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何友声
释义

§ 简介

何友声

何友声,中国流体力学知名学者、高速水动力学研究先驱。1952年9月上海同济大学造船系毕业,1957年至1958年清华大学首届力学研究班学员兼辅导教师。历任大连工学院助教、上海交大造船系助教、讲师、工程力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至199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199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1989年至2003年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2001年获教育部模范教师称号;2002年被遴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何友声长期从事船舶原理、高速水动力学、飞行力学和出入水理论研究,是水翼及其兴波的水动力设计的奠基人;70年代他率先倡导研究螺旋桨激振力,及时追逐了国际潮流,使中国设计的船舶减振性能一跃足与国外媲美。他在空泡流、空泡脉动特性、物体出入水过程的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国防建设。为适应长江口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航道建设需要,建立了河口水动力学的研究基地,积极推动为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在国内外一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由于他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曾先后10余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

§ 早期生活

力学家

何友声4岁随母迁居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生活动荡,几经迁居,直到1943年,才定居沪西。1944年1月,何友声进入市立晋元中学就读,直至高中毕业。他主办《精勤》级刊,参加进步活动,备受师生们青睐。1949年春季中学毕业,获全市市立中学十奖之一。同年秋,分别考取北大、同济、圣约翰等高校。何友声夙志于海洋事业,进入同济大学造船系,1950年春入团,积极参加解放初期各项运动。1952年秋毕业,到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工作,任造船系助教兼系秘书,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2月,为筹建上海造船学院,随系迁并人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曾先后讲授船舶推进、船舶概论、船舶阻力等课程,辅导船舶静力学、船舶摇摆、船舶振动、流体力学等课程。1956年晋升讲师。同年4月,在《中国造船》杂志发表《关于梯形法》和《辛氏法的端点修正》两篇论文,开始显示出他的才华,尤以后者给造船界留下深刻印象。这一修正法简单、明了、易学、精确,已广为国内各种船舶设计手册采用。50年代,按中国科学规划的要求,由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等筹办了第一届清华力学研究班,以造就高层次力学人才。1957年2月,他被选送到该班深造,主修流体力学,并兼任辅导老师和党总支书记。其间,他发表了《关于超空泡螺旋桨》、《螺旋桨设计与主机配合》、《标称伴流分数平均法则的分析》3篇文章,后者证明了伴流分数中的一个命题,澄清了几种定义下伴流分数孰大孰小问题。

§ 主要贡献

何友声

螺旋桨激振力 1976年,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浙江沿海客货轮四艘姐妹船在航行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剧烈尾振。江南造船厂和浙江海运局组织全国有关专家赴航行现场,进行大会诊。当时在振因分析的认识上有很大分歧。何友声力排众议,根据实测的振动数据,断然认为这是螺旋桨空泡激振力所致。何友声根据当时国外激振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见解,阐明空化激振力的形成和危害,与会者为其说理透彻而折服。并以此为据,对该船加装了减振措施,果然取得了明显效果。此后,他大力倡导开展这一新领域的研究,国内很快建立起5个研究据点,及时追逐国际上在该领域的研究潮流,使中国所设计的船舶的尾部减振水平,足与国外媲美。1987年他与王国强教授合作总结了自己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出版了《螺旋桨激振力》,成为国内外第一本这方面的专著,供高层次研究和设计人员使用,获得国内学者们的高度评价。1992年,此书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级)二等奖和国家教委优秀学术专著奖。

空化与空蚀 何友声领导这项研究课题组,先后建成“高速文都利剥蚀装置”和“磁致激振剥蚀装置”等专用试验设备,加上空泡水筒,使上海交大成为国内关于空化和空蚀研究的基地之一。其间,他先后在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国内空化与空蚀讨论会和刊物上发表“发展空化尺度效应试验研究”、“螺旋桨材料空蚀特性试验研究”、“三维非线性超空化流摄动解”、“系列头体的空泡试验研究”、“零攻角和小攻角下带空泡轴对称细长体的水动力计算”、“二维翼的空泡脉动特性”等多篇论文。

近水面物体非定常运动理论 在1963年何友声在中国开辟了水翼理论的研究领域。他拓广了美籍华人吴耀祖的工作,发展了后掠水翼理论,取得解析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小展弦比水翼。以此为基础所开发的水翼性能理论计算方法在我国水翼艇的设计中沿用至今。1985年起,他又与人合作,开拓兴波理论时域解析解及其数值方法新领域。先后在《力学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航空学报》等刊物的中、英文版或国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有限翼展水翼非定常理论》、《解非定常兴波问题的新方法》、《二层流体中奇点作任意运动的解析解》、《规则水波对低空飞行机翼特性的影响》等多篇论文。这些工作得到国内外的重视,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新进展。

出入水理论 这项研究是发展水下兵器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物体出入水波面时,会出现十分复杂的现象,一般国内外基本上以试验研究为主,苏联曾发表过一些以小摄动为前提的理论研究文章,并研究撞击瞬时的介质可压缩影响。何友声与其合作者则独辟蹊径,应用数值模拟进行理论研究,建立新的模型,成功地模拟出面闭合、深闭合、多次闭合等人水后期复杂流动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展可应用于水下兵器出入的工程计算程序开发工作,先后发表了《带空泡下垂直和斜人水时水动力特性预报》、《轴对称体垂直出水的非线性数值解》、《平头物体三维带空泡人水的数值模拟》、《平头圆柱体垂直出水粘性流场的数值模拟》、《轴对称体以大人水角斜入水非线性问题的摄动解》等论文。对此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梅强中教授的评价为:这些工作很有创造性,要抓紧用外文发表,让国外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机械系主任A·波罗斯派雷蒂(Prosperetti)教授对此也作了高度评价,要求派人前去该校学术交流,介绍这里的研究成果。他与他的强度所所开发的工程应用计算程序已为国防型号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4个成果已分别获得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中国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3年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教学育人

何友声以治学严谨著称。有一次别人反映某教师的文章公式推导有误,他花了两天时间将推导整理一遍,证明确实有误,再转告该同事指出错误所在,并帮助分析出错原因。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在任校党委书记期间,继续主持研究生的近代文献讨论课,属自己名下的研究生,仍负责全面指导,规定学生定期汇报完成布置作业和学习生活情况。对他们的论文选题,参考资料的收集,试验装置调试、测量,上机计算,撰写论文等各个环节都一一过问,包括到试验现场检查。每位研究生的论文,最后都经他逐字逐句修改定稿。在学术上,何友声推崇和倡导“探求”和“采诸家之长”的精神。多年来,他深感我国工科大学学术空气淡薄,在60年代,曾在《文汇报》上著文《论学术风气》,倡导学术是不同见解的争鸣,活跃学术空气,以推动学科研究发展。在他的建议下,1962年在上海交大建立了一个跨学科跨学校的学术论坛,仿维纳讨论班,以沙龙形式举行,参与者至今犹感其馨。1963年,他又主持船舶力学界第一个讨论班,以空泡流理论为主体,每周一次,成员有董世汤、刘应中等多人,悉心讨论该领域之当代发展,开创新思路,提出新方法,讨论中提倡互攻弱点,不计态度,唯真理是从,迂腐旧习为之一扫,掀切磋学问之新风,使国内空泡流理论研究水平一跃而跻身世界学林。80年代以来,他继续在教师和研究生中保持和发扬学术讨论的优良传统,组织近代文献讨论班,每周一次,雷打不动,引导和鼓励青年敢于发表见解和争论,既活跃了学术空气,也使青年较快成材。

何友声从教44年,培养了大批人才。恢复学位制后,建立了以水动力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流体力学博士点和博士后站,已培养了30余名硕士和博士生,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的学识和人品受到学术界的尊重,自1986年起,连续两届被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和上海力学学会理事长;任国家教委科技委第一届委员和全国多种一级专业刊物的副主编或常务编委;1990年起担任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他曾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被邀在一些著名大学作学术报告,与国际同行们有广泛的联系,享有较高的声誉。

§ 学术论著

何友声《辛氏法端点修正》中国造船,1956年。

何友声《标称伴流分布平均法则的分析》中国造船,1958年。

何友声、杨文雄《气垫飞行器原理》中国造船学术会议论文集,1962年。

何友声《1949年以来中国船舶流体力学进展》船舶工业进展论文集,1979年。

何友声、王国强《螺旋桨激振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何友声、鲁传敬、陈学农《二层流体中奇点作任意运动的解析解》应用数学和力学,1991年。

何友声、叶取源、刘桦《高速水动力学中的自由表面问题》现代数学和力学(MMM)—VI,戴世强等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