论。13岁读《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先后将2部巨著圈点7遍,又精研《读史方舆纪要》。16岁撰《中国舆地大势论》,发表于《新民丛报》(此文提出“长江流域民族处置大和流域民族”的观点,视黄河流域的国人为异种,贱之若奴隶。于右任曾撰长文反驳之。梁启超之《新民丛报》予以发表,并公开表示道歉,且带钱基博感谢于右任匡正。见《于右任传》许有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0六二页);撰《说文》一篇,发表在《国粹学报》上。

光绪三十一年,钱基博受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影响,一心向往学习西学,与同邑吴锦如等80余人组织理科研究会,延请教师讲授物理、化学、博物、生理卫生和日语等课程。后又独办一所理科学堂,自任讲师。光绪三十二年,应薛南溟之聘,任家庭教师,为其子教授算学。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臬使陶大均惊叹其文章,特以高薪招之入幕,任记室。

辛亥革命兴起,无锡光复。钱基博任锡金军政分府秘书,并撰《光复志》。后应苏浙联军总参谋、邑人顾忠琛之聘,去安徽任援淮部队总司令部少校参谋。不久,援淮部队改编为第16师,钱基博晋中校衔,任副官参谋,调江苏都督府,随部队驻镇江。民国2年(1913年)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民国7年6月任无锡县图书馆馆长。

1921年起,历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教务长。1923年应聘赴清华大学任教授,1924年因病回南方,后在圣约翰大学任教。1927年9月,无锡国专校长唐文治特聘其为教授兼校务主任。

民国14年,钱基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时发生五卅惨案,校长美国人卜舫济阻止学生在校内降半旗为死难者致哀,激起全校师生的义愤。卜舫济召开教授会议,以开除爱国学生相威胁。钱基博在会上痛斥卜舫济压制学生爱国运动的罪行,要卜舫济公开向中国人民谢罪。为了抗议卜舫济对我国的侮蔑,全校华籍师生纷纷自动离校,另行创办光华大学。钱基博是首批离校的教师,也是光华大学的创建人之一。民国16年9月,因北伐军兴,锡沪交通受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唐文治特聘其为教授兼校务主任。锡沪交通恢复后,便兼任两校课务。民国26年,钱基博在浙江大学中文系任教授。抗日战争开始后随校迁江西泰和,与浙大同仁创办《国命旬刊》,并亲自撰写《发刊辞》,宣传抗战;又与浙江大学顾谷宜教授合作,从俄文本翻译《德国兵家克劳塞维兹兵法精义》。民国27年,钱基博到湖南安化县蓝田镇,任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民国28年,应国民党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育长李默庵之请,赴南岳讲授《孙子兵法》。抗日战争胜利后,转任武昌私立华中大学教授。

建国后,他将5万余册藏书全部赠给华中大学(后改为华中师范学院)。1952年,他又把历年收藏的甲骨、铜玉、陶瓷、历代货币、书画等文物200余件,捐赠给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此外,尚有碑帖字画1000余件、方志1000余种,悉数赠予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江苏泰伯文献馆。

1957年l1月30日,因患胃癌去世,终年70岁。

个人成就

构建国学框架

钱基博对国学有许多论述,撰写过《国学文选类纂》、《国学必读》、《十年来国学之商兑》、《今日之国学》、《茹经堂外集·叙》。仅以《国学文选类纂》为例,该书全面论述了国学的兴起、国学的内容、国学的义旨。他见解独到且精辟,他说国学之一名词,质言其义曰:‘国性之自觉’云尔!”他把国学分为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认为人文主义的国学“发国性之自觉,而纳人生于正轨。”“国学者,人文主义之教学也,舍人文主义之教学,更何所谓国学者!”他认为,在学习和研究国学时,应当彰显其人文主义内涵。

学贯经史子集

钱基博研究范围广博且精深,对四部均有涉及。于经部,《经学通志》是钱基博的代表作,此书的特点:其一:体例上有独到之处,不是按朝代写经学史,而是按经书写。其二,在构架上有独到之处,不是写十三经,而是只选择了几部真正的儒家经典。钱基博认为十三经中,有的是子书,如《孟子》;有的是“经之贰”,如《论语》、《孝经》;有的是解经之书,如《尔雅》,所以在《经学通志》不写这些书。其三,在风格上有独到之处。其书的语言简洁,提供的信息量大。钱基博在经学的版本、目录、源流方面是下过大功夫的,渊博得令人叹为观止。钱基博的《经学通志》独树一帜,承前启后。于史部,钱基博推崇刘知几的《史通》与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他倡导学习章学诚的《校雠通义》,撰有《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主张六经皆史,学以致用。他撰有《史记之分析与综合》、《读太史公论六家要指考论》。于子部,钱基博在《自传》称自己“子部钩稽,亦多匡发”。他撰有《老子解题及其读法》、《祭孔子文》、《孟子约纂》、《周秦诸子聚讼记疏证》、《名家五种校读记》、《四书解题及其读法》、《读庄子天下篇疏记》。于集部,钱基博最有成就,甚至是以集部名家,受到学术界的赞誉。钱基博一生着力研究韩愈,钱基博长期开设研究韩愈的专题课,宣扬韩愈,并从韩愈学到了精美的文风。钱基博对文学特别有研究,文学在古代属于集部之列。他撰有《明代文学》、《中国文学史》、《江汉炳灵诗文谈》。《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是钱基博最重要的两部代表作。

渊博而会通

作为一位国学大师,钱基博是一位学贯古今,文史兼治,渊博而会通的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极其宽广,除了上文提到的经史子集四部,钱基博在其他方面还有许多成果:(1)钱基博对桐城派的起源、发展、作家、流弊、衰竭均有很精当的研究,后来出版了《桐城文派论》。钱基博还撰有《文心雕龙校读记》、《骈文通义》。(2)钱基博重视学术功底的基石——文字学,撰有《近五十年许慎说文流变考论》,并对《尔雅》有专深的研究。(3)他撰有《版本通义》,是民国年间很有影响的目录学书籍。他对《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目录》下了很大功夫,撰有《选印四库全书平议》,主张了解《四库全书》应从《四库简明目录》入门。他还撰有《后东塾读书记》,1933年改名《古籍举要》出版。(4)钱基博重视研究地理学,他16岁时(1923年)作《中国地舆大势论》,凡四万言,刊布于梁启超编《新民丛报》。钱基博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研究学术史,撰有《近古百年来湖南学风》。他还撰写了《读史方舆纪要·跋》,并主持编纂无锡方志,对修方志有深思熟虑,发表了《无锡风俗志》,撰有《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5)钱基博研究过兵学,撰有《孙子章句训义》、《欧洲兵学演变史论序》、《吴禄贞传》。他写过武侠系列,如短篇小说集《技击余闻补》。(6)钱基博研究教育学,撰有《治学篇》。他27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注重学养的培育,教书育人,撰有《教育救国与教育自救》、《怎样做一个光华学生》、《吾人何以自处》。(7)钱基博晚年对博物学有浓厚的兴趣,全身心整理文物,筹建了华中师院的博物馆,撰有《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陈列品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文物的源流、比较、鉴别、欣赏有专门的论述。

钱基博以毕生精力治国学,安身立命于国学,熔铸生命于国学,对国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后世提供了丰硕而极有价值的国学成果,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同时,钱基博本人也成为国学的一道风景线,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值得研究的对象。

钱基博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他推崇章学诚“记诵者学问舟车”的观点,学而不厌,“于车尘马足间,也总手执一卷”,以至“生平读书无一字滑过”。他治学范围极广,博通四部之学,以治集部之学见称于世,有“集部之学,海内罕对”的美誉。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对于群经、诸子、古史地学、古典文学理论,无不淹贯,造诣深湛。鼎鼎大名的张謇赞叹他的文章“大江以北,未见其伦。”,其学术著作主要有《韩愈志》、《韩愈文读》、《明代文学》、《国学必读》、《经学通志》等,尤其是他的《中国文学史》和《现代中国文学史》规模宏大,为其通读古今专集的基础上自出手眼的两部巨著。

钱基博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民国二年,直隶都督赵秉钧、江苏都督冯国璋皆因其才学,招他为秘书,他深感:“自以奉职南方军府,丈夫立身,岂容反复;议论异同,只以救世难而非以图身利。”毅然谢绝。他认为,教育救国须先重视师范教育,在《国立师范学院成立记》一文中,他写道:“而当国者乃以创制师范学校诏我亿兆有众。国无常强,民奋则强……惟师有学,用诞启民瞑。亦惟师克范,用式四方……”他认为“人不自强,何能强国!而诚窃以为此一役也,非造人,何以善后!胜,则惟造人可以奠基复兴之基;败,则惟造人乃能图报吴之举。而造人之大任,微师范学院谁与归。”从1913年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到私立华中大学与华中师范学院教授,自小学以至大学,从事教育事业44年,弟子称颂他“精神博大,一代宗师无愧,似花工,终生灌园,五洲四海多桃李。”钱基博先后任教于无锡师范学校、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武昌华中大学。1952年起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1957年病逝武汉。

钱基博对自己的教学作如是评述:“其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直言,无曲学以阿世。”其治学之严,堪称典范。他不但重视师范教育,还提出“师范生一枝笔”的先进教育理念,注重对师范生国文基本功的训练。这一教育理念至今中国师范院校仍在流行。

他自己一生也学而不厌。他在武昌华中师范学院执教时,年龄快70了,每天,除了教学,他总是伏案看书或钞书不辍,他看的书,多属历代文集。每看一书,喜摘取其精义名言,钞入日记,并自抒所见以论定之。学校师生听到老先生书斋里琅琅书声,便知道他正在背诵过去所读的经传子史。

在这位教育家的身上,尤其令人佩服的是民族精神的正义凛然。民国14年,钱基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时发生五卅惨案,校长美国人卜舫济阻止学生在校内降半旗为死难者致哀,激起全校师生的义愤。卜舫济召开教授会议,以开除爱国学生相威胁。钱基博在会上痛斥卜舫济压制学生爱国运动的罪行,要卜舫济公开向中国人民谢罪。他慷慨陈词:“孔子之道无它,曰仁与义。今国人日被屠戮,而弦颂洋洋,无动于衷焉,仁安在?睹死伤之狼籍,闻呻吟之恻隐,而曾不思援手,义安在?”他极力赞成学生罢课:“此国丧也,虽罢学,何不可?“全校华籍师生纷纷自动离校,另行创办光华大学。钱基博是首批离校的教师,也是光华大学的创建人之一。

学人评价

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张謇

无锡钱子泉基博,学贯四部,著述等身。肆力古文词,于昌黎习之,尤哜其胾而得其髓。哲嗣默存,年方弱冠,精英文,诗文尤斐然可观,家学自有渊源也。

——————陈衍

余在中学任教,集美无锡苏州三处,积八年之久,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子泉。生平相交,治学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

——————钱穆

先君遗著有独绝处。

——————钱锺书

部分论著

《经学通志》

《国学文选类纂》

《国学叙略》

《国文研究法》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

《斯文统宗》

《文字源流》

《酬世文范》

《语体文范》

《国师文范》

《模范文选》

《语体文范》

《韩文读语》

《韩愈杂说》

《论语约纂》

《孟子约篹》

《春秋约篹》

《礼记约篹》

《丧礼今读记》

《汉儒显真理惑论》

《中国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

《吟馀谈屑》

《文最》 《潜庐文话》

《中国文法说例》

《江汉炳灵诗文谈》

《韩愈志》《韩愈文读》

《后东塾读书记》(《古籍举要》)

《国学必读》

《读庄子天下篇疏记》

《名家五种校读记》

《文心雕龙校读记》

《版本通义》

《骈文通义》

《欧文讲录》

《史记讲录》

《东坡文讲录》《苏洵文讲录》

《桐城文派论》

《陶诗杜诗讲义》

《明代文学》

《四书解题及其读法》

《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

《周易解题及其读法》

《老子解题及其读法》

《钟嵘<诗品>校读记》

《诗品解题及其读法》

《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

《金刚经心经章句信解》

《<孙子>章句训义》

《德国兵家克老山维兹兵法精义》

《欧洲兵学演变史论》

《武侠丛谈》

《金玉缘谱》

《精忠柏石室藏印》

《潜庐家藏遗卷记》

《华中师院历史博物馆陈列品研究报告》

《文物研究》

《明鉴》

《清鉴》

《江苏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

《潜庐日记》(五百余册,在十年浩劫中被查抄焚毁)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钱基博集》第一批书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3: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