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湾之战 |
释义 | 龙湾介绍龙湾地处中国明星市——潜江市腹地的龙湾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就在此设立派出机构,加强楚国东部行政管理。历史的变迁铸就了一座千年古镇,时代的发展创建了一座新型的文明乡镇。该镇总面积129.8km2,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 建制于唐朝初年,鼎盛于明代中期和末叶。境内有号称“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灵王行宫章华宫,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龙湾,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贺炳炎、廖汉生、吴云鹏等革命领导人,在龙湾地区领导广大军民一面抗击日寇,一面开展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刘赤生在这里组织群众清匪反霸,壮烈牺牲。土地革命时期,龙湾留下了贺龙、段德昌、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他们领导龙湾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红色土地上的赞歌。 龙湾,资源丰饶,乡土特色鲜明,是江汉平原重要的优质粮大镇、优质棉重镇、水产品强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湖北水产第一镇”的称号。 事件背景大战的序幕 无论怎么躲避,决战这一天终究会到来,这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共识。 至元十九年(公元1359年),陈友谅已经完全控制了天完国,他的兵比朱元璋多,训练水平也比朱元 璋的士兵强,更要命的是,他的长处正是朱元璋的短处--水军 陈友谅占据了湖北和江西,也就是说,他占据了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占据的应天是下游,必须要仰首 而战,由于他们正好在一条水路上,水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战争方式。朱元璋一再避免决战的原因也就在 于此。 虽然朱元璋不懂物理,但他也知道拿渔船去和战船决战于水上,无异于自杀。 恰在此时,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决战提前爆发了。这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 至元十九年(1359年)11月,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陈友谅大为吃惊,准备安排部队夺回,但事情泄 漏,朱元璋有了准备,命令徐达与常遇春采用伏击方式作战,常遇春与徐达在九华山下设伏,打败了陈友 谅的军队,并俘获了三千人。 此时,常遇春的老毛病犯了,他对徐达说,我要杀掉这三千人,徐达坚决不同意,并表示要上奏朱元 璋,但他没有想到常遇春胆子大到惊人的程度,竟敢不经过请示,连夜将三千人全部活埋了! 常遇春杀降是有目的的,他留下了几个人没有活埋,让他们回去给陈友谅带去了一句话 我是常遇春,是我打败了你! 这下麻烦大了。 详细内容老人答应而去,回来之后,自然少不得又将此行的始末都回报了朱老大。 只听朱老大自信地说道:“敌人这回算是落在咱们的箭靶上了,射得中射不中就全在诸位的本领了。”于是他赶紧派李善长去撤掉那座木质的江东桥,而改换成铁石材料的,几千人忙活了一个通宵,这桥就算是修成了。 正巧,这时候有一位富民带着家小从陈皇帝那边逃了过来,他跟朱老大反映说:“陈伪主曾问及过新河口道路的事情。”看来陈皇帝对于新河口有兴趣,于是朱老大又命人在新河口一带跨水筑了虎口城,并且还加派了重兵把守。 此时,徐达、常遇春等都已率部分主力赶回应天,朱老大布置任务道: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徐达军于南门外集结,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领舟师出龙江关外。 朱老大本人则坐镇于紧靠长江边的庐龙山,他命人拿着黄旗埋伏在山的东边,红旗在山的西边,并且告诫大家说:敌人来的时候就举红旗,见举黄旗的时候伏兵就一齐杀出。 这时的朱家军已处于高度紧张的临战状态,他们严师以待陈家军的到来。很快,陈家军的水师就一路东下来至大胜港,他们发现杨璟的军队正布防在那里;另外,大胜港的水道非常狭窄,陈家军的战船又都是特大号的,所以只能容得三艘舰只并行入港。 陈皇帝见大胜港从水路不容易突破,无法发挥自家的战船优势,所以他赶紧命令船队退出长江,改为直向江东桥前进,以期尽快与老康会合。尤其是他听说江东桥不过一木桥,船队可以从那里把桥撞坏,直接冲过去。 很快,船队就到达了江东桥,四周居然一片死寂,看不见什么人影。 “老康——,老——康——,老康!”靠,咋没人回应。 “老————康————,康茂才!你个死相的,死哪去了?”陈皇帝让人对了一阵暗号后,见没人回应,心里开始有些发虚了。 “报——,陛下!这江东桥不是木桥,而是新改建的铁石桥,看来咱们是上了人家的当了。”这时一位亲信将军来报,陈皇帝闻听此言,更加惊疑了。 又喊了一会“老康”,见还是无人应答,陈皇帝这才不得不失败地相信那个老门房可能是个“托儿”——但老康这小子指定是个“托儿”。只是这姓朱的为什么要骗自己呢?难道是他嫌死得慢不成,想求速死吧…… 不管怎么说,十几万大军既然已经来了,就绝没有空手而还的道理。于是陈皇帝就传令自己的弟弟“五王”,让他率舟千余驶向地势较为开阔的龙湾,到那里之后先派出万人登岸立栅,以图先在这一带站稳脚跟。“五王”的队伍气势雄壮得很,锋芒正盛,他们还就不相信他姓朱的能一口吃个胖子。 其实,从当时当地的形势判断,朱老大事先已经料定龙湾必是陈家军要做跳板并不惜以主力争夺的要害,所以他才在这一带布置了重兵进行埋伏。可惜陈皇帝还被蒙在鼓里,康茂才的事情只是闹得他有点不快,并没能引起他的高度警觉。 当时正值盛夏,骄阳如火,朱老大身着紫茸甲,正躲在一大伞盖下指挥着诸将。他眼见士兵们一个个热得汗流浃背,于是就命人撤去了自己的伞盖,要与大家同甘共苦才是。 突然,朱老大对大家说道:“天要下雨了,大家先吃饭吧,待会儿下了雨再攻打敌人不迟!” 话说当时天上无云,根本没有要下雨的征兆,所以大家都很怀疑老大的话。可是不一会,黑黑的云头就从东北方向上来了,很快大雨便倾盆而下。众人无不惊服:咱家主公真不是凡人啊! 于是红旗举起,朱老大命令部队前往攻打陈家军立于龙湾的营栅,诸军无不奋勇争先。正在大战之际,陈皇帝又亲率大军赶来参战,双方刚开始全面接战,雨恰好就停了。 于是朱老大命人把鼓敲响,山西边的人听到鼓声便将黄旗挥舞起来。接着,冯国胜、常遇春的伏兵迅速杀出,徐达的部队也很快赶来,张德胜、朱虎的水师也一同前来。眼看四面八方全是朱家军,他们内外合击,一下子就把陈家军给打蒙了。 估计当时双方军队的数量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只是由于龙湾地区地势狭窄,陈家军又大多处于战船上,大兵无法展开,所以才吃了大亏。 打了没一会儿,陈家军的阵脚就开始大乱,于是败局一发而不可收拾。已经登陆的陈家军不得不赶快回到船上准备撤退,偏巧此时潮水消退,很多大船都被迫搁浅,一时动弹不得。结果一战下来,陈家军被杀的、淹死的不计其数,仅仅被俘的就达两万多人。而且还缴获了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可谓是大获全胜。 陈家军的将领张志雄、梁铉、俞国兴、刘世衍等不得不举手投降,陈皇帝本人则不得不改乘一条小船侥幸逃脱。他的旗舰最终也被朱家军缴获,当有人把康茂才的那封书信搜回来拿给朱老大看时,他禁不住笑道:“这姓陈的愚蠢到这种地步,真是太可笑了!” 话说那张志雄本是赵普胜的部将,其人善战,被称为“长张”。老赵被杀之后,他对陈皇帝很不满,所以龙湾之战无斗志。等到他投降之后,又赶紧向朱老大汇报了一个镇压哦情况:“姓陈的这次率军东来,是把安庆的主力军都抽调来了。俺们今天的这帮降兵,本都是驻守安庆的。如今姓陈的既吃了败仗,那安庆就空虚了,主公尽可以派人去取。” 于是朱老大一面派出徐达、冯国胜、张德胜等率军追击败逃的陈家军,一面又派出一位姓余的元帅领兵去取安庆。 张德胜部在慈湖一带追上了陈家军残部,他们纵火又烧毁了不少敌人的战船。到达采石之后,双方展开激战,最后张德胜本人不幸战死。看来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陈皇帝那边猛将本来就不少,困兽犹斗啊! 这时冯国胜率领援军赶来,陈皇帝与其手下大将张定边坐镇于一名曰“黑旋风”的巨舰上,振作精神准备应战,结果又吃了一回败仗。 陈家军被驱赶得昼夜不得安息,有如惊弓之鸟一般,实在狼狈到了极点。也许正因为此战留下的抹不去的巨大阴影,所以才导致后来陈皇帝不敢再轻易打应天的主意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太平也不要了,陈皇帝收集太平的残兵,于是一块向西逃窜而去。 当徐达率水师主力追至池州后,眼看将要进入敌人的势力范围,因此不得不领兵而还。另一路,余元帅则于不久后成功地拿下了安庆。 至此,整个龙湾之战才算正式拉下了帷幕,它严重地打击了陈友谅的嚣张气焰,也使得应天的局势转危为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