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晓华
释义

§ 人物简介

石晓华,原籍浙江浦江,1941年生于四川三台。 1963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导演系,后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场石晓华

记,1977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1982年任导演。

她独立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泉水叮咚》获得多项奖,石晓华的目的是朴素的,她只想把生活中自己的强烈感受反映出来,并没想去一鸣惊人。影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角落挖掘出深邃的内涵。 石晓华生长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抗战爆发后,父母撤至四川继续搞革命运动,石晓华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出生。幼年紧随革命的父母。她在红岩村托儿所长大,逢年过节或八路军打了胜仗红岩村便要搞联欢庆祝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年幼的晓华都要上台演出,她那认真煞有介事的表演为她今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石晓华少年时代在动荡复杂斗争的环境中渡过,她的经历在同龄人中是少有的,在她执导的《泉水叮咚》及后来的作品中,她都致力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这些与她丰富的经历是分不开的。除这些生活经历外,石晓华1963年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导演系毕业后一直在上影导演部工作,跟随谢晋拍了不少片子,作为《啊!摇篮》的副导演,她为谢晋提供了不少素材。《泉水叮咚》她初次独立执导便获成功,与她多年来的刻苦是分不开的。在她后来的几部影片中,石晓华仍然保持朴素的风格,尽力使影片的形式和内容结合得更好。1997年,石晓华又执导了电视剧《儿女情长》 ,展现了普通上海市民的生活,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1]

§ 人物生平

石晓华这位从小随父母在战火中颠沛、在延安马背上成长的著名女导演,以她的人格魅力、生活阅历和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她在漫漫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能总在原地踏步,要努力让每部作品尽可能地往前走一步。"

石晓华擅长拍"儿童题材"的作品,其中儿童片《泉水叮咚》是我国影坛上在国际、国内获大奖数量最多的影片之一。喜剧样式对她来说也独有情钟,执导了3部之多。而且票房喜人,颇受评论界的好评。

1997年夏天,由她执导的22集电视连续剧, 《儿女情长》在全国播出后,出现了多少年来少见的轰动效应,囊括了全国所有电视剧奖。收视率据上海地区统计是近几年之最,最高达54.9%。一部作品的极大成功,接踵而来一大批家庭伦理题材的剧本、作品蜂涌而至。一些公司、厂家慕名上门请她执导这类题材的真不少。言明酬金优厚,但石晓华很痛苦,她认为类型化的题材不能成为创作定势,更不能无节止的热衷追求。文艺作品应有独特的个性和角度,荧屏上慢来慢去都是大同小异的情理剧、老百姓会厌烦的。观众是喜新厌旧的,就像吃红烧肉,偶尔吃一顿,喷喷香,天天吃就腻味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石晓华留意当前的创作动态,观察观众的喜好。一批具有纪实风格反映公安战线的现实主义力作《西部警察》、《英雄无悔》等电视剧,揭示公安人员的英雄主义精神。时代、民众呼唤疾恶如仇、伸张正义的英雄人物。这些作品使石晓华激动不已,也曾想跃跃欲试。但是她冷静的剖析自己,首先觉得这类作品的创作,在上海这块特定的地域、人文环境里并不是强项。上海经济发达,社会治安稳定。自己介入此类题材,感受就不像有的地方的导演有切肤之痛,在艺术的把握上也难以像有些导演那么驾轻就熟。

记者谈到近年来荧屏上数不胜数的婚外恋,第三者的言情作品,好像蛮有市场。石晓华一笑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女导演已没有那样的'好心情'了。"两年前沈阳作家史晓欧、张泽生创作的电视连续剧之本《道里道外》(现该名为《情长路更长》)也是慕石晓华之名,主动投稿,将剧本寄给鸿申文化发展公司(现该名为海韵文化发展公司)如能用力请石晓华执导。

石晓华看完剧本动了心。该剧赋予的强烈时代特征,人物的鲜活、主题的思想深度吸引了她的注意。《情长路更长》依然是从一个家庭切入,讲述一个普通人家的故事,但反映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将笔触延伸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这个大家庭成员原来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机遇、个人奋斗,使他们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由贫困步入小康,由社会地位低下上升为"白领阶层"。家庭成员中有了高级记者、著名画家、私营企业的老板、白领丽人、国营企业的厂长……经济、社会地位的改变,所有的挑战、困惑、矛盾斗争将这个家庭推入了新一层的矛盾漩涡之中。剧中某报社记者石慧敏,高收入,社会地位特殊,但她作为一个优秀记者,责任感、职业道德,在文章中敢于触及矛盾,敢于仗义执言,风险也就来了。画家方楚生宁穷不卖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风格,却不能为儿子所理解。剧中的小女儿、小儿子又是另一种活法。他们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包括婚姻观决不受传统的约束。剧中的母亲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旧式妇女,但她有自己的主心骨,家中的老大不能塌腰。当得知大媳妇受贿,当厂长的大儿子默认以后,母亲一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要让儿子记住,做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要脸"。大儿子59岁犯错误的现象,也是很值得艺术家去深思去反映的。

最后石晓华感兴趣的是剧中塑造的彭少康这个人物,改革年代使他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有着体面的职业----律师,还有一个原本美好的小家庭。但私欲的极度膨胀,金钱、女色的诱惑,他很快堕落成阶下囚。出狱以后,不思悔改,更加采取疯狂的报复手段,将魔爪伸进方家报复与他作过斗争的人,包括他的前妻。

石晓华异常感慨地谈对这个人物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为很多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遇,但是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让私欲扩张,就会走向反面。这个人物有着深刻的警世作用。

激情来自于创作冲动,去年夏天,石晓华带着剧本到司法部门,与律师交朋友,了解当代社会中新的犯罪特征以及59岁现象,进而对剧本进行逐集逐集的修改、补充。

2000年10月28日,《情长路更长》在青岛开机,连续作战、过度劳累,石晓华先后两次晕倒在摄影现场。制作成本有限,时间不等人,石晓华固执地不听领导的劝阻,仍然带病在现场指挥,今年1月5日封镜,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进入后期制作。

值得石晓华欣慰的是,她和全体制作人员的艰辛劳动,有了喜人的回报,全国多家电视台在看了初剪稿,很激动,纷纷拍板征购该剧。 [2]

§ 个人作品

二十年后再相会 (1984) .... 导演

绿色柔情 (1999) .... 导演

都市萨克斯风 (1994) .... 导演

笑傲云天 (1995) .... 导演

娃娃餐厅 (1986) .... 导演

性命交关 (1986) .... 导演

浪花细沙 (1983) .... 导演

泉水叮咚 (1982) .... 导演

神警奇偷 (1992) .... 导演

偷鱼贼 (1988) .... 导演

情洒浦江 (1991) .... 导演

啊!摇篮 (1979) .... 副导演

青春 (1977) .... 副导演

神警夺偷 (0) .... 导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