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蹄参 |
释义 | § 物种信息 马蹄参 学名:Diplopanax stachyanthus Hand.-Mazz. 中文学名:马蹄参 科别:Araliaceae 五加科 濒危类别:渐危 保护级别:2级 现状:因原生植被已遭破坏,数量逐渐减少 分布描述:越南北部 气候类型: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节分明,四季温暖,夏无酷暑,无严寒 年降水量:1000-2000 土壤PH值:4.5-5.5 土壤类型:山地黄壤或黄棕壤 地形特征:中山地带 生态特征: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混交林或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中 伴生种:猴头杜鹃 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 吊钟花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Lour. 福建柏 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 小叶罗汉松 Podocarpus brevifolius (Stapf) Foxw.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 et Arn.) Sprague 科研价值: 对研究该科\\山茱萸科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都具有科学价值 § 简介 马蹄参为孑遗植物,是主产中国的单种属,该属原隶属五加科。但果实大型,外果皮坚硬,1室,仅1粒种子,胚弯曲等特征与五加科不同,而与山茱萸科中的单室茱萸属Mastixia或隐核茱萸属Tectocarya.较为接近或相似。 故有学者将它归人山茱萸科。因此,马蹄参对研究五加科、山茱萸科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都具有科学价值。分布区内一些地方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本种的保护、研究与繁殖。 目前对马蹄参尚未进行引种驯化,行种子休眠、发芽、育苗和栽培等试验。 § 地理分布 产云南西畴、屏边、广西上思、上林、大瑶山、罗城、融水、融安、龙胜、贺县、凌云、贵州、平塘、荔波、榕江、黎平、湖南莽山和广东乳源、阳江、阳春等地。生于海拔1300-1900米中山地带。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 形态特征 马蹄参标本 常绿乔木,高15-2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粗壮,绿褐色,有长圆形皮孔。单叶互生,革质,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上面亮绿色,下面沿中脉有稀疏的星状毛或无毛,全缘,侧脉6-11对;叶柄长2-6厘米。穗状圆锥花序项生,长达27厘米,上部的花单生,无花梗。 下部的花排成有梗或无梗的伞形花序,主轴粗壮,细时花序全被淡黄色柔毛;苞片宽卵形,早落;花萼密被短柔毛,边缘5齿裂;花瓣5,淡黄色,卵形,长3毫米,外面被毛;雄蕊10。 其中5枚不育;子房下位,1室,胚珠1,花柱圆锥状。果卵圆形至长圆状卵圆形,稍微扁,干时坚硬,木质,长4.5-5.5厘米,外果皮厚,有稍明显的纵脉。种子一粒,侧扁而弯;胚弯曲,横切面呈马蹄形。[1] § 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分布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节分明,四季温暖,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18-20℃,1月平均温8-10℃,极端最低温可达-8℃,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土壤为山地黄壤或黄棕壤,pH值4.5-5.5。常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混交林或常绿、针阔混交林中,构成乔木上层常见成分;其伴生树种有猴头杜鹃P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吊钟花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Lour、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小叶罗汉松 Podocarpusbrevifolius(Stapf)Foxw、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Arn.)Sprague、摆竹 Indosasa shibataeaoides McClure等。 § 保护价值 马蹄参为孑遗植物,是主产中国的单种属,该属原隶属五加科。但果实大型,外果皮坚硬,1室,仅1粒种子,胚弯曲等特征与五加科不同,而与山茱萸科中的单室茱萸属Mastixia或隐核茱萸属Tectocarya较为接近或相似,故有学者将它归入山茱萸科。因此,马蹄参对研究五加科、山茱萸科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都具有科学价值。 §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一些地方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本种的保护、研究与繁殖。 § 栽培要点 目前对马蹄参尚未进行引种驯化,应进行种子休眠、发芽、育苗和栽培等试验。 § 分类学意义 马蹄参标本 (1)五加科植物属于富含油酸系列,而马蹄参属属于亚油酸系列,且二者的CC。差异较大,困此,马蹄参属与五加科关系较远,支持将马蹄参属从五加科中移出的处理,但由于都有岩芹酸的分布,因而又有某种联系。 (2)在山茱萸科中,马蹄参属的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特征与山茱萸属、蓝果树属和珙桐属最为接近。而桃叶珊瑚属是典4一一一一御斛一一舒鸵博H蛆朝9—4一一一一一l5一一一一0鲫m呻¨加2植物资源与环境7卷型的富含油酸和岩芹酸系列的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特征与山茱萸科中的其他植物差别很大。因此,支持向秋云等[4将它和单室山茱萸属、珙桐属、蓝果树属、喜树属作为一个单系发生的组的观点,但马蹄参属因为岩芹酸的存在,因而与其他属有所区别。 (3)马蹄参属的种子油脂肪酸分布特征所得出的分类学结论得到单宁的检测结果的支持。作者对马蹄参属进行单宁的检测表明:马蹄参属枝叶中含有水解性单宁,与山茱萸属一致,单室山茱萸属、蓝果树属和珙桐属中均含有鞣花单宁,而伞形目的五加科、伞形科均缺乏真正的单宁zo-”J。因而支持将马蹄参属改隶于广义的山茱萸科。 (4)马蹄参属与单室山茱萸属、山茱萸属由于都具有单细胞二叉毛这一特征而显得关系亲近,马蹄参属的果实与单室山茱萸属的八蕊单室山茱萸亚属(Subgen.,~,Ianglesia)的果实尤为相似,旺呈马蹄形,均具肿胀的种隔,开裂时均沿背缝线一侧的两条线开裂。木材解剖特征也表明和单室山茱萸属、珙桐属、蓝果树属、喜树属相似,而与五加科植物不同(另文发表),综合形态学、木材解剖及孢粉学特征来看,马蹄参应归隶于广义的山茱萸科,与种子油脂肪酸分布特征所提供的化学分类学证据相吻合。 (5)Cronquist(1988)认为传统上视山茱萸目(Cronales)与伞形目近缘的观点是过分强调上位花的结果,从化学特征上看二者区别较远,并推测伞形目是从无患子目(Sapindales)演化而来的。从种子油脂肪酸分布特征来看,广义山茱萸科的植物与伞形目植物都具有合成岩芹酸这一异常脂肪酸的能力,并考虑二者在形态上的相似性。 § 生境调查 马蹄参 (一)、调查内容 ① 种群调查: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内个体分布位置,种群内个体开花率、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等; ② 植被调查:样方内马蹄参的数量、高度、基径、胸径、枝下高、冠幅等,群落内植物物种数、高度、盖度等; ③ 生境调查: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等; ④ 人为干扰程度调查:筑路、修房、采伐等。 2.调查目标 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计算种群增长指数,绘制种群存活曲线,研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种群龄级的变化规律,预测种群发展趋势。 (二)调查方案 1、 种群调查 种群年龄结构:以立木胸径代替年龄对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标准生命表:根据种群各龄级株数编制而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是根据生命表中标准化存活数、标准化死亡率、损失度与径级绘制而成。 种群内个体分布位置: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和摄影定位法(参考王鑫厅等的方法,2006,植物生态学报)。种群内个体开花率:选择固定标准株(胸径为7.5~22.5cm的Ⅳ级中树,每个种群5株),在每株样树上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选取生殖枝1个,于花期开始,5天观察一次,统计记录其花序数和开花数等。 结实率:在果实成熟脱落前,剪取样树上的标记枝,按开花位置统计结实数量,计算相应的结实率,并测定种子的干重。 2、植被调查 在马蹄参的分布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个分布点,各设置10m×20m 或20m×20m的样方,对样方内的马蹄参进行每木调查,记录其高度、基径、胸径、枝下高、冠幅等,同时调查各植株林冠下的一年生幼苗数,用以估计马蹄参种子的散布规律。群落物种多样性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来衡量。 海拔:由海拔仪或GPS直接测出。 坡度:沿坡向上下延伸5m的坡度,用测高仪或其他坡度测量仪器测量。 坡向:用指南针确定。 坡位:a. 上位;b. 中位;c. 下位。 土壤厚度:挖取土壤剖面进行测量。 土壤PH值:将20克土壤样品置于50毫升烧杯中,加入20毫升蒸馏水,搅动悬浮液几次,每次间隔约1小时,停止搅拌后立即浸入PH复合电极测量PH值。 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称重法。 3、 人为干扰程度调查 人为干扰面积在1km2以下为轻度干扰,1km2~10km2之间为中度干扰,10km2以上为严重干扰。采用目测和测量的方法。 4、调查结果 编号 一级枝长(cm) 一级枝粗(cm) 二级枝长(cm) 二级枝粗(cm) 一级分枝分枝角度° 二级分枝分枝角度° 一年生枝长(cm) 一年生枝粗(cm) 二年生枝长(cm) 二年生枝粗(cm) 三年生枝长(cm) 三年生枝粗(cm) 一年生枝上叶片数 冠幅 (南北) 冠幅 (东西) 植株高度 附记 1 1060 5.78 960 4.47 70。 75。 20.00 0.330 3.20 0.51 12.30 0.620 15 8.2 7.3 19.5 新果 2 60 3.22 720 3.03 65。 60。 11.10 0.380 12.00 0.51 15.90 0.630 10 11 15 17.5 无果 3 770 4.97 850 4.62 55。 70。 3.60 0.320 8.50 0.48 15.60 0.570 10 8.9 7.8 15.5 无果 4 450 2.32 500 3.15 105。 115。 14.00 0.510 14.70 0.63 12.50 0.750 13 7.3 5.6 14.5 有老果 5 400 2.96 110 1.59 85。 90。 16.00 0.530 17.00 0.55 15.00 0.540 12 11.5 10.3 13 无果 6 350 1.97 300 2.32 65。 105。 2.00 0.310 21.00 0.37 0.90 0.390 14 10.5 9 11.5 有老果 7 410 2.23 360 1.75 110。 95。 14.80 0.520 16.70 0.62 10.50 0.730 10 9 7.5 10.3 有老果 马蹄参叶子监测调查表(谢塘湾和枫木坪坑口) 编号 叶长(cm) 叶宽(cm) 叶形系数 叶柄长(cm) 叶脉数 主侧脉夹角° 附记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9.2 8.9 9.0 6.8 6.4 3.8 3.7 3.9 3.3 3.4 2.42 2.41 2.31 2.06 1.88 1.4 1.3 1.5 1.3 1.0 9 8 8 9 7 65。 50。 55。 60。 65。 新叶 2 10.5 13.2 9.0 11.0 11.5 3.3 5.0 3.8 4.3 4.7 3.18 2.64 2.37 2.56 2.45 1.5 2.5 2.8 1.9 2.0 11 9 9 8 10 55。 70。 65。 70。 50。 新叶 3 9.5 12.0 9.7 8.7 11.2 3.6 4.4 3.5 3.5 4.6 2.64 2.72 2.77 2.49 2.43 1.6 1.7 1.5 1.1 2.0 8 9 9 10 9 40。 45。 30。 60。 45。 新叶 4 10.9 14.7 11.4 13.4 11.0 4.3 5.1 3.2 4.9 4.5 2.53 2.88 3.56 2.73 2.44 1.9 2.5 1.5 1.6 1.3 8 12 10 11 11 40。 45。 35。 42。 50。 新叶 5 9.7 9.8 11.8 9.5 8.4 4.8 4.1 5.4 4.3 4.2 2.02 2.39 2.18 2.21 2.00 1.6 1.4 1.8 1.4 1.2 9 8 11 9 8 60。 40。 50。 50。 45。 新叶 6 15.5 16.5 15.5 11.2 12.4 4.9 5.1 4.6 3.3 3.9 3.16 3.24 3.37 3.39 3.18 2.9 3.0 2.3 1.7 1.5 10 9 8 9 10 40。 28。 30。 45。 40。 新叶 7 15.0 12.7 14.5 16.5 15.5 7.0 3.2 5.1 6.2 5.5 2.14 3.97 2.84 2.66 2.82 2.1 1.5 2.4 1.6 2.5 8 9 8 9 8 50。 40。 40。 60。 40。 新叶 8 9.3 11.3 8.5 10.5 12.5 3.2 3 2.8 3.5 2.5 2.91 3.77 3.04 3.00 5.00 1.3 2.3 1.7 1.5 1.1 7 8 9 8 10 55。 35。 45。 30。 55。 新叶 马蹄参叶子下表皮气孔数监测表(谢塘湾和枫木坪坑口) 编号 1 2 3 4 5 附记 叶基部 叶中部 叶尖部 叶基部 叶中部 叶尖部 叶基部 叶中部 叶尖部 叶基部 叶中部 叶尖部 叶基部 叶中部 叶尖部 1 28 25 26 29 16 19 32 27 24 21 30 26 29 30 32 2 22 17 21 30 27 25 24 29 22 20 27 14 24 21 26 3 26 29 24 30 37 22 37 36 25 3 35 37 34 33 30 4 43 37 35 35 34 27 39 31 35 40 43 38 33 30 31 5 31 30 24 32 27 22 35 29 24 28 26 29 23 30 30 6 27 32 24 31 32 31 23 24 25 34 28 27 33 26 34 7 21 28 27 34 29 28 31 25 32 27 25 27 25 25 26 环境因子调查表 样方 样方 调查 经 纬 海拔(m) 坡度 坡向 坡位 土壤 土壤 土壤含 人为 编号 名称 时间 度 度 厚度 ph值 水量 干扰 1 谢塘湾坑口 2009.8.4 109。54,486,, 25。35,878,, 759 10。 西南 上坡 60 河边,无人为干扰 2 枫木坪坑口 2009.8.6 109。55,479,, 25。37,309,, 770 5。 西 沟壑 40 护林公路边,有少量干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