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里地区
释义

§ 概述

阿里地区在西藏自治区的位置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地处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西南部为高山深谷,东北部为藏北羌塘高原。辖噶尔、 日土、 革吉、改则、札达、普兰县、措勤、隆格尔8县。面积30.82万平方公里,人口6.16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0.2人。阿里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年均温-2~0℃,光照充足,年均日照高达3100~3300小时,是西藏光照条件最好地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狮泉河年太阳辐射值高达802.56千焦耳/平方厘米,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年降水量少,且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递减。如普兰年降水量168.6毫米,狮泉河68.9毫米,日土为50毫米。高山冰雪资源丰富,东北部多湖泊,且多为盐湖。北部有著名的界湖──班公错。河流主要有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阿里地区西南部是农牧区和粮食主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谷子、豌豆等。东北部为纯牧区,以养羊业为主。狮泉河镇原是荒漠河滩地,1962年开始兴建,现为阿里地区行署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有新藏和黑阿公路通往新疆、叶城、乌鲁木齐和那曲、拉萨。

§  首府狮泉河镇

阿里地区现今阿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狮泉河镇位于印度河上游的狮泉河北岸和新藏、拉狮公路交点上、它不仅是阿里地区行署驻地,更是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间重要的交通连接中心、物资集散地和文化交流支点。

阿里首府狮泉河镇始建于1964年,是阿里和平解放后建设的一座新兴城镇。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茂密的红柳滩,但因建镇后用于解决当地干部职工的燃料等故,近乎被砍光,土地开始沙化,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七十年代后重新种植各种植被,如今又焕然一新,呈现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而且新建的设施完善的医院、超市商店、各类公司,现代办公楼、教学大楼、居民住宅鳞次栉比,遍布于此。

1998年以来,阿里连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记录,狮泉河镇己初具阿里高原最大的城镇规模,并将成为西藏西部最主要的交通、旅游、文化和边境贸易中心。

§ 行政区划

阿里地区辖7个县。共有36个乡(镇),144个村(居)委会。

阿里地区

面积304683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2003年)。

噶尔县

面积1808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001。县人民政府驻狮泉河镇。

普兰县

面积12539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500。县人民政府驻普兰镇。

札达县

面积24580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600。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

日土县

面积7196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700。县人民政府驻日土镇。

革吉县

面积5528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100。县人民政府驻革吉镇。

改则县

面积99324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邮编859200。县人民政府驻改则镇。

措勤县

面积2290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59300。县人民政府驻措勤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阿里地区

§ 历史沿革

唐卡堆里嘎本、阿里总管、阿里专区、阿里地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堆里嘎本驻噶大克(即噶尔雅沙)。辖布达巴、日土、噶大克。

1954年设阿里总管,管辖仲巴洛强、普兰宗、札布让宗、达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谿。

1960年设阿里专区,专署驻噶尔昆沙。以噶尔宗设噶尔县(驻雅沙);以日土宗设日土县;以革吉设革吉县(驻那坡);以改则设改则县(驻隆仁,又称鲁玛仁波);以仲巴洛强谿设仲巴县(驻札东);以普兰宗设普兰县;以札布让与达巴2宗合并设札达县(驻托林)。辖7县。

1962年将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辖6县。

1966年阿里专署由噶尔县迁驻噶尔县狮泉河。噶尔县由雅沙迁驻昆沙(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

1970年阿里专区改为阿里地区,地区驻噶尔县狮泉河。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阿里地区辖噶尔(驻昆沙)、革吉(驻那坡)、札达(驻托林)、措勤(驻门董)、日土、改则(驻鲁玛仁波)、普兰等7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阿里地区总人口77253人。其中: 普兰县 7919人、札达县 6384人、噶尔县 13364人、日土县 7175人、革吉县 12826人、改则县 17502人、措勤县 12083人。

§ 地形地貌

千山之巅 万川之源 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东起唐古拉山脉以西的杂美山,与那曲地区相连;西及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西段,与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南连冈底斯山中段,临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北倚昆仑山脉南麓,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土地辽阔,人口稀少,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对外通道57条。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汇聚的地方,群山竟高,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总的地质趋向是南北高,中间底。

阿里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水流资源蕴藏量达2万千瓦,全地区有大小河流80多条,湖泊60多个;境内总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源于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山的四条大河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分别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尔、成为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终汇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阿里因此被称为“干山之巅、万川之源”。

阿里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有狮泉河——雅鲁藏布地热带,昆仑山——可可西里地热带,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热带。

阿里地区山峦连绵起伏,原野辽阔无际。拥有畜牧业、矿业,可利用草场面积0.186亿公顷,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30多种,其中有盐、硼、铝、芒硝、铬、银、金等。

阿里属二类风区,年平均风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风频率高达8级以上,年大风日数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气温0℃。

§ 民风民俗

阿里与毗邻的尼泊尔、印度和克什米尔的西北部地区分居喜马拉雅中段的南北麓,平均海拨4500米,总面积34.5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最西端点。就其生存的综合条件来说,是人类的生理极限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因而阿里继北极、南极之后,又被称为"地球第三极"。

高处不胜寒、人情更温暖。阿里人总是以他们独有的雪域情怀笑迎外界来客。流传至今的"玄"舞是展示西藏服饰特色的绝佳方式。敬让一杯醇香的青稞酒、酥油茶、浓凝的酸奶,献上洁白的哈达,洒给来人的是大自然和人之初的豁达、胸纳千壑百川的襟怀,似蓝天白去般的素暖洁爱。

普兰县跳“鲜”舞的妇女日土县“谐巴谐玛”歌舞

竖立经旗仪式

相传在古代,有个商人诺布桑伯驮了一驮金子前来朝拜神山,但路途迢迢,道路崎岖,历经重要险关也未见神山踪影,然而他意志坚定,每前进一步朝拜之心就越强烈,直到达后用尽黄金,连骡夫的脚价都难以支付。阿里土王为了纪念这位历尽沧桑、度诚而可怜的商人,把诺布桑伯第一到达的地方命名为色尔雄(色尔为金子、雄为用尽之意),并决定第年在此举行坚立经旗杆仪式,又称“阿聚众之日”。一纪念民族英雄噶丹泽旺、二以示对商人的怀念与崇敬。

解放前,竖立经旗仪式由阿里的噶厦政府全权负责,并由普兰宗派出所需人员,一般为108人,与教徒的念珠正好吻合,以表吉祥。解放后,坚经旗工作由阿里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已形成固定的节日永远保存。

民居

阿里的苯教信仰          藏传佛教与苯教信徒转山的方向相反

藏地最早的宗教。作为一种早期高原先民的信仰观,形成年代久远,以崇拜自然对象为主的原始宗教形式。“苯”是指人对自然万物最初的较为朦胧的认识总和,其核心内容包括“鬼神、精灵、魂魄、命数、运道”等,并通过苯教巫师以占卜、祈祷、幻术及各种特殊仪轨加以表现,在早期的献祭中,还有以活人为祭品的仪轨。

苯教兴盛于象雄,得地利之便,兼容包收了来自南亚、中亚的宗教思想,其神话的固定模式,神界与魔界对立,神最终战胜魔,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苯教在高原上居统治地位。公元10世纪左右,出于统治者编向佛教,苯教“败落”。但它并未就此退出雪域,其寺庙散布于高原的各个角落,其所敬畏和供奉的山湖鬼神及众多精灵,仍被不同地区的藏族人朝拜。

§ 特产介绍

珠宝首饰

西藏的珠宝首饰有珍珠、玛瑙,金、银制品等,不同的藏饰品都有不同的寓意,而且同一种藏饰的不同款式寓意也不同,但基本上都意味着祝福。例如较为名贵的西藏天珠,“单眼天珠”代表智慧,“双眼天珠”能保佑夫妻和睦,“三眼天珠”则能带来财运。而西藏手镯和戒指一般由藏银制成,上面刻有梵语,具有辟邪、祈福的作用。

牛骨饰品

牦牛是藏民最好的朋友,被藏民誉为美好的神圣动物,牛骨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品,原始自然、粗犷豪放,给佩戴者增添一种野性的魅力!

藏刀

藏刀是藏民随身必备之物,既可以用来切肉,也可以用于防身,还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男式藏刀一般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秀气、小巧。精美的银饰刀鞘是藏刀的主要特色,刻工之细致更是无与伦比的。

唐卡

种带有浓郁西藏风情的卷轴画,大部分是佛像和菩萨像,也有一些花鸟、山水和医学、天文学方面的挂图。样式有布面彩绘的,有织锦、刺绣、缂丝和贴花的。

藏毯

用牦牛毛绒织成的属上品,用绵羊细毛线织成的属中品,用一般羊毛线和牦牛毛线混织或用纯羊毛线织成的属下品。藏毯经久耐用,保暖防潮,携带方便,广大僧俗群众特别是农牧民都将它作为被褥使用。

稞酒

这种酒大多都由藏族人在家中酿制,青稞属于大麦类,制成酒内仍含有不少于白色青稞粒子,因而显得浑浊,其味道带酸,酒精含量约10-15度,与啤酒相近,是藏族人日常和喜爱必备的饮料。青稞酒的酿制方法是: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入酒曲,再用陶罐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两三天后加入凉开水或凉水盖上盖,隔一天,便成了青稞酒。这种酒色淡味酸甜,约15-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喝。到藏族家作客,请你喝酒时,主人先倒满一杯,要先喝一口,添满;再喝一口,添满;一直要喝3口,最后满杯喝干,而后才自由地喝。

§ 美食介绍

夏河蹄筋 阿里地区

夏河蹄筋相传是源于甘肃甘南的藏族食品,早在明代就成为宴席名菜,其口味柔滑鲜香。

藏族吹肺、吹肝

腌制周期长(约1月左右),味道鲜美,凉爽开胃,随食随取,耐储藏。食用方法:将腌制好的猪肝或猪肺煮熟后切片,加香菜、芝麻油、葱花、姜末等调料,凉拌食用,口味极佳。

藏族血肠

食用时,血肠不碎、不脱皮、不掉渣,软嫩清香,不腻不柴。

藏族吐巴

藏族吐巴,类似于饺子,象内地在饺子中包硬币一样,吐巴里面也会包有石子、辣椒、木炭、毛线等。而且吃到什么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石子表示新的一年里心肠硬;辣椒表示嘴如刀;木炭表示心肠黑;毛线表示心肠软;一般在腊月二十九享用。

攻略:藏族的吐巴是一种娱乐性的食品,因为里面包着石子、木炭等等,所以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口咬。吃到包的东西必须即席吐出,与众人一同分享,新年的预示。 阿里地区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不知是什么,其实实际上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成的炒面,与我国北方制作的炒面有点相似,区别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而且不除皮。

久玛

即“血肠”。将刚宰杀的牛、羊的血加入糌粑和盐、野葱等佐料,搅拌均匀后再灌入洗干净的牛、羊肠子里,放进锅里用水煮熟即可食用。

索康必喜

达赖、班禅的饮食。放少量酥油在面粉中,将碎肉包在面里,然后放到酥油中炸熟即可食用。

折当果折

将面粉调拌擀好,切成条,放入菜油中炸。炸熟后再放进事先熬化的红糖里搅拌,捞出沥干装到食品盒里食用。

隆果卡查 阿里地区

将羊头煮熟,剔骨取肉,加咖喱、茴香、味精、盐等调料拌匀即成。

学果馍馍

“学果”即土豆。把土豆煮熟去皮,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将拌好调料炒熟的碎肉如包“元宵”一样包起来,再放在面包屑里滚一下,然后放进酥油里炸。

帕杂莫古

将面粉加温水捏成小圆面疙瘩,放进沸水锅里煮熟捞出沥干,然后放进另一加热的酥油锅内,同时加适量的红糖和碎奶渣,慢慢搅拌均匀即成。这道食品颜色微红,味酸甜,是藏族节假日必备食品。

桑康帕里

在面粉中加一些酥油揉合,擀成皮子后切成块状,放入酥油里炸。后来一些厨师改用菜油。

甲不热

将没有炒过的青稞晒干,再用石磨磨得细细的,掺入提炼酥油、奶渣后剩下的酸水,搅拌均匀,揉合成饼状,用火烤一会儿,再在上面放上白糖、酥油,继续烤熟即可。

§ 当地特色: 朝圣之路

阿里地区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朝圣由来已久。在自然环境险绝卓著的西藏,朝圣尤其显得精诚执着。

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转山道分两条:外线是以冈底斯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线是以冈底斯山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外线总长32公里,徒步需3天功夫,磕长头则需15-20天。转山人一般都是在转足13圈外线之后再转内线。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

因为有了“神山圣湖”,普兰县广受旅游者关注。普兰县城北距狮泉河镇398公里,南距中尼边境约20公里,且乡乡公路相连。由于该县地处喜玛拉雅山脉南侧峡谷地带,加上与印度、尼泊尔相邻,境外朝圣者和商贩多由此口岸(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出入境口岸有亚东、樟木和普兰。历史较为悠久,担负通商、外交、民间往来等重责)入境,现今普兰一线已成为了西藏重要的国际通道,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这里来到神山圣湖旁,梦想能在这开放的神明世界中开放自身的心灵。

§ 娱乐推介

噶尔恰青 阿里地区

噶尔恰青最初在每年藏历7月12日开始,藏历7月16日结束。后来在恰青期间印度商人和拉达克商人蜂拥而来。随着进行双边贸易的人数逐年增多,官方为了便于集中性收税,以后借青的时间改为藏历8月1日开始,藏历8月8日正式结束。

藏历8月1日参加恰青的四宗宗本,六如如本,各地参加的选手,观看节目的附近农牧民群众和各地商人到达噶尔亚萨,并选址搭帐篷。这时的噶尔亚萨草原绿草如茵、野花遍野,往日里严酷的寒冷多风气候此时变得格外温和宜人。这期间可以说是噶尔亚萨的黄金季节,处处呈现着一派祥和的节日景象。

藏历8月2日上午进行象征性的跑马训练。参加恰青的配弓箭囊和战马的选手共计一百一十五名,配枪矛和战马的选手共计七十五名。藏历8月4日上午进行射箭比赛。 藏历8月3日清晨跑马赛正式开始。藏历8月5日和6日召开两天的公务会议。 藏历8月7日和8日举行两天的宴会。藏历8月8日晚上在嘎母东雄大帐前举篝火晚会,晚会结束后在人们颂扬神灵的高呼声中这一年的噶尔恰青正式圆满结束。 阿里地区

跳神

跳神,是在藏区各地喇嘛寺举行法会庆典时,由喇嘛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这种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三种形式。跳舞时带假面具,穿长袍,佩彩带和刀盾。伴奏的乐器有舞钹、牛角号、唢呐等。

藏剧

普兰县境内没有藏戏表演队,解放前一些宗本等达官贵族从拉萨、后藏等带来的随从中有些会唱藏戏,他们有的定居普兰,于是在此流传些藏戏,属卫藏藏戏,表演形式以歌唱为主,以大鼓和烧、钱伴奏,对白较少。曲调高昂豪迈,舞蹈节奏刚健优美。唱词大都是应和曲体,即一人领唱,集体应和。角色有旦、末、净、丑等。面部化妆,不带面具,可画脸谱。男演员身着长袍,腰间束带,女演员穿藏裙。演出场地多为草滩,没有舞台布景,观众四周围观,演员在中心表演。表演过程分为“颂”“雄”“扎西”三段。“颂”为开场白,向神祈祷和向观众祝福,有时介绍一下正戏内容;“雄”即演出正戏;“扎西”为戏终时的祝福,是一种近乎宗教仪式的表演。演员表演时有歌、有舞、有道白,歌唱时无乐器伴奏。鼓、钹击节指挥演员在舞台上唱、做、念、舞。演出少则1天,多则6、7天。每年藏历七月农业丰收时为演出季节,多在科加寺、协培林寺等演出。

§ 参考资料

[1] 行政区划网 http://www.xzqh.org/QUHUA/54xz/25ali.htm

[2] 西藏旅游网 http://www.tibetinfor.com/zt/ali/index.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