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许镇
释义

§ 区域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国家机械工业基地——德阳市泰山路北段,全镇幅员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区域5.8平方公里,辖10 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5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

黄许镇东傍龙门山以北浅丘地带,南距省会成都68公里,距德阳市中心9 公里,西靠川西平原,北离川北重镇绵阳市55公里,全镇村村通水坭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是德阳市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镇区内有30口日产50万立方米天然气井和日供30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站两座,日产2万吨自来水厂一座。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等职能部门均在镇内设有分支机构,同时,镇内有设施一流的职业中专、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医院。

§ 历史

汉晋绵竹古城所在地

今黄许镇北1公里处就是是蜀汉古绵竹关遗址.

据大量史书记载,汉晋绵竹古城就在今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境内。1997年在黄许、袁家两镇地域相交处村民无意间发现了第一块汉城墙砖,随后又相继有所发现,在古城遗址北城墙探沟及遗址中心区探方现场已发现大量的汉砖、陶片,还有石磨及钱币(五铢、货泉、值百五铢)、箭簇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的物品和民居生活痕迹。根据发掘情况看,古城遗迹确为汉、蜀、西晋绵竹县城所在地。

在历史上,史书记载的几件大事都与绵竹城有关。加之,在我国考古界所发现的汉郡、县一级城址遗迹保存完好的微乎其微,因此,确认其位置、范围和遗迹等基本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的试探性发掘在四川乃至全国考古界都是一次重大发掘。

§ 绵阳古渡

清同治十三年《德阳县志》记载的绵阳古渡就是今日的黄许镇。绵远河古称绵水。明、清称绵阳河,黄许镇亦称绵水镇和绵阳镇,民国29年更名为绵远河。绵远河从绵竹清平和茂汶轿壁山奔腾而下,贴鹿头山南下。黄许镇就有了绵阳古渡口。绵阳古渡的兴建,天堑变为通途,是当时古驿道北路干线必经之道。

由于绵阳古渡远远承受不起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发展之需,一位罗江富绅刘友鳌在黄许镇做生意,大量的粮食、蔗糖、烟叶等土特产要通过绵阳古渡顺驿道运往成都、重庆。刘友鳌的货经过绵阳古渡必须卸车装船,再卸船装车,这样太麻烦。清同治十年刘友鳌奏请四川总督吴棠,他愿捐款在绵阳古渡上修一座桥,以利国济民。

新桥修好,长360米,共有117洞。四川总督吴棠取名为“利济桥”,以昭示刘友鳌利国济民之意。利济桥修好后,黄许镇的绵阳古渡就中止了摆渡的使命,成了运输码头。1929年,川军团长王铭章奉命修建川陕公路,将利济桥一边再加宽一块石板,可通汽车。1934年7月5日,绵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毁利济桥桥洞79孔。致利济桥交通中断。绵阳古渡又恢复了船只摆渡的任务。1946年,经乡人呼吁,国民政府出资培修利济桥,利济桥只可过行人和人力车。1974年6月,古利济桥又遭洪水被冲毁桥洞5孔。古利济桥只剩下了33孔。1963年和1995年,黄许镇两次对古利济桥进行了维修和改建。

如今,绵阳古渡早因绵远河无水,但就在绵阳古渡的上下500米处,已经建起了两座铁路桥和三座公路桥,而经维修后的古利济桥,仍是黄许镇和周边县镇百姓贸易的交通要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