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京师范大学
释义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江苏省属重点高校,目前已经发展为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19957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4103平方米。

学校主页:

中文名:南京师范大学

外文名: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南师大,英文缩写:NNU

校训: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

创办时间:1952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师范类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211工程

现任校长:宋永忠

所属地区:中国南京

主要院系: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6个

硕士点:229个

博士点:145个

院士:1人

博士后流动站:12个

目标定位: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校风:严谨、朴实、奋发、奉献

校况简述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工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李华梅、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9957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4103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4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81人,副高级职称837人,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78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国家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5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4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6185人(不含独立学院),博士研究生729人,硕士研究生6952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665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5000余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1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284.84万册,电子数据库71个。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各1个,以及4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心)。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和金奖,3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目前拥有重点研究机构52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7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十一五”以来,学校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论文3篇;获得授权专利35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9项(其中6项成果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4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1项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之一,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4个国际性人才培训基地和研究中心,与世界上28个国家和地区的14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的长短期外国专家为101人,有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1200人,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1600余人。目前,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4项,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校15所,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和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建有孔子学院3个。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机构和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 、“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先进高校” 、“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南京师范大学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深化内涵建设,努力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高教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截止日期:2011年9月22日)

学校地址

1.随园校区: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邮政编码:210097)

2.紫金校区:南京市板仓街78号 (邮政编码:210042)

3.仙林校区: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1号 (邮政编码:210046)

校史沿革

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6年改为两江师范学堂,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推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就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张,颁布了诸多教育法令。一时间,全国各地办学之风盛行。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联合上书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议早日在南京筹建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据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原江苏教育司司长)为校长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记载:"就任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校舍,详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应目前之用。""务尽本学年筹备完竣,以便定期开校"。不久,韩国钧调赴安徽,江谦未到任。继任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重申前任已定计划,复经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谦为校长,并令其迅速到省筹备一切,以便如期开学。在《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饬江谦筹备开学文》中,进一步明确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师范学校一方培养中等学校师资, 一方并为中等学校学生推广升学之途,关系全省教育根本。"江谦遂于1月17日到宁,18日即前往原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划修葺教室等事宜开办初,南高师筹备处设在省议会内。1915年1月29日迁入两江师范学堂旧址。

南高师在江谦校长的精心筹划和全体筹备人员的努力下,于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项相继完成,任课教师先后受聘到校。并拟定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章》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考简章》。遂于1915年8月11日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共有534人,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其中江苏考生最多。首届招生共录取126人,实到110人。于9月10日开学上课,9月18日举行开校礼式,邀请省长齐耀琳等地方官员莅临学校,参加典礼。至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时,南高师的教师,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6.8%,教师中曾在国外留学的有30多人。其中有许多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著名教授,如李华梅、陶行知、陈鹤琴、陈中凡、徐则陵(养秋)、张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筹备。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月15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东南大学、南高师同时招生,东南大学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师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师停止招生,其最后一批学生17人,于1926年毕业。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范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师资科及附设教育各专科(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军事教育科),院长为郑宗海。

1928年2月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罢课等风潮。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限于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学为纯学术机关,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31年底,中大校长朱家骅引咎辞职。1932年,中大数次发生更易校长遭到学生强烈反对甚至驱逐校长的风波;同时,由于政府拖欠学校教工三个多月工资,引起教工强烈不满,中大教师组织"中大经费独立运动委员会",向教育部索付欠薪。上述这些事件触怒了当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在国民党中央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底,训令中央大学暂行解散,学生全部离校,听候甄别。7月2日教育部派接收委员4人到校接收。6日成立中央大学整理委员会,整理校务。8月26日国民党政府任命罗家伦为中大校长。9月10日中大举行甄别学生考试,开除学生19名。10月11日,中大学生全部返校上课。

1933年3月,校务会议议决:彻底修建中央大学最旧之建筑南高院,为教育学院加建教室及实验室;同年6月,又经校务会议决定,改建梅庵,为教育学院艺术科音乐组教学用。1934年2月25日,校务会议议决,核准教育学院试办教育实验所。5月,开办中等学校理科教员暑期讲习班。1936年6月,教育学院教育实验所主持中学英语测验结束,历时4年,遍及10余省。接着,又开始研究高中数理化测试问题。其时教育学院的师资实力较强。有专任教授、副教授21人,兼任7人;专任讲师9人,兼任3人;助教20人,合计教员60人。此外,教育学院附属幼稚园、小学、中学实验学校也有了扩充,有教员76人,助教4人。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南京,中央大学连续四次遭敌机轰炸,学校损失惨重。为此,中大决定西迁重庆,附属实验学校迁安徽屯溪。同年12月1日,中大在重庆沙坪坝区借用重庆大学校区办学,现在重庆大学还保留中大当年的办学遗址。此时,教育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体育科、卫生教育科、艺术科。

1938年8月,奉教育部令,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由安徽屯溪迁至贵阳。至1941年8月师范学院接受重庆青木关第十四中学为中大附中,原附属实验学校归贵阳。

1939年5月,教育部长陈立夫视察中大,提出要师范学院筹建童子军专修科。至8月,师范学院已设有10个系、3个专修科。即:教育、公民训育、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博物、体育、艺术等系以及体育、史地、童子军等专修科。原心理学系改属理学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9月,中央大学成立复员计划委员会。吴有训校长为主任委员。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江良规、教育系教授胡家健为副主任委员。经过几个月的筹划,于1946年5月,全校师生分八批,分乘水陆空各种运输工具,返回南京。最后一批于7月底到达。图书仪器设备等在10月中旬陆续返回。10月,原附属实验学校由贵阳迁回南京三牌楼,为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中,由教育系彭百川教授出任校长。附属小学由师范学院副教授雷震清兼任校长。丁家桥附属小学校长为周仰堂。

1946年11月1日,中央大学复员就绪,开学上课。师范学院设3个系、1个专修科。教育学系主任徐则陵(养秋);体育系主任江良规;艺术系主任吕斯百,分绘画、音乐组;体育专修科主任由江良规兼任;师范学院院长为罗廷光(炳之)。师范学院各系,除体育系在体育馆,艺术系的音乐组在梅庵外,其余各教研室、教室、绘画室等均在南高院。共有学生377人;教师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助教23人,兼任教授3人。

1947年3月,奉教育部令,师范学院设置管训部。聘教育系教授赵冕为主任。但因管训部之具体办法教育部迄未颁布,遂先成立师范生指导委员会,代替管训部之组织。本年度,师范学院院长罗廷光(炳之)辞职,由徐养秋(则陵)继任。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后,校长周鸿经派出人员赴台湾、福建寻觅校址,准备南迁。遭以郑集为首的教授会的反对,南迁方案被否决。1月25日,根据校务会议决议,为保证师生安全,准备应付事变起见,组织应变委员会。其组织简则经第126次行政会议修正通过。应变委员会以校长、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各院院长、大学医学院长、会计室主任为当然委员,并由各学院推选教员代表2人、职员代表2人、学生代表2人为委员,合计39人组成。常设委员会有7人组成,以李旭旦教授为召集人。同月,学生应变会、职员应变会、工友应变会相继成立。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知,中央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赵卓任军代表。8月8日,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2日,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按照华东区的院系调整方案,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校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分别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建校筹备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等系科为基础与上海震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福利组、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班合并改建而成,院址设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分别于11、12月任命陈鹤琴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吴贻芳、纵翰民为副院长;任命高觉敷为教务长,胡颜立为总务长,熊子容为图书馆长。设立政治辅导处,白沙任主任。

1957年党内开始整风运动,不久转为反右斗争。在错误方针指引下,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造成反右斗争扩大化。一批学生、教师、干部,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学者、教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

1958年在"左"的路线指引下,以搞政治运动的形式开展了一场教育革命。在运动中,错误地在师生中开展"兴无灭资"的斗争,混淆了思想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的界限,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并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960年南京师院根据中央关于高等师范学校必须成为教育革命的学校、文化科学知识质量要迅速赶上综合性大学水平的指示,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这一时期,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校学生数由1956年的2015人增至4396人,函授生达3000人,还创办了多科性业余大学招生842人,举办了农业高中师训班等。

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学校稳定办学规模以及系科、专业设置。这一时期,院内各项工作步入以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的正常轨道,并提出稳定教学计划,稳定课程,稳定师资,稳定教材,稳定考试考查制度,稳定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的时间安排,以便在稳定的基础上得以提高教学质量。

1963年,中央批准华诚一任南师党委书记兼院长。

1964年,根据中央指示,广泛组织师生分批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

1965年,在句容设立南京师院分部,中文、政教、生物三系200多名学生在句容分部进行半耕半读。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后果,而教育战线又是遭受文化大革命破坏的"重灾区",南京师范学院同样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红卫兵运动"和"斗、批、改"运动中,一部分干部、教师、学生遭到错误的批判和摧残,其中校党委副书记李敬仪及其丈夫、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等人被残酷折磨致死。许多中层以上干部、教师的家庭被非法查抄,一些珍贵文物、图书、文献资料遭到破坏。学校的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乱,校、系党政领导机构长期陷于瘫痪状态。

在文革期间,部分院系还作了调整。1969年12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教卫办决定,江苏教育学院及江苏函授大学部分系科并入南师。南师的音乐、美术两系于1969年11月并入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原南京艺术学院),1972年,两系又重新归属于南京师范学院,1976年,南京体院部分教职员调入南师体训组,不久与公体室合并建立体育系。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从1972年至1976年的五年中,共招收五届工农兵学员3755人,学制为三年,为江苏省中等学校培养了一批师资。

"四人帮"摧残教育、残害人才的倒行逆施,遭到广大师生的抵制和反对。尽管在那样的环境下,仍有不少教师自强不息,艰苦努力,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如生物系周开亚等教师开始对白鳍豚潜心研究,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淡水豚类研究的空白,受到海外专家的注目。数学系教师对《三爪卡盘盘丝曲线改革》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奖。在此期间,政教、外语系教师为省属高校短期培训政治经济学和外语教师,外语系教师还承担、完成了联合国文件约50万字的翻译任务等。

文革结束以后,1977年3月中共江苏省委派宫维桢来南师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同年9月,省委派杨巩来院主持工作,任院革委会主任、党委第二书记,1978年1月改任党委书记。在这段时间内,学院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进行恢复整顿、拨乱反正工作,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为以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1977年5月31日,学校为在"文革"中迫害致死的原党委副书记李敬仪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举行了吴天石、李敬仪的骨灰安放仪式;

1978年2月,为1976年清明节前后参加"南京事件"的学生平反;

1979年1月,在"文革"中立案审查的294人全部平反,恢复名誉;

1980年2月,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133人,因"右派"问题而被戴上反革命分子或反动分子帽子的4人,经复查全部改正,恢复名誉。其次,恢复、整顿教学秩序和科研工作。1977年10月,恢复了高考制度,学制恢复为四年。同时,恢复招收研究生工作。1978年开始,师院除招收四年本科生外,还先后在6个系科扩招大专走读生和研究生。到1982年,全校设有13个系,共16个专业。为把工作重点 切实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学校狠抓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教学秩序的稳定。为了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此期间,科研工作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据统计,1972年至1978年间,师院教师共完成技术革新40项;公开发表论文和学术报告15篇;教学参考资料和科技书籍17种;美术系教师发表美术作品81幅。

197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工宣队问题的请示报告》的批示精神,驻院工、军宣队全部撤离学校。1978年2月,学校在省委领导下,召开了院第六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第八届南师党委及其常委会,推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杨巩任党委书记,吴刃、张克光、马和顺任党委副书记。会议还选举产生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张克光兼书记,张梅真、王启明任副书记。同年5月,省委任命杨巩为院长,吴刃、张克光、马和顺、田树凡、张焕庭、钟鹤羽为副院长。并按通知,校级机构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设党委、院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人武部、保卫处、人事处、教务处、总务处、人防办公室和图书馆等组织机构。

为贯彻干部"四化"方针,1983年8月,省委决定,冯世昌任院代理党委书记,蒋孟平、马和顺任党委副书记;归鸿任代理院长;胡淳南、张伯荣、谈凤梁任副院长;11月,省委批准,冯世昌任党委书记,归鸿任院长。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更好地适应江苏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南京师院多次向省高教局提出改办南京师范大学的申请,在多方的努力争取下,申请终于获得批准。

1984年1月2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同意将南京师范学院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批复》。

1984年2月4日,《新华日报》和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这一消息。

1984年2月7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在"苏宣字[1984]26号"文中通知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南京师范学院改为南京师范大学,领导干部的原任职务自然生效。

1984年2月25日上午,学校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挂校牌仪式。

1984年2月25日下午,学校在五台山体育馆隆重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成立大会。全校师生员工6000多人、在宁校友170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参加成立大会的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惠浴宇,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和市委领导顾秀莲、孙颔、辛少波、宫维桢、汪冰石、华诚一、陈敏之等同志。大会由归鸿校长主持。顾秀莲省长宣读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南京师范学院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批复》,并讲了话。党委书记冯世昌代表党委和行政在大会上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出了办好南京师范大学的思路,并首次正式提出"把我校办成全国第一流的高等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

自1984年改办师大以来,学校党政领导团结广大师生员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中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多方面的优势,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学校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办学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初步形成了具有10个学生层次,6种教育形式,5条经费渠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的新格局;拓宽了专业范围,1992年共有全日制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7个,成人高教专业36个,自学考试主考专业6个;博士授权点4个,硕士授权点28个;新设了金陵女子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电化教育系、留学生部、理化实验中心和计算中心等;通过联合办学,先后成立了第二附中、扬子附中和第二附小,并使附属幼师重新划归我校,还与解放军83470部队共同组建了学生军训基地。

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新建近30座教学、生活、服务用房,房产总面积增长46%,其中教学实验用房29237平方米,学生宿舍10560平方米,教工宿舍23574平方米,食堂浴室6482平方米。图书固定资产增长近2.5倍,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增长2倍。教师的住房和工资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高。高职教师的比例由改办师大前的15%提高到近30%,初职教师比例由38%下降到16%。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教师比例已达25%以上。教师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教授的平均年龄由79岁下降到58岁,副教授由62岁下降到52岁,一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晋升了高级职务,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计划整体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实践课由占总学时的6.7%提高到12.9%,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门数分别达到54门和459门,集中教学实习时间由6周延长到8周,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和劳动教育先后列入教学计划。学校还开设了"三字一话"、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艺术教育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适应能力。几年中由师大教师主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达500部,其中一些获得过国家级或省级奖励。科研体制得到创新,科研成果喜获丰收。在坚持搞好基础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地面向企业、社会和市场寻找课题与经费,不失时机地开展高新技术研究。改办师大以来达八年中新增省教委重点学科15个,省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1个。科研经费总投入1350.4万元,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2.6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八五"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学校先后与美、日、澳、俄、韩等5个国家的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八年来接受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5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成为国家教委在全国设立的两个来华留学生语言培训基地和开办留学生汉语言文学学士专业的院校之一。派遣了159名教师出国学习、进修、讲学,目前已有122名学成回校,对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华夏基金会、香港耀中教育机构、日本丰田基金会等建立了联系,独立承担委托项目或合作开展教育课题研究。设立了 由港台和海外爱国人士出资的朱敬文奖助学金,树人奖学金和华藏奖学金。接受华夏基金会和邵逸夫先生的资助,建立了华夏教育图书馆和逸夫教育馆。

百年校史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

学堂自1902年筹建,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李瑞清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悉心主持下,学堂十分重视科学、国学、艺术,不仅延聘中外著名教师来校任教,还重视开设技能学科和实验,为学堂购置农场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学生实地试验之用;设置画室及工场等设备,供图画手工科学生使用;购置仪器、药品,设实验室,供理化科学生实验用。

学堂教学成绩卓著,学生考试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江南三省培养了第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等就是两江师范学堂早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推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就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张,颁布了诸多教育法令。一时间,全国各地办学之风盛行。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联合上书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议早日在南京筹建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据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原江苏教育司司长)为校长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记载:"就任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校舍,详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应目前之用。""务尽本学年筹备完竣,以便定期开校"。不久,韩国钧调赴安徽,江谦未到任。继任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重申前任已定计划,复经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谦为校长,并令其迅速到省筹备一切,以便如期开学。在《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饬江谦筹备开学文》中,进一步明确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师范学校一方培养中等学校师资, 一方并为中等学校学生推广升学之途,关系全省教育根本。"江谦遂于1月17日到宁,18日即前往原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划修葺教室等事宜开办初,南高师筹备处设在省议会内。1915年1月29日迁入两江师范学堂旧址。

江谦任职后,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来校任教务主任,聘留美教育学士陈容为学监主任。并聘前教育部视学袁希涛、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省教育会会长沈恩孚为评议员,为筹划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集思广益,商讨办学事项。

南高师在江谦校长的精心筹划和全体筹备人员的努力下,于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项相继完成,任课教师先后受聘到校。并拟定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章》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考简章》。遂于1915年8月11日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共有534人,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其中江苏考生最多。首届招生共录取126人,实到110人。于9月10日开学上课,9月18日举行开校礼式,邀请省长齐耀琳等地方官员莅临学校,参加典礼。至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时,南高师的教师,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6.8%,教师中曾在国外留学的有30多人。其中有许多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著名教授,如陶行知、陈鹤琴、陈中凡、徐则陵(养秋)、张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筹备。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月15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东南大学、南高师同时招生,东南大学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师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师停止招生,其最后一批学生17人,于1926年毕业。

东南大学教育科是在南高师的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始设教育、心理、体育三系,1924年增设乡村教育系,以训练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为宗旨,学制四年。教育科主任先为陶行知,1923年后由徐则陵(养秋)继任;教育系主任由徐则陵兼任;心理系主任系陆志韦教授;体育系主任系美籍教授饶冰士。全科教师34人,其中曾获国外博、硕士学位的有13人,本国教授17人,外籍教授2人,师资力量十分雄厚。著名教授有徐则陵、陈鹤琴、陶行知、陆志韦、郑宗海、孟宪承等。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东南大学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长,引发了风潮,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因正局动乱,被迫停办。1927年5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派员来校接收。

国立中央大学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范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师资科及附设教育各专科(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军事教育科),院长为郑宗海。

1928年2月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罢课等风潮。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限于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学为纯学术机关,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知,中央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赵卓任军代表。8月8日,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2日,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

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后,任命陈鹤琴为师范学院院长。师范学院设教育学系、艺术学系(绘画组音乐组)、体育学系(含体育专修科)。有附属中学、四牌楼附小、丁家桥附小。师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愿生281人,合计607人、师范学院教职工79人(教员57人,职员7人,工友15人)。

在这期间,华东地区高校进行局部调整。1949年10月,上海国立师专、上海市立体专、上海市立幼专三校学生共300人并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年9月,安徽大学艺术组并入师范学院有关系科。至1952年6月,南京大学设文法、师、理、工、农6个学院,共37个系。其中师范学院为5个系2个专修科,即:教育学系、幼稚教育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体育学系、体育专修科、地理专修科。各学系毕业年限为四年,各专修科毕业年限为二年。

南京师范大学90周年校庆

一、校领导班子部分调整

1991年6月,省委决定,谈凤梁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吕炳寿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臻中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免去冯世昌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的职务,保留正校级待遇;免去归鸿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职务, 保留正校级待遇;高校工委同时决定,增补谈凤梁为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委,冯世昌、归鸿仍为党委常委。党委工作由王球主持,蒋孟平为常务副校长。1992年12月,省委决定,王臻中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免去副校长职务;陈国钧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免去张伯荣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至此,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由王臻中担任书记,王球、吕炳寿同志担任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由谈凤梁担任校长,蒋孟平、屠国华、陈国钧担任副校长。

二、校庆90周年

为筹备校庆90周年,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庆筹备委员会。在筹备过程中,确立了90周年校庆的日期为1992年9月10日。经广泛征集和反复讨论,确定了我校校歌和"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校训。在校庆前夕,校史编写组编 辑出版了20万字的《南京师范大学大事记》(1902--1990)。校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了30万字的记实、回忆文集《随园沧桑》,电教中心拍摄了校史纪录片《春华秋实》。

经过全校师生一年多的紧张而周密的准备,1992年9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在五台山体育馆隆重召开。大会由主持党委工作的王球副书记主持,谈凤梁校长在大会上讲话。江苏省委沈达人书记、南京市委顾浩书记应邀出席大会并讲话,国家教委师范司高师处处长林奇青代表国家教委宣读了贺词;其他相关单位也来人来电表示祝贺。这次庆祝大会以及学校一系列校庆活动,《新华日报》、《扬子日报》、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均予以报道。

校歌

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三江创业,校史峥嵘,薪火相继,前景恢宏!严谨朴实,唯真理是从,奋发奉献,青春永无穷!

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培育英才,师范光荣,振兴中华,道远任重!展翅翱翱,向万里碧空,桃李芬芳,清誉满寰中!

标志、图案、校训、校徽、校旗

1.校徽: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以绿色调为主,1902说明了它的创办历史,上面三座古老、对称的房子勾勒出了一个南师大的形象,再上面的草与花给人以积极奋发向上的基调,周围以中英文标以"南京师范大学",整个画面简洁明了。

2.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提写校训的是书法家尉天池。这个校训,是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通过广泛征集,才确定的。南师大人站在既总结过去百年、又迈步未来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集思广益,反复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传统和精神。在讨论过程中,许多师生建议学校在百年校庆之际能够确定既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南京师范大学新的校训。根据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弘扬南师大优良传统与校风,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遴选、推敲斟酌比较,学校决定将“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3.旗帜,校徽(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用).校徽(在校教职工用).校徽(在校研究生用).

科学研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0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覆盖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覆盖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207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8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艺等门类。

学科建设与发展

国家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中国当代文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动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法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人文地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 (Y) 、马克思主义理论 (Y)、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Y)、地理学、生物学 (Y)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门类 所在学院 审批时间

1 0301 法学 法学 法学院 2006.01

2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 公管院 2006.01

3 0401 教育学 教育学 教科院 2000.11

4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 文学院 2000.11

5 0701 数学 理学 数科院 2006.01

6 0705 地理学 理学 地科院 2000.11

7 0710 生物学 理学 生科院 2006.01

8 0101 哲学 哲学 公管院 2010

9 0402 心理学 教育学 教科院 2010

10 0403 体育学 教育学 体科院 2010

11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文学 外院 2010

12 0504 艺术学 艺术学 美术学院等 2010

13 0601 历史学 历史学 社发院 2010

14 0702 物理学 理学 物科院 2010

15 0703  化学 理学 化科院 2010

16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管理学 商学院 2010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门 类 所在学院 审批时间

1 0301 法学 法学 法学院 2006.01

2 0302 政治学 法学 公管院 2006.01

3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 公管院 2006.01

4 0401 教育学 教育学 教科院 2000.11

5 0402 心理学 教育学 教科院 2006.01

6 0403 体育学 教育学 体科院 2006.01

7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 文学院 2000.11

8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文学 外院 2006.01

9 0503 新闻传播学 文学 新传院 2006.01

10 0504 艺术学 文学 美院等 2006.01

11 0601 历史学 历史学 社发院 2006.01

12 0701 数学 理学 数科院 2006.01

13 0702 物理学 理学 物科院 2006.01

14 0703 化学 理学 化科院 2006.01

15 0704 地理学 理学 地科院 2000.11

16 0710 生物学 理学 生科院 2006.01

17 0803 光学工程 工学 物科院 2006.01

18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物科院 2006.01

19 0908 水产 农学 生科院 2006.01

20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计科院等 2006.01

21 1204 公共管理 管理学 公管院 2006.01

22 0101 哲学 哲学 公管院 2010

23 0202 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 商学院 2010

24 0303 社会学 法学 社发院 2010

25 0807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工学 能源学院 2010

26 0808 电气工程 工学 电院 2010

27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计科院 2010

28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工学 地科院 2010

29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地科院 2010

30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金女院 201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校领导

现任校领导

书记:文晓明

校长:宋永忠

副书记:夏锦文

副校长: 夏锦文陈凌浮蔡林慧王建吴康宁 潘百齐陈国祥傅康生唐万宏

纪委书记:倪延年

党委常委:林耀林

校长助理:许崇正

历任校领导

☆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历任校长

三江师范学堂

缪荃孙 总稽查 1902年5月—1907年4月

陈三立 总稽查 1904年12月—1905年

两江师范学堂

李瑞清 监 督 1905年—1911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江 谦 校 长 1914年8月—1919年9月

郭秉文 校 长 1919年9月—1923年7月

国立东南大学

郭秉文 校 长 1923年7月—1925年

第四中山大学

张乃燕 校 长 1927年6月—1928年2月

江苏大学

张乃燕 校 长 1928年2月—1928年5月

国立中央大学

张乃燕 校 长 1928年5月—1930年11月

朱家骅 校 长 1930年11月—1931年

李四光 校 长 1932年

罗家伦 校 长 1932年8月—1941年8月

顾孟余 校 长 1941年8月—1943年

蒋介石 校 长 1943年—1944年

顾毓琇 校 长 1944年—1945年

吴有训 校 长 1945年—1947年

周鸿经 校 长 1948年8月—1949年6月

☆私立金陵大学及其前身历任校长

汇文书院

福开森 院 长 1888年—1896年

师图尔 院 长 1896年—1907年

包 文 院 长 1907年—1910年

私立金陵大学

包 文 校 长 1910年—1927年

陈裕光 校 长 1927年—1951年

李方训 校 长 1951年—1952年

☆南京师范大学及其前身历任校长

国立南京大学

梁 希 校 长 1949年8月—1951年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陈鹤琴 院 长 1952年8月—1952年11月

南京师范学院

陈鹤琴 院 长 1952年11月—1963年

华诚一 院 长 1963年—1978年5月

杨 巩 院 长 1978年5月—1983年8月

归 鸿 院 长 1983年11月—1984年2月

南京师范大学

归 鸿 校 长 1984年2月—1991年6月

谈凤梁 校 长 1991年6月—1996年7月

公丕祥 校 长 1996年7月—2002年4月

宋永忠 校 长 2002年4月—

组织机构

☆党政部门

党委办公室 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校长办公室 组织部

宣传部 统战部 纪委办公室 教务处 科技处

社会科学处 研究生部 人事处 国际交流处 学生工作处

财务处 审计处 保卫处 后勤管理处 基建处

校园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资产管理处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产业管理处 离退休工作处 继续教育学院

☆教辅单位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档案馆 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学报编辑部 分析测试中心 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出版社 信息网络中心 图书馆

☆学院设置

金陵女子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院 商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强化培养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北学院(独立学院) 泰州学院(独立学院)

联合培养

南京师范大学与江苏教育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

2006年以南京师范大学与江苏教育学院联合培养形式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四年制本科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承担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任务和提供教学、生活条件保障,南京师范大学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学位课程考试、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以及毕业文凭、学士学位和工作派遣证发放等工作。

杰出校友

郭秉文 中国近代教育家。1896 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 年赴美国留学,获伍斯特大学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学位。1915 年起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和东南大学校长。主要著作:《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

江 谦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主要著作:《绕音》。

李瑞清 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陶行知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诗人。民主战士。

张大千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陈之佛 中国画家,工艺美术家。

陈鹤琴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91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陈邦杰 世界著名苔藓植物学家,中国苔藓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德国柏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中国藓类植物属志》。李旭旦 中国地理学家。1934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

高觉敷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主要著作:《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史讲义》、《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名人传》、《教育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心之发展》、《格式塔心理学》、《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中国心理学史》、《高觉敷心理学论文选》、《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罗炳之 著名现代教育家。1931 年获硕士学位后,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返国任该校教育学院副教授,翌年升为教授,兼教育社会系主任及本校实验学校 ( 包括附中、附小 ) 校长。1933 年改任湖北教育学院院长。

李剑阁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洪银兴 经济学博士,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1987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张近东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创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

李华梅 著名教育学者,现任教育南京市宁海中学。曾深造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朱成山 现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兼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会会长、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日本史学会、台湾问题研究会等学会理事。南京市人大代表,曾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南京好市民”等荣誉。

孟非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 主持过的节目《南京零距离》《绝对唱响》《名师高徒》《非诚勿扰》。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 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 2007年、2008、2009年 主持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徒》 2010年主持《非诚勿扰》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师大附中是一所发展中的百年老校,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名校之一、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四大名校之一、ISC国际学校联盟成员学校。南京师大附中历史上以"慎聘良师、锐意实验、校风诚朴、善育英才"而著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文荟萃、名家云集、锐意改革的氛围使得附中教育根深叶茂,人才辈出。校友中既有顾作霖(瑞金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超(中共中央特派员)等革命先烈,也有严济慈、汪道涵、彭佩云、巴金、李国鼎等享誉世界的学者、科学家和政治家;不仅有人数位于全国普通高中前列的35名两院院士(如获得国家首届科技进步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等),也有著名歌唱家朱逢博、优秀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将被外国医生宣判脑死亡的台湾著名主持人刘海若从死神手中夺回的著名医生凌峰,当然更多的是数以万计默默无闻在各自岗位上为人类、为祖国作贡献的校友。历年来,附中学生不仅以高的升学率引人注目,更是以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赢得社会的赞誉。

校区平面图

南师论坛

南京师范大学扬帆论坛是南京师范大学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网络协会负责论坛管理和维护,因采用实名制认证,论坛发展比较局限。 南京师范大学采月湖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民间论坛,域名采用的是南师英文缩写+bbs形式,由南京师范大学校科协负责论坛管理和维护。

师范类排名

2011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

排名 大学名称

1 北京师范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

3 
东北师范大学

4 
南京师范大学

5 华中师范大学

6 陕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7 华南师范大学

8 湖南师范大学

9 首都师范大学

10 山东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12 西北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17 曲阜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19 河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21 广西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23 云南师范大学

24 江西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28 吉林师范大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烟台师范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34 温州师范学院

 南通师范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湛江师范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41 绍兴文理学院

 杭州师范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上饶师范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

 海南师范学院

51 南阳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

 临沂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

 雁北师范学院

74 通化师范学院

 井冈山师范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茂名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

 长春师范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喀什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91 涪陵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

94 遵义师范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98 周口师范学院

99 陇东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白城师范学院

102 赤峰学院

103 绵阳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

1.首页->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2.首页->学校概况->领导介绍 

扩展阅读:

1

南师大官方网站 http://www.njnu.edu.cn/

2

南师采月湖论坛 http://www.nnubbs.com

3

朱成山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3487.htm?fr=ala0_1

4

211工程大学信息http://www.abc211.cn

5

南师大本科招生网http://bkzs.njnu.edu.cn/zsxx/2010-6/170635_130862.html

6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网http://baike.baidu.com/edit/id=5192

开放分类:
教育大学江苏南京师范
“南京师范大学”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95次
最近更新:2012-05-12
创建者:oo1oo1oo1oo1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团购小宝 展开

lover246521 

黄春禾 

金枪鱼2222 

左冯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9: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