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卢氏宗祠 |
释义 | 概述卢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二位的大姓。人口约有2468万多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据史料记载卢姓来源有“齐太公姜子牙后裔公子高的被封卢地”“炎帝之后后裔孙封于卢”“他姓改卢姓等,卢地的卢氏后人逐渐迁徙,在全国各地形成宗族聚居区,并建立宗祠,以祭祖和传承,国内,在浙江瑞安、广东东莞、河北涿州都保存有卢氏宗祠。 浙江瑞安卢氏宗祠在浙江瑞安湖岭区永安乡六科村。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占地370平方米,分两进。前进为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石砌台基条石压面,重檐悬山式屋顶,柱头个拱七踩单抄双下昂。后进为正殿,面阔五问,迸深四间,明间抬梁式构架,次稍间穿斗式构架,悬山式屋顶。大井中有戏台,建于乾隆八年(1743),平面呈方形,深阔各4.35米,4柱,歇山顶,柱头斗拱七踩双下昂,施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全祠布局典范,用材粗壮,举架高敞,拱瓣明显,是明清之际典型的木构祠字建筑。 广东东莞卢氏宗祠位于不坑镇东坑唇村围前。始建于元代(具体年份不详)历次重修。宗祠坐巽朝乾兼展戍,为三进院落式布局。每进均由木(石)柱支撑金钟架,堂顶飞檐斗拱。前两进均设屏风,柱上雕刻前贤今人联对。祠右傍设青云港,取左通右达,平步青云之意。 东坑卢姓始祖创基,从番禺神山(今花都市)徒迁至东莞峡口,以养鸭为生,沿河放牧,见东坑地方钟灵毓秀,土地肥美,就此搭寮居住,渐繁衍而成今之现状。 宗祠内现存清朝同治(1860~1874)年间卢满江将军及其夫人画像两幅。 卢满江,字晏溪。东坑塘唇村人。幼年父母双亡,死亡家贫,贵能自立,忍辱上进。咸丰五年,离乡从军。咸丰七年,随守备官黄维宝在安徽布政司麾下转战江南一带“剿匪平乱”,屡立战功,赏六品项戴。同治五年(1864)他带领江南水师前营战船,消灭江浙一带贼乱,升兵都司、游府等职,赏花翎;后调回广东,跟邓安邦办理海防工作,屡建功勋。诰授备洲游府、后营游府、都督府署水提、武功将军等职。他办事认真,平易近人,心系邑里,力治东江水患,深得邑人爱戴。曾得九十三乡父老赠磅万民伞、政德碑等。原配谢氏,东坑寮边头岭贝坑村人。贤淑德正,和睦乡邻,堪称妇中典范。 后莞邑名人,翰林院编修陈伯陶题肖像诗一首: 雄心杀贼快挥戈,士卒威威奏凯歌; 一旅旌旗平壁垒,千军鼓炮定山河; 频年马上观书少,此日身中带甲多; 肖像英风今尚年,龙泉不负十年磨。 河北涿州卢氏宗祠涿州城东拒马河畔,有一处建筑群,红墙蓝瓦,绿树掩映,肃穆幽雅。座北向阳的大门上,黄底墨字“范阳卢氏宗祠”匾额鲜明夺目。这里不仅是卢氏家族祭祖之地,而且有广泛而久远的社会影响。韩国的前总统卢泰愚所说“范阳卢氏”使“涿州名扬天下”、涿州是“世界卢氏祖先的基地”,具体所指就是这个地方。 卢氏宗祠之北有卢氏先祖卢植的墓地。不必说各地卢氏族人,自然按节令来此祭祀祖先;即使并非卢姓的人氏,也时常前来,凭吊长眠于此的这位东汉名臣。 作为范阳卢氏始祖的卢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有极高的声誉。“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是东汉朝廷对这位“涿郡涿人”的评价。宋朝太宗皇帝所谓“积代簪缨自范阳,尚书光耀千年史”的诗句,是对他由衷的赞颂。卢植以正直的品格、超群的才学和卓著的业绩,开创了卢氏家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赢得了生前的名望和死后的不朽,配享于孔庙,名列中华民族古圣贤之中。 以卢植为始祖的涿州卢氏家族,诗礼传家、有功于国,世代簪缨、历朝显贵,汉末以降,成为北方四个高门大姓之一。因魏晋—隋唐数百年间,涿州名“范阳”,故而卢氏的郡望为“范阳”,涿州卢氏被称为“范阳卢氏”。斯时,家族的郡望是政治地位的标志和文化传承的徽章,因此,播迁于海内外的卢姓族人,大都把自家堂号奉为“范阳堂”。 范阳卢氏是一个人才辈出、声名远播的宗族。仅从三国到唐代,正史记载的卢姓族人就达到八百余位。其中有宰相、尚书、刺史、太守、郡守等百余人。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涿州人卢坤,都是卢植的嫡系后裔。海外卢氏宗亲中,有韩国的两位总统卢泰愚、卢武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