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川三绝
释义

利川是民间艺术的海洋,该市的利川灯歌、利川小曲、肉连响久传不衰,成为土家民族文化的品牌,被誉为利川三绝。

利川灯歌

利川灯歌是利川柏杨一带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是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灯歌形式。表演时划地为台乐队一般由五人组成,既伴奏又伴唱,随着打击乐的阵阵响起,演员们或随船飞旋起舞,或随船踏歌,翩跹进退,群众喝彩者有之,唱和者有之,鞭炮声、鼓乐声此起彼伏,情景十分热烈。

2000年,利川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了“中国利川首届民歌艺术节”,其申报理由就是利川是龙船调的故乡,李谷一、阎维文、李金斗等二十多位著名演员齐聚利川,成为利川一大盛事。

2003年利川再次举办“龙船调的故乡(中国利川)首届经济文化交流会”,刘欢、齐秦等著名演员联袂演出,同时举办“全国黄连论坛”,中国著名民族医药专家齐聚一堂,签订了经济合同2.15亿元。还相继产出龙船调牌香烟、龙船调莼菜等等。龙船调已经由一个利川的文化品牌,正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品牌。

同年,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的宋祖英专场音乐演唱会上,一曲《龙船调》把演出推向高潮。《龙船调》登上这神圣的音乐殿堂,标志着它被铭刻上世界优秀民歌的丰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优秀民歌。 著名演员王玉珍、汤灿、王洁实、谢丽丝、魏金栋都曾演唱《龙船调》。《湖北民歌集》、《中国民歌集》、《中国民歌精选》都予列载。

利川小曲

利川小曲被誉为利川民族文化“三绝”之一,是土家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发源于利川南坪、茶兴一带,流传400余年,现有曲牌55支,传统曲目20多个,新编曲目40多个。作为一个独立的曲种,已被收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利川小曲的演出传统方式有二:一为拉场子的“唱曲儿”,二为坐堂演出的“唱雅曲”。艺人的传承方式,有家族式的班子,也有师徒相授,但在建国以后,小曲的传承班子,仅剩袁家班子的袁绍卿和聂家班子的聂成等人。

利川小曲曲牌丰富,现有39种55支,其中单曲34支,小调12支,鼓曲9支。曲目也非常丰富,现存的就有近百个,如传统曲目《盼闯王》、《怕字歌》等。

利川小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有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教育性、娱乐性、简朴性等特色,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更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土家肉连响

土家绝技肉连响舞蹈是根据旧时“泥神道”演变而来的,源自社会的最底层。解放前,乞讨者将稀泥涂在裸露的身上,手舞足蹈,沿街沿门拍打,迫使主人施舍,俗称“泥神道”。20世纪80年代,利川文化馆工作者与“泥神道”传承人吴修富等人,对传统的“泥神道”进行挖掘加工整理,并配上“莲花闹”的曲调,辅以锣鼓点子,演绎成现在的群体健身舞——肉连响。

土家肉连响与利川灯歌、利川小曲一起,被誉为利川民族文化“三绝”。肉连响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成为土家族的“绝舞”,表演者用手掌拍击人体裸露的头、肩、臂、肘、胸、肋、腰、胯、腿、踝、足等部位,口内以舌颤动发声击节,其拍打的动作和部位类似民间舞蹈打“连厢”,又称“肉连厢”。“肉连响”表演者多为男性,伴随着凝重而铿锵的击鼓声,舞者尽情表演。节奏明快,表演滑稽诙谐,娱乐性极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