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凌歊台 |
释义 | 《凌歊台》(《陵歊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组诗《姑孰十咏》之一,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其中的对仗为人所称。 作品名称:《凌歊台》 作品别名:《陵歊台》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李白 历史古迹古迹简介凌歊台,又作陵歊台,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城关镇(姑孰),在黄山塔南。相传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所建,南朝宋世祖孝武皇帝刘骏筑避暑离宫于其上。 历史记载《太平府志》记载:黄山在郡治北五里,高四十丈,山如初月形。上有宋孝武避暑离宫及凌歊台遗址。 陆游《入蜀记》卷二也记载了凌歊台谓宋高祖所营。 古凌歊台宏伟巨丽,高出尘埃,有“笙镛黛绿之胜”,从历代诗人描写凌歊台的“宋祖凌歊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宋家天子游南国,红粉三千百尺台”的诗句中,可窥凌歊台雄姿之一斑,而今仅存遗址。 凌歊台废于何时不详。李白在《姑孰十咏·陵歊台》一诗中说:“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可见那时还有台馆存在。 明代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记道:“凌歊台在山顶,有石如案,高者五尺,顶平而圆,径丈许”,描述了凌歊台遗址。 历代诗人留下了很多吟咏凌歊台的诗词曲。 李白诗作作品原文凌歊台(一作陵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作品译文登上古楼台,极目望远,风光尽泻眼底。 群山如同屏风叠嶂在天空罗列,宽阔的平原上花丛缤纷。 白云悠闲自由地进出窗扉,山野松色郁郁,竹丛吐翠。 我想看看楼下的碑文,可是上面苍苔累累,字迹难辨。 作品评析这首诗是李白的《姑孰十咏》之一,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对仗用得很不错。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