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什图族 |
释义 | 普什图族(帕坦人、普什图人,Pashtuns、Pathans)是居于南亚的一个民族,西方归入伊朗人的一个分支。为阿富汗第一大民族和巴基斯坦第二大民族,人口4000到4500万人;分布于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联邦直辖部落地区、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讲普什图语,强调信仰普什图族特性的伊斯兰教。 简介由于普什图民族处在南亚和中亚交界处,为各种文化交织地区,历史上一直动荡不止,其民族性能够保存下来就是得益于这个民族政治上罕见的团结。这个民族骁勇善战,自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开始就为人所知。近代,这个民族崛起于1747年建立的杜兰尼帝国(Durrani Empire)。19世纪的历次阿富汗战争,这个民族成功抵御了英帝国对阿富汗的入侵。1979年,苏联侵阿战争,该民族发挥的关键的作用,很多人加入抗苏斗争。20世纪末、21世纪初,因为塔利班的起落,这个民族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 普什图人普什图人也称“帕坦人”或“巴克同人”,而在阿富汗也叫做“阿富汗人”。 普什图人是由60多个大小不同的部落集团组成的。它起源于阿富汗,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逐渐向现在的巴基斯坦地区移动,但在现在的阿富汗,它仍属人数最多,政治上也起主导作用的民族。普什图人是以强悍著称的民族。由于长期内外斗争的需要,使普什图人酷爱武器,几乎每一个人都佩带长刀或大小匕首,至近代则佩带枪枝。枪枝除从外地输入一部分外,更多地是当地用手工仿造,并有专门的制造工场和出售市场。普什图人是现在世界上仍保留了许多部落习俗残余的民族之一。而且这种部落社会习俗的残余,至今仍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民族特征的重要内容。例如血族复仇,械斗频繁;殷勤好客,并给客人以保护以及军事民主等。 血族复仇,普什图人叫做“班尔”。血族复仇往往是因为妇女、金钱和土地所引起的。通常是杀死仇人就算复了仇。若是仇人自己死了,就要对他的兄弟进行报复,如果他的兄弟死了,就要对他的近亲报复,没有近亲,就要对他的整个部落报复。但在收获季节,或者在进行反对普什图人的共同敌人的武装斗争时,就要停止复仇。也有这种情况,一旦部落之间发生争端和格斗时,可由族长出面调解,调解办法是,在两个部落之间发生争端和格斗时,可由族长出面调解,调解的办法是,在两个部落间放一块大石头,由争执双方中的一方移动石头,以不同的方式移动,就意味着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冲突得到解决,另一种是再动干戈。由于血族复仇,械斗频繁,往往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且成为现在阿富汗社会生活不够稳定的一个因素。 殷勤好客是普什图人的民族特性之一。他们对客人给以热情地接待和保护,以丰盛的食物款特客人,并且一直到客人离开了他的家才算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如果是作为部落的客人,按照习惯部落首领就要赠给他一把匕首或一件外衣,客人穿上首领赠送的衣服,可在这地区内受到保护。任何人,不管是外地人或普什图人,不论他们以前关系好坏,即使是敌对者,只要来到普什图人家里,他要求得到保护,而主人也会答应保护他们。这成了普什图人有难同当的民族性格。 普什图人中还存在着一些氏族部落的议事会,即族长会议。氏族的族长会议选派代表参加部落的族长会议,而最高的大族长会议,由部落族长会议选派的代表组成,大族长会议实际上是一种部落联盟的组织,它有权选举或罢免阿密尔(国王)。氏族和部落的族长会议通常在路旁大树底下召开,大族长会议则在喀布尔的绿色草坪上召开,保留了古老的传统。族长会议的主要职能是管理氏族、部落内部事务。例如挑选新建清真寺的地址。惩罚本部落内对宗教不虔诚的人,解决部落械斗的纠纷,或者决定以武力反抗某一部落。族长会议还担负着把部落的决议和意见呈给最高权力机构,又将上面的决定和意见下达给部落的任务,并且有权采取行动。族长会议成员的地位和他是否获得全体成员的拥护,这与他本身的英勇和声望有着重大关系。 普什图人很喜爱鼓和唢呐演奏的音乐。人们特爱跳奔放不拘的战舞,咏诵那些充满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历史故事和诗歌。这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民族性格。 普什图人(Pushtu,pushtun)亦称“帕坦人”(Pathan)。南亚和西亚的跨界民族。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东部(41%)和巴基斯坦西部(58%);少数分布于伊朗和印度。共约2450多万人(1985年)。属欧罗巴人做印度地中海类型。关于其族源,迄今尚未定论。根据传说,他们起源于阿富汗,是一个共同祖先凯斯。阿卜杜尔。拉希德的后裔。当代巴基斯坦的普什图学者认为,他们起源于早先有这一地区的雅利安人,后来相继融合了不同时代来到这里的伊朗人、希腊人、塞种人、贵霜人、哒人、突厥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等各个不同民族集团的血统。也有人认为,最原始的普什图人起源于雅利安人来到这里之前分布在从巴里黑至苏莱曼山区一带的古代居民,后来部分地融合了雅利安人和从中亚、西亚经这一地区入侵印度的各个人种集团。13-16世纪,许多普什图部落向东迁至印度语各族居住区。普什图人有400多个大小部落,分属“萨尔巴尼”、“加尔加什特”、“拜塔奈”、“马托扎伊”和“卡尔兰里”等五大支系,传说其谱系上均可上溯到传说祖先凯斯。普什图部落由若干称为“赫尔”的部落分支组成,部落分支又包含着若干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家族体系。普什图人信仰伊斯兰教,大多为逊尼派。“帕赫通瓦里”为其习惯法,包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包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主要内容有勇敢、好客、注重名誉、忠于传统、血族复仇、为避难者提供保护等等。“吉尔加”是普什图人里决定重大问题、解决部落内外纠纷的决策和仲裁机构。大多定居务农,或半农半牧,一部分以游牧为生,一部分从事工商业或服务业。普什图人英勇善战,乐意从军或在警察部门供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平原和山区的普什图人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差异十分显著。农牧民多为文盲,山区居民尚处于部落社会阶段。城市居民则深受现代文明影响,受到相当的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不少人担任了重要公职或军职。普什图人操普什图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受到阿拉伯语、波斯语及印度诸语言的影响,保留有若干古伊朗特征,分南、北两大方言,有以波斯-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普什图语于1936年被定为阿富汗国语,在巴基斯坦则为一重要地方语言。有悠久、丰富的口头与书面文学,出现过许多著名诗人。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普什图人的哈塔克舞十分著名。 普什图语普什图语(paʂto,پښتو)是阿富汗普什图族民族语言,与达利语同为阿富汗的官方语言。采用阿拉伯语字母来拼写。 语系: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东南伊朗语分支-普什图语 阿拉伯语(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拉丁化:al-Lughah al-ʻArabīyah)即阿拉伯民族的语言,主要通行于中东和北非地区,现为27个亚非国家及4个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二亿一千万人,同时阿拉伯语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阿拉伯语因分布广阔,因此各个地区都有其方言,而“标准”阿拉伯语则是以回教经典《古兰经》为准。 语系: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中闪米特语支-中南闪米特语支-阿拉伯语 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是同一语系。 最大的联系就是,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