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昌县 |
释义 | 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南昌市南部;是江西省首府首县,2008年开始每年入选全国百强县,是江西省第一个百强县。公路四通八达,105、316、320国道、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在向塘镇交汇,规划中的南昌地铁三号线直达南昌县中心,全县目前已形成一个公路、航空、水路、铁路、地铁等齐全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县通行赣语。 中文名称:南昌县 外文名称:Nanchang County 别名:莲塘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莲塘镇、向塘镇、三江镇 政府驻地:莲塘镇 电话区号:0791 邮政区码:330200 地理位置:江西省中部偏北 面积:273万亩 人口:109万(2010年) 方言:赣语 气候条件: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著名景点:南昌县澄碧湖公园 机场:向塘机场 火车站:向塘火车站,向塘西站 车牌代码:赣A 基本概况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位处北纬28°16′~28°58′、东经115°49′~116°19′之间。由东至西宽36公里,从南至北77公里。东接进贤县,南邻丰城市,西、北与新建县隔赣江相望,东北濒鄱阳湖,中西部对南昌市呈抱合之势。南昌县土地总面积27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1万亩,水域面积102.4万亩。全境地势平坦,南高北低,无山脉,仅有零星丘陵山地。总人口10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万人。全县辖11个镇、7个乡:莲塘镇、向塘镇、三江镇、塘南镇、幽兰镇、蒋巷镇、武阳镇、冈上镇、广福镇、昌东镇、麻丘镇、泾口乡、南新乡、塔城乡、黄马乡、富山乡、东新乡、八一乡,共有37个居委会、307个行政村。其中,昌东镇、麻丘镇委托南昌高新开发区治理。县政府驻莲塘镇。 南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寒、春暖、夏热、秋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24.4毫米,雨日年平均为147.3天,夏为雨季,占全年总降水量近一半,春、秋次之,冬季最少;年平均气温17.6℃左右。全境水系发达。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水乡泽国,过境河道有赣江、抚河、清丰山河,多年平均经流量87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涌量约为26万吨/日左右,含水层厚5.1-6.2米,水位埋深小于5米,分布均匀,水质较好。 特产有青岚湖银鱼、鄱阳湖白鲫、塔城家乡豆豉、渡头熟狗肉,富山陈酒等。景点有白虎岭、青岚湖岘山庵和南新乡农田防护林带等。广福乡黎村东南吴家山有唐永王李嶙墓,小蓝乡小蓝村西边山有三国东吴古墓,麻丘乡荷埠周村外的明代建筑蜚英塔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位处东经115°49′~116°19′、北纬28°16′~28°58′之间。由东至西宽36公里,从南至北77公里。东接进贤县,南邻丰城市,西、北与新建县隔赣江相望,东北濒鄱阳湖,中西部对南昌市呈抱合之势。 地形地貌本县属鄱阳湖平原地区。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呈缓慢倾斜状。隆起与下降,变化微小。除几条近南向北分布的带状、垄岗状局部低丘外,均较平坦。全境耕地面积占44.96%,水面占29.71%,草洲、洼地占6.51%,村庄、道路、圩堤占16.69%,山地占2.13%。全境无山脉。总观地貌,东北为湖滨平原;中部为平原,在河床之间尚有一定面积的南北向分布的垄岗状阶地;东南部为低、残丘,近河分布有一定面积的冲积平原。全境平均海拔高度25米。南端平均50米以下,最高点白虎岭主峰181米;北端平均17米左右,最低点南新乡芦王村14.7米。 气候特征南昌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带。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由于受地理位置及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春季多雨伴低温,春末初夏多洪涝,盛夏酷热又干旱,秋风气爽雨水少,冬季寒冷霜期短”的气候。南昌县年平均气温17.8℃。全县温度分布趋势差异甚微,一般情况下西部高于北部,平原地区高于滨湖地区,但温差仅有0.3℃。 南昌县境内的四季实际起止时间为:春季自3月下旬至5月中旬,一般为63天;夏季自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一般为120天;秋季自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一般为60天;冬季自11月下旬至3月中旬,一般为122天。 全县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零下3℃~零下5℃,1991年12月29日达到零下13.9℃,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7~39℃,1988年7月18日达40.7℃。 历史沿革南昌县始建于汉高帝五年(前202 年),自建制以来就是“江西”历朝历代的的郡治、道治、省会所在地,有着“江西首县”的美誉。 最初的南昌县隶豫章郡,县境含今之南昌、新建、丰城、进贤4县地及附近一些地域;三国时魏黄初二年(221)与丰城县分治;宋太平天国六年(981)与新建县分治;崇宁二年(1103)与进贤县分治,此后县境再无大的变化。县名、隶属历代屡有变化,史籍均有记载,如:南昌、宜善、豫章、钟陵等: 南昌境域古属扬州,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始置南昌县,置县之初,南昌县境包括今南昌、新建、丰城、进贤4县及附近一些地域,面积约为7500平方公里。 新莽时期,南昌县曾改称宜善县,直隶九江郡。东汉、三国、晋,南昌县隶豫章郡。魏文帝黄初二年封孙权为王,南昌县属吴国。孙权析县南境为富城县(今丰城),自此南昌、丰城分治。 隋、唐(589~742),南昌县改称豫章县,隶属洪州。唐宝应元年(762),因避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曾改名钟陵县,隶属洪州。唐贞元元年(785)复名南昌县,自此再未更名,隶属洪州。 北宋兴国六年(981),析西境置新建县,自此南昌、新建分治。北宋崇宁二年(1103),升进贤镇为进贤县,自此南昌、进贤分治。南宋,升州为府,南昌县隶属隆兴府。 元代,南昌县隶属隆兴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因避裕宗名讳,隆兴路更名龙兴路。明洪武八年(1375),南昌县隶洪都府。洪武九年起,至清代(1664~1911),隶属南昌府。 民国元年(1912)至3年隶属江西省豫章道。民国15年,南昌设市,市、县分治。南昌县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起,隶属江西省第一行政区。民国28年起,隶第十一行政区。民国31年起,隶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后,隶属南昌专区。1958年9月,划归南昌市辖。1961年7月,划归宜春专区辖。1967年11月复划归南昌市辖至今。 朝 代 年 号 年 份 县 名 隶 属 上 隶 范围/面积 备注 汉 汉高帝五年 前202 年 南昌县 豫章郡 长沙王国 南昌新建、丰城、进贤4县及附近一些地域/7500平方公里 新莽时期 公元9年 宜善县 九江郡 东汉、三国、晋 公元25年 豫章郡 三国 魏文帝黄初二年 公元221 吴国 孙权析县南境为富城县(今丰城),自此南昌、丰城分治。 隋、唐 公元589~742 豫章县 洪州 唐 宝应元年 公元762 钟陵县 洪州 因避代宗李豫名讳 贞元元年 公元785 南昌县 洪州 北宋 兴国六年 公元981 南昌县 析西境置新建县,自此南昌、新建分治。 崇宁二年 公元1103 南昌县 升进贤镇为进贤县,自此南昌、进贤分治。 升州为府 南宋 公元1127 南昌县 隆兴府 元代 公元1271 南昌县 隆兴路 元二十一年 公元1284 南昌县 龙兴路 因避裕宗名讳 明 洪武八年 公元1375 南昌县 洪都府 洪武九年 公元1376 南昌县 南昌府 民国 民国元年至3年 公元1912 南昌县 江西省豫章道 民国15年 公元1926 南昌县 江西省 南昌设市,市、县分治。 民国21年 公元1932 南昌县 江西省第一行政区 民国28年 公元1939 南昌县 第十一行政区 民国31年 公元1942 南昌县 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 南昌县 南昌专区 1958年9月 南昌县 南昌市 1961年7月 南昌县 宜春专区 1967年11月 南昌县 南昌市 人口分布及区划综述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38361人;其中:莲塘镇 60835人、向塘镇118209人、 三江镇 25734人、蒋巷镇 66543人、滁槎镇 20270人、麻丘镇 36591人、塘南镇 39421人、幽兰镇 36187人、武阳镇 47688人、广福镇 32633人、冈上镇 40821人、南新乡 46662人、尤口乡 54955人、新联乡 16658人、泾口乡 45627人、渡头乡29229人、塔城乡 33367人、黄马乡 36892人、富山乡 29399人、东新乡 16037人、八一乡 37609人、小蓝乡 31863人、莲西乡 11538人、市五星垦殖场虚拟乡 10688人、省良种繁殖场虚拟乡 12905人。 2000年12月8日,撤销莲西乡,划归莲塘镇(赣民字[2000]372号批复)。 2001年10月22日,撤销渡头乡,划归幽兰镇(赣民字[2001]482号批复)。200l年11月15日,撤销滁槎镇,划归尤口乡;撤销小蓝乡,划归莲塘镇;撤销新联乡,划归(不含创业、东阳、东方、东升、东风村委会)塘南镇;创业等5个村委会划归泾口乡(赣民字[2001]520号批复)。2001年12月10日,撤销尤口乡建制,设立镇建制并更名为昌东镇(赣民字[2001]581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90.5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11个镇、7个乡:莲塘镇、向塘镇、昌东镇、蒋巷镇、三江镇、幽兰镇、塘南镇、冈上镇、武阳镇、广福镇、麻丘镇、南新乡、塔城乡、泾口乡、八一乡、黄马乡、富山乡、东新乡。其中,昌东镇、麻丘镇委托南昌高新开发区管理。 莲塘镇2004年辖7个居委会(府前路、莲富路、公园路、南井路、农贸街、莲南、斗柏路)、11个村委会(莲塘、岗前、斗门、定岗、王家、彭家、塔田、小蓝、墨山、埂头、街上)。 向塘镇2004年辖10个村委会(棠墅、黄山、河头、黄头、梁西、璜溪、西洛、浃溪、新村、辜坊)。 三江镇2004年辖4个居委会(乌龙街、大街、河街、前后万)、9个村委会(岗坊、源溪、汗塘、徐罗、松林、山下、东庄、三江、竹山)。 塘南镇2004年辖2个居委会(拓林街、新联街)、23个村委会(塘南、田万、协成、石岗、近港、富圣、渡口、张溪、篁山、西河、港头、梓溪、北联、民主、和丰、西联、联合、蔡家、红星、北星、新图、新联、新光)。 幽兰镇2004年辖2个居委会(幽兰街、渡头街)、29个村委会(牌坊、竹林、涂村、青塘、南山、幽兰、东田、流芳、杨树、胡陶、厚田、枫林、少城、南湖、新庄、马游、园艺场、渡头、东联、新荣、黄坊、灌溪、潭林、田坪、亭山、罗舍、桃岭、江陂、涂洲)。 蒋巷镇2004年辖1个居委会(蒋巷街)、17个村委会(胜利、五丰、立新、联圩、三洞、滁北、山尾、蒋巷、白岸、北旺、柏岗山、洲头、叶楼、高梧、旱上、河边、玉丰)。 武阳镇:2004年辖2个居委会(武阳街、茬港)、16个村委会(郭上、茬港、西游、傅家、朱坊、蕉湖、武阳、前进、南坊、大仪、保丰、徐桥、楞上、泗洪、庵前、广丰)。 岗上镇2004年辖3个居委会(岗上街、市汊街、万舍街)、12个村委会(长湖、兴农、蚕石、石湖、曲湖、晋安、岗上、安仁、合山、东坛、万舍、黄台)。 广福镇2004年辖1个居委会(广福街)、14个村委会(广福、北头、吴石、江家、木山、荷山、沙港、漳溪、万洲、宋洲、潭岗、官塘、板湖、南溪)。 昌东镇(由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代管):2004年辖2个居委会(尤口、滁槎)、25个村委会(山湖、三联、长胜、光明、阳门、杨家、黄家、闵吴、中尚、楼厂、瑶湖、东谢、尤口、钱岗、巷口、日新、芦源、三房、滁槎、李家、下尾、吉南、五爱、赵围、岭永);瑶湖水产场。 麻丘镇(由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代管):2004年辖1个居委会(麻丘镇)、16个村委会(金凤、武溪、库前、高胡、新龙、乐圩、南岗、巷上、厚溪、杨桥、宝塔、麻丘、刘城、鲁溪、广安、长江)。 泾口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泾口街居委会)、23个村委会(水阁、大浦、大沙、沙湖、杨芳、岗背、泾口、后房、泥湾、康庄、小莲、东岗、北湖、辕门、北山、东湖、山头、东莲、东风、东升、东方、东阳、创业)。 南新乡2004年辖2个居委会(楼前街、黄渡街)、20个村委会(楼前、山上、南新、塘头、九联、范湖、程湖、建新、丰洲、团结、潭口、爱民、大港、芳洲、东邺、友好、西江、新洲、黄渡、中徐、周坊)。 塔城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塔城街居委会)、10个村委会(东游、塔城、芳湖、秋溪、闹上、南洲、风岗、湖陂、青岚、北洲)。 黄马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桥东居委会)、13个村委会(官田、丰林、东边、白城、南安、上洛、岭前、郭埠、徐家、冯家、徐洪、华标、罗渡)。 富山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富山街居委会)、7个村委会(张坊、三山、若冈、滩上、清湖、富山、东亘)。 东新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东新街居委会)、6个村委会(石歧、河下、利用、东岳、大洲、小洲)、新洲农场。 八一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街道居委会)、15个村委会(甫下、后曲、淡溪、新坊、院前、大昌、涂埠、五星、八一、胡华、莲溪、钱溪、南邓、南江、板联)。 江西省良种繁殖场:2004年辖11个村委会(敷林、春溪、棠墅、蛟溪、浒南、万湖、横岗、涂家、南窑、北窑、红旗)、园艺所、种鸡场。 南昌市五星垦殖场2004年辖一分场、二/三分场、四分场、2个村委会(红井、梅池)、将军洲农场。 开发区向塘开发区管委会 2004年辖9个居委会(正街、东风路、通站路、解放路、西路、民主街东路、团结路、铁路新村、新街)、10个村委会(高田、剑霞、合火乞、丁坊、向塘、南店、荆山、沙潭、山背、蔬菜)。 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04年辖9个村委会(邓埠、沥山、柏岗、雄溪、虎山、唐村、霞山、柏林、玉沙)。 英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银三角产业园) 管理横岗、万湖、棠墅、春溪、蛟溪、浒南、敷林、涂家等8个村委会。 2005年,全县总人口91.73万人,其中男性48.25万人,女性43.4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2万人。2005年,出生12568人,出生率13.7‰;死亡3432人,死亡率3.74‰;自然增长人口9136人,自然增长率9.96‰。 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全县耕地面积101万亩,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南昌县是江西省的农业大县,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有着“鱼米之乡”、“江南粮仓”的美誉,具有丰富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盛产水稻、大豆、油菜籽、花生、甘蔗、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动物资源有260多种,其中家禽30多种,有“南昌白猪”、“鄱湖野鸭”、“肉牛”、“莲塘麻鸭”、“南昌灰鹅”等名优品种。 水产资源属全国渔业重点县之一。南昌县境内水系发达,赣江、抚河、清丰山河穿过境内,平均入境径流量约870亿立方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淡水鱼类主要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黄芽头、鳝鱼、泥鳅等120多种,有甲鱼、乌龟、淡水白鲳、罗非鲫鱼、吴郭鱼、桂鱼、银鱼、团头鲂等名贵鱼类;虾类有沼虾、溪蟹、中华毛蟹、青虾等10多种;贝类有中国肩蚌、江西楔蚌(河蚬)、淡水壳莱、湖蛤、田螺、推实螺等50多种。 动植物资源有200多种,传统树种有樟树、苦楝、马尾松等;特种经济林木有泡桐、水杉、茶等;药用植物已发现和利用的有麦冬、地黄、蔓荆子、生地、泽泻、薏米、菊花、黄介子、金银花、芡实等40多种,以蔓荆子、芡实为大宗。花卉有黑兰、君子兰、四季海棠、紫茉莉等名贵品种30种。著名的土特产主要有三江荸荠 、三江萝卜腌菜、塔城豆豉、万舍大蒜、涂家洲韭菜、麻丘莲藕、小蓝芹菜等。全县林业用地(含园林)约7.3万亩,占3%,全县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共有植物120余种,动物24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种,以河豚、白头鹤最为珍贵。 综合经济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较“十五”期间平均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26.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90.6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36.3亿元,增长9.8%。人均GDP突破1.5万元,达16819元,增长15.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南昌县一、二、三产业比由上年的19.4:56.1:24.5调整为17.1:59.2:23.7。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7.6%,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仍是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稳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0.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6.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三级连跨,达到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42.6%,是历史上增速最快、增量最多的一年,较上年净增3.0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跃上6亿元台阶,达6.24亿元,增长39.8%,净增1.75亿元。从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1.4%、41.8%和85.2%。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平稳上升(见上图)。从2002年—2006年5年间,南昌县财政收入(2002年到2006年的增速分别为35.9%、17.2%、31.5%、42.5%)每年的增长速度基本高于当年GDP的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1%,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4.4%,后者比前者高出11.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2010年,经济总量为306亿,全县财政总收入跃上30亿元台阶,达到35.7亿元,是2005年的5倍,占GDP的比重达12.98%,比2005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07.5亿元(预计数,下同),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9.93%,“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5.3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九五”期末的33.7:30.6:35.7调整到20.1:44.4:35.5。全县财政总收入7.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 %,年均递增2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年均递增23.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比上年增长61.2%,五年累计投资99.23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一,基本竞争力迈入全国A级行列。经中国社科院等三家权威机构联合评审,该县位居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15位。 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82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4.7%,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37.97%。规模工业企业在2004年实现了第一个三年翻番目标,2005年,完成增加值23.65亿元,销售收入77.6亿元,利税5.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83家。小蓝工业园区“三年大推进”工程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3亿元,落户企业385家,其中开工325家,投产191家,基本形成了汽车汽配、医药医器、轻纺服装、电机电器、食品饮料等五大支柱产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销售收入61亿元,税金3亿元,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解决劳动就业3万人,成为全县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点。尤其是汽车工业城的启动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产业档次,增强了园区的发展后劲。先后被授予全省工业强县、全省工业园区发展专项奖等荣誉称号。 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5.3%。房地产业快速成长, 2005年新开工商品房建筑面积134.56万平方米,占全市1/3强,涌现了梦里水乡、大湖之都、绿地山庄、九里象湖城等一大批精品楼盘。新洪客隆、南昌百货大楼等大型商贸企业进驻莲塘,洁惠花园宾馆、桂花村大酒店等餐饮服务企业品位提升,洪城汽配、江南饲料原料等专业市场功能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9.49%。200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2.4亿元,贷款余额54.2亿元,中介、保险、物管、信息等服务业成为新亮点。 交通条件南昌县是省会南昌的南大门,省城近郊,县城离市区中心仅18公里。全县目前已形成一个公路、航空、水路、铁路等齐全的交通运输网络。公路四通八达,105、316、320国道、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在向塘镇交汇,使南昌县成为真正的黄金十字铁路枢纽,向塘铁路编组站成为仅次于郑州的全国第二大货运编组站;赣江、抚河在境内交汇,航道可通长江各口岸;县城离昌北机场25 公里。 历史名人王定保(870-954),唐末光化进士,吴融之婿。唐末小说家,定保著有《唐摭言》十五卷。 宋齐丘(887-959),本字超回,改字子嵩,古南昌县人。南唐名臣。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晚号松坡居士,古南昌县人。南宋名相、词人。封翼国公。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徐孺子(公元97—168年),即徐稚(或写作异体字“穉”),字孺子。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 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所记,徐孺子,九岁,在月下玩耍时,别人对他说:“假如使月中无物,应当特别明亮吧?”他回答说:“不然,就像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一生博学多识而淡泊名利、不离劳作,被人们千秋传颂为“人杰地灵之典范”。邓琬(407—466)字元琬,一作元琰,南朝宋名臣。祖上四代大官。初为主簿,后封辅国将军,任南海郡太守。大明八年(464)为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长史、寻阳内史,代行江州事。 时宋废帝刘子业无道,皇族诸王夺位斗争剧烈。琬遂举九江之众,拥戴刘子勋,进攻废帝。战乱中明帝即位,琬亦让子勋在寻阳登位,并改年号为义嘉元年(466),自为左将军、尚书右仆射。同年八月兵败被诱杀。 胡谐之,一作楷误,南朝齐重臣。世祖初为别驾,爵关内侯。永明十年(四九二)转度支尚书,赠右将军,豫州刺史。谥曰肃。工书,述书赋曰:“宝光、谐之同调合韵。骨气胡壮,精神顾峻”。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九首。来鹏的作品有诗集一卷,但今已不传。 陈恕(946年—1004年),北宋名臣,字仲言。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任澧州通判。后被召入朝,升为工部郎中、知大名府。陈恕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兵。因功升为户部副使;再升为右谏议大夫,知澧州。后改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再升为盐铁使。陈恕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淳化二年(991)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他主管国家财政,前后达十余年之久。卒时,年仅五十九岁。真宗曾为之废朝举哀,赠吏部尚书。《宋史》论及陈恕,极赞其“取士得王曾,举代得寇准,可谓知人之明,且他善理财,精吏治,亦颂他”能吏之首”。 陈执中(990-1059),北宋名臣,字昭誉,名相陈恕次子。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佑元年(一○四九)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同上书卷五)。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乐全集》卷三七《陈公神道碑铭》)。谥恭。《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赵善括,字无咎,号应斋居士,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 刘时中(约1310一1354),元代散曲家,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官学士。时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数三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著名。他的两套散曲作品《端正好.上高监司》,一扫曲坛吟风弄月、离愁别恨的旧习,直接以创作来评议当时现实政治的重大问题,这在元散曲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汪大渊(1311~?),元代著名航海家,字焕章,西文学者称他为“东方的马可.波罗”。著《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魏良辅,字尚泉,流寓于江苏太仓。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为“易堂九子”之一,他致力于古文辞,尤精于《春秋》、《左传》诸史。晚年讲求实用之学,反对空谈。著作有《手评通鉴》、《春秋五传》、《耻躬堂诗文集》等。 林时益(1618-1678),明代文学家,本姓朱,名议霶,字确斋。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卒于圣祖康熙十七年,年六十一岁。本明宗室。清初,变姓名,寄籍宁都。与南昌彭士望同里,共谋居处。士望与魏禧一见定交,极言金精诸山可为岭北耕种地;乃携家偕士望往。侨居十余年,与魏氏昆弟相讲习。康熙七年,诏明故宗室子孙,还田庐,复姓氏;时益不乐归,卜居冠石,结庐佣田以自给。时益为“易堂九子”之一。工书,喜为诗,晚好禅悦。著有冠石诗集五卷,和确斋文集,(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王猷定(1598—1662),(猷yóu),字于一,号轸石,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却酷爱钻研学术。他自幼聪颖,很有才华,早年耽声伎,爱陆博,好仙怪。及长,转而“嗜两汉八家之文”,“惟以古人为事”。终生只是一个拔贡。王猷定的散文不为时文所左右,在清初文坛上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作品以新颖的内容,独特的手法,使文坛耳目一新。其中以论述奇闻异事的传奇性散文为突出。他的著作较多,现存《四照堂集》十六卷(文十二卷,诗四卷),是在他死后由友人周亮工搜集刊印的。王猷定爱好书法,其友韩程愈称他“临池之技,可以笼鹅”,把他同大书法家王羲之相比。但无墨迹存世。其散文成就不在所谓“散文三大家” (侯方域、汪琬、魏禧)之下,他的传奇性散文《汤琵琶传》、《李一足传》、《义虎记》等内容新颖、手法独特,一新文坛耳目,为明清文坛一代大家。 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一作云楣),清代大臣、学者,楹联名家。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元瑞博学强记,时有令誉。纪昀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时,彭元瑞是十个副总裁之一。与蒋士铨合称“江右两名士”。 梅汝璈(1904~1973),近代法学家,字亚轩。1946~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审判对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战争罪犯的工作,同某些庇护日本战犯的势力进行了坚决而卓有成效的斗争。 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和“坚持死刑处罚”等关键时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与尊重,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当感谢他。”时任教育次长兼国立政治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曾赠剑与梅先生,并称他为壮士。 黄秋园(1914-1979),著名国画大师,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等。黄秋园生前困顿,但孤介不媚时俗。远离名利,不求闻达,一受到地方美术界少数人排斥,去世前未吸收为地方美协会员。逝世五年后,他的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叹出:“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一九八七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一九八七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决定批准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江西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后将“黄秋园故居”,黄秋园居室列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被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 公刘(1927—200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刘仁勇、刘耿直。参加了民间长诗《阿诗玛》的收集、整理;又以民间传说和歌谣为基础,写作了长诗《望夫石》。此后又出版了《神圣的岗位》(1955)、《黎明的城》(1956)、《在北方》(1957)。1956年到解放军总政治部任职,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8年回归诗坛以后,出版的诗集有《尹灵芝》、《自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母亲—长江》、《骆驼》、《大上海》、《南船北马》等。 古龙,本名熊耀华,“古龙”是其笔名,1937年出生于中国大陆(或说1936年出生于香港),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华语文坛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家。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行之广,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古龙的创作真正达到辉煌,成为风行天下的名家。他的影响超越台湾地区,而与金庸、梁羽生一起被公认为现代武侠小说最有成就的三大家。 其他相关南朝梁置南昌县 南朝梁(502—557年)时,置南昌县,县治设在今广西博白县三滩圩。隶属越州合浦郡。南朝陈时隶属相同。 隋朝(589—618年),初期南昌县先后隶禄州、合州。大业五年(609年)隶合浦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南昌县改隶南宕州,并为州治。 贞观六年(632年),改南宕州为潘州,州治由南昌 县移至定川县,南昌县改隶白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白州为南昌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白州。 南昌县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南昌县属南汉白州。 宋开宝五年(972年),撤南昌县归入博白县。 县级领导县委书记:郭毅 县长:陈匡辉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