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介民
释义

§ 基本信息

郑介民

姓名:郑介民

学籍:黄埔军校二期步兵科

字号:杰夫

党派:中国国民党

籍贯:广东省文昌

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生卒:1897-1959

军职:国民政府国家安全局局长

§ 个人简历

郑介民将军证中国国民党情报工作主持人。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步科第二期,曾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1925年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

1927年回国,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三期。毕业后,在蒋介石侍从室做情报工作。

1929年7月,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整理委员。

1933年春赴欧洲考察,回国后任国民党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副厅长,并担任新加坡盟军军事会议代表,嗣任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复调军令部第二厅厅长,旋兼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局长。

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6年6月任国防部第二厅厅长;7月兼国防部保密局局长;国共和谈时,任军事调处小组国民政府代表;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7年12月,任国防部常务次长,复改为参谋次长。

1948年9月,授予陆军中将,兼任行政院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9年秋去美国,11月去香港后到台湾。兼“大陆工作处”处长。先后当选为国民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兼中央委员会第二组主任,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54年10月,任“国家安全局”局长,陆军二级上将。1959年12月11日卒于台北。追赠一级上将。

§ 详细介绍

文昌县

郑介民,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文教镇宝芳乡下水村人。1897年9月1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幼年父亲早死。

1915年郑庭炳读完小学,考入广东省立琼崖中学,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任书记,后被军阀察觉,缉捕甚急,遂改名介民,赴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在一养鱼场当帐房,并任吉隆坡《益群日报》编辑,著文拥护中国国民党革命救国主张,常以“华侨工人阶级”自居。

1924年4月,郑介民闻知黄埔军校创办,乃与黄珍吾到广州投靠黄埔军校第一期,不料竟未被录取,只得暂时住在同乡邢森洲家,旋投入大本营警卫旅(旅长吴铁城)军士队当学兵,积极补习功课,准备再次投考;8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招生时,郑介民考入步科,郑介民在黄埔军校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开始从事情报工作。

1925年9月郑介民从军校毕业,入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

1927年8月从苏联毕业回国,于陆军大学将官班结业,任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总队(总队长贺衷寒)队部政治教官,任蒋介石侍从官,不久受潘佑强推荐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政治部(主任杜从戎)秘书。从事情报工作。

1928年,到南京,蒋介石复职后,郑介民任蒋介石的侍从副官,蒋介石派他任某师政治部主任,后任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委员,监视桂系的政治活动。专门从事特务工作。 蒋介石

1929年初,郑介民假装失业到武汉,利用郑介民和李宗义(李宗仁之弟,人称“二总”)的同学关系四处活动,离间桂系部队,收买拉拢桂系将领,搜集情报;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通过郑介民顺利收买桂系将领李明瑞、杨腾辉“服从中央”,桂系很快失败,郑介民回南京复命。

1930年初任陆军第十五师(师长李明瑞)政治部主任,不久兼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后兼任第五十七师(师长杨腾辉)政治部主任,监视桂系部队;4月广西主席俞作柏响应张发奎反蒋,郑介民从柳州化装只身逃出广州;12月从香港回南京,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上校参谋。

1931年11月蒋介石准备成立“复兴社”,郑介民请求参加。

1932年3月被选为“复兴社”干事会干事,4月1日兼任“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副处长,郑介民为军统骨干人物,是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开始在第十九路军中安排特务,这些特务在后来的“福建事变”中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

1933年1月,华北局势紧张,郑介民兼任复兴社华北区区长,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上校参谋的名义作掩护,重新调整部署特务处在华北地区的工作;4月间,郑介民亲自出马,化装成为由南洋回国的华侨资本家,侦察为日军收买的前北洋军阀陆军上将衔张敬尧的活动,等到把张的情况弄清楚以后,便派华北区行动组组长白世维带领行动员黄泅钦等人,于5月7日在六国饭店将张击毙;秋天,戴笠改派王天木为华北区区长,郑介民回南京。法西斯

1934年夏,郑介民以军事考察团名义前往欧洲考察,实际是学习法西斯统治方法,发展复兴社在欧洲的组织,并拜访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1935年夏郑介民回国,极力介绍法西斯主义,一时成为时髦人物,旋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仍兼特务处副处长。

1936年3月,郑介民受蒋介石指派从南京经上海来到香港,一面布置暗杀陈济棠的工作,一面重金收买广东将领,但暗杀小组被陈济棠的特务发觉后抓去;6月“两广事变”爆发,郑介民积极分化收买的广东陆军空军部队投蒋,7月陈济棠众叛亲离,不得不通电下野;8月郑介民代理“复兴社”书记长,兼“民族运动委员会”委员和“忠义救国会”委员。

1937年7月抗战爆发,9月郑介民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三处处长,主管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

1938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副厅长,掌理军事情报;3月后兼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任秘书,郑介民并不到职,由副主任秘书毛人凤代理。

1939年9月,郑介民带职到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受训,郑介民学习极为认真,著有《谍报勤务》和《军事情报学》等书。

1940年4月从陆军大学毕业,兼任“中苏情报合作所”副所长。

1942年1月,郑介民任新加坡盟军军事会议代表,在会上对东南亚战局有所陈述,但最初不被重视,后其观点为时局证实,方得盟军统帅另眼相看,又被蒋介石指定参加重庆举行的中美联合参谋会议,担任情报方面的联络工作,此间郑介民先后被派往印度、锡兰、爪哇等地,在盟军协同对日作战中提出不少意见。

1943年2月10日,郑介民正式晋任陆军少将;11月22日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并负责蒋介石的安全保密工作。东南亚盟军1944年2月升任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兼东南亚盟军总司令部联络官,经常去加尔各答参加会议;本年夏,郑介民正确预言了盟军将在8月18日于诺曼底登陆,被美国军官称赞为“神机妙算”。

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郑介民任赔偿委员会委员。

1946年1月,郑介民成为军调处执行部国民党方面代表,他开始暗中向解放区布置特务活动;2月,以河北解放区逃出来地主恶霸为基础组成的“冀省难民还乡请愿团”到军调处执行部“请愿”,郑介民指使特务流氓混在其中,进行捣乱煽动,要求“共军立即撤出河北”,冲进中共代表办公室捣乱,连美国代表也觉得郑介民的做法太拙劣;3月17日戴笠乘飞机失事死去,20日郑介民继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毛人凤为副局长;4月郑介民回重庆接掌军统局;6月5日在南京任国防部第二厅中将厅长,主管情报工作;7月1日军统局改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仍兼任保密局局长。

1947年夏,郑介民、毛人凤组织“国防部绥靖总队”,派往华北、东北、华南各地执行组训、情报、行动和突击任务;9月初,郑介民亲飞北平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和电台,同月兼任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月指挥特务在上海破坏了中共后勤补给站,还有中共华中局、苏皖边区政府、华中银行等设在上海的联合办事处;11月15日郑介民辞去了第二厅厅长职务,12月5日任国防部常务次长,主管国防物资。1948年初,郑介民辞保密局局长,专事美国军援物资;6月12日任国防部次长;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毛人凤1949年1月飞赴北平企图阻挠傅作义和平起义;同年秋随国防部驻节广州,对时局充满悲观;10月从香港转美国,秘密列席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了中国大陆形势,力图使美国决定继续实行对华军援;11月郑介民去香港。

1950年初郑介民去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组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2年10月19日当选为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会第二组主任。

1954年10月成为台湾“国家安全局”(由原国防部保密局改编)首任局长,然身体渐渐衰弱多病。

1955年夏,郑介民突患心脏病,先后去美国、西德就医。

1956年2月23日晋任陆军二级上将。

1957年10月23日当选为国民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不再兼任“国家安全局局长”。

1959年12月11日,郑介民因心脏病复发在家中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蒋介石曾两次到殡仪馆吊唁,并亲临祭奠,12月15日蒋介石发布“褒扬令”,追晋郑介民为陆军一级上将,“用示笃念忠勤之至意”。

郑介民虽身为国民党特务头子,但与戴笠截然不同,郑介民战略眼光精确长远,又具研究精神,著述甚丰,曾因此获得一枚积学奖章,被国民党内一些同行称为“有政治头脑”和“科学训练”的军事情报专家、“军事谋略家”和“军事理论家”。著有《游击战术之研究》、《谍报勤务》、《军事情报学》、《中日战争太平洋列强政略的判断》、《抗战期中对共产党的对策》、《苏俄现阶段的国家战略》等。

§ 成就贡献

孙中山

1915年入琼崖中学,参加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后赴马来西亚经商,并任吉隆坡《益群日报》编辑。1924年回国,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1925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27年回国,于陆军大学将官班结业,任蒋介石侍从官,从事情报工作。1928年,到南京,蒋介石派他任某师政治部主任,后任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委员,监视桂系的政治活动。

1929年春,蒋、桂军阀矛盾激化。蒋介石指派郑介民到广西掣肘俞作柏。邓小平化名邓斌来到南宁,准备武装起义(即百色起义)。这时郑介民奉蒋介石的命令到广西,一面扣发粮饷,一面收买部队高级军官。1930年前后,郑介民在武汉搞特务活动时,与汉口女子柯淑芬结婚,先后生了八个子女。

1932年“一二八”沪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先安内而后攘外,抗日必先剿共,绝对拥护一个党、一个领袖。”实行军事法西斯专政,加强特务统治,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核心,仿效德国希特勒的国社党,在南京成立“中华复兴社”,简称“复兴社”,又名“蓝衣社”,蒋介石亲自任社长。下设:“中央干事会”和“中央监察会”。郑介民任中央干事会干事之一。

1934年春,蒋介石为了要效法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决心挑选一批人去学习。郑介民也被选中了。当年夏天,郑介民和潘佑强、杜心如、滕杰等一行七人,以军事考察团名义前往欧洲考察,实际上主要是去德、意两国。蒋介石给他们的任务,一是学习法西斯统治人民和反共防共的一套办法,一是发展复兴社在欧洲的组织。七七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郑介民被调为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三处处长,主管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1938年,郑介民任军统局帮办兼军令部第二厅厅长,又兼军统局中苏特种技术。1944年冬,美国派魏德迈来重庆,接替美国驻华代表、中英美军队司令、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郑介民和魏德迈建立了关系。

1945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马歇尔来上海。21日,马歇尔抵南京和蒋介石会谈。次年1月7日,成立以马歇尔为主席,由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群参加会商解决国共军事冲突的三人小组。同年1月10日,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由国共和美方各派一名代表组成。蒋介石派郑介民为国民党代表。郑介民在蒋介石和马歇尔的授意下,借和平骗局,争取时间,布置内战。同年当选国民党中央六届执行委员,奉派军令部第二厅厅长兼军统局局长,后改称国防部第二厅。厅长兼保密局局长。

1946年郑介民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国民党代表国共和谈时,任军事协调小组国民党代表。同年7月1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宣告结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由国防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兼任局长,原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为副局长。从1946年3月17日军统局代局长戴笠摔死以后,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全国人民都希望能真正走向全国团结一致、和平建设的阶段,各方面对这个一向为全国人民所痛恨的庞大特务机构,都希望能按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早日撤消。但蒋介石对如何完整地保留这一组织,可说真费过不少苦心。戴笠刚一死去,他便急于挑选戴笠的继承人,同意毛人凤向他提出的建议,在郑介民与唐纵之间挑选了郑介民代理军统局长,实际由毛人凤主持一切。

1947年2月,上海发生轰动全国的“黄金风潮案”,由于监察院已派四名监委前往彻查,蒋介石也特派郑介民去参加调查工作。1948年2月间,郑介民被免去保密局局长和国防部二厅厅长,调任为国防部次长后,由毛人凤任局长,原任别动军司令徐志道调为副局长。 《游击战术》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郑介民从广州逃亡台湾。初任“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长”,后调任国民党中央第二组主任。从这年开始,以郑介民为首的广东派、唐纵为首的湖南派、毛人凤为首的江浙派纷纷拉人入伙,张倩成了三派争夺人物。三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权斗争。

1954年,蒋介石设立“国防会议”,下辖两个局:一是“国家总动员局”,二是“国家安全局”。同年,郑介民出任首任“国家安全局”局长。

1960年郑介民突患急病死于台湾。终年62岁。

§ 作品

著有《游击战术》、《谍报勤务》、《军事情报》、《中日战争太平洋列强政略的判断》等。[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2: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