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
释义 |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是清代著名的词作者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牌系列作品之一,分上下两阙共四十二字。 作品名称: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作品别名:脂粉塘空遍绿苔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纳兰词集》 文学体裁:词 作者:纳兰性德 作品原文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①。妒他飞去却飞回。 一骑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博山炉烬②末全灰。 注释译文【注释】 ①脂粉二句:谓脂粉塘长满了绿苔,已非昔时的景象,垒巢的燕子掠泥而飞,好像是奔忙相催。脂粉塘,传说为春秋时西施沐浴之溪塘。南朝梁任舫《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灌妆于此溪上源,至今馨香。”这里指闺阁之外的溪塘。②博山炉烬:博山炉中的香已烧完。 【译文】 闺中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脂粉塘已长满了绿苔,但见小燕子飞来飞去衔泥建巢,心生忌妒。想自己的心上人却不能归来,她多么想自己的爱人能飞回到她的身边。于是想象着,自己的爱人骑着骏马从近处的梅里出或是驾一片白帆从遥远的藕花深处而来。那是多么浪漫多么令惊喜的事情呀。可惜这仅有的一点愿望只是想象罢了。只能对着那博山炉中似尽非尽的香烬发呆。 作品赏析此篇写闺中女子的离怨。上下片的结构相同,都是前二句写景,后一句写情。但值得注意的是上片写的是实景,女主人公见到大地春回,小燕双双来去,于是触发了思念之情。下片之景则是虚出,是从女主人公的幻象化出,即她盼望着所思念的人,或从近处梅林里出现,或从藕溪中归来。这想象之景寓含了她相思近痴的情结,更其感人。最后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语,香未燃烬也意味着心犹未泯的内蕴,含婉凄清之至。 作者简介人物介绍纳兰性德(纳兰容若)(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长相思》,《木兰词》《相见欢》等。 其它作品阮郎归 斜风细雨正霏霏,画帘拖地垂。屏山几曲篆烟微,闲庭柳絮飞。 新绿密,乱红稀。乳莺残日啼。春寒欲透绣缕金衣,落花郎未归。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