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虎口脱险》
释义

§ 影片简介

《虎口脱险》

1966年,是人类近代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法国宣布退出了北约组织,那一年,圣雄甘地成为印度首相,那一年,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风雨飘摇,那一年,列侬宣称“披头士乐队比耶稣更加流行”,那一年,法国银幕上出现了一部将被永远记入史册的卖座喜剧片---《虎口脱险》。

1700多万的入场人次令它成为当之无愧的法国影史票房冠军,直到1998年,才有《泰塔尼克号》以2000万的人次刷新了它保持了三十多年的纪录,但它仍是法国影片的票房纪录保持者,直至今日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这部影片的中译本也可视为中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上译厂的老艺术家们对影片台词所做的二次创作,只可用绝顶精彩来形容,相信很多观众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诵片中的精彩对白。

§ 剧情介绍

《虎口脱险》海报

二战期间,英国轰炸机中队的一支特遣队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一架轰炸机被德军防空炮火击中,机上人员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点。德军展开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三位飞行员分别被油漆匠,动物管理员和乐队指挥所救。迫于形势所逼,油漆匠和指挥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浴室碰头。在几次误会后,他们终于接上了头。

在热情的法国人的掩护下,飞行员们与德军展开了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戏。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飞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这部影片拍摄于60年代,当年曾创下法国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法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菲奈与演技派明星布尔维尔配合杰拉尔·奥利天才的编导手法,使影片成为世界公认的喜剧经典之作。

同时,这部影片的中译本也可视为中国译制配音电影中的巅峰之作,上译厂的老艺术家们对影片台词所做的二次创作,只可以用绝顶精彩来形容,相信很多观众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诵片中的精彩对白。片子中两个法国小老头无疑是全篇中的活宝。一个是路易·德·费内斯饰演的指挥家,一个是布尔维勒饰演的油漆工;前者暴躁、蛮不讲理,占尽油漆工便宜,后者憨厚、老实巴交,老是被指挥家“欺负”;两个活宝迫于形势,成功搭救因任务失败而降落在德军统治区的英国空军,这个过程,充满了紧张,又处处滑稽幽默。[1]

§ 影片背景

《虎口脱险》海报

1966年5月16日,在8个月的前期筹备之后,影片开拍,剧组上下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没有人有过拍摄一部如此昂贵的电影的经验,当时的1400万法郎,将通胀率计算在内换算成今天的货币要接近1000万欧元,这在今天的法国影坛也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制作,更不用说当年了。此外,在1966年,沦陷题材仍属于喜剧片的禁区,之前从没人敢在大银幕上拿它开玩笑,以至于在拍摄期间,《虎口脱险》的对外宣传打的都是“一部艺术实验电影”的旗号。

下里巴人的油漆匠和阳春白雪的大乐队指挥,本来是毫无关系、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阶层的代表,但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或者,更确切的说,在导演乌里的精心安排下,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不同的个性发生种种冲撞,产生各种笑料,最终又因为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成为朋友。从这一点来说,《虎口脱险》也是一部关于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颠沛流离命运的影片。

《虎口脱险》的价值还体现在它也是乌里、德·费内斯、布尔维尔三人组合的最后一次合作,当然,在当初拍摄的时候,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一点。1969年,乌里又为布尔维尔拍摄了《大脑》,但他的搭档却是让-保罗·贝尔蒙多。1970年9月23日,布尔维尔因多发性髓瘤去世。1971年,乌里为德·费内斯拍摄了《疯狂的贵族》,原本为布尔维尔所准备的仆人一角只得由伊夫·蒙当取代。1973年。在为布尔维尔追颁荣誉勋章的大会上,德菲奈斯发表了一篇满怀深情的致词,追忆自己的好友和工作伙伴。10年之后,德·费内斯也永远的离开了深爱着他的全球影迷。 [2]

§ 主演情况

路易斯·德·费奈斯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称:Fufu (菲菲)

国 籍:法国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出生地:Courbevoie, Hauts-de-Seine, ?le-de-France, France

星 座:狮子座

职 业:导演,演员,剧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脱险》

妻 子: 戈尔曼·艾洛蒂(1936-1942)

逝世于1983年1月27日

与芳托马斯中那个傻里傻气的警官相比,路易斯·德·费奈斯在“警察系列”电影中塑造的那个阴奉阳违、鬼头鬼脑的警察局副局长路德维克就更加自私怪戾,这是一套先后拍摄了6部的法国喜剧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剧:《圣特罗佩的警察》、《警察在纽约》、《警察结婚记》、《散步的警察》、《警察与外星人》和《警察与女警察》。

如果没有《虎口脱险》如此风光的国际声誉,菲奈斯本人最喜欢的电影《雅各布教士历险记》则是他名至实归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艺生涯达到了个高潮,上座率高达到7百万。据说乌里在拍摄时经常因为笑得太厉害,致使摄影机剧烈抖动不得不重拍。影片讲述菲奈斯的女儿即将嫁给将军的儿子,他无意间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同时一个著名的犹太教士来法国参加宗教活动,结果从机场开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轻的总统、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儿的婚礼就搅在了一起,该剧剧情紧凑,线索复杂,笑料百出,人物众多且性格鲜明,不仅有许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戏,还紧扣当时法国社会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种族主义,给以往菲奈斯夸张喜剧注入了浪漫的温馨。至今剧中在口香糖加工厂那段戏仍然是许多喜剧效仿的经典桥段。菲奈斯还演过用一根小棒指挥芭蕾舞女演员的指挥家(《指挥家》),对雇员吝啬粗暴却对客人百般谄媚的饭店老板(《总统失踪记》),嫌贫爱富阻止女儿自由恋爱的大资本家(《奥斯卡》)和西班牙国王的贪婪使臣(《疯狂的贵族》),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自导自演了梦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剧《吝啬鬼》,塑造了法国电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贡。

主要作品《连环套》央视播过,黑白片,菲耐斯饰演总经理。相当精彩的一部悬念喜剧片。《警察》系列六部,极具讽刺意味的系列(《圣特鲁配的警察》、《警察结婚记》、《警察和女兵》、《警察智斗外星人》、《警察在纽约》、《警察退休记》等)《冰冻人》讲的是一具冰封多年的19世纪青年在20世纪复活后的故事,菲耐斯饰演青年的父亲和20世纪的假父亲《方托马斯》系列三部,搞笑的经典。《暗渡陈仓》(又译《弄巧成拙》)《大饭店》(又译《总统失踪记》),最经典的是训练服务员时的那段舞步。《美食家》(又译《好汉还是孬种》),法国美食的杰出捍卫者,反对美式快餐的杰作。《夫妻市长》(又译《针锋相对》),里面对日本人的嘲讽可谓入木三分。《疯狂的贵族》对吝啬鬼和贵族的生活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 幕后制作

《虎口脱险》剧照

1966年,父女俩打造的《虎口脱险》成为法国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经典作品。1700多万观众人次令它占据法国影史票房冠军宝座32年。《虎口脱险》的影响超越国界,超越时间。丹尼尔·汤普森在蓉向记者回忆起了那段尘封往事。

一句对话促成经典

丹尼尔·汤普森的父亲热拉尔·乌里,1919年出生在巴黎一知识分子家庭,17岁时他决心当演员,在法国国家戏剧学院500选5人的新生招考中脱颖而出。毕业后,他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大银幕上。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二战”爆发,有着犹太血统的他为逃脱盖世太保的追捕,被迫带着自己的奶奶、母亲和已怀孕的妻子逃到瑞士,在日内瓦偷偷地继续表演事业,这一经历可以在他日后的作品《王中王》中找到影子。“二战”结束后,乌里开始尝试剧本写作,1960 年改行当导演,但他的前三部电影反响平平,年近半百的热拉尔·乌里郁闷彷徨。一天,在与片场一位跑龙套的小配角聊天时的一句话,让他突然顿悟,“你实际上是个喜剧片作者,只有承认这点,你才能真正的表现出你自己。”说这句话的是他的朋友路易·德菲奈斯(《虎口脱险》中指挥家扮演者)。乌里继而转攻喜剧片,1964年他自编自导的《暗渡陈仓》大获成功,主演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喜剧名角布尔维尔和“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德菲奈斯,“黄金三角”组合由此形成。

一部经典改变命运

从跑龙套到喜剧之王,路易·德菲奈斯这个小个子、神经质的喜剧大师,因《虎口脱险》永远被中国观众记住,只要说起“指挥家”,观众就会浮现出会心的笑容。鲜为人知的是,在拍该片前,德菲奈斯已50多岁,从影20年参演电影120部,但几乎全是群众演员或跑龙套。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他建议导演乌里拍喜剧片,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德菲奈斯在《暗渡陈仓》里第一次担任重要角色,曾因自己的戏份少于绝对主角布尔维尔而闹过一次罢工,直到导演答应为他专门补一场戏才罢休。《虎口脱险》上映时,他的片酬已达100万法郎,还有票房分红,让老来成名的德菲奈斯感慨良多:“靠这部电影我赚了不少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参与一部电影票房分红,1.4%。”

一部艺术电影创造历史

1966年5月,经过8个月筹备,《虎口脱险》正式开机。1400万法郎的投资令该片成为当时法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虎口脱险》在宣传上打出“一部艺术实验电影”旗号,影片拍摄精益求精。拍摄油漆桶溅到德国军官身上那场戏时,道剧组用炼乳代替白油漆,这段戏共拍了12条才过关。每条拍完后后,军服还要送去蒸汽熨烫,仅为这个镜头就花了3万法郎!对细节的苛求最终保证了影片的巨大成功。

对导演乌里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布尔维尔和德菲奈斯的对手戏,他在回忆录中记载:“有的演员是那种上来第一条就发挥很好的,就像布尔维尔,你反复越多,他的感觉反而越差,而德菲奈斯恰恰相反。于是两人一个越演越糟,另一个却越演越好。幸好这种状况没持续很久,在互相了解后,他们各自都作了些调节,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德菲奈斯指挥大乐队的那场戏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学好指挥,他事先接受了专门培训。不过实拍那天,当他真的站在一百多名专业乐师面前时仍感到一丝怯场。当《匈牙利进行曲》乐声响起,他立刻投入角色。乌里在回忆录中写到:“他的动作潇洒自信,丝毫没有落后于乐声,他像真正指挥那样带领乐队演奏。一曲终了,他向乐队鞠躬致意,所有乐师自发地全体起立为他喝彩。这时德菲内斯转过身,我看见了他眼中的泪光,我也一样。”

1966年12月,《虎口脱险》在香榭丽舍高蒙影院举行首映式。电影放毕,剧组上下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无数观众涌过来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从第一排座位走到到放映厅出口的14节台阶,他们足足用了30分钟。随后,法国观众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迎接这部杰作。该片接着在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德国等连连打破票房纪录,横扫欧洲,风靡全球。

译制片黄金时代 《虎口脱险》来到中国

《虎口脱险》诞生16年后,该片终于来到中国。1982年7月,《虎口脱险》经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在国内放映,万人空巷。

据该片的译制导演苏秀回忆,影片中土耳其浴室接头那场戏哼唱了一段被影迷传唱的小调:“鸳鸯茶、鸳鸯品,你爱我、我爱你……”但原文中歌词 “Teafortwo”最初被译为“情侣茶”,虽然意思不错,但怎么唱怎么别扭,老厂长陈叙回家想了半天,第二天到厂里把“情侣茶”改成“鸳鸯茶”。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这部译制片在配音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虎口脱险》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配音标杆之作。[3]

§ 幕后花絮

《虎口脱险》剧照

“这两个人不错。”——油漆匠奥古斯坦·布维(配音:于鼎),指挥斯塔尼斯拉斯·拉弗(配音:尚华)。

要说看《虎口脱险》基本上都是为了要哈哈大笑,可要问究竟是谁带给观众的笑更多一些?是慢条斯理的油漆匠?还是心急火燎的指挥家?可真叫个难了。

“战争时期,有个油漆匠”——油漆匠(配音:于鼎)

演技派巨星布尔维尔扮演油漆匠——就是那个一直想和木偶剧团姑娘擦出点火花的油漆匠,老实巴交的一个人,还总爱耍点小聪明。一会善良地指出指挥的鞋和自行车不对劲,转眼又后悔上了;一会象个大学生样的玩求爱,一会儿又腼腆的象个小学生。他的声音总象厚厚的橡皮糖,有点粘糊糊的,可是就是透着一点甜。

“麦金托什先生,我给你带来好消息了”——指挥(配音:尚华)

喜剧明星路易·德·富耐斯扮演指挥——这人特喜欢抖机灵,就像麦金托什说的:“那矮个显得特别精神。”又像中队长说的:“他就爱发个牢骚。”从一开始他就在发泄不满情绪,就像一团跳动的火,走哪烧哪。而这个时候,尚华老师那种从骨子里攒出来的劲头就特别令人期待。拉弗先生一路撒播着笑的种子,观众的情绪亦随着他的喜怒哀乐而发生着分秒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给这对活宝配音的于鼎和尚华老师,他俩在生活当中也是一对交情甚笃的老搭档。尚华配这部片子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的高龄了,有些转场镜头很快,连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也不一定抓得准,可他的口型依然对得很好,没有丝毫差池。睹片思人,忠厚善良的于鼎老师已于几年前去世,他一生勤勤恳恳,乐于助人,淡薄名利。做艺先做人,此话在上译老演员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你们把我当傻瓜啦?”——德军少校阿赫巴赫(配音:翁振新)

翁振新老师的声音绝对不会让你害怕,《佐罗》里大腹便便的加西亚,《天鹅湖》里那个大魔鬼,他们的声音怎么听都像是从无锡大阿福身体里发出来的。凡是有他参与的片子,我们就知道这回又可以开怀大笑了,哪怕这回配的是最穷凶极恶的一个物种——纳粹军官。虽然这个德国大胖子一个劲地说:你们俩,把我当傻瓜了,把我当傻瓜了?可地球人都知道:这部片子里最大的傻瓜还不就是这个酒糟鼻子的德国军官吗?翁振新的声音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蠢、笨、憨、傻,这样的声线特型演员如今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了。

“好戏在猴头,真够刺激的”——木偶剧团女演员朱丽叶特(配音:程晓桦)[4]

§ 穿帮镜头

《虎口脱险》拍摄油漆桶溅了德国军官一身的那场戏时,道剧组用炼乳来代替真正的白油漆,不过铅桶落下后只能溅起稀稀拉拉的几点,根本无法形成导演所要的效果,于是他们在铅桶的底部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压缩空气装置,落地后会帮助喷出更多的炼乳,这段戏一共拍了12条才最终过关,每条拍完的时候,道剧组都要赶紧把布景擦干净,同时把德国军官的衣服送去蒸汽熨烫,光为了拍这一个镜头,就花了整整30000法郎。

这还不是最让道具组头痛的事,接下来的一幕就是奥古斯丁和英国兵一起逃上屋顶,为此,道具师需要爬上屋顶,用假的烟囱把屋顶上的电视天线一一隐蔽起来。

不过最难拍摄的还是影片结尾的滑翔机从悬崖飞起一幕,为了找到合适的飞机场,剧组花费了不少功夫,之后为了等待合适的风向又是一等五个月,不过最终的效果证明了他们的苦工没有白费。

§ 上译配音

童自荣指挥:尚华

油漆匠:于鼎

中队长:杨文元

麦金托什:严崇德

彼得·库宁汉:施融

德军司令:童自荣

德军少校:翁振新

动物园员工:乔榛

歌剧院地下党:盖文源

朱丽叶特:程晓桦

朱丽叶特的爷爷:周瀚

盖世太保:杨成纯

旅店老板娘:苏秀

德军副官:戴学庐

嬷嬷:丁建华

斗鸡眼射手:乔榛

本片开头旁白:盖文源

§ 影响

《虎口脱险》剧照本片当年曾创下法国最高票房纪录,中译版本也可视为我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

这部影片拍摄于70年代,当年曾创下法国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费内斯与演技派明星布尔维尔配合热拉尔·乌里天才的编导手法,使影片成为世界公认的喜剧经典之作。

同时,这部影片的中译本也可视为中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上译厂的老艺术家们对影片台词所做的二次创作,只可以用绝顶精彩来形容,我相信很多观众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诵片中的精彩对白。这次在有线台上演的版本,采用直接进口的影像,画质极好。[4]

§ 看点

《虎口脱险》剧照本片是最著名的有关二战的喜剧电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其中主演路易·德·费内斯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著名的喜剧明星,他的喜剧天赋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脱险》曾在法国创下票房收入过亿的记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虎口脱险》令德菲奈斯一夜成名,影片连续9周占据法国票房榜冠军。影院为招揽观众,纷纷拿出德菲奈斯的旧作重映,哪怕是那些他担任小配角的老电影。德菲奈斯从“跑龙套的”变成喜剧之王,此后又接连拍摄了《疯狂的贵族》《警察的故事》系列等许多喜剧经典。

影片在中国获得的巨大成功,除影片本身的魅力外,还要归功于完美的译制。这部影片的中译版诞生于中国译制片黄金时代,上译厂尚华为“指挥先生” 配音,于鼎传神地演绎了“油漆匠”,而“纳粹将军”童自荣、“修道院嬷嬷”丁建华、“动物园管理员”乔榛……阵容强大。

§ 影片评价

《虎口脱险》剧照本片是最著名的有关二战的喜剧电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其中主演路易·德·费内斯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著名的喜剧明星,他的喜剧天赋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脱险》曾在法国创下票房收入过亿的记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是真正的喜剧艺术,天生被赋予浓厚的幽默感的法国人为我们奉献了永远的精神大餐。这是一部喜剧片,也是一部战争片,但是我们看完整部电影却没有看到一个人死去,即使是被那个斗鸡眼的德国机枪手打下来的自家飞行员,最后出现的身影也是飘摇的降落伞。战争很残酷,但是认识战争未必需要残酷的画面。

本片当年曾创下法国最高票房纪录,中译版本也可视为中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

§ 相关视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5:42:08