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史杂志》
释义

§ 基本信息

期刊名称 文史杂志《文史杂志》

主管单位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主办单位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主编 屈小强

地址 成都暑袜中街42号

邮政编码 610016

电话 028-86729462 [1]

电子邮件 scwszz@sina.com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3-6903

国内统一刊号 CN 51-1050/K

邮发代号 62-48

刊期 双月刊

创刊日期 1986-01-01年创刊

§ 简介

文史刊物。积极评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以及优秀文化遗产;向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普及宣传,进行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启发教育,包含文学,历史,艺术三个范畴

§ 期刊介绍

办刊宗旨: 存史、资政、育人,让历史告诉今天与未来,全面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2]

抗日战争时创办的文史学术刊物。1941年1月在重庆创刊,先后由独立出版社、重庆商务印书馆(1941年1月一卷三期起)、重庆中华书局(1944年1月三卷一期起)出版。该刊原由朱家骅发起创办,隶属于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受秘书长吴铁城领导,社长为叶楚伦,但都不过问社内具体事务。创刊时主编为卢逮曾。1941年6月顾颉刚任副社长兼主编,自一卷九期起直至停刊。史念海、魏建猷等都曾担任过编辑。1945年2月,因顾颉刚在文化界对时局宣言上签名,秘书处停发经费,刊物与国民党的关系就此中断,由顾颉刚自任社长,艰苦支撑至抗战胜利,出满了五卷。抗战胜利后,曾两度在上海复刊。第一次在1946年,由中国出版公司出版了两期;第二次在1948年,由文通书局出版了三期。顾颉刚坚持自主办刊的方针,认为“文与史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唤起民族意识的利器”。因此,《文史杂志》虽系纯学术刊物,但内容力求通俗,讨论的问题亦能和时代相联系,受到读者的欢迎,销售遍及内地各省。

§ 精彩文章片段

颛顼的来历

顾颉刚先生在《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曾说:“颛顼一名我们还不知其来历。”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称:“‘[王夏]’字,丁山又断为颛顼之本字……亦何足以据信?实则颛顼与尧本为一帝之分化”。关于颛顼的来历,恕笔者直言:前辈史家好像走入了传说古史的迷宫,始终难以走出来。考颛顼的来历、涉及到传说古史的正本清源,不是一篇短文可以说明白的,因此。这里仅摘其要者,作一简明的辨析。 (共3页)关键词:颛顼,古史研究,正本清源,顾颉刚,上古史,中国,传说,史家

日照何以生紫烟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动人诗句是人文与科学相融的佳句,日照何以能生紫烟呢?原来,太阳光照在瀑布上,闪动着五彩缤纷的色彩。光在前进时若遇到阻挡物便会产生物理现象。漫射就是光遇到阻挡物时光波变短的反映。当光波变短一倍时,光波的漫射强度会增强16倍。而光波中的紫光波是最短的。 (共1页)关键词:日照,物理现象,光波,色彩

§ 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夏曦与冤死的烈士 --- 李乔

周善培与晚清警察之补述 --- 张海山

吴玉章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 谭晓钟

可爱的“中国红” --- 张晓青 周雅琼

大道无形堪巨白-罗巨白先生的艺术人生 --- 陈沫吾

考据精神的张扬-读《〈宋史·职官志·俸禄〉篇数据辨识 --- 赵志坚 吴敬华

梁武帝才艺略说 --- 陈德弟

行遍梁州到益州-略论陆游宦游四川的诗歌 --- 王定璋

说诗展示解颐才-听刘孟伉馆长讲毛泽东诗三首 --- 张少成

干宝《搜神记》的价值和意义 --- 黄剑华

解析近代川菜发展的原因 --- 张茜

莱布尼茨与八卦 --- 闻操恭

《儒林外史》所反映的明清士人众生相 --- 谢建英

登高壮观天地间 --- 汪毅

舞台上的性别反串艺术 --- 李祥林

风神潇洒 苍润沉雄-林思进和他的书法艺术 --- 赵仁春

怀念书法大家周浩然 --- 萧源锦

朱元璋喜欢口彩 --- 兆绳

大唐秦王陵和前蜀永陵之比较 --- 耿丽娜

唐太宗是伪君子吗 --- 杨正苞

彭州铜矿资源与古蜀青铜文化 --- 张学君 张缪斯

《后汉书》误记王昭君事辨析 --- 李均惠

岷山地域上古大地震 --- 阿波

抗震救灾中的四川省楹联学会 --- 沈涟雪

民间文化在灾后重建中复苏 --- 孟燕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都江堰市灾后一年回顾 --- 王国平

试说薛涛井的文化价值 --- 陈友山

大圣慈寺九十六院新考 --- 冯修齐

从古彝医占卜图解读金沙“太阳神鸟” --- 彭元江

解读刘道容和他的山水画 --- 李永晖

张孝祥籍贯考 --- 傅承烈

蔡元培与中国教育会及爱国学社 --- 杨涛

一代文星陨汉皋-悼念萧萐父先生 --- 杨正苞

§ 土纸本《文史杂志》

土纸本的民国旧书刊大多出现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由于战争原因,中国的出版和造纸业都步履艰难,于是出现了纸质低劣且易发黄变脆的土纸印刷的出版物,印证了当时中国出版物的境况。由于纸质较差且难以保存,所以存世数量极稀,近来被淘书者所追捧。现在土纸本旧书还能偶尔见到,杂志就少见了。[3]

近日于文庙旧书市场,见一堆旧书中有一册土纸本《文史杂志》,不由两眼放光,仔细翻看发现封底已失,询价20元,赶紧购下。所淘《文史杂志》为1945年1月出版的第五卷第一二期合刊,开本比32开本稍狭长,比较独特。是期为“文学专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文史杂志》所刊文章9篇,其中有程会昌的《论“文言”的习作》和《少陵先生文心论》、邵祖平的《杜甫诗法十讲》、严恩纹的《东坡诗渊源之商榷》、贺远明的《历代五律概论》、詹瑛的《李白家世考异》、阿槌的《补茅余韵》、杨西蒙的《路》等,都为学术和文学理论文章,只有杨西蒙的《路》为大时代文学,类似于报告文学。“编后记”对刊发文章逐一点评,叙述了刊文和作者的情况。由于战时用纸紧张,封二和内页都有中华书局的图书广告,可谓物尽其用。

《文史杂志》于1941年在大后方重庆创刊,第一期至第八期由卢逮曾主编,从第九期开始由顾颉刚主编,社长为叶楚伧。《文史杂志》最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两年后改由中华书局出版,到1946年抗战胜利后出至第六卷,因资金问题而停刊。其间曾出过半月刊、月刊,后又改为双月刊,并辗转渝沪两地出版,历经坎坷。《文史杂志》试图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来激励人民的爱国热情,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顾颉刚曾在六卷一期“复刊词”中写道:“历史的传统是不能一天中断的,如果中断了就会前后衔接不起来。我们都是服务于文化界的人,自己的生命总有终止的一天,不值得太留恋,但这文化的蜡炬在无论怎样艰苦的环境中总得点着,好让子遗的人们或其子孙来接受这个传统。”

土纸本《文史杂志》出版距今已有60几年,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人在祖国处于危难之时,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来鼓励人们走出黑暗,显示了一种爱国的热情。特别在大后方纸张严重匮乏,印刷技术滞后,出版方难以寻找等不利的情况下,其克服种种的困难和曲折,凭着一种文化人特有的良知,使《文史杂志》成为大后方人们的精神食粮。

偶然以低廉之价淘得土纸本旧刊,那种欣悦的心情难以言表,并非是价格的因素,土纸本的旧刊实属稀见。闲时抚着旧刊悠闲的品读,在了解那段历史的同时,又增加了不少版本知识,每一本旧书刊都使我们仿佛抚摸着历史,去感受一种特有的文化况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