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花山森林公园 |
释义 | 百花山森林公园 区位简介 百花山森林公园北望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南临襄阳 古隆中,东接南阳卧龙岗,西邻道教圣地武当山,浩瀚汉江由北向南酷似一条玉带把这些风景胜地紧紧地系在一起,而百花山森林公园正处这些景区的中心枢纽位置,交通极为便利。地理资源概况 其土壤结构兼有冲积潮土土类和少量石灰岩发育的石灰土土类,土层深厚,较为肥沃,PH值多为5.5 -6.5,适于多种植物生长。区内现有观赏花卉树木三百多种,木本植物59科、118属、172种。百花山森林公园 § 景观特点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结合人文历史,创造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物种多样,主要以四季常青树木松树、柏树为基调树种,适当搭配枫树、水杉等,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群落。 百花山不仅树木葱翠,森林景观别致优美,而且峰陡石奇,古迹荟萃,全山由登云、石泉、白龙、马窟、拉纤、小冢子,金鸡冢等九座小山相拥而成,龙以登云、石泉、白友三峰更具秀色。登云山峰列其北,明 弘治中建“登云寺”,清康熙14年改欧阳文忠公(欧阳修)祠,侧耸“文笔峰”宝塔,白龙山峰列其南,上有白龙庙(现已毁),下见白龙泉;石泉山峰居其其中,以“石、泉”取胜,山腰一条冲击鹅卵石带为汉江故道遗迹;山间巨石嶙刚,殊诡百状;岩腹石罅如脐。白龙山峰与石峰之间为拉纤山峰,其西坡怪石陡壁,颇具特色。 景区内建有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陵园牌楼伫立在登云,石泉两山之口,在登云山上建有烈士纪念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 欧阳文忠公祠: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康熙14年(1675年)移建马窟山,改登云寺为祠。1945年老河口沦陷时为日寇炮弹所毁,该遗址尚存登云山上。 文笔峰塔:始建于明弘治年中,为六角形砖瓦结构,九层建筑,塔基30平方米。1945年,被日寇所毁,现登云山上遗址尚在,已计划采用仿古砖瓦重建文笔峰塔。 白龙庙古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瓦房,有木雕塑像两个,第一层为灵官爷,第二层为白龙爷,庙内有石碑若干。 白龙泉:传说欧阳修为乾德令时,曾于白龙泉址建房,塑白龙像,并亲笔题写“白龙名泉”四字,时至今日,白龙泉水仍长流不断。 马眼泉:位于石泉山峰南麓,因山形似马,泉水似从马眼流出而得名,现“马眼泉”仍有泉水长流。 小金鸡冢:位于登云山230米处,传说此处有一只老金鸡领着一群小金鸡嬉戏于此而得名。 鸳鸯调:汉江故道冲积饿卵岩石带南端有两天然石灰洞相通,外形酷似鸳鸯而得名:里面可容四人对弈。 汉江故道:石泉山西侧一条冲击鹅卵石带,是古汉江河道遗迹,令人遥想当年古汉江烟波浩淼的情景和沧海桑田的地质年代变迁史,以及大自然宏伟的造山运动。 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陵园”牌楼伫立在登云,石泉两山之口,陵园辟建于1960年8月。烈士墓地在登云山上,墓地山色秀丽,松柏常青,庄严肃穆,墓区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3.5米,面西而立,正面碑文“革命烈士纪念碑” 北面铭刻有一百零三位为革命献身的英烈姓名。稍东,建有烈士纪念亭,它是一座琉璃瓦六角式建筑物,亭内正中竖立着一尊刻有“浩气长存”的碑塔,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纪念亭,均建于1948年11月,原在市区中山公园内,1960年8月移建于码头山上。 电视塔:兴建于1991年春,当年秋竣工并投入使用,塔高137米,占地面积130平方米。今后,百花山森林公园将致力于环境绿化、美化、增添游乐设施,以更优质的服务、更优美的环境,迎接人们旅游、观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