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普贤寺
释义
1 朝鲜妙香山普贤寺

普贤寺是于公元1042年(高丽时期)建成的,以24殿阁(243间)组成的朝鲜名刹,是朝鲜的文化瑰宝。初期,此寺是华严宗的一座寺院。后改为曹溪宗(禅宗)的一处福地,几经兴衰。现在,寺内有大雄殿、万岁楼、观音殿等10多幢建筑和古塔、石牌等,还保存着《八万大藏经》全套刻本凡6793卷。山中还有上元庵、祝圣殿、佛影台、下毗卢庵等古建筑,与自然风景相映生辉。本寺四周则有群山环绕,为古建筑增添异彩。

简介

普贤寺是朝鲜佛、法、僧三宝地位很高的古刹。壬辰卫国战争(1592--1598年)时,从庆尚南道梁山的通度寺移来部分释迦舍利,建立了释迦佛祖舍利塔;又从庆尚南道陕川的海印寺移来了《八万大藏经》全套刻本。16世纪的著名高僧、朝鲜爱国僧人兵将西山大师(1520--1604年)在这里度过了后半生,17世纪反后金侵略中又涌现了许多爱国僧人兵将。

宗教信仰是属于个人信念和人权的问题。朝鲜光复后,朝鲜政府对此从未加以干涉和压制。佛教寺庙的大修等都由国家投资进行,信徒们的施舍只用作寺庙维持和保障僧侣的生活。

朝鲜解放战争时期,普贤寺的中心建筑大雄殿等14幢建筑和7400多件文物,因遭美国空中轰炸而焚毁。战后,政府采取措施,修复了被炸毁的高丽时期建筑。此寺主建筑大雄殿、万岁楼等都已复原。大雄殿里供奉着毗卢扎那佛、释迦佛和阿弥陀佛,也供奉着文殊、普贤菩萨、山里的许多庵堂也得到整修或大修。

为永久保存《八万大藏经》,上世纪80年代特地在本寺内建立了保存库,整修了吉祥阁等附属建筑。从曹溪门经过解脱门、天王门、万岁楼到大雄殿的寺院轴线上的建筑和观音殿、灵山阁等周边,都有茂密的桧树林和海松林,还有四季都有花开的数万平方米园林。

今天,晋贤寺僧侣和信徒在这里进行着宗教仪式、经典研究、劳动实践相结合的修行,还同世界许多国家的佛教徒进行友好交往。世界五大洲的友人和旅外侨胞来参观者与日俱增。寺住持和僧侣还访问过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中国,会见了这些国家的佛教领导人,参观了许多佛教圣地和著名寺庙。

普贤寺是朝鲜五大寺院之一,建于1042年,其后改建数次。现存建筑是1441年到1765年间改建的。它原由24座建筑和塔组成,今天由大雄殿、曹溪门、解脱门、天王门、万岁楼、观音殿、灵山殿、酬忠寺、

《八万大藏经》保存库、解藏院、四角九层塔、八角十三层塔、普贤寺碑等组成。大雄殿体现了朝鲜民族优秀的建筑艺术,这里流传着西山大师等爱国僧侣同倭寇斗争的故事。《八万大藏经》保存库内保管有体现朝鲜印刷技术发展面貌的珍贵的国宝《八万大藏经》。

大雄殿

进普贤寺要进三道门。先进曹溪门,接着是解脱门,据说走过解脱门的人,一切痛苦和疲劳就都解脱了。再过天王门,天王门中塑有四大天王像,为1644年所造。过天王门再过万岁楼,就见到了普贤寺的主殿──大雄殿。

大雄殿是普贤寺最华丽最大的建筑,位于寺院正中央,建筑结构如同中国的寺庙。黑色的鱼鳞瓦,朱红色的圆木柱子,金色的门棂,大殿正门面额上的牌枋黑底金字写着汉字“大雄殿”。

这有些费解:中国佛家寺院里正殿都叫“大雄宝殿”,普贤寺里的正殿却叫“大雄殿”,不知为何少了一个“宝”字?

大雄殿门扇镂刻着不同的、奇异美妙的图案。刀法纯熟,镂木如玉。大殿上方的彩色斗拱,完全是木质结构,卯隼相合,斗椽交叉,层层叠起,处处描金,画中有雕,雕中套画,体现了古代朝鲜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

大雄殿内的毗卢扎那佛、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还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也是金身灿烂,面阔眉善,两耳垂肩,或双手合十,或盘腿打坐,与中国的佛堂并无二致。大雄殿内设有功德箱,向游人化缘。透过箱玻璃可以清楚地看见朝元、人民币、美元和欧元,在佛的面前游人是不必计较国籍的。

朝鲜的法律保护宗教,光复以来普贤寺的修理都由国家投资,信徒们的施舍只做和尚们的生活费用。和尚们在这里修身养性,研究佛学,还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佛教界同行进行友好交流和往来。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飞机两次轰炸了普贤寺,大火烧毁了14栋房屋建筑,1万多件文物被烧毁,大雄殿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在金日成同志的关怀下,于1976年进行修复,恢复了它原来的风采。

走出大雄殿,沿着用妙香山特有的黑白相间小石子铺设的甬道,来到寺院里。院子里海松苍绿,桧树低垂,焚香缭绕,环境典雅。有一棵生长了400多年的老桑树,枝繁叶茂,是天然文物。

石塔

大雄殿前有座八角十三层石塔,基本与大雄殿同高,建于1042年,是普贤寺的镇寺之宝,经历风雨沧桑,底座部分白石变成了褐色。围塔观之,石塔非常具有朝鲜民族特色,底大顶尖,依次渐小,宛如叠罗在一起的八角帽,给人一种玲珑剔透的感觉。石塔不论哪一层的哪一角,都与上下角连成一线,绝对不差分毫。石塔的每一个角上都有一个小铁钩,那是当年挂风铃之用。

在八角十三层塔对面还有一座四角九层塔,它古朴雄浑,建于1044年,比八角十三层塔晚两年,应该是弟弟。

在普贤寺后面的鹤起峰和龙珠峰之间,还建有一座观音殿,其建筑风格基本同大雄殿相似。供在殿内的观音菩萨金身宝莲座,眼睛半睁半闭,慈眉善目,活灵活现。

藏经

普贤寺里藏有朝鲜价值连城的《八万大藏经》。《八万大藏经》就是著名的《高丽经》,由于是用八万多块木板印刷的经文,所以称“八万大藏经”。现在保存在妙香山的经文是从1236年到1251年间刻版印刷的一套佛教经书,共有6780卷,汉字线装书,原来整齐有序地藏在普贤寺佛影台里,现在藏在新建的藏经阁里──这是至今存世的孤本,是无价之宝。

透过玻璃窗看这套经书的原本,是汉字的,字迹工整,清晰,印刷精美。印刷这套《八万大藏经》的86600多块刻印版,至今保存在韩国,这些木版充分体现了古代朝鲜优秀的印刷技术,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国宝。

在妙香山普贤寺里还保存着《李朝实录》和《高丽史》,这是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后,几位朝鲜爱国人士冒着危险,克服困难,从全罗道经过水路搬到黄海道海州。1597年,日本侵略者再度入侵朝鲜,几位爱国人士又把这些历史文献转移到江华岛,再转移到妙香山佛影台里保存起来的。

酬忠祠

普贤寺寺中有祠,这就是酬忠祠。壬辰倭乱期间,73岁的和尚西山大师组织5000多名徒弟,起义兵同日本人血战。大师86岁时在这里仙逝。后人为了纪念一代忠烈,建此祠。酬忠祠里至今保存着西山大师的画像,左右还有他的主要徒弟的画像。金日成主席曾经在视察这里时夸奖西山大师的爱国精神。

由于地理原因,佛教经朝鲜再传入日本。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552年(钦明15年),朝鲜百济王首次给日本朝廷送去金铜释迦佛像一尊和经论、幡盖等物,并上表赞颂弘布佛教大法的功德。这是佛教传入日本的开始。

2 昆明普贤寺

明成化元年河南道监察御史季琮撰《重修普贤寺记》碑文载:“后汉时有不知其名之僧见其山之秀丽,遂始以为居焉。是时兵戈扰攘,居民流离,盖灭迹矣逮我。圣朝(明)初有僧玉琳者因是迹而依栖之,则屏除茨翳,开广居址,斫构为堂、刈草为庐,遂以‘普贤寺’名焉。”碑文没提到东汉僧的国籍和居所情况,因年代久远又无遗址残留,已无法考证。任继愈1981年版《中国佛教史》第97页论述说:汉明帝以后的东汉时期“佛寺是为西域僧侣居住和过宗教生活使用的。”2004年7月,笔者经过西山脚下龙门村时,在普贤寺南大约2公里的龙云西园别墅南面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东汉的人类活动遗迹遗物(有关研究已写成文章),为普贤寺渊源于东汉时候僧人居所的说法提供了可用于推论的佐证。

自明初建寺以后,普贤寺就购置了供养田产租给佃农耕种,后世又偶有购买或接受信徒捐赠。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重修普贤寺常住记》碑阴镌刻响应傅宗龙号召向普贤寺捐助的善士功德,碑文提到:“崇祯八年二月初十日,普贤寺买到李时华……等将祖遗地一块,地名三十河,记本寺洪武间置买常住水田三十四亩。”清康熙五十四年《置普贤寺常住田碑记》记载了信徒在顺治十七年、康熙四十年、康熙五十四年向普贤寺捐田的事迹。

明洪武年间初建的普贤寺只有一间正殿。季琮的碑文讲述宣德二年(1427年)时一位姓张的云南都指挥佥事在寺后坡地更高处建了遂阁,同时净云和尚等又募资重修正殿。明天启年间刘义征著《滇志》记载永宣时期在云南任都指挥佥事姓张的只有张麟(字仲祥,直隶凤阳人)一人。

景泰七年(1456年)从云南府城内的圆通寺请了名僧永暹和尚筹资自成化元年(1465年)夏开始大修普贤寺,次年竣工。成化年间的大修新增正殿三楹,殿内塑立普贤菩萨。正殿之后建后阁,供奉观音,称大悲阁(现在,因正殿后的建筑都已成废墟且未发掘,成化后阁与宣德遂阁的相对位置不能确定)。正殿两侧建禅房,左名“曙霞”,右名“幽月”。庭院内外建游廊和多道山门,并砌围墙。从这时起,普贤寺才成规模。从嘉靖三十一年起常居碧峣精舍的杨慎在《普贤寺》诗中描述道:“香阁影波心,从云万木深。月明清梵夜,遥应海潮音。”并把碧鸡山地区寺庙的“九寺钟声”(九,言其多)列为“高峣十二景”之一。

崇祯三年至十年十月,解官在家闲居的傅宗龙(崇祯十四年九月战死后官复兵部尚书)作《重修普贤寺常住记》,记述住持僧本圆自夸的功劳:“普贤寺当水陆之卫,以众檀越之力补葺拓充,渐有次第,往来至止者或粥或饭,聊以疗饥”。说明傅宗龙闲居期间,普贤寺依然很旺盛。该碑由寺僧于崇祯十二年春镌立,撰文称号沿用“郡人括苍傅宗龙撰”(解官时的称呼);碑阴镌刻功德。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希有问公和尚主持院政,募资重建普贤寺,断断续续,历经30余年才竣工。咸丰元年监寺僧源轮特地立碑纪念。重建了正殿、后殿、两庑、上下禅房和静室。鹤庆信徒张藻捐资新建了罗汉殿。罗汉殿在光绪七年重建以后改称罗汉堂。

3 浙江临海普贤寺

普贤寺,在临海城内大固山东段山坡之桃源路。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初名“普贤”。

治平三年(1066)改“普济”,崇宁元年(1102)从原址状元塘(今国贸大厦南侧)徙至大固山北麓(今台州中学)。寺内供奉周七娘,相传周七娘为普贤化身,故仍名“普贤”。

明嘉靖中(1522-1566),郡守周志伟即其地改为赤城书院,迁寺于东北山上今址。

清顺治间(1644-1661),僧德相于寺右建法华堂。

咸丰十一年(1861)毁,同治六年(1867)重建。

今存,现有殿宇房屋九间。为临海市佛教保留场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