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时代周刊》
释义

§ 简介

《时代周刊》封面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时代周刊》的注册商标为大写的“TIME”。在一些广告中,《时代周刊》将“TIME”定义为“报道国际重要事件的杂志”(The International Magazine of Events.)的缩写,作为它的刊物定位。

该刊的宗旨是要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并辟有多种栏目,如经济、教育、法律、批评、体育、宗教、医药、艺术、人物、书评和读者来信等。刊物大量使用图片和图表,是美国第一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打破报纸、广播对新闻垄断的大众性期刊,其编排广为国内外新闻杂志所效仿。

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和知识阶层。该刊拥有一批精明能干的撰稿人记者,还有一支庞大的研究人员队伍,覆盖面遍布全世界。

§ 历史

1923年3月,亨利·卢斯与他的耶鲁同学布里顿·哈登(Briton Hadden)出版了第一期《时代周刊》。他们在全面考察了20世纪20年代的形势后,在发起书中宣告。《时代周刊》杂志的创刊号正式出版后,成为美国第一本新闻周刊杂志。哈登在《时代周刊》发行量破20万后于1929年去世,卢斯成为《时代》掌门人。[1]

§ 口号

《时代周刊》的口号是:“《时代周刊》好像是由一个人之手写出来给另一个人看的。”

§ 栏目

《时代周刊》的栏目自创刊以来,七十几年基本上没有做过太大的改动,始终保持着它恒定的风格。

它的栏目包括有《读者来信》、《时代旅游》、《亚洲事务》、《世界瞭望》、《商务》、《社会》、《艺术》、《电影》、《书籍》、《音乐》、《科技》、《健康》、《人物》、《随笔》、《美国》、《教育》、《法律》等等。

§ 特色/亮点

分类化与国际化

《时代周刊》封面

分类化

《时代周刊》创刊时宣称,它旨在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该刊的特色是将一周的新闻的新闻加以组织、分类,并提供背景材料,进行分析解释。《时代周刊》指出“它对各个领域的报道,都不是写给各个领域的专家看的,而是写给《时代周刊》的“忙人”看的。”这样的报道方式一下就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当时美国的受众市场被众多的报纸所占领着,报纸的报道铺天盖地,但是却显得杂乱无章,让读者理不清头绪,无法在漫天的新闻中迅速地找到自己所最需要了解和关注的。这种新鲜新闻报道方式不同于美国报纸的传统的客观报道,一下子抓住了受众的心理,成为30年代流行起来的解释性报道的先驱。

《时代周刊》在1960年代中期开始刊登的《随笔》,也进一步提高了该刊对严肃读者的吸引力。许多世界知名的新闻周刊,例如美国的《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德国的《镜报》甚至中国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等在封面设计、内部新闻的分类上都借鉴了《时代周刊》的方式。

国际化

立足美国、关注全球一直是《时代周刊》的一大特色。《时代周刊》对新闻的关注极其敏锐,哪里有好新闻,哪里就有《时代周刊》记者的身影。它的笔端触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其中的一个小栏目《世界瞭望》为例,在2002年3月15日的该栏目中报道了来自中东、法国、俄国、英国、爱尔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南韩、印度、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时代周刊》追溯孤立事件的来龙去脉,介绍外国国家,讲它们的版图与俄勒冈或蒙大拿一样大小,援引它们的政治情况,帮助读者克服拼读名称方面的困难,以及使用报纸从未用过的图表等。它使复杂的国际问题个人化,并在这种过程中打破了美国新闻窒息灵性的框框。

《时代周刊》的报道能做到如此广泛和国际化,得益于它拥有着强大的采编队伍。它在世界各地设有欧洲、亚洲、拉丁版,并设立了分社。美国杂志发行人协会称:“冷战的结束是出版业进入全球化产业的开始。”亚洲和拉丁美洲快速的经济发展更是鼓舞了这种趋势。迎合各种读者的爱好,宣扬不同的主张,本来就是期刊的优势,出版无国界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

深刻性、权威性

《时代周刊》封面

在信息时效性上,新闻周刊无法与提供一般性资讯的电视新闻、报纸抗衡 ,它的影响力来自于其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权威性实际上是一份新闻周刊综合实力的反映 ,至少是其新闻的采集能力、分析加工能力以及后期制作能力的全面体现。《时代周刊》作为一家主流新闻周刊以无可争议的新闻业绩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刊物。而这种品牌的认同体现在它具有就是别人不容易模仿、代替、超越的优势能力;体现在它风格、内容上;也体现在它的工作流程上。

《时代周刊》的报道非常的详尽和权威,通过图表、数据、贴身采访和大量的幕后工作把最值得关注的东西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

《年度风云人物评选》

“它的开始的初衷是为了回顾。它成为了一个新闻事业的传统。现在它也成为了美国人的一个习惯,并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评选使那位创造性、指导性地推动了世界发展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译自2001年12月31日《时代周刊》

1927年《时代周刊》 推出该项评选以来,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极大的好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为了纪念它所走过的历程,《时代》特举办了名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75年”的展出,于2002年初在纽约陈展,并准备在未来两年中在美国其它八个城市巡回展出。

《时代》历年评选较有特色的人物《时代周刊》封面

1927年美国飞行员林白成为了《时代周刊》评选出来的第一位年度人物。在1927年的5月,他成为不着陆飞越太平洋第一人,这一勇敢的壮举使他在美国一举成名,也成为了“年度风云人物”的开山鼻祖。

1930年,提倡和平非暴力不抵抗哲学的印度圣人甘地当选,《时代》评价甘地领导人民反抗英军的统治,还印度人民以合法的身份以及唤醒了他们民族的意识。

1936年,美国社会名流辛普森成为《时代周刊》第一位评为风云人物的妇女。在她之后,也有许多优秀的妇女当选,如1952年,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以及1986年菲律宾女总统都有幸成为当年的时代明星。

1999年12月31日,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时代周刊》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爱因斯坦以其突出的贡献在众多的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

2001年《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由时任纽约市市长鲁迪·朱利安尼获得。在9·11事件中,朱利安尼以其非凡的勇气,高度的沉着以及过人的智慧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困境,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时代周刊》以《全世界的市长》为题用了22页的巨型篇幅以及多达40多幅的照片记载了朱利安尼的功绩以及他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多媒体的互动性

《时代周刊》封面

《时代周刊》互联网革命导致的传媒业整体竞争格局的变化给杂志带来了新机遇。更重要的是,随着传媒、通讯、软件、娱乐、互联网、金融资本、影视、电子工业的相互渗透、交融和影响,已经不能再孤立地就杂志而论杂志,杂志正在成为和其它类型的交流形式发生互动影响的新工具。

《时代周刊》也是最早全文上网的杂志之一,从其网站上可以浏览自1994年以来各期的所有内容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后,时代杂志集团利用美国在线庞大的顾客数据库和对互联网营销的专业经验,仅《时代周刊》已经增加了50万的订户。.而《时代周刊》网站更吸引人的还是其特色栏目。如该网站c曾经举办过“20世纪最具 影响人物”的评选,《时代周刊》为读者提供了百位候选人。其中领袖人物中有列宁、毛泽东、丘吉尔、罗斯福、曼德拉等,艺术家有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斯皮尔伯格等,实业家有福特、盖茨等,科学家思想家有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英雄偶像有海伦·凯勒、林白等。

除了网络的互动,《时代》和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的合作也非常的成功。CNN有和TIME共同策划制作的电视节目。多媒体的互动在《时代周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服务意识

《时代周刊》读者定位是办刊的基础 ,是赢得读者、占领市场的关键。只有定位准确 ,期刊才能发展自己固定的读者群 ,才能形成品牌。《时代周刊》封面

《时代》对读者的重视体现

1、几乎每一期《时代周刊》都刊登着读者调查问卷、优惠订阅或有奖订阅卡;《时代周刊》为了方便读者,每次都把订单附在杂志上,并对订阅九个月、一年等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它还为读者提供多种订购支付方式,如支票、汇款或用卡支付等,读者的订单是免邮费的,同时你可能还会收到《时代》为你寄去的如银质相框等小礼品;

2、《时代周刊》开头第一个栏目就是《读者来信》,这一举措足以体现它对读者的高度重视;

3、除此之外,杂志还经常举办读者有奖竞猜活动;如在2002年前几期中,《时代周刊》就曾和Cathay Pacific航空公司联合举办过一次有奖竞猜活动,获得头奖的幸运读者可以获得免费乘机观看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厚礼;

4、《新闻小测试》;这是《时代周刊》的一个和读者互动的比较有特色的栏目,对每周的新闻选出比较有特色的,设置问题让读者回答,把答案附在后面。它的选材不仅仅局限在时政类的新闻,也有一些诸如“后街男孩之一的尼克卡特被捕是因为什么?”等娱乐性、生活类的问题。在1999年最后一期的《新闻小测试》中,提出了100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很好的和读者一道对20世纪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2]

§ 影响

《时代周刊》封面——奥巴马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在美国颇有影响力。

《时代周刊》也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它在全球拥有广泛的读者,《时代周刊》有美国国内版、国际版,以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版,各版内容基本相同。占据着巨大的国际市场,成为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

《时代周刊》也是最早全文上网的杂志之一,从其网站上可以浏览自1994年以来各期的所有内容。1999年美国杂志300强(《AdvertisingAge》评选,按营业额排名)的评比中,《时代周刊》以 962,651(单位:千美元)排在了第三位。1999年美国杂志广告10强排名中《时代周刊》排在了第二位。而它的.发行量近几年高达450万份左右,远远超过《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类似的周刊。

《时代周刊》每年推出的《时代词汇》,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美国语言变迁的记录。语言学的专家们甚至指出:“要学好美语,读《时代周刊》杂志乃是一条捷径。”其杂志之影响,可见一斑。

§ 与中国相关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

2010年4月,韩寒和刘晓波一起被美国《时代周刊》列入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候选人名单。顿时,一度冷却的韩寒热在中国再度掀起,很多人把韩寒评为“青年领袖人物”、“当代鲁迅”——尽管《时代周刊》从没赞美过鲁迅。不过,《时代周刊》历史上关注的中国人的确有不少。

1924年9月8日,封面人物是吴佩孚,赞美为主,强调吴佩孚是“中国的风云人物”。当时孙中山正进行国共合作反对吴佩孚的斗争。

1927年4月4日,封面人物是蒋介石,赞美为主。8天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31年10月26日,封面人物是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赞美为主,当时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蒋的地位摇摇欲坠。

1934年5月5日,封面人物是皇帝溥仪,赞美为主,表现对溥仪正式就任“大满洲国皇帝”的关注。

1935年3月18日,封面人物是汪精卫,赞美为主,强调汪精卫的亲日政策有“利于世界和平”。

1936年2月24日,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强调中国承认“满洲国”是实现东亚和平的关键。

1941年6月16日,期刊,封面人物是陈诚,文字说明:重庆城的保卫者。强调国民党领导抗战的“丰功伟绩”,这也是全面抗战四年来《时代周刊》第一次支持抗战。《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

1942年6月1日,期刊,人物是蒋介石。赞美为主,强调“美国的支持使蒋介石意气风发”。

1943年3月1日,期刊,人物是宋美龄。赞美为主,强调“没有美国更大的支持,中国只能暂时忍耐”。当时国民党再次节节败退,国内各界强烈谴责。

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1年6月18日,的期刊,封面人物是周总理。

1954年3月10日,的期刊,封面人物也是周总理。

1955年的一期期刊的封面人物是蒋介石。

1976年1月19日,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赞美为主,强调“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即将到来”。

1977年3月21日,的期刊,封面是毛主席和江青。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周恩来

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赞美为主,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979年2月5日,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赞美为主,宣称“邓小平访美让中美关系进入了新时期”。

1983年9月26日,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赞美为主,宣称“邓小平成功走出了毛的阴影”。

1985年9月23日,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赞美为主,宣称“邓小平成功使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1986年1月6日,的期刊,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