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 韩氏

「韩」源出 ;

1、以人名为姓。传说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2、封地而得名。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如果我们继续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可知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世称“韩武子”,名韩万,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因此,韩厥该是韩姓始祖。

3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 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陜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4、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于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 ( 今河南新郑县 )。前 230 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5、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 家族名人

韩非 (?~前234)

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韩信 (?~前196)

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韩愈 (768~824)

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湘子

唐朝韩愈的侄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世传其学道成仙,为八仙之一。尝于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广动植之四。或称为「韩湘」。

韩世忠 (1089~1151)

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时,平苗傅、刘正彦之乱,破金兀朮于黄天荡,名重当时,称为中兴第一功臣。后以秦桧主和,罢其兵柄,乃口不谈兵,隐居西湖,自号清凉居士。卒谥忠武,孝宗追封蕲王。

韩侂冑 (1151~1207)

字节夫,宋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宁宗时专权十余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恣肆,斥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均获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终兵败被斩首。

§ 战国韩国历代王侯世系表王侯

在位年代

(公元前)

‖ 韩武子 || 424-409 ||

‖ 韩景侯 || 408-400 ||

‖ 韩烈侯 || 399-387 ||

‖ 韩文侯 || 386-377||

‖ 韩哀侯 || 376-375 ||

‖ 韩懿侯 || 374-363 ||

‖ 韩昭侯 || 362-332 ||

‖ 宣慧王 || 333-312 ||

‖ 韩襄王 || 311-296 ||

‖ 韩釐王 || 295-271 ||

‖ 桓慧王 || 272-239 ||

‖ 韩王安 || 238-221 ||

万生赇伯,赇伯生定伯,定伯生舆,舆生献子厥,盖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献子生宣子,宣子生贞子,贞子生简子,简子生庄子,庄子生康子,康子生武子,武子生景子,与赵、魏俱列为诸侯,是为景侯。

§ 韩氏分布

河北省(约19000人)

1、河北省永年县田寨,约有3000人;

2、河北省永年县龙泉,约有2000人;

3、河北省永年县韩店,约有2000人;

4、河北省永年县柳村,约有1000人;

5、河北省永年县韩庄,约有1000人;

6、河北省永年县段庄,约有1000人;

7、河北省魏县韩小汪村,约1000以上;

8、河北省肃宁县邵庄乡北庙头村,约2000人;

9、河北省乐亭县迎好村,约有2000人

10、河北省南和县大郝村、岗头村

11、河北省青县塔寺庄、大勃留村、上伍村约有2000人;

12、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八特村约有2000人。

河南省(约17600人)

1、河南扶沟曹里韩家村,约有2000人;

2、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半坡店乡西老河寨村,约有5000人;

3、河南省汤阴县西柳圈村,约有2000人;

4、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广湾村,约有600人;

5、河南省项城市韩老家村,约1500人;

6、河南省项城市韩小庄,韩岭,韩腰庄约2000人;

7、河南省沈丘县留福镇化庄村,约有1500人;

8、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韩阁村,约有1500人;

9、河南省获嘉县韩小营村、大张卜村。

10、河南省伊川县水寨镇上天院村,约1500人

11、 河南省许昌县桂村乡周胡村,约1000人

山东省(约65900人)

1、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镇韩楼村 约有1500人;

2、山东胶州市韩姓 约有5000人

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约有人口50000人;

4、山东省泰安市韩家结庄2000人;泰安市王庄韩家2000人;泰安市韩家岭1000人;泰安市满庄镇(各村) 约有1500人;泰安市升平街韩家1000人;

5,山东省兖州市新驿镇韩马村, 约有1100人;

6、山东省莘县古城镇坊子铺村2000多人;

7、山东省茌平县韩集乡,东韩集和西韩集约有2000人;

8、山东省微山县夏镇蒋庄村,约有2000人。

9、山东省临清市大辛庄镇后八里村,约2000人。

10、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2000人

11,山东省定陶县冉固镇韩庙约有800人

12,山东省巨野县田庄镇丁官屯东隅村3000人

山西省(约12500人)

1、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韩家山村,约2000人;

2、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曲峪镇韩家山村,约700人;

3、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化峪镇化峪村,约200余人;

4、山西省朔州市藏寨乡韩家坊村,约1500人。

5、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城关镇韩村,约500人。

陕西省

1、陕西 临潼铁炉乡斜韩村、上咀村、下咀村、南韩村 约2000人;

2、陕西 蓝田汤峪镇聚庆一村 、塘子村、薛家庙村约2000人;

3、陕西 蓝田安村镇白村约1000人;

安徽省(约30700人)

1、安徽定远县西北区域 约有3000人;

2、安徽肥东县西北区域 约有5000人;

3、安徽灵璧县韦集镇龙岗村韩庄约有600人;

4、安徽灵璧县朝阳镇韩家村约有600人;

5、安徽泗县草沟镇瓦韩约有人口500人;

6、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火龙岗镇的义兴村的鸭蛋口、韩家山;新义村的韩边、韩墩、魏山、三元、山北;新大垾村的韩楼。共约3000人;

7、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原墙镇与三塔镇交界处(大、小韩营,韩小寨,韩刘庄)及三堂镇赵寺附近,约有3000-4000人

8、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楚村镇,柳林镇,马集镇等分布韩氏(韩楼,韩寨,大韩庄,韩庄,小韩庄)

约有3000-4000人

9.安徽蚌埠淮上区吴小街镇韩村约有1000人还有该镇的八大集村有几百人。

江苏省(约8500人)

1、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通洋镇塘合村,约2500人;

2、江苏省宿迁市的沭阳县、宿豫区约有韩氏人口3000人;

3、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西桥头村和韩家村韩氏人口约3000多人;

浙江省

1、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韩田村,人口约1000人;

四川省(约1500人)

1、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云地村7社,大部分姓韩,约500人;

2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鸳溪镇古楼村3组,大部分姓韩,约1000人;

3、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焉城镇(新华村、新村)约500人

湖北省

1、湖北省麻城市龟山乡韩家荡,韩家湾,月形塘约1200人;

广东省(约21000人)

1、广东揭西县河婆镇韩屋楼,下马石,宫墩,明山楼,河皮塘,共有2万多人 。其中韩屋楼现有8000余人。

2、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石龙坑村,有5000多人。 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潘岱村及仙城镇老五乡,约有3000多人.

福建省

1、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韩厝楼村、东屿村,约1000人。

云南省

1、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新安村。

2、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驾车乡芹菜村。约300人。

海南省

1、海南省文昌市。

§ 韩氏名人

韩阙 即韩献子,春秋晋国正卿,晋景公时为司马。

韩非 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国公子。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名臣,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均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信 西汉杰出军事家,淮阴人。善于统御兵马,以战功受封楚王,后改封为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韩婴 西汉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注:诗经传承有齐鲁燕赵四家,后惟赵毛苌一家流传至今)。

韩当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韩滉 唐朝著名画家,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五牛图》即为其所作。

韩干 唐朝著名画家,擅画肖像人物,尤工画马,着重描绘马的风采神态,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牧马图》

韩安国 西汉御史大夫,梁国成安(今河南临汝人)。

韩熙载 五代十国时南唐宰相,青州(山东北海)人。

韩琦 北宋宰相。

韩世忠 南宋名将。子良臣,绥德(今陕西)人。

韩擒虎 隋朝大将。

韩寒 著名作家,赛车手,80后旗帜人物。

韩山童 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领袖。

韩林儿 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之子。

韩明家:字书田(原名韩振家,1904年 - 1964年),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1904年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是国民党陆军第四方面军七十四军独立旅少将旅长。也是著名的抗日将领之一,在抗日民族战争中英勇杀敌,屡立战功。

韩素音 世界著名女作家,医学博士、中国问题专家。

韩保华 淄博人,现代作家。

韩寒 山东滕州人,致力于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有所突破的年轻教师。

韩湘宁 台湾画家。生于重庆,长在台湾,成名于美国,现居住在云南大理。

韩子高 貌美,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兵刃,貌美倾国,德服天事实容辩驳。

韩启德 心血管专家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韩再芬 安徽省安庆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原安庆市黄梅戏二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韩红 中国著名女歌手。

韩练成 中国共产党中将。

韩磊 中国著名男歌手。

韩庚 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成名于韩国,是组合super junior的成员,组合里按年龄排第三位。

韩栋 中国著名男演员。

韩晓鹏 冬奥会滑雪冠军

韩帅 出生于山东省兖州市,成名于美国,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会,学生委员。

韩荫亭 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一代英豪,传奇名将。

韩乔生 河北邯郸人,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

韩先楚 湖北红安人,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历任福建省委书记、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韩伟 湖北省黄陂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韩文 字贯道,洪洞人,宋宰相琦后也。成化二年举进士。历任工科给事中、湖广右参议、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赠太傅,谥忠定

韩暨 字公至 [荆州]南阳堵阳 [今河南方城东] 人。曹操平荆州,辟为丞相士曹属。后选乐陵太守,徙监冶谒者。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班亚九卿。文帝践阼,封宜城亭侯。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时新都洛阳,制度未备,而宗庙主祏皆在邺都。暨奏请迎邺四庙神主,建立洛阳庙。在官八年,以疾逊位。景初二年春,迁司徒。夏四月薨,遗令敛以时服,葬为土藏。谥曰恭侯,子肇嗣。

韩亿 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真宗咸平五年(1002)进士,知亳州永城县。景德二年(1005)通判陈、郓、许诸州。大中祥符三年(1010)迁知洋州。又知相州。入为侍御史,除河北转运使。仁宗天圣二年(1024)知青州。三年,判大理寺。四年,授枢密直学士。明道元年(1032)拜谏议大夫,累迁同知枢密院事。景祐四年(1037)授参知政事,罢知应天府。庆历二年(1042)以太子少傅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三。谥忠献。有文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一五、《东都事略》卷五八、《隆平集》卷七并有传。

韩绛 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火理评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自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嘉祐中,历知庆州、成都府、开封府。为三司使。英宗即位,迁给事中。治平二年(1065)权知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神宗即位,拜枢密副使。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罢知邓州,徙许州、大名府。元丰元年(1078),知定州。六年,知河南府。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祐二年(1087),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曾代王安石为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 原姓韩 宋庆龄的祖父韩鸿翼生有3男,即韩政准、韩教准、韩致准。韩家祖先向来务农,生活艰苦。 据传,1875年,韩教准14岁时,由于家境贫寒,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过继给一位在美国做生意的宋姓舅父做养子,因而改姓换名为宋嘉树,字耀如。

§ 韩氏辈分

乃、立、朝、廷、启、秀、良(以上江苏省射阳县地区韩姓辈份)

美、远、洪、开、万、代、(以上根据四川射洪金鹤乡地区韩姓辈份)

言、开、以、加、华、传、忠、信、雅、淑、贤、能(本部分系沭阳韩华林根据江苏省沭阳县新近族谱添加)

清、奇、鼎、应、孟、朝、庭、文、祖、有、运、志、士、成

世、德、作、求、天、必、佑、家、学、懋、立、人、伟、兴

孝、友、克、济、宗、彝、笃、忠、义、腾、芳、先、绪、新

贤、胤、光、昌、师、继、述、奕、经、敬、受、为、国、祯

( 以上根据广东省揭西县河婆地区韩姓辈分)

纪、业、勇、立、宗、先、莫、在、克、成(根据山东省胶州市中云办事处东辛置村韩姓辈分整理,据传胶州市韩姓均出自该村,民国年间家谱被胶州市马店镇韩姓人士借去至今未还。据坊间传说,始祖自秦时由云南迁移而来,实不得考。)

河南汝州市纸坊乡人,始祖为韩香,据祖谱记载,大迁时,韩氏中韩香有兄弟三人,但未知其名,其他两兄弟,迁往何处,也无从考之。韩香自洪洞迁汝后,以造纸为业,当时,全乡百姓相互效仿,相连成街,故此地被成为纸坊街。我们这里韩氏按照一首诗起名、排辈份,我是存字辈的。诗的首句是“香、风、思、国、文,维、兆、照、宏、玉。”还有“松、存、善”等,

连、瑞、廷、俊、道、钦、广、庆、越、超、(以上是山东省兖州市新驿镇韩马村地区韩姓辈份)据传燕王扫北时,从山西迁到此处。

有、文、庭、通、上、启、朝、正、天、子、忠、景、志、永、仲。( 以上根据湖南麻阳地区、重庆秀山县、贵州三穗县等地韩姓辈分),是明朝名将韩通判,为了平定西南之乱,带领部队和家族迁来湖南,从此繁衍下来的韩氏一支。

§ 国名

韩国

韩国是中国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大韩帝国

大韩帝国(????,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从中国清朝独立到日韩合并这一时期的国号。大韩帝国国土与朝鲜国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建都于原朝鲜国国都汉阳。其开国皇帝高宗为原朝鲜国君主。大韩帝国有时也被列为李氏朝鲜历史的一部分。

1897年,高宗在朝鲜国内外支持独立的政治压力下,从朝鲜驻俄国公使馆回到德寿宫登基称帝,宣布大韩帝国正式成立。大韩帝国立国十四余年,历经2代君主。在此期间,大韩帝国曾尝试对原朝鲜国军事、经济、私有制、教育等进行适应工业化的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由于不能摆脱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控制,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后,大韩帝国灭亡。

大韩民国

大韩民国(朝:????),通称韩国(??)、南韩(??)、南朝鲜(???),是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端的国家,首都位于首尔。韩国三面环海,西南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

朝鲜战争后,韩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目前是世界第十五大经济体系和第十大政治体系,是经合组织(OECD)和20国集团(G20)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亚峰会的创建国之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中央情报局2005年开始先后将韩国与匈牙利,捷克等一起列为新增的发达国家。

§ 三韩

三韩一词最早在中国的典籍中出现, 指代古代(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最早记载于《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

“韩”(朝:?han)在现代韩语中被赋予“伟大”或“领袖”的意思。大韩民国的国名中就含有“韩”字。 “韩”后来演变为朝鲜族的别名。

到4世纪马韩已被百济兼并。辰韩被新罗兼并,弁韩则演化成伽倻后又被新罗兼并。

典籍中的三韩

《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虽然朝鲜半岛古代国名多变,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国皇帝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 概况

三国志中辰韩与秦人有关,也有说法沿用了辰国的“辰”字。 弁韩的另一个称呼“弁辰”也使用“辰”这个字。另外马韩的统治者在一段时间称自己为辰王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

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由54个部落构成。大致位于全罗道,忠清道和京畿道。后来百济统一马韩。马韩的目支部是三韩首脑,并规定新归化的辰韩人不得任首领。

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城邦组成。其中的一个城邦后来吸收了其它城邦发展成新罗。

弁韩由12个城邦组成,发展成伽倻后被新罗吸收。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

§ 地理

三韩所在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不同时期,三韩的边界也不断的变化。但大体上在朝鲜半岛的南部。

技术

铁制工具使农业耕作更加容易,从而也促进了朝鲜半岛的农业发展。全罗道在当时已发展成水稻生产中心。

与汉四郡的关系

汉四郡中的 乐浪郡似乎与三韩的每个城邦都有联系。

真番郡治霅县与其余无考的七县为开辰国北部所置。三国志魏志马韩传云:“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三韩,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韩国学者李丙焘认为,此处“辰韩八国”可能就是真番郡南部没入辰国的八县,包括霅县。

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罢真番郡,以北部七县入乐浪郡,隶属于南部都尉。霅县及其南部无考的七县可能于此时没于辰国,后入马韩。献帝建安中,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地置带方郡,辖带方、列口、长岑、昭明、含资、提奚、海冥七县,即西汉时真番郡北部故地。

魏齐王正始年闲,魏国遣毌丘俭等伐辰韩,恢复了对临屯郡故地的统治,东濊、辰韩诸部落多由带方郡管辖。西晋太康中改昭明县为南新县。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年),带方郡没入高句丽。此后中原王朝在朝鲜半岛的直接统治暂时中断,直至唐代初年灭高句丽。

三韩与汉四郡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朝鲜半岛各地都有汉朝的钱币出土。

与古朝鲜的关系

中国史书《尚书大传》是最早记载商周时代的移民箕子朝鲜方国的文献,同时也是最早提及朝鲜的文献,据推断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朝鲜有史料记载的年代远远长过三韩,卫满朝鲜时曾经阻止三韩等部落朝贡汉朝。

与今韩国的关系

1897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日本与中国清朝签署马关条约之后,中国承认朝鲜是自主独立国家,不再主张朝鲜之宗主国,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李氏朝鲜将本国国号改为“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 1910年大日本帝国将韩国并合后、该地域的称呼被改回为“朝鲜”。之后的1919年,李承晩(后来韩国的首任总统)、金九等独立运动家流亡中国后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该流亡政府的名称采用了“大韩”的名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7: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