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风白 |
释义 | § 李风白 李风白 (1900-1984) 世界和平理事会中国部秘书,翻译家。 湖南省芷江县人,1900年生于芷江县城伞巷一普通官僚家庭。5岁随父亲到长沙,上小学后师从名师何叔衡就读,成绩优秀。五四运动时,他从何老师那看到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因而结识毛泽东,并成为上街叫卖《湘江评论》的“义务报童”。毛泽东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时,他踊跃响应,1920年到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在法国又结识了一批有志中国青年,深受教益。萧三主张他去学习美术,他确实对美术感兴趣,便选听法国雕塑家布尔代莱的绘画课,1924年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坚持攻读画艺。他和同学组织的霍普斯会,标榜以艺术为艺术,不参加政治活动。周恩来得知后,劝导他们要懂得远离祖国来到法国,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艺术和学习知识,真正的目的是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且离开政治搞艺术只是空谈。周恩来的教诲使他们十分敬佩和信赖。 § 主要成就 1929年他应聘回国,担任杭州艺术学院(今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在杭州美院执教三年,培养了一批绘画人才。但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对外妥协、对内屠杀,使他不能够专心教学,不得以1933年夏再次来到巴黎。1935年组织了团结华侨抗日的大道社,编辑出版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刊物。1936年与法国妻子戴妮丝结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组织中国艺术研究协会,发表呼唤和平、反对侵略的文章。日本投降后,他拥护毛泽东在重庆谈判中提出的和平建国主张,创作发表了大量以主张和平、反对内战为主题的绘画和文章。1946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作为中国工会的翻译出访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受到铁托、季米特洛夫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接见。他翻译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并奉命到世界工联亚洲部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党组织留在巴黎工作,向法国人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1951年到世界和平理事会任中国部秘书,参加了1952年世界和平大会的会务和接待工作。1953年他携妻子回国,在外文出版社工作,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法文翻译工作。1954年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点名说李风白是一个法文通,"我们非常需要这位法文通!"他按照总理的要求,不但做好翻译工作,还负责接待法国朋友。作为一个精通法文的专家,他为中国对法国经济文化交流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同时,在外文出版社工作几十年,曾任翻译室主任,翻译了《毛泽东选集》法文版,参与党、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法文翻译,晚年为《周恩来选集》、《邓小平文选》的法文翻译作出了贡献。60年代,周恩来、毛泽东等党的领袖接见过他,毛泽东还记得他是自己的“义务报童”。1984年4月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按照他的遗愿,夫人戴妮丝修订完成了他的重要译稿,出版了李风白画集和诗集,撰成他们俩的回忆录,最后把李风白珍藏的古画和画具分别捐赠给国家和芷江县博物馆,以表达他们对国家对故乡的赤子之心和眷念之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