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翊远
释义

李翊远,男,汉族,籍贯浙江宁波,1922年2月出生,研究员。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先后在北平农事试验场、华北农科所(后改中国农科院)、中国农科院果树所、中国农科院果树所郑州分所工作,1978年调入北京市农科院果林所。1981—1985年任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79—1987年任北京果树学会理事长。

人物年表

1922年2月 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

1947年7月 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1947-1949年 任北平农事试验场园艺系技佐。

1949-1955年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助理研究员,并任课题组长。

1956-195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园艺系,任课题组长。

1958-1961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任计划科负责人。

1962-197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任果树育种研究室主任兼葡萄课题组长。

1979-1988年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顾问,鲜果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市果树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政府专业技术顾问团顾问、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园艺学报》编委等。

1988年 离休。

1996年8月25日 病逝于北京。

生平经历

建立基础

李翊远,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22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一个职员家庭。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同年,经沈隽、汪菊渊介绍到北平农事试验场工作,任园艺系技佐。先后协助张继增、翁心桐开展白菜、萝卜品种比较试验和苹果砧木抗盐性研究。他不仅工作积极努力,完成任务好,而且虚心向专家学习,认真接受科研工作各方面的基本训练,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葡萄结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成立了华北农科所,李翊远任该所园艺系助理研究员并担任课题组长,从此开始了他葡萄研究的生涯。

1949-1958年,李翊远主要从事葡萄栽培和品种选育研究,同时还承担一部分苹果、梨的栽培技术推广工作。1952年起,主持葡萄抗寒育种和葡萄新品种选育研究。他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努力工作,为促进北京地区葡萄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辽宁兴城成立。因工作需要,李翊远被调到该所工作。他在葡萄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1959年他参加编纂《中国果树栽培学》 ,完成葡萄部分的编写任务。196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计划科负责人,负责计划管理兼领导刊物出版、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工作。

1961年,李翊远作为葡萄专家,被调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负责葡萄方面的科研工作。1961-1978年间,李翊远一直主持葡萄原始材料的研究和葡萄育种课题;还负责农业部下达的“研究评价从保加利亚大量引进的葡萄品种在黄河故道地区的表现”;同时还主持与前苏联和东欧六国的国际葡萄合作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

1978年,李翊远已年过半百。为解决他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经领导同意,李翊远调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继续从事葡萄育种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李翊远先后任鲜果研究室主任、研究所科技顾问、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并任北京市政府第一届专业技术顾问团顾问;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园艺学报》责任编委;北京果树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等职。

科研成果

早期研究及成果

李翊远1947年毕业后至1949年初在原北平农事试验场园艺系工作,先后协助进行白菜萝卜品种比较试验和苹果砧木抗盐性研究。1949年北平解放,成立华北农科所,主持玫瑰香葡萄环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期环剥能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7月下旬环剥能增进着色和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0年去原察哈尔省老果区怀来县协助解决提高苹果、梨等果品产量、防治病虫害。经过两年工作,引入良种、防治果树病虫、进行老树更新、修剪及土壤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果树产量、品质,在协助当地建立技术推广机构后,于1952年撤回。1953年起主持葡萄品种选育课题,收集了近400个品种进行了观察研究和酝酿试验,选出了莎芭珍珠、葡萄园皇后、新玫瑰、意大利、法国兰、佳利酿、赛必尔2007等适合北京栽培的生食和酿酒品种。1958年成立中国农科院果树所,调往该所工作,1959年参加编写中国果树栽培学,负责葡萄一章。1962年春又被调往郑州分所,黄河故道是建国后新兴的葡萄生产基地,1958年从保加利亚和新疆引入大量葡萄插条在短期内要发展面积达十余万亩,由于未经过试验盲目引种,表现出很多品种不适应,加以技术和物质条件都不具备,各地纷纷刨葡萄,李翊远同志调入此后,对引入品种进行评价,并组织了豫皖苏的国营农场和葡萄酒厂建立技术协作网进行科研和技术推广,提出了适合故道地区发展的品种及栽培技术,对巩固黄河故道地区的葡萄生产及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郑州分所建立了保存588个品种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葡萄资源圃,1962年开始育种工作,培育出郑州早红、黑佳酿等两个新品种及一批优系,并负责与苏联、东欧六国合作的葡萄科研项目,包括葡萄地理变异试验、早熟生食葡萄育种和品质资源交换等。1978年11月,调至北京市农科院果林所工作,主持葡萄研究课题,在所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根据研究课题的目标对品种园进行了整顿,并陆续从国内外引进较新的良种,建成拥有130个品种的品种园,初选出潘诺尼亚、布朗无核等5个适宜在北京地区发展的品种,原有1973年杂交的杂种实生苗于1979年开始结果,1986年培育出3个早熟品种:早玛瑙、紫珍珠、翠玉,一个中晚熟新品种艳红。

巨峰葡萄无核化试验

在此期间又进行了巨峰葡萄无核化试验,通过研究PCPA15ppm和GA20ppm混用,巨峰葡萄无核率达92.5—99.5%,基本获得成功。

后期研究成果

培育无核新品种是葡萄育种目标之一,1986年开始了葡萄胚株培养技术的研究。1986年结果表明葡萄胚株培养适用的培养基为Nitsch培养基和Nitsch培养基+2%IAA和0.3%GA3,其次胚株取样的适宜时期因品种而异,如无核白取样时间限制在花后15-20天,京早晶品种则以花后20-40天取胚株为宜,优系73-8-1则在花后20-50天取样培养可以成活。

论文论著

1 李翊远等.山地苹果栽培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54

2 李翊远.葡萄新品种苗木的加速繁殖(译文).苏联农业科学.1957 (11)

3 李翊远.沙土上的葡萄(译文).苏联农业科学.1958

4 李翊远.植物的土壤营养和果园施肥问题.苏联农业科学.1958(9)

5 李翊远(参编).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卷第三章:葡萄).北京:农业出版社,1960

6 李翊远.黄河故道地区的葡萄品种.中国园艺学会论文汇编.1965

7 李翊远.国内外葡萄科研概况(综述).农业科技资料.1979(4):41~47

8 李翊远.庭院葡萄栽培.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

9 李翊远.日本落叶果树品种更新.世界农业.1984(2)

10 李翊远.对氯苯氧乙酸和赤霉素对巨峰葡萄形成无籽果的影响.北京农业科学.1984(10)

11 李翊远.有核和无核葡萄的胚珠培养及实生苗的发育(译文).葡萄栽培与酿酒.1985(1)

12 李翊远,唐淑梅,刘亚萍.生食葡萄新品种选育.中国果树.1987 (2)

13 李翊远等.葡萄新品种——早玛瑙、紫珍珠、翠玉、艳红.华北农学报.1987(2)

14 李翊远等.北京果树志·葡萄专志.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15 李翊远.葡萄栽培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16 李翊远等.梨、葡萄、桃栽培及病虫防治.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人物评价

工作态度

李翊远总是认真负责地对待生产上的有关问题,坦率地提出技术性建议。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市有关部门拟在延庆县康庄地区建立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并邀请李翊远等有关专家论证。经实地调查后,李翊远慎重地提出,这一地区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大风口处,年有效积温偏低,土壤瘠薄,因而不适于发展优质葡萄生产。这一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从而避免了在这一地区盲目发展葡萄生产的做法。

李翊远离休后,仍然勤奋工作。为提高果树生产的科技水平,他埋头写作,翻译国外文献,编著科普书籍和技术资料,为果树科研和生产服务。他还经常到北京郊区试验基点,指导青年科技人员的研究工作。

性格特征

李翊远为人正直、诚恳,待人接物实事求是,直言不讳。他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讲真话。在学术上,他治学严谨,谦虚谨慎。这些都给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