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墨城安村 |
释义 | 地理位置墨城安村隶属于山东省胶南市铁山镇,位于铁山镇驻地西南方向5公里处,位于铁镢山脚下,西接六汪镇,南接珠海街道办事处,东南接珠山办事处。 人口耕地该村有耕地230亩,村东西长450米,南北长360米。2005年有48户,人口113人,全部属李姓,无其它姓氏。 名称溯源据传,清乾隆年间李氏先祖李松、李梅兄弟由孟家庄迁于该村。因山上有尼姑庵,名墨婵庵,村以庵得名。后因谐音,演变为墨城安。 经济概况墨城安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以牧业为副,山林4000亩,村中间有一道自西向东的河流,居住比较分散,村内有一部分杂果,该村又栽植了30亩大樱桃,色泽、个头、口感都比较好。2000年,村各项收入33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4800元。 农村经济该村有耕地总面积83亩(旱地83亩),人均耕地1.48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地500亩,荒山荒地15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畜牧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畜牧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2.5%。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37.5 %;畜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62.5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3头,肉牛6头,肉羊100头); 工资性收入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8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人(占劳动力的23%),在省内务工6人。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通过筹资筹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生产产品数量和质量,向商品化市场迈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 ,全村有1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43.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户(分别占总数的18.7%和18.7%)。该村到乡镇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 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奋斗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田坝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8公里,距离中学3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田坝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乡卫生院3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户,占农户总数的18.7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本县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70户,全村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20人。其中农业人口260人,劳动力180人。 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30人,彝族30人。 到2008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12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1%。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6公里。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德茂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石龙坝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6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7人,其中小学生33人,中学生34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0.6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70个(劳均0.5个)。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0个,党员总数6人,党员中男党员6人、女党员0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交通不便,饮水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发展芒果产业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