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黔东革命根据地
释义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三军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的率领下,与黔东人民共同开创的。时间的划分,上限为红三军撤离彭水,西渡乌江向贵州转移的1934年5月上旬开始,下限为1934年12月黔东特委、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坚持黔东根据地斗争失败终止,历时8个月之久。地域和范围,它包括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及重庆的酉阳、秀山等县毗邻地域,纵横200多里,人口10多万。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20个区革命委员会和约百个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中共黔东工委、黔东特委及各级革命群众组织,先后在苏区发展了党员50名,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组织了沿河、印江、德江、黔东、川黔边五个独立团及各区、乡自卫队、少先队,收编“神兵”为黔东纵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黔东独立师。

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出席大会的共有135人,沿河、印江、德江三县选出的代表103人,其中雇农和手工业者55人,贫农25人,中农8人,士兵4人、小商4人,其他职业7人;另有红军代表32人。大会选举孙秀亮、秦育清等组成的主席团。

大会讨论并通过六项会议决议案:(1)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2)农村工人保护条例,(3)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4)优待红军及其家属的条例,(5)关于肃反问题决议,(6)关于苗族问题决议。大会选举宁国学、冉云、夏国安、刘本玉、孙秀亮、邓吉星、夏曦、贺龙、关向应、卢冬生、李佛如、朱绍田、钟炳然等80人为委员。以罗享举、孙秀亮、符公高、秦育清、张均望、胡昌进、黎光富、汤福林等32人为常务委员。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分工:孙秀亮为主席,秦育清、陈正国为副主席,田兴才、王顺帮为土地部长,汤福林、张均望为军事部长,孙永臣为劳动部长,李芝兰为经济部长,罗享举、黎光富为政治部长。办公地点在沿河县谯家土地弯。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根据地,转移到湖南中部开展游击战争,并同红三军取得联系。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军团的军政委员会,于8月7日率红六军团开始战略转移。10月7日,红六军团进入石阡甘溪,突与桂系廖旅部主力遭遇,战斗失利,部队被截为三段。10月15日,由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的十七师四十九团、五十一团一部从甘溪突围,到达沿河水田坝与红三军一部会合。16日,贺龙、关向应率红三军主力从水田坝出发,南下迎接红六军团。24日,红三军主力与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

红二、红六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会师后,向湘西发动攻势,攻占永顺、大庸、桑植等县及广大地区。11月26日,成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和军区,由任弼时任书记,贺龙任主席和司令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